《陳情令》的空前成功,讓市場目光再次聚焦到耽美題材。
一邊,是數十部耽美劇趕上車的新情況;另一邊,是「腐女到底挑不挑」的老問題。臨時播出、低調宣傳、題材敏感,這些都未能阻擋《陳情令》成為這個暑期檔的大贏家。據傳,劇組慶功宴透露,該劇試行的點播模式收入達1.56億。截至目前,其網絡播放量已突破56億,豆瓣得分8.0,共有超過57萬人評價。57億的播放量,看似與過去幾年動輒百億的熱劇無法相提並論。但由於視頻網站算法的迭代,這個數字仍算相當亮眼。更關鍵是
垂直市場用戶們的「真情實感」:不管是30元6集的大結局打包價,還是兩位主演一躍成為一線流量,或是騰訊視頻後續的花絮、演唱會等一系列衍生操作……真情實感的用戶,不管是帶來的收益還是聲量,1個頂100個。可以說,《陳情令》突破了長期以來暗夜潛行的耽美劇的天花板,也就刺激更多人前僕後繼。2020年,耽美劇供應量明顯加大,待播或待拍項目達幾十部。這其中既包括腐女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如P大的《六爻》、《殺破狼》、墨香銅臭的《天宮賜福》等,也有相對小眾的《成化十四年》、《死亡萬花筒》等。
在飯圈,耽美劇常被戲稱「耽醜」,意指由於供應緊缺,所以腐女不挑,演耽美是男演員的捷徑。但果真如此嗎?2016年的《上癮》、2018年的《鎮魂》再到2019年的《陳情令》,細數起來,經歷了五年發展的耽美劇,逐步出圈也就這三部。而隨著供應量激增,腐女,肯定是越來越「挑」的。資本市場的嗅覺,遠比普通觀眾敏銳得多。早在2014年,內地公司ZANK、光墨文化和嚴肅娛樂便試水了首部國產同性愛情喜劇《一屋贊客》。這部劇雖然有「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可由於製作實在粗陋,反響並不大。甚至不少人壓根不知道還有這麼一部「開山鼻祖」的存在。孔垂楠和黃禮格飾演的《類似愛情》,同樣是在2014年播出。這部劇倒在腐女群體引發過一陣討論,但很快也銷聲匿跡。自此後,業內嘗試拍攝的耽美劇根據硬糖君不完全統計,大約有20餘部左右。但除了有先發優勢的《類似愛情》,和被強制下架引發討論的《上癮》以外,都水花甚小。與此形成對比的,則是各大文學網站榜單上,籤約金及身價越來越高的耽美作者們。晉江霸王總榜上,排名靠前的作品多以耽美居多。即使在政策步步限制之下,耽美純愛仍舊能壓過BG言情一頭。是腐女們只傾心於文字,對於真人作品毫不感冒?非也,耽美劇從試水到走紅,確實走了不少彎路。《陳情令》的成功,也是靠著前面那幾十部耽美的探索與鋪墊得來的。早期的耽美劇為什麼出圈難?硬糖君猜測,或許因為製作團隊多以直人為主,或者沒有人有過大量閱讀耽美作品的經歷。為什麼這麼說?去看早期耽美影視便知,這類作品都有一個共性:在「色」字上做文章。片面地將耽美理解為「兩個男人之間膩膩歪歪卿卿我我」。但這其實並不是耽美作品最重要的內核。早期的耽美劇,監管尺度不可謂不寬鬆,主角之間的表演不可謂不突破,裸上身擁抱、接吻等限制級場面應有盡有。但腐女不買帳的原因,正是在於這類作品將「情」等於「性」,突出所謂親密互動。
耽美劇拍得好像同志劇,腐女們當然難以共情。另一方面,則是早期耽美劇選擇的原著本身知名度的問題。耽美網文本身就是小眾題材,非頭部作品的知名度不高,僅僅靠著「耽美」二字的噱頭就想讓腐女們進行自主傳播,這種可能性實在不高。《陳情令》之所以未播先火,與其作品在耽美界的地位也有著極大關係。原作者墨香銅臭的死忠讀者甚多,自家大大的作品將影視化怎能不賣力宣傳。但是不太知名的耽美作品,讀者本身體量就小,造成傳播聲量的難度相當高。剛才硬糖君說到,《上癮》、《鎮魂》、《陳情令》算得上是耽美圈的出圈三部曲。這三部作品,比起消失在茫茫市場中的其他作品,高明在了哪裡?選角到位。這三部作品選角有一個相同點,角色符合書中人物的描寫: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普通人。許多耽美劇刻意強調所謂攻受雙方在外形上的特點,
肌肉猛男配柔弱花美男的組合或許在製作方看來相當符合腐女心中男男戀的形象。但在閱盡耽美文的腐女看來,這種組合相當流於表面。其次是造型上的簡單不刻意,無需通過服道化來強調男男戀的特殊性,把他們當做兩個普通人去塑造,才能使腐女觀眾信服並且入戲。最後則是許多耽美劇都避免不了的,通過對角色一些手勢、動作上的設計來展現其特殊性取向。或許現實中的LGBT人群會有這樣那樣的小動作,但是作為影視作品重現這類細節,不僅不會讓腐女們感覺真實,反而會被抨擊「刻板偏見」。而具體到這三部作品的「紅」,又分別有些不同。《上癮》的走紅,一方面由於兩位主角顏值過硬,另一方面也與其因政策問題被強制下架有一定關係,吸引了更多人關注該劇。就其本身劇情而言,其實仍舊未能跳出以「男男之間親密接觸」作為噱頭的窠臼。《鎮魂》則在此基礎上有了飛躍般的提升。雖然其劇情仍被不少「鎮魂女孩」痛批,但好歹這部劇大家已有些正事可做,不是一味膩膩歪歪。「鎮魂CP」也靠這部耽美劇出圈,朱一龍更是一躍成為新晉流量。「欲言又止」是這對CP讓人上頭的重要原因。比起早期耽美劇,出於監管壓力和原著取向,《鎮魂》已是完全清水。可正因為兩人之間沒有親密接觸,言語之間又總有曖昧湧動,才激發腐女們自發創作,以UGC作品來進行網絡二次傳播,最終讓這對CP突圍而出,兩位演員也在沉寂多年後,終於在娛樂圈擁有了姓名。與《鎮魂》類型及播出時間都差不多的《SCI謎案集》也是一部不錯的耽美劇,選角、劇情以及對於腐向尺度的拿捏都恰到好處。可惜《鎮魂》的同期效應太強,這部劇最終沒能獲得更多關注。《陳情令》則是集大成者。原著在耽美圈的地位毋庸贅言,作者墨香銅臭本人也是耽美圈的頂級流量。
《魔道祖師》原著的獨特優勢是,以一種類似男性向的故事架構,打怪副本,驚心動魄;卻又傳達了女性向的細膩情感,主角的少年心性、縱橫四海,配角們千人千面、有情皆孽。與其說是一本男男向戀愛小說,倒不如說是一部江湖群像故事,耽美不過是其中的一條故事線。去掉忘羨感情線,故事同樣精彩,不同圈層用戶可各取所需。從某種意義上說,《陳情令》也是大男主劇的一次罕見成功。監管,永遠是懸在耽美劇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但縱觀耽美劇發展,其實監管壓力也讓製作方被迫放棄大尺度鏡頭的噱頭,將更多重心放在內容本身,更加尊重創作規律:它首先是一部「劇」,然後才是「耽美劇」。而這種變化,無疑也增加了耽美劇出圈的砝碼。像《陳情令》中,除了忘羨CP互動外,魏無羨本身的人格魅力和成長軌跡就極富吸引力;藍忘機作為一個世家楷模到「我有悔」的心路歷程也相當豐滿;師姐的溫柔、舅舅的火爆、金大小姐的傲嬌、聶導的腹黑,每個角色單獨拿出來都有亮點,也為非腐女群體提供了追劇動力。有了《陳情令》的爆紅,2020年耽美劇或將扎堆上線。下一個爆火的會是誰?耽美劇會成為以後每年夏天的「夏日限定」嗎?由於耽美劇展現出的流量價值以及造星能力,耽美作品的版權價格也水漲船高,墨香銅臭在《魔道祖師》後推出的《天官賜福》,賣出了4000萬的單本版權。從目前廣電已備案的耽美劇名單來看,這一批IP中不乏大神或圈內現象級作品。耽美劇陣容也水漲船高,從過去的小透明練手之作,開始成為主流團隊的選擇。就連於正和黃曉明都投身到耽美小說改編劇的拍攝中。雖然於正強調《鬢邊不是海棠紅》不是耽美劇,「戲中沒有所謂的社會主義兄弟情」。不管靠不靠「社會主義兄弟情」,耽美劇想要初步獲得成功,形成觀眾的自主轉播,首先要靠腐女是肯定的。
腐女看耽美關注的是什麼?不是所謂的「基情」,更不是讓人臉紅心跳的「肉」,而是「曖昧」。《鎮魂》及《陳情令》的成功足以說明,與其把男男之間的感情挑明,倒不如始終保持著曖昧距離更令人慾罷不能。其次是對原著改編尺度的拿捏。腐女群體對原著的忠誠度極高,如何一邊機智過審,一邊又滿足書粉,對於改編者是個不小的挑戰。在這方面,群像型原著IP無疑更具優勢。格局越小,對男男主角感情描繪越細膩的作品,改編的難度就越大。最後則是儘量避免對同一題材的反覆消耗。仙俠劇就在經歷過這樣的反覆消耗後,沉寂了數年才恢復元氣。若看到耽美+修仙爆紅,就一窩蜂去拍耽美修仙,觀眾定然對此類題材迅速失去興趣。本身就是小眾題材的耽美圈,一旦被過度消耗後,恢復活力的時間將會更長。硬糖君想借用最喜歡的一位作者,對耽美作品的定義來做個總結:「耽美的本質內核是悲劇,是在夾縫中努力生長的植物,它還活著,但是永遠不會開花結果了。」
▶ 閱讀往期熱文
網紅作家,中年重啟
你嗑的CP,都是如何「造」出來的
誠招記者2名,實習生2名
要求對金融、泛娛樂領域產業報導有技巧、有態度、有熱情。
五險一金、十三薪、帶薪年假妥妥的。
簡歷投遞至郵箱
✉
lichunhui127@163.com
「娛樂硬糖」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一點資訊
貓眼電影丨騰訊新聞丨網易新聞
Wi-Fi萬能鑰匙 | 微博 |觸電新聞
虎嗅 | 鈦媒體 | 知乎 | 界面 |趣頭條
21 CN 看薦 | U C頭條 | 搜狐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