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每一個獨立的你,都值得被世界溫柔相待!
電影講述的是民國時期,一個鄉下小學的校長為了能領到更多的工資,將學校裡的一頭驢謊報成一名教師後來遇到教育部檢查,一群人緊急應對的故事。電影定位是一個喜劇,但是把它當喜劇看的人,都不敢再去看第二遍,因為它本就不是喜劇。電影裡的人,本質都是虛偽懦弱的,但是又滿嘴的仁義道德,威武不屈。電影用這樣的反差來營造喜劇的氛圍,但是更多的是反諷。我們人就是這樣,面對自己的卑劣沒有人能或者是敢承認。
天空蔚藍,白雲朵朵,草原一望無際。開頭是如此清新明朗。窮鄉僻壤,只有六個學生上學。校長提出用獎學金引誘學生入學,趁假期挨家挨戶發動學生報名。經費不足,每一個老師都自願拿出自己一個月兩個月的薪水當獎學金。那場景類似支教老師無私奉獻,讓人感動。將心比心,換了是我,我既捨不得薪水,更捨不得假期。估計己帶上薪水趁假期四處雲遊去了吧!
校長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有自己的理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當地的教育環境,改造他們認為愚昧落後的農村。但是為了保住學校,他卻漸行漸遠。校長是一切的始作俑者,夢想是好的,方法卻錯了。是他指揮著這場鬧劇,一次次的編出謊言,阻止其他老師攤牌,用夢想綁架他人,一錯再錯,最終造成後果越來越嚴重。
《驢得水》裡讓人恨得牙痒痒的裴魁山,演員真名就是裴魁山,是一名導演又是一名演員。在驢得水這部影片裡,裴魁山充當的是一個箭靶子,萬箭所向。他早就知道,在觀眾心裡,他將是這部戲裡最不招人待見的那一個。所以呢,他也非常盡職的去演這麼一個壞蛋,演得不錯,壞入骨髓,小氣、記仇、小人得志、見錢眼見、落井下石,看看,多少缺點。
《驢得水》應該算的上是民歌諷刺劇的一匹黑馬,這部影片延續了民國諷刺劇的風格,信仰、理想,背叛、迷失,美與醜、善與惡,交織著人性中的正反面,既是矛盾所在,也是深思的點,《驢得水》的沉默與爆發,所展現的也正是我們所看見的和看不見的東西。
《驢得水》頂著開心麻花團隊第二部院線喜劇電影的頭銜,在上映前獲得了口碑上的豐收。所以我想大部分的觀眾也是衝著開心去的,畢竟《夏洛特煩惱》的記憶猶在。但在觀影中,我卻真的沒怎麼笑出來,不是說影片中太多的悲觀與絕望影響了心情,而是——段子確實不太好笑。
特派員助手,是一個世故卻有底線的人。相比剩下的所有影片裡的男性,特派員無疑是最好的處事範本。一開始他精通世故,在特派員暈倒後,校長讓他吃飯,他說讓特派員一醒就叫他,這個精明世故的男人,並不怎麼讓人討喜。但後來的兩處情節讓我對他的感覺得以改觀。校長給一曼剪頭髮的時候。特派員手下警長將要欺凌一曼的時候他阻止。這在當時那些一個個沒底線,沒原則的人襯託下,底線,成了他人性中最偉大的光輝點。
現實往往更為真實殘酷,電影影射的事件從未在當今社會絕跡。浮沉於世,生活平靜,也不免被要求,被苛責,被評判,偶爾也要放棄,妥協,向不能哭的命運屈服。可只要心頭仍有熱火,依然堅守自我,你便是完整和自由的。每一個獨立的你,都值得被世界溫柔相待。姑娘們,願你們始終擁有不羈的靈魂,免於遭受汙染,不被標準定義,不為規則左右,只忠於內心,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