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你憑什麼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

2020-10-22 小莫觀世界

在電影《驢得水》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你憑什麼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

看到這句話,想了很多,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遇到過被道德綁架的經歷?它可能來自陌生路人,也可能來自親戚朋友,來源不同,但它們都好像扎在心口上的刺,每每觸碰都會讓我們隱隱作痛,而你又是如何去做的?

  1. 你這個年輕人怎麼這麼不懂事?都不知道給老人讓座嗎?真是沒一點兒教養!
  2. 他還是一個小孩子,你這麼大的人了,跟一個小孩子一般見識幹嘛?
  3. 我這個人吶,就是這脾氣,刀子嘴豆腐心,說的話不好聽,你別往心裡去啊!
  4. 你是老大,你得有個老大的樣子,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讓著弟弟妹妹們!
  5. 你一個大學生,怎麼連這個都不會做啊?
  6. 我記得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學校裡放電影,電影的內容是記錄一個山村裡面的孩子平時上課學習生活的過程。在電影放完以後,班主任說:「你們為什麼不哭啊?看看咱們隔壁班,人家看完電影都哭的稀裡譁啦的,你們居然都不哭,真是一點兒同情心都沒有」
  7. 你一個中國人,為啥要喜歡韓國明星?為啥要去看外國的電影?為啥要買外國的衣服?整天穿國外的牌子,一點兒都不愛國!
  8. 作為一個明星,你才捐了這麼點錢,羞不羞恥?為什麼不多捐點啊?
  9. 有一次我剛從工地下班,很累也很餓,在路邊買了一份小吃,坐在公交車站牌邊吃邊等。這時一個媽媽帶著孩子過來了,孩子一直看著我手中的吃的東西,跟她媽媽說他要吃,就一直在鬧。他媽媽看我沒給的意思,也不好意思要。這個時候旁邊的人就開始議論了,說我一個大人怎麼怎麼樣!
  10. 你長得這麼高,這麼壯,肯定有力氣,多幹點又能怎麼樣?鍛鍊鍛鍊身體,減減肥嘛!

看到上面的文字,是不是自己在某個地方也遇到過相似的情況,有些人總是喜歡高舉道德的大旗來執行所謂的正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來自陌生人的道德綁架我們要學會拒絕,學會勇敢的說:不!

對於來自親人的道德綁架,我們有時卻不知所措。

父母總是會說:「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無情地剝奪了多少孩子去選擇的權利。

慢慢的,孩子們也會認為:「父母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這也成為了孩子對父母道德綁架的理由。

所以我們要學會處理這類的關係,道德是用來律己的,而不是用來律人的。

共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醜陋人性的詮釋,道德綁架的病態
    西西里曾在網上看到過上海交通大學竇令成教授說過的一段話,至今都印象深刻:現在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主要來源於有那麼一撥人,慣於用聖人的標準來衡量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甚至以「道德」「善良」的名義去強迫別人,來達成自己的私慾。
  • 毒家試片《驢得水》:愛比死更冷
    「講個笑話,你可別哭」,這是電影宣傳的一句話。對不起,我還是哭了。電影落幕,我的心沒有隨著孫佳投明而晴朗,陰沉不斷擴散,為每一個鮮活的毀滅。 看完這部電影,也終於鬆了口氣,還好還好,中國喜劇電影沒有徹底墮落。在《我不是王毛》預熱了小小驚喜後,《驢得水》——這部會在中國影史留下印記的荒誕喜劇橫空出世。
  • 電影《驢得水》:到底是現實的悲哀還是人性的醜陋?
    電影《驢得水》有人評價這部電影是「最出乎意料的喜劇」,在笑鬧之餘,走向幻滅絕望之後的殘忍,就如它的宣傳語一樣:「講個笑話,你可別哭」。然而教育部特派員要來突擊檢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寧,因為學校有一位「驢得水老師」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 每個人都該去看《驢得水》,不是因為豆瓣評分8.4
    最初為了善意的目的虛報了一名老師,多領了一份工資,以為只是小事,卻沒想到之後要不斷製造更大的謊言來圓謊。隨著利益糾葛日益複雜,曾經自以為正直的他們為了金錢彼此碾壓,最終都落得了悲劇的命運。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很勇敢,卻可能無比懦弱;以為自己很正直,卻在利益衝突的關鍵時刻放棄所有的原則和道德;以為自己很無私,卻會為了保全自己而主動把別人推向深淵。看過《驢得水》,才知道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難以抵抗太多的誘惑,聽到槍響也會害怕得向自己的敵人下跪。承認自己身體裡惡的那一部分,或許才算是真正認清了自己。
  • 社會上憑什麼會賣慘的,做錯事就要被原諒?請不要美化道德綁架
    我們是不是道德綁架了別人而不自知呢?自己想要好的衣服鞋子,可以打工兼職自己掙呀,憑什麼要別人為你所謂的「公平」買單。王薇明明有四千塊助學金,可是全用來面試包裝上。我更不能理解了,一個回家都沒錢買票的家境,居然買面試的鞋子和衣服要花這麼多錢。
  • 「離職被領導說不知感恩」:你經歷過這四種典型的道德綁架嗎?
    結果在參加公司年會上,大家都給領導敬酒,輪到自己時,領導卻說:「祝我這個『中山狼』前程似錦」。」聽得她心裡百味雜陳。想必不少職場人有過類似經歷。對於自己做出的正常選擇,卻被對方站在道德制高點進行評判和指責,你若是不接受,好像辜負了別人好意;但你若接受了,又有點啞巴吃黃連之感。這便是職場「道德綁架」,其中以下4種最為典型。
  • 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用來綁架別人的
    從鼓勵你去做好人好事到你必須要為社會做貢獻。總會有一些人,拿著聖人的標準要求他人,卻拿著「流氓」的標準要求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他人的一舉一動。我們也不要成為這個世界被道德綁架的「受害者」。我本無錯,何談道歉!道德綁架式道歉往往會讓你更加無助。一般情況下,道歉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做錯事的道歉,一種是沒有做錯但成為輿論中心的被逼無奈的道歉。前者還好,你做錯了,肯定要道歉,這合情合理。
  • 我不要你「為我好」,只要你真的愛我——淺談中國式「道德綁架」
    過年親友團聚,本來是一次親情與情感交融的紐帶,現如今卻變成了七大姑八大姨打著「關心」的旗號窺探你的隱私,比如掙多少錢、哪個學校畢業、在哪裡上班有沒有男女朋友、有沒有小孩生沒生二胎...然而你不能表現出煩,因為假惺惺的親情和面子都靠著「你要尊老愛幼」來維持,道德綁架不夠,還要讓你開開心心笑...再比如親戚們在飯桌上的各種拼酒,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 《驢得水》配得上8.4的豆瓣高評分嗎?
    導演的志向不僅僅是批判當今中國的教育體制,你可以看到,當美國人在婚禮上目睹了現場的糟亂時,他說了一句「Incredible China」從外國人的嘴裡說出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是站在客觀角度對社會上一切亂象包括思想意識上的、包括現實生活中的亂象的批判。你可能覺得性格的轉變放在人物形象上是突兀的,但是我認為當你能看到導演的更深層意義時,這些轉變就會變得比較合情合理了。
  • 《驢得水》豆瓣評分爆了,可抱歉我還是只能給兩星
    再比如:「你憑什麼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這種臺詞,也是帶有濃濃的話劇腔。由於這方面,所以很適合拿它來跟《驢得水》對比。《狗鎮》雖然外表的形式感達到了極致,但從表演到臺詞,又無處不顯得「真」。
  • 《驢得水》:「來,告訴我你的底線是什麼」
    比如張一曼,就來自劉露的閨蜜,在她看來,你情我願的性生活沒什麼問題,就跟吃飯一樣,只要我不傷害別人那就OK。一旦發現可能會傷害別人,她馬上停。在周邊的人看來她可能挺不一樣的,但是她覺得自己很正常。《驢得水》最關鍵的一個情節是什麼?是張一曼說:我來「睡服」他。
  • 別和我講道理,你那是道德綁架
    爺爺不高興地說:「你個小屁孩生龍活虎的,去坐凳子,怎麼老和我搶搖搖椅,難道你不知道尊敬老人嗎?」孫子也不示弱地反駁道:「你是大人,我是小孩子還不懂事,不是說大人要愛護小孩子嗎?你怎麼也和我搶?」爺孫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爭論個不休,同事作為高知分子覺得兩人講的都有道理,但為什麼都有道理的事情卻會產生爭論呢?
  • 【第345彈】《驢得水》落進了價值觀陷阱:絕非罪有應得,但卻咎由自取
    他曾經大吼到:你憑什麼用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別人的利益。而他則是一直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來綁架著張一曼的利益。裴魁山自私的雙重標準得到了極致的表現。  所以這部片子的感覺就是為了把你弄哭,而強行設置了種種劇情來讓你哭,一種創作者在刻意的追求深刻的感覺,而這個問題也正是因為這是一部舞臺劇改編的電影,它沒有完全的脫離舞臺劇的風格,舞臺劇不像電影,演員在舞臺上,他們需要用語言
  • 二刷《驢得水》:我懂得了荒誕背後深刻的現實寓意及人性思考
    很多人覺得讓驢「領薪水」太過誇張荒誕,而我卻覺得這整件事情的處理背後,不同人物角色做出的選擇太過真實。在這選擇背後折射出的人性弱點就像是一面鏡子,映射著銀幕前的你我,令人反思。影片中塑造地每一位角色都個性鮮明,導演幾乎沒有刻畫所謂的好人,然而諷刺的是這些角色卻代表了生活中某一瞬間的你我。
  • 《驢得水》每一個獨立的你,都值得被世界溫柔相待!
    《驢得水》每一個獨立的你,都值得被世界溫柔相待!電影講述的是民國時期,一個鄉下小學的校長為了能領到更多的工資,將學校裡的一頭驢謊報成一名教師後來遇到教育部檢查,一群人緊急應對的故事。電影定位是一個喜劇,但是把它當喜劇看的人,都不敢再去看第二遍,因為它本就不是喜劇。
  • 喜劇的本質是悲劇,《驢得水》真的牛,善惡只在一瞬間
    第一次寫影評,觀看《驢得水》這部電影源於一位朋友的推薦,隻言片語之中,令我感覺這是一部有深度的電影,恰好我自認為是一個喜歡思考的人。片頭的畫面很美,四個老師有說有笑,如同一家人其樂融融,他們都是心中有信仰的人,為了教書育人的理想來到一個偏遠的山村。
  • 「嫂子,憑什麼不給我媽養老」,嫂子:我自有安排,請勿道德綁架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01人生中很多事都講究平衡以及合理,都存在合理範圍。基於這個事實,只要在合理範圍內行事,就沒有錯。這時候,「道德綁架」往往就會粉墨登場。每個經歷過道德綁架的人,應該都記得那是什麼感受,應該都記得別人對你提的要求有多過分。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衝破道德綁架,否則,這種事有一就有二,你妥協了一次,之後可能就得一直妥協下去。
  • 《安家》老油條賣房為人治病:憑什麼你做好人,要拿我當冤大頭
    本以為小寶就會在這麼歲月安好的時光裡慢慢長大,卻未料到一張醫院的檢查單打破了他們生活的平靜,小寶患上了急性白血病,需要花200萬來醫治。200萬,對於一個正常的一家三口來說,都是一筆難以拿得出的巨款,又何況是劇中相依為命的小寶和媽媽呢。為了救小寶,老油條最終決定賣房。到這,也算是劇中的高潮了。
  • 脫胎於話劇的好電影,《驢得水》會讓人發笑,卻是實打實的悲劇
    2016年,由話劇改編的電影《驢得水》極盡諷刺之能事,使這部"讓你哭"的喜劇成為當年的黑馬之作。作為開心麻花出品的經典之作,《驢得水》拋棄了開心麻花所擅長的喜劇絕活,喜劇內核中更深層次的悲劇放大,取得了不俗的口碑。
  • 重溫《琉璃》:面對道德綁架,你千萬別學褚璇璣的做法
    最近,我重溫了《琉璃》,得出了一個結論:面對道德綁架,你千萬別學褚璇璣的做法。道德綁架,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之所以喜歡使用道德綁架對付別人,很大程度是因為被道德綁架的人過於心軟。一個招數之所以會被反覆使用,是因為它百試百靈。只要他們一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我們,一打著感情牌跟我們提要求,我們的內心就會產生動搖,就會違逆自己的本意滿足他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