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近期開始恢復營業,但無論是復映的經典老片還是從未上映過的新片,都沒讓電影市場真正的復甦起來,看的人星星點點,各路影評也是稀稀拉拉。
《八佰》的上映,給疫情後的電影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截止到發稿日,《八佰》的票房已突破十億,人們又找到了去電影院的熱情,電影院也真正開始忙碌起來。
鳥娘娘有幸在上周看了《八佰》,評論就四個字:太好哭了!特別是戰士們背著一堆手榴彈排隊往下跳的場景,能哭抽抽了。當然,全場絕不止哭了鳥娘娘一個,真是抽泣聲一片啊。
幾天前,鳥娘娘還看了另一部熱映的戰爭片《1917》。
雖然《1917》和《八佰》都是戰爭片,但類型完全不同,《八佰》是純商業片,4天守庫,每天一個燃點,讓觀眾與戰士們共情、感動、激動、流淚;
《1917》是文藝片,一鏡到底的技術,小人物細膩的情緒表達,戰爭場景真實的還原......史稱拍得最美的戰爭片。
兩部戰爭片怎麼看來,都沒有放在一起比較的意義。
但鳥娘娘想通過這兩部片子聊聊的,是東西方意識形態的不同。
大家有沒有發現,與國外戰爭片裡常常表現小人物在戰爭中的無奈不同,國產戰爭片,特別愛歌頌英雄、宣傳犧牲?
不僅僅是《八佰》,近幾年票房大賣的影片《紅海行動》《戰狼》等,都有這個特質。
以至於在外網,「戰狼」已經跟「小粉紅」一樣,變成了一個嘲諷的詞兒,等同於被洗腦的、無腦愛國的人們。
也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國產戰爭片,無論拍得如何,在國外都不會有好口碑,因為他們真的理解不了。
意識形態的裂痕之巨大,鳥娘娘不奢求一篇文章可以讓西方社會理解中國人的「戰狼」情結,但希望能通過這篇文章,讓身處於華夏大地的我們,能夠真正了解為什麼我們會愛看《八佰》,愛看《戰狼》。
最簡單的一點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哭?我們是真的被洗腦了嗎?
01
要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首先要從這個民族的歷史說起。
《全球通史》裡提到,中國是唯一一個古文字一直用到了現代的國家。現目前全世界所有的文明古國,除中國以外,都與幾千年前那個文明古國沒有任何關係了,古文字已經統統丟失。
只有中國的文化,幾千年來就沒有斷過。
《全球通史》裡給的解釋,並不是中國人有多優秀、多會傳承,而是中國的地理條件決定的。東部和南部臨海,西部是青藏高原,只有北部有遊牧民族入侵。所以歷朝歷代,中國的中央政府都是跟遊牧民族打仗,還修築了長城。
這樣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給了中國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直到航海技術發展,工業革命以後,列強才從海上開過來,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開啟了中國屈辱的近代史。
得益於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疆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國家,體量龐大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吃得下,所以即使在中國最弱的時期,也沒有全盤被淪為殖民地。
文字保留了下來,文化也保留了下來。意識形態也從古至今,一脈相承。
02
很多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如果說信仰單指宗教信仰,鳥娘娘承認,大多數中國人都沒有特別虔誠的宗教信仰。
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宗教信仰,都信奉「有用論」。
與希臘神話裡天天浪來浪去的神不同,中國的神仙,無論雷公電母、龍王土地,都是要工作的!
神仙你要不好好工作,我就不供奉你!這種宗教信仰,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宗教信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全世界大多數民族,都有對太陽的崇拜。比如希臘神話裡的太陽神阿波羅;日本更是全民皆為太陽之子,神的後裔。
但是看看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掌管太陽的神是誰,咱一時也說不上來。
中國人不僅不崇拜太陽,對自然力量也不崇拜,《愚公移山》、《精衛填海》........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相信「人定勝天」的理論,「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亡我,我便與天爭!
人,永遠是中國文化裡最核心的要素。
在中國,人可以被封神。
03
在西方社會,「信仰」這個詞,是一個絕對意義的褒義詞。沒有信仰,在他們看來是沒有底線、沒有準則的。說白了,就是什麼都幹得出來,他們覺得特別可怕。
那麼幾千年沒有間斷的中國文化,怎麼可能沒有這個層面的「信仰」呢?
中國人,尊重誰?要成為誰?什麼是大義?為了什麼可以捨棄生命呢?
祖先,在鳥娘娘看來,就是中國的信仰。
祖先Ancestor,這個說法是鳥娘娘自創的,目的是讓西方人能直觀的明白,咱們的信仰是什麼。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讓西方人明白?
因為現在指責咱們沒有信仰的就是西方人啊。
中國剛發展起來,在國際社會上沒有話語權,如何簡單的翻譯我們的文化,是當代中國人的義務和責任。
中國的人情社會,是一個以血緣為紐帶,宗族為框架搭建起來的社會。
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堆親親戚戚。鳥娘娘是重慶人,重慶有很多地名是以姓氏開頭的,比如:李家沱、楊家坪、冉家壩......這些地方在古代,就是這家人的地盤。
在封建社會,也有家臣一說,就算沒有血緣關係,但凡對家族有重大貢獻,都會被賜姓。比如曹操,家裡原來是姓夏侯的,曹姓是被賜予的。
在中國,家家戶戶會給逝去的親人上香;大的宗族,年年會有大的祭祀活動;古時候的帝王,也要祭祖。
祭祀祖先,在中國就是一種信仰,比肩國外的宗教信仰。
中國人相信,祖先會保佑我們。中國人覺得神明要看管一大片,顧不上每一個人,但祖先不同,只會庇護自己家的子子孫孫。
同樣,我們需要奮發圖強,光耀門楣。某個人光宗耀祖,是中國社會對這個人最高的評價了。
04
對祖先的信仰,讓中國人相信,一旦我們做了對家,對宗族、對民族有益的事情,後人不會遺忘我們,我們將永遠被銘記!
這也是中國自古以來,社會對「忠義」如此推崇的原因。
《三國演義》寫於元末明初,裡面的諸葛亮堪稱神人,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在軍事戰爭中給錦囊、借東風。可是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並不是一個全才,只是在《三國演義》裡被神化了。
但諸葛亮是從《三國演義》開始神化的嗎?並不是,從三國到元末明初,諸葛亮的名氣已經很大了,關於他的故事、話本,數不勝數,他是一步一步走向神壇的。
為什麼諸葛亮會被神化,自然來自於老百姓對他的喜愛。那麼喜愛又從何而來呢?無外乎「忠義」二字。諸葛亮對劉備的忠心,感動著中國曆朝歷代的老百姓。
回到電影《八佰》,看到我們的戰士犧牲,激動落淚,是被洗腦了嗎?
當然不是!
「忠義」二字,已經刻入了我們基因裡,是我們的文化。
對古代的關羽、嶽飛、文天祥、戚繼光如此,對近代的抗日戰士亦如此。
鳥娘娘還記得高中歷史課,學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時,感動得一塌糊塗。
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進程,統一是長期的,分裂是短暫的。也只有在中國這樣的歷史背景裡成長的人們,才會有更強的集體觀。
北宋的張載說過一句著名的話,為什麼讀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你看,讀書都是為了大義,何況國難之際的保家衛國?!
中國,與全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同,我們是獨一無二的。
不是跟別人不一樣,我們就是錯的,我們就是被洗腦的。我們的歷史獨樹一幟,我們的文化與眾不同,我們要有文化自信!
且,我們有信仰。
------------------------------------------------------------------
以上是鳥娘娘的信仰觀,不客觀,非官方,帶有強烈的個人偏見,歡迎來槓,也歡迎轉發、點讚、點在看。本號每周五更新,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