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這,就是中國人

2020-09-05 烏咪愛讀書

電影《八佰》的熱播,我們看到了陌生而熟悉的四行倉庫大戰,看到了死去「活」來四百廿士兵鮮活的生命,看到了人是動物性和神性的交織:剛剛還在畏頭畏尾,轉身荷槍實彈;剛剛還在偷奸耍滑,剎那披肝瀝膽……

電影帶來的震撼,無疑是這群面對「死途」內心掙扎的士兵「各懷鬼態」的多面性,同時又是一群義無返顧的壯士寸土必爭的堅韌性。

提起四行倉庫大戰,許多人會想到淞滬會戰,因為高中課本歷史必修過,那是一場持續達三個多月的中日激烈戰爭,四行大戰就是淞滬會戰的終結之戰。但是,許多人也許不清楚,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場大人物為了1937年10月30日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會議上贏得國際支持的「表演」之戰,是「棋子」之戰,而且,這些戰士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鮮血就是炮灰,自己的生命就是工具,這就是一場孤立無援敵我懸殊的赴死之戰,但是,他們用視死如歸的信念,捨生取義的行動,改寫了我不是棄子,也不是傀儡的命運,我是我自己意志的主人,我的壯烈具有未來性和歷史性。

明明是四百廿士兵,為什麼宣稱八百?了解這段往事的人大概都知道,在歷史中,宣稱八百人,對外既有壯大戰鬥力效應,對內又有提振信心和命令承諾效應。簡單講,1937年淞滬戰爭損失慘重,蔣介石一方面想儘快讓軍隊撤出上海保存一點實力,又希望延長抵抗時間到布魯塞爾會議召開,爭取國際社會更多理解和支持,於是命令88師化整為零殿後,而師長孫元良耍了個心機,與其全師犧牲掉,不如少留一些人固守據點,他對司令謊稱留了一個團,結果只留了四百廿人的一個營兵力,營長楊瑞符在傷兵運往租界救治前,特意叮囑,如果有人詢問,就說四行倉庫有八百人,決不可說只有一營人,以免敵人知道我們人數少而更加兇橫——「八百壯士」的神話由此誕生。

明明是八百,為何叫《八佰》?這是高明的編導用「佰」賦予了視覺和情感含義,看到「佰」字多了個人字旁,你會聯想到「人」才是歷史和未來的作者,同時能感受到,四百廿人中的每一位都是有家有室有爹有媽、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如慫包市儈的老鐵,膽小算計的老算盤,倔強孝親的羊拐等,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面對外侮侵犯時,用非凡的勇氣和擔當,把短暫的四天四夜的頑強抵抗,塑造了永恆不滅的精神意象:這,就是中國人!

相關焦點

  • 《八佰》,中國人自己的故事,中國人自己的製作
    與《敦刻爾克》異曲同工的是,《八佰》選擇了從逃兵的視角切入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而當年的實情,也確實如此,保衛戰的指揮官謝晉元在倉庫裡曾對士兵們如此說道:「四行倉庫就是我們最後的陣地,就是我們的墳墓。」
  • 歷史的《八佰》,就是今天的華為,跪著的中國人更得不到尊重
    這面旗幟,就是信心,不僅挺起了中國脊梁,鼓舞著無數中國企業與國人,也為中國科技業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這面旗,就像上海四行倉庫樓頂的國旗,縱有千瘡百孔,我輩也必須前赴後繼,護其迎風飄揚。03 搖尾乞憐沒有出路,列強只講利益不存在良心在《八佰》中,謝晉元們拼死想要扛到的布魯塞爾會議推遲了。
  • 《八佰》觀後感:這一生最讓我值得驕傲就是,我是一名中國人
    在電影院觀看《八佰》時,我的內心百感交集,感覺再多的語言都沒辦法表達出此刻的心情,但我還是決定寫下來。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這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但片中的每個中國人都是主角
    這部電影叫做——《八佰》 七夕之夜,街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影院內上演著真實的戰場,遍地狼煙,生靈塗炭。影院外是」戰疫「過後人們短暫的狂歡。電影中的中國人輸了戰爭,贏了骨氣,電影外的中國人打贏了曠日持久的新冠肺炎之戰!
  • 誰說中國人沒信仰,中國人的信仰是「祖先」——看《八佰》有感
    《八佰》的上映,給疫情後的電影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截止到發稿日,《八佰》的票房已突破十億,人們又找到了去電影院的熱情,電影院也真正開始忙碌起來。雖然《1917》和《八佰》都是戰爭片,但類型完全不同,《八佰
  • 《八佰》「見證」版預告,戰士以熱血喚醒中國人的骨氣
    果然視頻|《八佰》「見證」版預告,戰士以熱血喚醒中國人的骨氣《八佰》發布「見證」版預告。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為民族為家國,以熱血以身軀守衛最後防線,「我們不只是在這裡抵抗日本人,我們是在給他們看,中國人還在」。
  • 仙居新聞網丨真正的中國人——電影《八佰》觀後感
    什麼是真正的中國人呢?看完《八佰》這部電影,我有了很深的體會。我認為電影中抗擊日本人的八百戰士是真正的中國人。八月份,電影大片《八佰》即將上映的消息紛紛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觀眾們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一天晚上,吃完晚飯,媽媽說:「朋友圈裡很多人都去看《八佰》了,聽說很好看,我們一起去看吧?」我興奮地說:「太好了,太好了,快點訂票吧!」我和媽媽來到吾悅的星軼影城,我認真地看完了電影,心情非常激動。電影講的是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事。
  • 《八佰》:我眼中的中國人
    《八佰》算是今年最火的一部電影了,影片講的是淞滬會戰大敗後,留下了八佰壯士,在頑強的抵抗著日本士兵的攻擊,死守四行倉庫的英勇事跡。由於疫情的原因我所在的城市還在和新冠肺炎做鬥爭,很遺憾不能到電影院去觀看,只能是從網絡上找了很多的預告片和別人分享的短視頻來觀看,但這並不影響我對這部影片的喜愛,它的每個場面都非常的震撼,感受頗深。影片中壯士們為了死守四行倉庫,防止敵人爆破,壯士們身上綁上手榴彈、炸藥包一個個跳樓阻擋敵人的畫面讓我感動,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更讓我淚奔。
  • 《八佰》:告訴全世界,這片土地屬於中國
    《八佰》:告訴全世界,這片土地屬於中國管虎導演的《八佰》,將鏡頭對準1937年的深秋。從九一八到七七、八一三,事變一個接著一個,敵人的野心路人皆知,他們的目標就是要獨霸全中國,以及整個亞太地區。《八佰》的主人公們,是在上海四行倉庫堅持抗爭的「八百壯士」,以及全中國有心有力參與抗戰的愛國者。
  • 一評《八佰》:他們就是在裝瞎
    道理很簡單,這就像電視劇《三國演義》和史書《三國志》的關係一樣。所以,如果你要看電影《八佰》的話,可以繼續閱讀下去。如果你要討論的是關於淞滬會戰和四行倉庫的真實歷史,那麼還是幹點別的事情去吧。多巴胺注意到了網絡上的一些爭論,主要的一點是有人認為《八佰》這部電影過分讚美了國軍,有些不符合事實。
  • 《八佰》,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作為一個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想寫幾句觀後感,以表達我內心的感情。我看這部電影全程最強烈的感情就是痛恨,心痛,感動。幾乎電影的後半部分我都在哭。到後來,我覺得很無力,很無奈,很羞愧,因為似乎除了哭,我什麼都做不了。
  • 《八佰》聚焦亂世小人物:深藏在中國人骨血裡的無價情義
    最近,電影《八佰》非常火,不知道大家都去電影院看了嗎?它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特殊的環境中所發生的特殊的攻防戰。不同於《戰狼》之類戰爭題材對單一的個人英雄主義的盡情展示,《八佰》小視角特點更加明顯。
  • 道德綁架一次:如果你是一個中國人,請不要罵《八佰》
    這本來就是世間常態。但我覺得,如果要拿一個例子出來的話,《八佰》一定是一個特殊的例外八佰的好,沒有別的。它只是簡單的敘述了一個四百人在國軍全線撤退之後,堅守倉庫的故事。然後一個一個士兵悍然赴死,為了守住四行倉庫,我記得鄭愷飾演的那個叫做陳樹生的年輕人,直接從樓上跳了下去!
  • 《八佰》的導演管虎:出自他手的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劇
    管虎的電影《八佰》終於要上映啦!大家在《八佰》上映後也可追追!可能就是在看這部劇的你!關注就是幫助!在面對殘酷現實的他們,擁有著堅韌的生命力量,這就是中國人最偉大的力量,可能我們不是最發達的,但我們的兄弟姐妹是最堅韌最善良最博愛的
  • 還在糾結《八佰》?個人強而民族弱,惟願八佰之後再無「八佰」
    《八佰》海報較真、不怕麻煩、不計成本、即使所有工作人員牢騷滿腹,為了一個鏡頭重新來過,這就是負責所以針對影片本身,《八佰》是不錯的!二、觀後「真感動」許多人看完八佰後都說「這電影真讓人感動!」,那麼靈魂一問:「你是真感動嗎?」如果某某看過影片只是流了幾滴眼淚,過後對於那段歷史毫無痛癢之感,大有「與我何幹」之感,那麼我只能說這份觀後感是假感動,即使某某可以對那份網上查到的歷史倒背如流。
  • 《八佰》電影的力量,這次能喚醒多少中國人的良知
    電影《八佰》的上映,無疑是電影院恢復營業之後的一劑強心劑。自復業以來,奧斯卡系的佳片,由於網絡盜版的原因,大部分國人已經在各種渠道觀看過,除非深度影迷,很難讓他們再去影院埋單。加上一票新上映的水片,更難在後疫情籠罩下的平靜水面激起一點兒水花。
  • 《八佰》不止是戰爭片,向死而生,失敗就是勝利
    耐人尋味的是,導演管虎這部倍受矚目的電影片名叫《八佰》,而非《八百》,這本身就是在詮釋影片「人性」化這一精神命題。 針對這點,管虎導演在其個人日記中如是寫道:「佰,古人軍隊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數字『百』之所以大寫,主要是因為旁邊的『人』。」
  • 《八佰》告訴你:中國人的尊嚴至高無上不可侵犯!
    今天晚上終於能抽出時間觀看期盼已久的電影《八佰》,這場電影拍的是發生在舊上海外灘四號倉庫抗日題材的電影 ,在電影院熱播了好長時間了,在這部電影裡雖然沒有絕對的主角,我覺得他們每個英勇的戰士都是主角。看了整部電影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我們帶進了那個充滿戰火硝煙的年代,在國家緊要危機關頭個人的一切都會變得不重要了,保家衛國就是軍人的天職,更是責任和擔當,特別是勇士們奮不顧身用生命保護軍旗屹立不倒的場景,那種與敵人頑強拼殺的中國精神,讓坐在熱氣球上的外國人和每一位中國人看著都熱血沸騰,更讓日本人揚言三個小時拿下四號倉庫變成了一句大空話和笑談,更鼓舞了英勇戰士們的士氣。
  • 《八佰》,華語戰爭片的新高度
    「唐」,就是中國,日本從不掩飾對於盛唐的崇拜,即便現在他們的政府部門還稱「省」,這完全是從唐繼承而來的。當然,豐臣秀吉沒有完成這個「豐功偉業」,之後的300多年裡,日本也沒能實現他的「遺願」。八佰」勇士。
  • 八佰觀後感
    八佰[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是誰說八佰的堅守毫無意義,又是誰規定英雄的結局就一定得是死亡呢?河對岸中國百姓的覺醒,從一開始的漠不關己到最後的團結一致,這不才正是最大的意義麼!除去導演在電影外的蜜汁操作,有人質疑它的主題內核,說不該過分宣傳形式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我???作為一個20世紀初才結束帝制的國家,中國人的家國意識要如何在短時間內被喚醒?是那些先驅,革命者用鮮血和生命作為催化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