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位平時喜歡關注娛樂資訊的話,一定要關注小編哦;
好了,我們進入正題
自問自己還算是一個影視的狂熱愛好者,豆瓣排名前250名的電影,都曾經有認真的觀看過,當然,對於一些電影的高度評分,有些不敢苟同;但對於一些低分電影,又常常念念不忘。人分兩類,迷人乏味。
這本來就是世間常態。
但我覺得,如果要拿一個例子出來的話,《八佰》一定是一個特殊的例外。在豆瓣如今表現只有7.8分的他,我覺得完全有理由再往上提一提。我也實在搞不懂,究竟是什麼人能夠在看完電影之後義正言辭的說出一句:
「我覺得這不是一部好電影」
「電影虎頭蛇尾,特效垃圾,不知所云」
「有太多邏輯不合理的地方!四行倉庫在閘北的哪裡?租界在哪裡?選擇四行倉庫守,為什麼?那倉庫構造是怎麼樣的?到底有幾樓?到了倉庫怎麼布防呢?哪裡強?哪裡弱?在戰鬥的過程中,士兵提到東西樓,那東樓西樓分別在哪裡?有區別麼?從護旗的片段看出來,頂樓有機槍,是影片裡一直在強調的德械麼?怎麼會在那兒的?
電話線裝上了,那能打電話那為什麼特使要親自來?
黃曉明演的特使和謝晉元談的時候有一間有維納斯的誕生壁畫的房間。這間房間到底在倉庫哪裡?是謝晉元的指揮室麼?」
然後,我有一些生氣。
難道一些低分觀眾在電影院裡面的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面,就一直是在雞蛋挑骨頭,沒有關注過電影內容嗎?
八佰的好,沒有別的。它只是簡單的敘述了一個四百人在國軍全線撤退之後,堅守倉庫的故事。然後一個一個士兵悍然赴死,為了守住四行倉庫,我記得鄭愷飾演的那個叫做陳樹生的年輕人,直接從樓上跳了下去!老算盤是跑了沒錯,但是端午還有老鐵還有羊拐都留下來了,一個一個悍然赴死
你問我《八佰》到底是在表現什麼?
我講不出來,我只是覺得內心很沉重。
有些難受,原來抗戰不像電視劇裡面那樣一個中國人便可以滅了一個部隊那樣的誇張,原來倭寇也有悍然赴死的精神,原來他們的戰鬥力,是那麼的強;這是一段和《金陵十三釵》完全不一樣的表現手法,這部電影不再是小人物的苟且偷生
而是一個一個面對大義的勇敢無畏。
你可以故作輕鬆,也可以不屑一顧,就像河對岸租界裡面的那幫人一樣,就那樣看著河對岸的四百人,一個一個悍然赴死。但飾演特派員的黃曉明說得對:只有你們這些留守在四行倉庫裡面的人,在我心裡,才是真正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