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用來綁架別人的

2020-11-18 小城故事鋪


01


這個時代發展的很快,快到人們早早得就已經認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了。小時候的我們被教育要成為像雷鋒一樣的人,長大後的我們被「逼」著成為雷鋒一樣的人。從鼓勵你去做好人好事到你必須要為社會做貢獻。


總會有一些人,拿著聖人的標準要求他人,卻拿著「流氓」的標準要求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他人的一舉一動。


就在日前,浙江衛視的經典王牌綜藝《王牌對王牌》第五季正式和觀眾見面了,有著前幾季收視率居高不下這樣的節目光環的加持,第五季的第一期也不負眾望,收視率和話題度也讓我們看到了浙江衛視的背後實力。


其中最為人們所爭議的話題就是宋丹丹和兒子巴圖出現在《還珠》劇組重聚這樣賣情懷的畫面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以及他們二人在節目中的一些相處模式以及巴圖的某些「低情商」的行為表現飽受觀眾詬病。


隨後在該檔綜藝播出一天之後,巴圖針對觀眾吐槽自己的點,發文道歉。


巴圖表示,自己向給觀眾帶來不好印象道歉,但在節目錄製過程中自己並沒有想太多,只是當作是和朋友們玩遊戲。


網絡時代,我們是否仔細想過,真相的幕後,有多少人扮演者推波助瀾的角色,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某些人總要評頭論足,也許,是他們太把自己當成個人來看待了。


平心而論,巴圖真的做錯了嗎?但巴圖是真的道歉了。


仔細想想,難道我們沒有和最好的朋友開幾句稍微過分的玩笑嗎?我們沒有一次驕傲自大過嗎?


02


請嘴上積德,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去成為這個世界的施害者,行兇作惡。


有時候,比無知更可怕的是一個人的偏見。


我們也不要成為這個世界被道德綁架的「受害者」。我本無錯,何談道歉!


道德綁架式道歉往往會讓你更加無助。


一般情況下,道歉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做錯事的道歉,一種是沒有做錯但成為輿論中心的被逼無奈的道歉。


前者還好,你做錯了,肯定要道歉,這合情合理。但後者則是一種倒黴式悲哀,我本沒有做錯任何事,但要向所有人道歉。


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會有一天面臨著第二種道歉,因為這樣的道歉會將我們推到下一個風口浪尖,會讓我們更加無能為力。


有時候,道德綁架式的道歉未必會使對方感到舒服和滿足,相反,他們會感到「你可真噁心」。

回想現在,我們難道沒有面臨過道德綁架嗎?


某些老年人倚老賣老,要求其他人給他讓座;如果不讓就用言語辱罵,身邊人還指指點點。


逛街時遇到的乞丐總是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好像我們必須要給予幫助,否則我們就好像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一樣。


請記住:「讓座是情分,不讓座是本分」,貧窮不是讓你丟人現眼的資本。



道德只是一個人的自願行為,沒有強制執行性,不要強迫其他人做「合乎道德」的事情,因為這本質上就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一個人也別輕易地道德綁架式道歉,並非我「生性涼薄」,只是你們太「欺人太甚」,我不要求你「一視同仁」,我只是希望我自己「本性純良」。


你不知道我的故事,我不明白你的人生,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們原本上兩不相欠,那就請我們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就可以了。


我的心可以有萬丈光芒,但不代表我心中沒有住著一個惡魔,我是有血有肉、敢愛敢恨的平凡的人,你憑什麼要拿神的要求強加給我,也許,那是地獄裡嘴臉醜惡的鬼。


請記住:「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用來綁架別人的。」


面對道德綁架式道歉,我們不能屈服於最低級的人心。


作者:青執

本文故事版權歸小城故事館所有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男孩車內活活憋死後續事件:不要用你的弱小來道德綁架別人的善良
    一位老太太想給孫子包韭菜餡餃子吃,正好鄰居的院子裡種了好多「韭菜」,這位老太太就坦然進入別人家的院子,在沒和主人打招呼的情況下,將所有的「韭菜」收割了一遍。可沒想到,孩子吃了之後中毒進醫院了。問來問去才了解,鄰居家種的不是韭菜,而是本身就帶有毒性的水仙花。一聽這個消息,老太太直接急壞了。但她並不是內疚自己的無知,而是急著去罵人。
  • 醜陋人性的詮釋,道德綁架的病態
    西西里曾在網上看到過上海交通大學竇令成教授說過的一段話,至今都印象深刻:現在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主要來源於有那麼一撥人,慣於用聖人的標準來衡量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甚至以「道德」「善良」的名義去強迫別人,來達成自己的私慾。
  • 遭網友狠嗆道德綁架,更質疑「中國人在中國地鐵上說英文是什麼意思?」
    強逼別人讓座變成了道德綁架?正義感是用來要求自己的,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如今,社會上道德綁架的風氣蔚然成風,而地鐵、公交車上的讓座問題,更常常就能引發一場道德爭論。像新聞中的大爺,雖然是出於正義感,但他在地鐵上大聲指責女孩不讓座,強迫別人行善的行為恰恰是一種道德綁架。
  • 請不要美化道德綁架
    我們是不是道德綁架了別人而不自知呢?自己想要好的衣服鞋子,可以打工兼職自己掙呀,憑什麼要別人為你所謂的「公平」買單。王薇明明有四千塊助學金,可是全用來面試包裝上。我更不能理解了,一個回家都沒錢買票的家境,居然買面試的鞋子和衣服要花這麼多錢。
  • 韓星金希澈起訴噴子反被道德綁架
    有被起訴的網友在金希澈的社交帳號下留言&34;:&34;,還威脅金希澈:&34;被起訴的網友在金希澈的社交帳號下留言&34;進行道德綁架講真的看多了娛樂圈奇葩事的小編瞬間都覺得無言以對了,居然有這種道德綁架的噴子,這不就是罵完了爽了要被告了就說我沒錢
  • 道德只是低等人群體用來阻礙高等人的虛構事物嗎?
    尼採說過:道德只是低等人群體用來阻礙高等人的虛構事物。怎麼看呢個?從約束力的角度看,道德不是法律,是社會公約,所以可遵守,也可不遵守。這個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來執行。從演化的角度,道德是不斷變化的。在古代提倡女子貞節,一生不改嫁特別突出的女性,朝廷還會頒發貞節牌坊。現代社會不提倡這樣了,注重的是個體是生命幸福。每個時代的道德要求有有些不同,主要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來改進道德要求。
  • 如何解除職場道德綁架?
    全公司基本上每一個崗位的工作,他都能插上一手,看起來隨時隨地都在為公司做貢獻,但實際上正經業務卻始終「麻麻地」,有時候想專心做自己的事,卻被硬塞其他的工作,好處沒見著,能者多勞這句話卻聽的耳朵都起繭了。其實,所謂的能者多勞不過是用來道德綁架的枷鎖,公司請你來,是要做好你的本職工作的,而不是來做「萬能膠」的。
  • 朋友圈經典到心碎的句子,幸福,是用來感覺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
    2.這社會不是你努力了就能成功,但同時更不是你不努力就能成功的,你家裡的父母,你未來的家庭,都得靠著你呢,你就坐著洩氣啊?為什麼別人沒有拼爹拼娘一樣知道努力,你就自甘墮落。沒有後臺,沒有背景,沒有關係,那就去比未來,去拼前景,去靠志氣啊。與其「等死」,努力一下又不會死。3.幸福,是用來感覺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
  • 《驢得水》——你憑什麼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
    在電影《驢得水》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你憑什麼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看到這句話,想了很多,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遇到過被道德綁架的經歷?它可能來自陌生路人,也可能來自親戚朋友,來源不同,但它們都好像扎在心口上的刺,每每觸碰都會讓我們隱隱作痛,而你又是如何去做的?
  • 親情綁架,比道德綁架更可怕
    如果你不幸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如果你不幸有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或偏心另一個孩子的父母如果你不幸遭遇了來自父母、家人、甚至是其他親戚的道德綁架請正視自己的內心需求,拒絕任何人的無理要求有句古話叫做「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他們用親情綁架人, 自己不想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任, 我覺得我們必須懂得什麼是我們的責任,什麼不是我們的責任
  • 【二幼電臺】《手不是用來打人的》
    想想,打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呢?打人不僅會傷害別人的身體,還會傷害別人的感情。打人後,請這樣做:「我很抱歉。」總之是用來玩遊戲、學習、做事和堆沙堡,而不是用來打人的。因為打人是不正確的行為。既然如此,當你和你的朋友發生爭執時,該怎麼辦呢?
  • 「嫂子,憑什麼不給我媽養老」,嫂子:我自有安排,請勿道德綁架
    話雖如此,可是有些人偏偏習慣於無視「合理範圍」,不僅自己不在合理範圍內行事,而且總是對別人提出很過分的要求,比如別人義務範圍外的事,以及別人分外之事,這些要求都超出了合理範圍,很難被人接受。這時候,「道德綁架」往往就會粉墨登場。
  • 站在道德高地的綁架行為,究竟佔了你多少便宜?
    看鍵盤俠們義憤填膺一邊倒的心態,好像馬雲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應該由群眾的意願來支配,不捐就是大逆不道。通常這些要求富豪捐錢的鍵盤俠們總是慷他人之慨,自己卻是一分錢都沒捐出去過。但他們總是能夠站在道德高點,審視一切,是因為這些「事件」離他們太遠,表達一下道德高尚並不涉及他們自身利益。
  • 道德綁架算什麼?親情綁架才更要人命!
    更過分的事還在後頭,大伯和二伯找到怡丹的爸,說他們認識一個大老闆,老闆有資源,帶他們兄弟仨做生意,賺到的大家平分。他爸爸同意了。問題是,大伯二伯不出錢,出錢的只有他爸,分錢的卻是三個人。怡丹和她媽媽都覺得不妥,竭力阻止。大伯大罵她們婦人之見,還說大老闆是他聯繫的,要不是他,不會有賺錢的機會,還指望他出錢?
  • 那些喜歡用道德綁架別人的鍵盤俠
    原來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少對別人「道德綁架」的人,好像自己是標準的「做人的楷模」似的,可是人非聖賢啊!朋友想做化妝品代理,在眾多品牌中選擇了兩個,就是最普通的國產護膚品,大眾化的那種。但是這些只是普通的國產護膚品,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人生最尷尬的就是送給朋友的東西都是朋友不需要的。博客發文越來越嚴格了,每一個博友都會遇到,絞盡腦汁寫了一篇文章,然後發不出去,費盡心思的尋找敏感詞,各種審核有的時候也是一籌莫展。記錄生活的熱情被這些操作鬧的無可奈何,只能把擱淺了幾年的微信公眾號再撿起來微信公眾號發文痛快。
  • 《盜夢空間》虛幻用來生活,現實用來逃避
    我印象最深的場景,不是在意識空間的轉換和進行意識層跳躍的驚險部分,反而是在看到許多人不是等待進入夢境,而是等待重返現實的部分。當虛幻成為了現實,現實只能用來逃避。當妻子自殺身亡後,科布一方面因為對妻子的愛感到痛苦,一方面意識深處也認為是自己造成妻子無法分辨虛幻和現實,產生了強烈的負罪感。
  • 別讓「道德綁架」成為不道德行為的藉口
    不知道什麼時候,道德綁架也成為了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道德綁架也經常被網友熱議,公交車該不該讓座,倒地老人該不該扶,這些事經常登上頭條熱議。那麼,究竟什麼才是道德綁架呢?不道德行為又是什麼呢?道德綁架是不是已經成了不道德的擋箭牌?
  • 令人傷感的道德綁架……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我長在一個大家族裡,每年節假日回鄉,感觸最深的是親人間的道德綁架。 然而,很多人會通過這種親情來進行道德綁架。 道德不像法律一樣,有明確的條款,因此具有強烈的主觀性與不確定性。有些人將道德作為牟利的工具,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約束、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這種行為被稱為「道德綁架」。
  • Te Amo 劇場|如何避免被道德綁架
    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 用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別人。我都是這樣來對付道德綁架。 孔子有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小朋友都懂得道理,很多人沒get 到。 因為聽了別人的,最終沒有遵從自己的內心,還是會有後悔和不甘,勇於選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做自己有時很難,也會有很多阻礙,但是無恨無悔,人生最值得。
  • 別和我講道理,你那是道德綁架
    孫子也不示弱地反駁道:「你是大人,我是小孩子還不懂事,不是說大人要愛護小孩子嗎?你怎麼也和我搶?」爺孫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爭論個不休,同事作為高知分子覺得兩人講的都有道理,但為什麼都有道理的事情卻會產生爭論呢?雖然一時沒有找到合理的答案,但是還是教訓自己的兒子不懂事,讓孩子要讓座給爺爺,因此小孩子當然心裡不服氣,一百個不願意,但是不願意也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