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被領導說不知感恩」:你經歷過這四種典型的道德綁架嗎?

2021-02-08 選調生

年終歲末,職場中人來人走很正常,但最近劉小姐卻遇到了苦惱。

自己在公司工作兩年,公司領導對她有知遇之恩。耐心指導,言傳身教,給了她很大的成長。但最近,她覺得自己的待遇遇到了天花板,加上有其他公司向她拋出橄欖枝,所以提出了離辭。

結果在參加公司年會上,大家都給領導敬酒,輪到自己時,領導卻說:「祝我這個『中山狼』前程似錦」。」聽得她心裡百味雜陳。

想必不少職場人有過類似經歷。對於自己做出的正常選擇,卻被對方站在道德制高點進行評判和指責,你若是不接受,好像辜負了別人好意;但你若接受了,又有點啞巴吃黃連之感。

這便是職場「道德綁架」,其中以下4種最為典型。

職場4種典型的「道德綁架」

1、捆綁認知型:「你那麼優秀,就該多做」

電視劇《平凡的榮耀》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

吳恪之作為下屬,多次明確表示拒絕接某個項目,而他的死對頭曲忠輝則不停以「下一期基金能不能籤下來,就全靠你了。」為由,「理直氣壯」地強迫吳恪之去接受這個項目。

直接導致吳恪之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似乎自己再拒絕,便會直接導致項目的失敗。但事實上,即便項目談成功了,他也無法保證升職、加薪。相反,如果失敗了,還要背鍋。

這也是職場中最為常見的「道德綁架」套路,為了滿足自己的價值觀,強行捆綁對方認知。想要say no?你對得起同事嗎?對得起領導嗎?對得起公司嗎?

2、品頭論足型:「所有非本職工作,都是不務正業」

前段時間,四川通江的李老師,在節假日期間兼職送外賣,以補貼家用。結果被報導後,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呼籲開除這個不務正業、只想著賺錢的老師,以儆效尤。

在輿論的重壓下,李老師不得不主動辭職。

常言道:殺人誅心。輿論也是一樣,舌頭底下壓死人。不難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正在不斷拔高對他人的要求,以「聖人」的標準對每一個職位進行評判審視。

雖然工作是「神聖」的,但組成這個群體的,卻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因此,工作當中,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毋庸置疑,但動輒對他人進行「品頭論足」的道德綁架則大可不必。

3、管理手段型:「你那麼優秀,以後機會多得是」

朋友小李工作很出色,但每年的優秀員工評定卻從沒給過她。領導總對她說:「你還年輕,又這麼優秀,機會多的是,你說是吧。」讓小李到嘴的抱怨話,只能生生咽下去。

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多地方,道德綁架似乎已經成為許多職場者的一種管理手段。

先把責任推卸乾淨,再以道德綁架的方式敲打、批評下屬,進而顯得自己顧全大局。至於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則早已拋在雲外。

4、借花獻佛型:「咱們AA,不該老闆請吃飯」

網上看過這樣一則事例:公司老闆請客聚餐,放言:大家今天隨便吃喝。

最後結帳的時候1500元,老闆剛準備掏錢,一位老員工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怒斥:「咱們怎麼能讓領導買單。」這頓飯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聚餐失去了原來的味道。

而這種「借花獻佛」型道德綁架的路數,看似低級,但如果不是老闆強行堅持自己掏錢的話,員工幾乎沒有反駁之力。總不能當著所有的人說:「吃飯前老闆說了請我們吃飯,憑什麼現在要我們掏錢?」

這樣的話,這個聚餐算是徹底黃了,員工也承擔不起讓老闆下不來臺的責任。

怎樣才能讓自己不被「綁架」?

許多時候,「道德綁架」是個無解項,因為純屬個人價值觀。只不過,自己心甘情願去做一件事,和被別人「推」著做一件事,箇中滋味是大不相同的。

就像《奇葩說》裡的一句話,「我是來上班賺錢的,你給我定那麼高的情操標準幹嘛!」那麼,如何才能遠離職場的「道德綁架」,保護住自己的職場主權?

我有以下4點建議。

1、增強自我認可,不被他人情緒左右

許多初入職場的新人,仍沿用學生時代的思維,極其注重他人的看法,尤其是老闆和領導。這是一個普遍的職場問題: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穩定認知和評價系統,所以很容易被外界的聲音帶跑。

因此,越是在職場,就越是要獨立。不僅僅是工作上的獨立,還有不輕易受人左右的精神上的獨立。讓自己逐漸脫離那個沒有領導、同事的認可就很難生存下去的狀態,重新建立起專屬於自身的價值評判標準。

2、守好自己的底限,保護好屬於自己的利益

職場中對領導、同事該有的尊敬要有,適當的社交也要有,但不代表自己就要毫無原則、卑躬屈膝地對待同事和領導。

不管是職場裡,還是生活中,你會發現,越是脾氣爆的人,越沒人敢惹。不是說要讓你也去學個暴脾氣,而是與人交往要學會不卑不亢。關鍵時候,守好自己的底限,保護好屬於自己的利益,別把自己姿態放太低了。

公司雖有上下級,但歸根結底,大家都是職場「打工人」,不存在誰比誰更高級,包括領導。因此,越是自己看輕自己,面對別人的入侵一味退讓,那麼別人自然樂得欺負你,反正你不會翻臉。

3、巧妙借勢,化被動為主動

職場上,面對「夾槍帶棒」的道德綁架,別人和人硬碰硬,越容易失態。與其怒火衝天,或是忍氣吞聲,不妨從容應對,找準機會實施回擊,借力打力。

比如,當職場老人說「你年紀輕,工作能力又強,不然你辛苦一下。」你可以先接受,然後再巧妙借勢,順延話題:「論經驗和能力,您才是數一數二的,不然,這次您先幹,我在一旁給您打輔助,學習學習。」別人給你戴高帽子,你可以給戴回去,化被動為主動。

別因為不好意思拒絕或者是不敢反駁,擔心留下不尊重人的印象,最後被欺負。只有讓自己的態度被看見,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被為難,防止陷入被動局面。

4、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增進話語權

實際上,來自老闆和領導的尊重與信任,更多是基於你能夠為他們做多少貢獻,而非你對他們有多言聽計從。

歸根結底,職場是個靠實力說話的地方,而和公司領導同事處好關係,也是只是為更好的幫我們展開工作。獲得他人認可的能力固然重要,但若想快人一步,還得學會如何把握住自身節奏,在不受他人影響的情況下,進行自我實力提升。

只有學會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你的不可替代性才會越來越強,別人自然對你敬畏三分。而且隨著能力的提高,你在拒絕的時候也能更有底氣。

許多時候,面對職場裡的「道德綁架」,兜兜轉轉你會發現,最根本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只有把心態放平,懂得自我尊重,拿出態度嚴守自己的底線,多一些思考和謀劃,才能走出被他人「綁架」的怪圈。

留言說說,職場中你經歷過道德綁架嗎?

作者/來源:職場小油條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作為佛弟子,你經歷過「道德綁架」嗎?
    作為學佛人,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當因各種因素,不能幫助他人時,這時候對方就會說,這點小忙都不幫,你學的什麼佛。言外之意,學佛人,就應當是有求必應的大善人,作為佛弟子,你經歷過這樣的「道德綁架」嗎?以上我說的,也許不完全正確,但試想一下,如果學佛人就應該是有求必應的大善人,那麼還會有人願意進入佛門嗎?
  • 正常離職被領導說不知感恩,受了恩惠就該留下來嗎?
    近日19樓網友分享自己在公司幹了兩年決定辭職老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感覺以後不會遇到這麼好的老闆了又開始猶豫該不該辭……▽19樓網友@培根威力在現公司幹了兩年有餘,領導可以說對我有知遇之恩,想離職是一是因為工資,二是我覺得我在這邊的能力提升已經到達一個飽和水平了
  • 家庭教育最可怕的不是孩子不懂感恩,而是父母的道德綁架!
    如果用這個思路去養育孩子,無形之中,會形成對孩子的道德綁架。 感恩沒有錯,我們要養出一個感恩的孩子,也完全正確。 無論原始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人類要想進化——而且是往好的方向進化,子女就必須更加獨立、更加進取,這和「感恩父母」的道德約束相悖。 原始社會中,孩子一旦成年,就會和父母形成競爭甚至敵對關係,他必須自立門戶。
  • 劇中的道德綁架有多氣人,生活中你遇到過嗎?
    劇裡的道德綁架有多氣人?榮登熱搜,看得我拳頭立馬硬了。今天來盤點影視劇中氣人的道德綁架情節。很多微博網友紛紛評論表明自己對道德綁架的看法:很多網友也在新浪微博中參與投票選出劇中道德綁架最嚴重的情況。劇中房似錦的母親曾這樣說:房似錦,你居然還敢留316元,必須給你爹當營養費,還有你弟的房貸記得還。都不敢相信有這樣的母親,房似錦幫著弟弟還著房貸,只留有316元作為日常所需的生活費,三觀令人咂舌。
  • 親情綁架,比道德綁架更可怕
    情感綁架是可悲又可怕的,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別的什麼,只是友誼的小船可以說翻就翻,愛情的巨輪可以說沉就沉,親情卻很可能切肉帶骨,傷害如躲不開的刀割。而這樣重男輕女的家庭,你和他講傳統,他和你講血緣講親情;你和他講血緣講親情,他和你講感恩講孝順。現在已經不是男權社會了,某些不勞而獲的男人,卻還想享受男權社會精英的福利。某些父母沒擔起封建長輩的職責,還想享受別人的尊敬。還特麼都管這叫傳統,這種事多了去了。
  • 《歡樂頌》:親情綁架,比道德綁架更可怕
    年近三十的外企資深HR樊勝美來自一個重男輕女的典型家庭,父母把兒子養成了無能的窩囊廢,卻一味壓榨女兒,讓她為哥哥付首付、找工作。仿佛生她就為了給兒子擦屁股的。而這樣重男輕女的家庭,你和他講傳統,他和你講血緣講親情;你和他講血緣講親情,他和你講感恩講孝順。現在已經不是男權社會了,某些不勞而獲的男人,卻還想享受男權社會精英的福利。某些父母沒擔起封建長輩的職責,還想享受別人的尊敬。還特麼都管這叫傳統,這種事多了去了。他們只是借著傳統的名,去佔便宜罷了。
  • 很多人都在經歷「父母的道德綁架」
    文章開頭我不會去說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些明知故問的話,我認為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道德綁架如同一場看不見的基因病毒,剛開始看不見變化,但是到了孩子可以獨立的時候也就到了病毒的爆發期!我都是為了你好!我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你現在還學會頂嘴了!
  • 別讓「道德綁架」成為不道德行為的藉口
    不知道什麼時候,道德綁架也成為了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道德綁架也經常被網友熱議,公交車該不該讓座,倒地老人該不該扶,這些事經常登上頭條熱議。那麼,究竟什麼才是道德綁架呢?不道德行為又是什麼呢?道德綁架是不是已經成了不道德的擋箭牌?
  • 你遇到過別人用道德來綁架你嗎?就服最後一個的回擊,太棒了
    記得上大學時,有一年的春天,哥們和他女朋友去放風箏玩,路上看到一個糖寶,女朋友喜歡,就給她買了一個,結果在廣場一個小朋友看到了,哭著吵著要糖寶,但因為是送女朋友的哥們就不想給他,沒想到小孩父母在旁邊一直說什麼他們沒素質沒愛心,唉,那種感覺他真不知道咋表達,大家有遇到過別人用道德來綁架你嗎?
  • 借錢不還道德綁架還有理了?
    被眾人指責「壞人」,沒點同情心,這完全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啊!看到王薇的哭訴及絲毫沒有感恩之心的樣子,我真想說:你在這裡道德綁架的樣子,真的太醜、太噁心了!你沒錢買票回家,小果借給你,你不僅不懂得感恩,反倒想著借錢不還,你的「三觀」究竟去哪兒了?你這麼多年的教育,全都送還給老師了嗎?人若不懂得感恩,這輩子等於是前途盡毀!
  • 《驢得水》——你憑什麼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
    在電影《驢得水》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你憑什麼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看到這句話,想了很多,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遇到過被道德綁架的經歷?它可能來自陌生路人,也可能來自親戚朋友,來源不同,但它們都好像扎在心口上的刺,每每觸碰都會讓我們隱隱作痛,而你又是如何去做的?
  • 討債反被道德綁架,網友:太真實
    如果朋友向你借錢,你會借嗎?如果朋友借了錢之後,遲遲不還,你又該怎麼辦呢?如果朋友不僅不還錢,還反過來責怪你,你怎麼辦?如果朋友不僅責怪你,還對你進行道德綁架,你該怎麼辦?看到這些問題,代入感強的人,是不是捏緊了拳頭?
  • 道德綁架算什麼?親情綁架才要命!
    她付出了這麼多,卻沒有得到任何的感恩,一家人都覺得這是理所應當。他們不跟你講理,不想聽這些年你到底付出了多少,他們只會不停的重複:「他是你爸爸啊!」這遭到了她的反對,以前她無數次接濟過親戚一家,借錢、幫忙找工作.也沒見過有過回報,所以這次她堅決不同意父母過戶,結果過了許久之後發現,爸媽偷偷過戶了,去責問時爸媽勸她:「都是一家人,又不會騙你的.」
  • 離職時,打死也不能跟領導說這3句話,別怪我沒提醒你,容易吃虧
    離職時,打死也不能跟領導說這3句話,別怪我沒提醒你,容易吃虧在職場生存不易,畢竟這裡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行差踏錯一步可能就萬劫不復,永無翻身之日。有很多人不知道,在離職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打死也不能跟領導說這3句話,別怪我沒提醒你,否則容易吃虧。第一句:你的去向離職最忌諱的就是跟領導坦白你的去向,比如打算去哪一家公司,待遇怎樣,薪資多少等等。
  • 面試時問你離職理由,這四個儘量不要說,別當「老實人」
    面試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很關鍵的步驟,在面試過程中離職原因是被問到概率最大的一個問題,當你面對這個問題時,一定要小心回答,回答的方式錯了都會讓你丟掉機會,尤其是這4種回答方式。1、千萬不能說因為工資的原因你在面試時的表現,可能在入職後,都會被你的直接上司知道。
  • 領導對你說5句「客套話」,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在說「你離職吧」
    在職場中,如果領導想跟你說某一句話的時候,一般不會明著說,有的時候看似領導在誇獎你,其實就是想讓你趕快走人。如果你不能領會領導背後的意思,那麼你很容易會犯糊塗,所以當領導跟你說這4句話的時候,看似是在對你能力的誇獎,其實就是想讓你趕快走人,關鍵時刻你可不能犯傻。
  • 醜陋人性的詮釋,道德綁架的病態
    助人為樂是美德,然而如果幫助人這件事被道德綁架,被道德婊站在制高點指指點點,不是更讓人心寒嗎?你可以對他的行為有所不滿,有所質疑,但你要做的,不是用所謂道德善良綁架一個人,而是——尊重。要知道,當道德從一個評定人格的量尺,變成了束縛他人的枷鎖時,道德本身就變了味。那些動不動利用人性的善良來道德綁架的人,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道德婊。
  • 倡導生命平等並不等於把狗當人看,寵物狗餐廳用餐也是道德綁架
    最典型的是寵物狗隨地大便,被環保工指責,狗主人一句話雷倒眾人:我的狗命比你的命都值錢。此語一出真是直接毀掉人們的三觀。這雖然是個別極端愛狗人所為,但我們也看到為狗而奮不顧身之人也非少數。河南某市一女養犬人,遇城管專項查狗時,因無證且不拴繩,城管準備暫扣犬只時,聲言你敢動我的狗,我就捅死你。另一小區狗主,在寵物狗無繩被汽車撞死,查證無果下,竟將小區內其它居民私家車燒毀。
  • 和領導吵架後衝動離職,如今叫我回去,你會答應嗎?
    坦白講,離職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很多時候,某些離職完全是衝動而為之的事情。近日,某網友提問:自己和領導吵了一架,一氣之下裸辭了,到現在還沒找到工作,而前領導又打電話叫自己回去,在糾結要不要回去上班?那麼,對於年輕人衝動離職的事情,為何頻頻發生呢?前公司打電話叫回去,還要不要回去上班呢?
  • 因父病危請假被拒員工辭職索要補償法院判決員工勝訴是道德綁架嗎
    一般來說,如果勞動者主動辭職,用人單位是不需要支付離職經濟補償的。段琬玲(化名)的情況比較特殊,她因公司拒絕其續假照料病危的父親,隨後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請求裁決與公司解除勞動關係。此時,她尚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主動辭職還是被迫離職。段琬玲認為,她因實際需要才向公司提出續假請求,公司不準其休假系不近情理、故意刁難,這也是她被迫離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