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匈奴數十萬騎兵南侵漢朝邊關,躊躇滿志的漢武帝以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四位將領各率一萬騎兵出擊匈奴,正式拉開了漢朝數十年的對匈反擊戰。這次出擊,不僅結束了大漢帝國對匈奴人妥協退讓的歷史;同時漢武帝時代軍界的一顆明日之星冉冉升起。
騎奴衛青走上了歷史的舞臺,也徹底改變了漢匈之間戰爭的走向。
一、輸在起跑線上的私生子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我們的主角衛青偏偏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他既非貴族,也非豪門,而是平陽侯妾氏與家奴私通所生的私生子,所以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家族背景。反而從一出生開始,身上就帶著奴隸的烙印。小時候,經常在外牧羊,後來成為騎奴。據歷史記載,有一次,衛青在去甘泉宮的路上遇上了一個囚徒。囚徒看見衛青,驚為天人,說了一句,「貴人也,官至封侯。」衛青忙說「人奴之生,得毋笞罵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二、運氣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衛青長大之後,因為自己的姐姐衛子夫受到了漢武帝的恩寵,騎奴出身的衛青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皇帝的小舅子。不過,如果你以為,衛青只是靠裙帶關係獲得漢武帝的喜愛那就錯了。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當時匈奴人成為漢帝國在北方嚴重的邊患,自漢高祖以來,邊關時常受到匈奴人的侵擾。漢朝初年因為國力尚弱,並不足以發動對匈奴的戰爭,因此漢帝國不得不採取頗為無奈的「和親」之策,用子女衣帛來換取匈奴人的和平。
只是這種低聲下氣的和平終究太過脆弱,匈奴人不僅年年南下掠奪漢朝邊境,甚至從河套地區南下,威脅漢帝國的首都長安。
經過文景之治的積累,到了漢武帝時代,漢朝國力強盛。史載「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國力的強大,給了漢武帝反擊匈奴的物質保證。
從公元前130年開始,漢帝國開始了對匈奴的全面反擊,衛青也迎來了自己光輝的軍事生涯。
龍城之戰——拜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搗毀匈奴祭天聖地龍城,斬首虜700餘人,取得漢朝對匈奴反擊以來的第一場勝利,打破了匈奴人不可戰勝的神話。
河南之戰——擊敗匈奴匈奴白羊王、樓煩王所部,斬敵數千,奪取牲畜數百萬,控制了河套地區,置朔方郡和五原郡。
高闕之戰——大破匈奴右賢王,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餘人,牲畜千百萬頭。衛青也因功拜大將軍。
漠北之戰——出塞一千多裡,大破匈奴大單于主力,俘獲和斬殺敵兵一萬九千餘人,到達了窴顏山趙信城。至此,匈奴漠南無王庭。
漠北之戰後,衛青的軍功也達到頂峰。與他的外甥霍去病同拜大司馬,以掌天下兵權。
正如史書中所說:「長平桓桓,上將之元,薄伐獫允,恢我朔邊,戎車七徵,衝輣閒閒,合圍單于,北登闐顏…」
三、男人可以沒有顯貴的身世,但不能沒有才華
衛青在對匈反擊戰中出名之後,因為他外戚的身份,更因為他在戰場上的神勇,得到了漢武帝的恩寵。後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因為新近守寡,漢武帝便準備給他擇婿,於是挑選了許多列侯作為候選人。很多人都說大將軍衛青合適,平陽公主笑著說:「他是我從前的下人,過去是我的隨從,怎麼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說:「大將軍已今非昔比,他如今是大將軍,姐姐是皇后,三個兒子也都封為侯爵,富貴震天下,哪還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漢武帝知道後,失笑道:「當初我娶了他的姐姐,如今他又娶我的姐姐,這倒是很有意思。」於是當即允婚。 時遷事移,當年的僕人就這樣成為主人的丈夫。
四、謹慎小心方能長久
衛青封侯拜將之後,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狂傲之色來,反而大權在握,愈發的謹慎小心。他雖然戰功顯赫,地位尊崇 ,但從不養士人門客,蘇建曾經勸告衛青養士以得到好名聲,衛青認為養士會讓天子忌諱,以前竇嬰和田蚡厚待賓客就常讓漢武帝切齒,作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職就可以了,何必去養士呢?這種謹慎自守的性格也讓他愈發受到漢武帝的寵愛,最終得以善終。正是因為如此,在衛青活著的時候,朝廷中都沒有官吏構陷衛青。衛青死後,那些對衛氏家族不滿的人方才跳出來搞了一個巫蠱之禍,不過那已經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