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01日 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2020-12-27 天氣網
  •   1885年清政府據臺灣巡撫劉銘傳建議,將臺灣正式建省,轄三府一州五廳十一縣:新設首府為臺灣府,轄臺灣、彰化、雲林、苗慄四縣和埔裏社廳;原臺灣府改為臺南府,轄安平(原臺灣縣)、嘉義(原諸羅縣)、鳳山、恆春四縣和澎湖廳;臺北府轄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和基隆廳、南雅廳;添設臺東直隸州,由原卑南廳升置,轄花蓮港廳。在清朝統一政權管轄下,臺灣的經濟、文化都得到發展。

  •   格裡格,1902年11月1日生於卑爾根,挪威作家。

      他青年時代在奧斯陸和牛津求學,好旅行。1924年出版描寫海員生活的小說《航船在前進》。1926年至1927年在中國擔任戰地記者,回國後寫了劇本《巴拉巴斯》,向挪威讀者和觀眾介紹了中國當時的革命形勢。1938年出版的小說《世界還年輕》,描寫作者於1932年至1934年在蘇聯逗留期間的見聞。劇本《失敗》於1937年發表,取材於作者參加西班牙內戰的經歷。他是愛國主義作家。詩集《我們心中的挪威》,表達了他對祖國熾熱的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挪威軍隊中任軍官,隨挪威流亡政府到英國參戰,他的詩作和廣播談話成了挪威自由之聲的號角。1943年12月2日在參加空襲柏林時犧牲。

  •     191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工商部在京召開了全國臨時工商會議,各省到會的實業家100多人,開中國「工商界數千年來未有之盛舉」。代表們在會上紛紛提出了發展實業的各種計劃和提案,並要求政府制定保護工商業的法律,修改稅則等。著名實業家榮德生提出:要擴充紡織工業,設立母機廠,製造輪船、火車、農、礦、軍械各項母機,並提出資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學成回來當技師等提案,得到與會代表的支持。

        會上,41個商會的代表聯名發起成立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宣布該會的宗旨是:「聯合國內外商人所設之商務總分會所,協謀全國商務之發達,輔助中央商政之進行。」並決定在上海設立總事務所。

  •   1919年11月1日,美國50萬礦工大罷工,是美國工人運動史上第一個工運高潮的到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資本家乘機發了橫財。美國戰時推行的「調節經濟生活」的政策,保證了資本家獲得比戰前更多的利潤,可是給「工人(和一部分農民)造成了軍事苦役營」,使工人階級的處境進一步惡化。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推動美國工人運動的發展。首先是1919年1月美國紐約碼頭工人舉行罷工,揭開了戰後初期美國工人運動的序幕;2月,西雅圖發生總罷工;7、8月間,芝加哥、波斯頓和費城等鐵路工人罷工。在罷工中,美國無產階級提出了「不準幹涉蘇俄」的口號,還成立了「蘇俄之友聯盟」;8月底,成立了以約翰·裡德為首的美國共產主義工人黨。9月1日,成立了以魯登堡為首的美國共產黨;9月份,在共產黨人福斯特領導下,美國鋼鐵工人大罷工,36.5萬鋼鐵工人的罷工鬥爭席捲了賓夕法尼亞、印第安納等10個州50個城市;到11月份,礦工又舉行了罷工,從而引起了美國各地各行的一個波瀾壯闊的罷工鬥爭。當時,先後參加這次罷工的工人達400多萬,出現了美國工人運動史上空前未有的罷工高潮。

      美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面對這樣的形勢,採取了這樣的對策:先摧毀礦工罷工,然後全力鎮壓鋼鐵工人。他們一面對罷工的礦工進行威脅,一面又利用右派工會領袖從內部進行破壞,終於使礦工的罷工被瓦解了。當礦工鬥爭一平息,他們就又立即出動大批軍警,用血腥鎮壓的方法來對付鋼鐵工人,大批工人遭到殺害,幾千人被捕。美國戰後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就在血腥中被鎮壓了下去。

  • 貝尼託·墨索裡尼(Benito Mussolini,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日),義大利政治家,法西斯軍國主義獨裁者,在1922年至1943年期間任義大利首相,是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的首腦。他實行法西斯主義統治,宣布法西斯黨為唯一合法政黨,鎮壓共產主義運動和其他各種民主運動,把義大利人民置於國家高壓下。他用軍隊幫助佛郎哥取得西班牙政權,政治、軍事上積極與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德國進行合作。1939年,義大利軍隊佔領阿爾巴尼亞。他幫助德國侵略英國、法國等國家。由於人民展開反法西斯運動,1943年義大利國王維克託·伊曼紐爾三世將他撤職並軟禁,他通過希特勒的救援出逃後在義大利北部建立名為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的親德傀儡政府,1945年被當地遊擊隊俘虜並殺死,並把他和情婦的屍體吊起示眾,以平息人們對他的不滿。

  • 國民黨政府的中央銀行於1928年11月1日在上海成立,到1949年5月上海市軍事委員會金融處派員接管,在20多年時間裡,控制著全國的金融,是國民黨政府財政經濟的重要支撐。

        國民黨1924年在廣州,1926年在漢口,都建立過中央銀行,但不久皆成歷史陳跡,北伐戰爭以後,蔣介石認為要維護統治,必須掌握兩個法寶,一是軍隊,二就是發行鈔票的銀行。早在北伐後期,宋子文就受命草擬有關中央銀行的規章。

        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0月頒布《中央銀行條例》,緊接著又頒布《中央銀行章程》。《條例》規定中央銀行為國家銀行,享有統一發行兌換券、經理國庫、經募政府公債等特權,同時又是「銀行的銀行」,領導和管理所有商業銀行,以確立它在金融界的核心地位。

        1928年6月,國民政府在上海召開全國經濟會議,同年7月又在南京舉行全國財政會議。經濟會議主要由工商界和部分經濟學者組成。財政會議則由國民政府,中央和各省負責執行財政規劃的行政人員組成。這兩次會議對制訂財政、金融、貨幣等方面的基礎規劃,提出了初步方案,明確表示要實行幣制改革,統一全國貨幣,推行紙幣,實行金本位匯兌,儘早成立中央銀行。這些決定與孫中山先生「錢幣革命」的遺教是相符的。

        當時,宋子文任財政部長,在經濟和財政會議後,經過幾個月的籌備,中央銀行終於1928年11月1日在上海成立。規定資本2000萬元,全部以政府發行的公債預約券撥充,組織形式設理事會、監事會、總裁、總行和各局處。理事會由國民政府特派理事11-15人組成,其中工、農、商、財政、銀行至少各有1人,再由國民政府在11-15人中指定5-7人為常務理事。監事會由國民政府特派監事7人組成,其中審計機關必須有1人。總裁1人,特任,由宋子文以財政部長兼任。副總裁1人(後改2人),簡任。總裁綜理全行事務。副總裁協助之,任期為3年,期滿得繼續任命。

        當時的中央銀行名義上規定總裁執行理事會決議,如業務方針、預算決算、資本擴充、各項規章制度、兌換券發行數額、準備金數額、國內外分支行及代理行的設置和裁撤等,實際上是總裁專權,法定理事會主席就由總裁擔任。

      中央銀行由於擁有種種特權,成立不久,業務就有很大發展,從1928年至1933年資產積累增加近10倍,存款增加近17倍,貨幣發行增加近7倍,純益增加達60倍之多。不過,比起歷史較久的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央行還望塵莫及。

        中、交兩行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末,歷來都以國家銀行的姿態出現於國內金融舞臺,特別是中國銀行,實力基礎還比中央銀行雄厚。以發行鈔券為例,1928年底中國銀行發行總額為1.7億元,交通銀行為6800餘萬元,而中央銀行僅有1100餘萬元。

        國民政府為了統一貨幣發行,進行幣制改革,首先就看中了這兩家銀行,企圖加以控制。1928年,要求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從北平遷到上海,並強制加入官股500萬元;又要求交通銀行總管理處從北平遷到上海,強制加入官股200萬元(實際只交100萬元)。這樣就利用官股初步滲入了中、交兩行。但是,這時的官股在中國銀行總股本中只佔1/10,還無力完全控制。至30年代,國民政府利用美國白銀政策引起的金融恐慌,發行1億元金融公債,從中撥出1500萬元,作為官股加入中國銀行,連同第一次加入的500萬元,合計2000萬元,與中國銀行原股本2000萬元相比,官股已佔50%;同時撥出1000萬元作為官股加入交通銀行,連同第一次加入的100萬元,共為1100萬元,官股比原股本多200萬元,佔55%。這樣,官僚資本不花一文現金,控制了中、交兩家當時最大的銀行,兩行的最高決策層被徹底改組。中國銀行原董事長李銘、總經理張嘉邴被迫辭職,由財政部派宋子文為董事長,改總經理制為董事長制;交通銀行原董事長胡祖同也被迫讓位,由宋子文指派胡筆江、唐壽民分別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胡、唐二人上任後,為了便於集中控制交行資金,以適應政府政治、軍事需要,通過董事會修改了交行組織規程,將總管理處改為總行,撤銷發行總庫和上海分行,建立總行發行部和業務部,胡兼任發行部經理,唐兼任業務部經理,將各發行頭寸集中統一調度運用,全行公債、證券統一由業務部經營。於是,交通銀行的發行、管理和業務大權都通過胡、唐集中於宋子文之手。

        在中、中、交三行之外,國民黨政府為了進一步控制金融,又籌設了郵政儲金匯業局,中央信託局和中國農民銀行,建立了以所謂四行二局為中心的金融體系。

        我國郵政局早在1898年就開辦匯兌業務,1908年開辦儲蓄業務。到1929年,通匯的郵局和郵政代辦所發展到2374處,辦理儲蓄的郵局有206處。郵政機構遍布全國各個角落。兼辦的匯兌儲蓄業務隨之擴展。郵政儲金匯業局成立於1929年,該局網絡廣泛,基礎深厚,為政府集中了大量存款和匯兌資金,幫助政府進行金融活動,宋子文曾得意地認為,設立郵政儲匯局只花了點小力氣,就抓住了大機構,取得了大效果。

        1934年6月24日,中央信託局開始籌辦,由中央銀行撥款1000萬元為資本,到1935年7月30日正式成立,張嘉邴任局長,張度、劉攻芸任副局長,10月1日開始營業。按照章程規定,它的業務範圍是辦理儲蓄、採辦、信託、保險、農貸等等。對設立這個機構,孔祥熙曾解釋說,國際金融風波時向我國衝擊,央行責任重大,事務眾多,又限於國家銀行代理國庫地位,事實上和手續上諸多不便,所以特在央行之下,組設一個信託事業獨立機關,即委託一個商業機關承辦一切信託業務。可見這個機構的設立,完全是為了配合中央銀行廣泛控制金融。

        1935年6月,又由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改組成立中國農民銀行。四省農行是由豫、鄂、皖三省「剿匪司令部」原設的農村金融救濟處改成的,其資本是三省「禁菸」時鴉片公賣所得的錢財。中國農民銀行的設立是國民黨政府為進一步控制農村金融而採取的手段,使央行如虎添翼,地位日益加強。

        至此,國民黨政府擁有了中央、中國、交通、農民四家銀行和郵政儲金匯業、中央信託兩局,同時趁銀錢業發生擠兌風潮,引起金融恐慌之機,滲入了中國通商、中國實業和四明三家私營銀行。

        1935年夏,上海發生擠兌風潮,各發行鈔票銀行不同程度地陷入困境。中國通商銀行雖是我國的第一家私營銀行,但經營不善,原董事長傅宗耀無力維持,於是孔祥熙支持杜月笙出任董事長。接著青島中國實業銀行發生擠競風潮,1935年5月21一天,就兌出現銀20多萬元,完全靠中央銀行青島分行和濟南分行的幫助才得以維持。此外,成立於1908年、歷史悠久的四明銀行也發生困難,董事長兼總經理孫衡甫被迫辭去總經理職務,改由葉琢堂擔任。隨後這三行都通過加入官股改為官商合辦銀行,並分別改組,中國通商銀行由杜月笙任董事長,胡以庸任總經理;中國實業銀行由傅汝霖任董事長,周守良任總經理;四明銀行由吳啟鼎任董事長,李嘉隆任總經理。這六人中,除杜月笙外,其餘五人都是中央銀行和財政部派去的。傅汝霖原是央行經濟研究處處長,周守良和胡以庸原是央行業務局副局長,李嘉隆原是央行南京分行經理,吳啟鼎原是財政部統稅署署長。六人都與孔祥熙關係密切。

        通過四行二局和對私營銀行的滲入、吞併,到1935年,在全國2566家銀行中,官辦銀行1971家,佔77%。其餘較大的銀行也多有官商合辦的。到1936年,中、中、交、農四行的實收資本佔全國銀行資本總額的42%,資產佔59%,存款佔59%,鈔票發行佔78%,純益佔44%強。

  •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六中全會開幕,各中委齊集第一會議廳的門前攝影。蔣介石見會場秩序很亂,藉口身體不適未參加,汪精衛站在正中的位置攝影。鎂光燈剛剛閃動,記者群中猛然衝出一個青年,拔出手槍,向汪連連射擊,汪中三彈應聲倒地。

      槍聲響後,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妻子相繼從禮堂內奔出,蔣從血泊中扶起汪精衛,汪妻陳壁君見照相時蔣介石未到場,疑心此事是蔣所策劃,頓時大哭道:「蔣先生,你不叫兆銘幹就講明好了,何必下此毒手?」蔣介石無言以對,十分尷尬。刺殺汪精衛是由上海暗殺大王王亞樵精心策劃的。王受託於李濟深、陳銘樞,準備在會議期間暗殺蔣介石。在國民黨六中全會的前10天,部署了這次刺殺活動,孫鳳鳴志願執行任務。在義舉的前一天晚上,大家於晨光通訊社的小閣樓上為孫風鳴擺酒餞行。

      11月1日,孫鳳鳴胸前掛著記者出入證昂首闊步進入會場,他見蔣介石未出場,就按第二方案,衝出槍擊汪精衛。與此同時,他被衛兵擊成重傷,送醫院後己瀕臨死亡。主事者急於要從他口中追出幕後主使者,當問:「為什麼要對汪院長行刺」時,孫答:「請你看看地圖,整個東北和華北那半個中國還是我們的嗎?」又問:「為什麼現在行刺?」孫答:「六中全會開完就要籤字,再不打,要亡國,做亡國奴了。」又問:「你的行動是什麼立場?」孫答:「我是完全站在老百姓的地位。」

  •   1948年1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以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名義發布《懲處戰爭罪犯命令》。宣布凡國民黨軍官及國民黨黨部、政府各級官吏命令其部屬進行下列各種罪惡行為中的任一種活動,則皆以戰犯論罪;一、屠殺人民,搶掠人民財物或拆毀焚燒人民房屋者;二、施放毒氣者;三、殺害俘虜者;四、破壞武器彈藥者 ;五、破壞通訊器材,燒毀一切文電案卷者;六、毀壞糧食、被服倉庫及其它軍用器材者;七、毀壞市政水電設備、工廠建築及各種機器者;八、毀壞海陸軍交通工具及其設備者;九、毀壞銀行金庫者;十、毀壞文化古蹟者;十一、毀壞一切公共資財及建築者;十二、空襲轟炸已解放之人民城市者。該命令還指出;我軍對待國民黨反對派軍政人員的政策是:「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

  •   1949年11月1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成立,它是中國最高學術領導機構的綜合研究中心。首任院長郭沫若,副院長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楨、陳伯達等。科學院下設計劃局、編譯局、聯絡局等單位,並將原華北大學研究部、水生生物調查所,前北平研究院各研究所、前中央研究院等各研究所、前中國地理研究所等單位,調整、合併為地理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哲學、社會學等5個方面15個研究單位。隨後又有數學、心理、地理等研究所成立。每個研究單位下設若干研究所、室。它主要從事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科學、新興技術、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重大的綜合性課題的研究。

  •     1952年11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埃盧蓋拉布小島首次氫彈爆炸試驗成功。美國在1952年11月試驗的氫彈採用的是液體重氫和三重氫的「溫式燃料」。這種氫彈體積龐大,難以實用,後來,第一顆「乾式」氫彈又在洛斯阿拉莫斯研製成功。1954年3月1日,在太平洋畢基尼島上又試驗成功,它的威力相當於1千5百萬噸TNT火藥,是投到廣島原子彈威力的750倍。由於這個氫彈外側覆蓋一層鈾,外側鈾在爆炸的時候吸收中子而分裂成為放射性微塵——「死灰」,它可以飛散到200公裡以外危害人的生命。氫彈的第一批犧牲品又是日本人,當時在離爆炸中心200公裡處,有一艘名叫「福龍丸」的日本漁船正在作業,由於受到放射性塵埃汙染之害,船上23人回家後,其中1人死亡,其餘的成了殘廢。

  •   1954年11月1日,阿爾及利亞人民掀起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

      1830年,阿爾及利亞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二次大戰後,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鬥爭日益興起。1954年8月,由爭取民主自由勝利黨的一些青年黨員組成「團結與行動革命委員會」。同年10月改組為民族解放陣線,其綱領力爭取民族獨立,實現社會民主,建立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基礎的主權國家,並決定成立民族解放軍,開展武裝鬥爭。解放軍人數開始為3000人。

      1954年11月1日,解放軍分別在全國30多個地方發動武裝起義,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開始。此後,「擁護阿爾及利亞宣言民主聯盟」、「爭取民主自由勝利黨」、「伊斯蘭教賢哲會」等組織也加入民族解放陣線。它成為領導民族解放戰爭的核心。廣大農民、工人、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一部分官吏和封建地主都參加起義隊伍,武裝鬥爭發展成為民族大起義。解放軍先在沿海的大卡比利山區和靠近突尼西亞邊境的奧雷斯山區建立根據地,形成東部戰區。1955年上半年,解放軍又建立以特累姆森為中心的西部戰區,一年後開闢中部戰區。1957年3月,起義擴大到南部撒哈拉地區。解放軍不斷挫敗法軍的「圍剿」和「掃蕩」,擴大和鞏固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1958年發展到13萬人,武裝鬥爭席捲全國四分之三的地區。駐阿法軍1954年為5萬,1958年猛增至80萬,加上警察等達百萬之眾,但法軍不僅沒有撲滅起義火焰,反而死傷達50萬人。並耗資80多億美元。

      1958年9月19日,阿爾及利亞共和國臨時政府宣告成立。1960年6月,法、阿談判開始。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一面談判,一面領導解放軍多次攻破法軍長300公裡、寬約1公裡的「莫裡斯防線」,粉碎敵人的「固守要點,全面封鎖」的戰略方針,1962年3月18日,法國政府被迫同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籤訂《埃維昂協議》,承認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自決權。同年7月1日,阿爾及利亞舉行全民投票。7月3日,宣告獨立。9月25日宣布國名為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民族解放戰爭取得最後勝利。

  •     1955年11月1日。《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人們》一書的作者戴爾卡耐基病世,享年64歲。卡耐基生於密蘇裡州,一生大部分時間在貧窮中度過。他幹過許多工作,包括當臨時替身演員,可惜幾乎都未成功。二十四五歲時他到各地的基督教青年會去教講演術,這時他才發現自己的特長。

        卡耐基的這本書是1936年出版的,正值經濟大蕭條的嚴重時期。渴望得到工作的人們急於要比別的待僱人員看上去更帶勁,所以他們成百萬地買這本書。到他去世為止,已賣出490萬本。評論家們說該書成功之謎實際上就是一句話:多微笑少爭辯。

        卡耐基,1888年11月24日生於美國密蘇裡瑪麗維爾,美國演說家、著作家和教育家,中學和大學時代積極參加辯論俱樂部的活動,畢業後在內布羅斯加當推銷員,後在紐約當演員,最後在基督教青年會教演講術。

  •     1995年11月1日,繼18個月前舉行了舉世矚目的首次全民大選之後,南非人在688個選區內進行首次全國地方政府選舉。

        1995年舉行的南非全民大選產生了中央和省一級政府,此次地方選舉的使命在於組成省以下各級政權。據統計,南非全國共有272個政黨和組織參加了地方政府的競選;登記選民計1750萬人,佔選民總數的76.84%。

        由於政見分歧、選區劃分意見不一及其它懸而未決的問題,在南非全國9個省中,誇祖魯·納塔爾省等地區的數百萬選民未能參加今日的選舉。這些地區的地方政府選舉將分別拖延至不遲於1996年3月底舉行。

  •   摩洛哥,意為「休養之地」。全稱摩洛哥王國。位於非洲西北端,面積45.9萬平方公裡(不包括西撒哈拉)。人口2713萬(1995)。阿拉伯人均佔80%,柏柏爾人約佔20%。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信奉伊斯蘭教。首都拉巴特。磷酸鹽是主要資源,其他還有鐵、鉛、鋅、鈷、錳、鋇、銅、鹽、油頁巖等。漁業資源極豐富,是非洲第一大產魚國。系農牧業國家,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水果和蔬菜等。工業不發達,主要有食品加工、化工、醫藥、紡織、皮革、採礦和機電、冶金等,磷礦開採是重要經濟支柱之一。旅遊業發達,居非洲國家首位。1995年人均國民收入1230美元。對外貿易歷來為摩重要經濟部門,主要出口食品、礦產品、服裝和皮革產品等,進口糖、糧、奶製品、茶、石油、機械設備等。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788年建立第一個阿拉伯王國。此後王朝多次更替,其中柏柏爾人建立的阿爾摩拉維德王朝最為強盛。15世紀起西方列強先後入侵。1912年3月30日淪為法國保護國,同年11月27日摩北部和南部的一些地區劃為西班牙保護地。1956年3月2日獲得獨立。1957年8月14日定國名為摩洛哥王國。1961年3月3日(現國慶日)哈桑二世登基。1958年11月1日同中國建交。

  •     1984年11月1日,在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一個月之後,中央軍委召開座談會,鄧小平表達了一個驚人的決心:大裁軍。鄧說:裁軍是個得罪人的事,我來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給新的中央軍委主席。1985年6月,中國政府正式宣布裁軍100萬人,約佔當時中國軍隊人數的四分之一,11個大軍區減為7個。過去裁軍主要是減員,內部結構變化不大。此次不僅是減員,更是對軍隊體制進行一次重組,尤其是陸軍,軍一級部隊走向了合成集團軍,特種兵兵員數量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步兵。

        此次裁軍是在國際裁軍談判僵持不下時,中國單方面作出的。而且,裁軍後,中國加快了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兵種得以建立,多兵種協同作戰能力得以加強,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進程得以加快。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位於阿拉伯半島波斯灣南岸。由阿布達比、杜拜、沙加、阿治曼、烏姆蓋萬、富查伊拉、哈伊馬角七個酋長國組成,因盛產石油,故有「油海七珍」之譽。面積83600平方公裡。人口208.3萬(1993),本地阿拉伯人僅佔1/3,其他主要是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地的移民。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首都阿布達比。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農業不發達,糧食95%依靠進口。政府努力實行多樣化經濟發展方針。1993年人均國民收入1.72萬美元,居世界前列。主要農產品有蔬菜、椰棗、玉米、豆類。飼養羊、牛、駱駝等。石油開採在國民經濟中佔主要地位,此外還有鋼鐵、水泥、天然氣液化、煉鋁等工業。出口原油和石油產品、天然氣及少量土特產品;進口糧食、機械和消費品等。無鐵路,各酋長國之間有公路相通,公路總長約2870公裡。有各個深水港和5個國際機場。公元7世紀隸屬阿拉伯帝國。16世紀起,葡萄牙、荷蘭、法國相繼入侵。1820年英國入侵,強迫各酋長籤訂「永久休戰條約」,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71年3月,英國宣布同海灣各酋長國籤訂的條約於年底終止。1971年12月2日(國慶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告成立。奉行中立、不結盟政策。堅持睦鄰友好和平外交政策。1984年11月1日同中國建交。

  •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爾桑多茲化工廠的956號倉庫,在劇烈的爆炸聲中變成了一片火海。

      這個倉庫是1968年為存放機器設備而修建的簡易建築,面積為6000平方米,沒有滅火裝置。爆炸發生時,倉庫中存放著824噸高效殺蟲劑、71噸除草劑、12噸汞化合物以及4噸非法存放的易燃有毒混合物。當時上竄的火柱高達60餘米,裝滿化學藥劑的圓桶不斷爆炸,形成了一個個火球彈向高空。在160名消防隊員與大火搏鬥的幾個小時之中,幾乎每分鐘都有兩輛消防車將滅火液噴向大火。電臺播送報警消息,居民們被告知不要離開住處。警車在街道上不斷巡邏‖並發布通知:居民應將門窗關嚴。

      桑多茲化工廠倉庫爆炸事件,帶來了巨大的生態災難。事故發生兩天後,巴塞爾和卡爾斯魯爾河段內15萬條鰻魚遭到無妄之災,使這一河段內鰻魚瀕於絕跡。尤其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不僅大火帶來了一場生態化學災難,滅火本身也不例外地破壞了生態環境。滅火液遇高溫起化學反應,生成有害氣體。大量用來滅火的水通過排水道將10至30噸農藥和至少200公斤汞帶入了臨近的萊茵河,使這條人們世代歌頌的河流中幾百公裡內的生物逐漸死亡。

      萊茵河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全長1320公裡,流經瑞士、法國、德國和荷蘭,由荷蘭灣注入北海,這次汙染使得長達40公裡的萊茵河河面上,覆蓋著一層由有毒物質形成的薄膜。有毒物質沿河而下,最後使北海也難免遭受汙染之害。

      這次汙染給沿岸國家帶來的損失達6000萬美元,單是和瑞士接壤的德國的巴登因汙染帶來的漁業損失就達500萬美元,在後來幾年裡,萊茵河裡無魚可捕撈。官方告誡沿岸地區的人們不得飲用萊茵河水。法國政府下令禁止本國漁民下河捕魚,同時不準在沿河地區放牧牲畜。德國有幾個城鎮靠消防車運水供應居民。

      萊茵河畔素來風光優美,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這次汙染使旅遊業也遭受了嚴重地打擊。萊茵河歷史上還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大的災難。所以有人稱這次事故是「水工業的車諾比事件」。

  •   1991年11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題為《中國的人權狀況》的白皮書。這份長約4.5萬字的文件包括前言和10個部分:白皮書闡述了中國關於人權問題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政策,以大量的事實介紹了新中國建立後中國人權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以有助於國際社會正確地了解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指出,觀察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不能割斷該國的歷史,不能脫離該國的國情;衡量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不能按一個模式或某個國家和區域的情況來套。中國的人權有3個顯著特點:廣泛性、公平性、真實性。中國雖然在維護和促進人權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繼續促進人權的發展,努力達到中國社會主義所要求的實現充分人權崇高目標,仍然是中國人民和政府的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

相關焦點

  • 05月01日 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放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五月一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是日全國放假一天。
  • 07月11日 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7月11日晚,李公樸偕夫人外出,歸途中,國民黨特務用無聲手槍向他射擊,李於12日清晨逝世。7月15日上午,聞一多不顧處境危險,赴雲南大學至公堂參加李公樸追悼會,會上他拍案而起,公開揭露國民黨血腥暴行,表示為爭取民主,絕對不怕犧牲。當天下午,聞一多又出席《民主周刊》社為李公樸被暗殺舉行的記者招待會,5時半左右,在西南聯大教員宿舍附近被國民黨特務用衝鋒鎗射殺身亡。
  • 12月21日 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北京病逝。    林巧稚逝世後,廈門鼓浪嶼於1984年建造了名為「毓圜」的林巧稚紀念館。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於1990年10月10日發行的中國現代科學家郵票第二組中的醫學家即為林巧稚。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及福建科技出版社分別於1985年、1989年、1992年分別出版了紀實文學《林巧稚傳》。
  • 11月16是什麼日子? 歷史上11月16日的大事件盤點
    11月16是什麼日子? 歷史上11月16日的大事件盤點時間:2020-11-16 16:58   來源:奇聞故事星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1月16是什麼日子?歷史上11月16日的大事件盤點 英國中世紀詩人作家喬叟說過:只有那不論公私都以道德為上一心要做出高貴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那麼就讓今天是什麼節日為你介紹歷史上的11月16日發生的大事件. 問:11月16日是什麼日子? 答;11月16日是國   原標題:11月16是什麼日子?
  • 2018年第47周熱點事件追蹤(11月17日—11月23日)
    一周大事記2018年11月17日—11月23日期間,國內外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2018年11月20日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一慶典場所發生爆炸襲擊事件2018年11月20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市中心一處發生爆炸襲擊事件,襲擊目標位於喀布爾市靠近機場的一處婚禮慶典場所,當時民眾正在該處進行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誕辰紀念活動,根據阿富汗內政部最新的消息稱,襲擊共導致至少40人死亡、60人受傷。
  • 歷史上的今天1990年10月2日廈門航空公司發生劫機事件
    歷史上的今天1990年10月2日廈門航空公司發生劫機事件 2013-08-26 09:33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歷史上1月13日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
    點擊關注▲10萬榆次人都在看朋友們你們知道在歷史上的1月13日發生過什麼大事嗎?
  • 歷史上的今天|11月29日 彭德懷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 2020.11.29
  • 歷史上的11月10日
    如果歷史是一條長河,那麼每一個過去了的今天就是一朵朵浪花,無數的浪花形成了波濤,洶湧了大河。坐在岸邊,細數河裡的浪花,細看歷史上的今天。1918年11月10日。102年前的今天,「世界船王」,包玉剛出生。
  • 歷史上的今日 | 2020年11月16-22日
    歷史上的今日 | 2020年11月16-22日 2020-11-16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歷史上的今日 | 2020年11月23—29日
    歷史上的今日 | 2020年11月23—29日 2020-11-23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光日記11月10日歷史大事件
    時光依舊,日月如梭,哈嘍大家好我是時光,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歷史上每刻都發生著各種事件,那今天歷史上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呢?聽我往下說
  • 中外歷史同時空之歷史上的11月29日
    歷史上的11月29日 中國 北宋神宗頒布農田水利法 在951年前的今天,1069年11月29日(農曆1069
  • 歷史上的今天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傾茶事件
    歷史上的今天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傾茶事件 2013-09-11 11:49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歷史上的今天:屍體派對,三款主機 (11月22日)
    三款遊戲主機11 月 22 日在遊戲史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曾經有三款遊戲主機選擇在這一天發售。它於 2005 年 11 月 22 日在北美上市,隨後擴展到歐洲和日本,香港及臺灣則於次年 3 月 16 日正式上市。Xbox 360 可與 Xbox LIVE 緊密結合,玩家除了玩遊戲之外,還可以使用它觀看音樂、視頻、電影和電視節目,貫徹了微軟希望用它佔據客廳,成為娛樂中心的思路。也因為這個思路,具有全面圍繞用戶象徵性的 360° 就成為了這代主機的名稱。
  • 【阿富汗喀布爾大學發生槍擊事件】當地時間11月2日,位於阿富汗...
    【阿富汗喀布爾大學發生槍擊事件】當地時間11月2日,位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喀布爾大學發生槍擊事件,根據當地媒體的報導稱,襲擊造成至少19人死亡,22人受傷。根據媒體報導稱,當地時間11月2日上午,幾名槍手進入喀布爾大學。幾名高級政府官員原本將出席在該所大學舉行的書展開幕式。
  • 歷史上的今天|6月26日 14年前的今天 黃健翔解說門事件發生
    2006年6月26日,14年前的今天, 黃健翔解說門事件發生。足球解說員黃健翔在北京時間6月27日凌晨,義大利隊在2006年德國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中對陣澳大利亞隊比賽時的一段激情解說,造成了許多的負面影響。
  • 10月28日,歷史上的今天究竟發生了什麼?
    歷史是一面鏡子,既照亮了現實,也照亮了未來。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回望過去,歷史上的今天究竟發生了什麼?1372年,10月28日。648年前的今天,《水滸傳》作者施耐庵,逝世。1902年,10月28日。118年前的今天,馬克思第一次被國人知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梁啓超,與《新民叢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首次提到了馬克思,和社會主義。1945年,10月28日。
  • 中外歷史同時空之歷史上的11月10日
    歷史上的11月10日 中國 中國就西藏問題照會印度政府 在70年前的今天,1950年11月10日(農曆
  • 盤點:歷史上民航客機被擊落事件
    盤點:歷史上民航客機被擊落事件 2020-01-11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