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歡
還記得兒時唱的歌謠嗎:我們窩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伴著搖籃曲入睡;我們坐在院子裡的葡萄架下,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我們吹起小螺號,懷著種太陽的夢想一天天長大……
不同年代,不同兒歌。
「60後」:《一分錢》《小鴨子》《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一代人的童年在上世紀70年代。這是一個「玩具不多,但遊戲豐富」的年代,彈玻璃球、跳格子、跳皮筋、滾鐵環等等,說起這些遊戲,很多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都不會陌生,因為這些遊戲陪伴著他們成長,給了他們很多樂趣和美好的回憶。《一分錢》《小鴨子》都是著名兒歌創作者潘振聲的作品,他曾說過:「《一分錢》超過《賣報歌》。」確實,這兩首兒歌在當時的傳唱程度比之今日流行歌曲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當年的孩子就是這樣快樂地學會了拾金不昧的良好品德。那時候不管學校搞什麼活動,《讓我們蕩起雙槳》都是必唱的歌曲。
「70後」:《小燕子》《葫蘆娃》《藍精靈》。改革開放的春風在上世紀80年代吹滿祖國大地,那時候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70年代出生的人的童年,大多在這個時間段裡。在這個年代,一到「六一」兒童節,大多數學校和幼兒園都會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組織孩子們開聯歡會,能參與表演的孩子特別興奮,老早就惦記著表演節目的事情,不厭其煩地跟父母說起排練的趣事,一遍又一遍重複練習著要演唱的兒歌。那時候除了老師教的《小燕子》《上學歌》《春天在哪裡》,就是電視裡動畫片的歌《葫蘆娃》《黑貓警長》《藍精靈》等,特點是旋律更多變化,感情更富有色彩。主要以影視作品主題歌和外來作品為主。
「80後」:《魯冰花》《世上只有媽媽好》《雪絨花》。上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人現在都參加工作了。這代孩子是幸運的一代,他們的童年基本上在上世紀90年代,親身體驗了許多新鮮事物。在他們的記憶裡,除了流傳下來的兒歌,也開始逐漸接觸流行歌曲。「那時候老師最愛教的歌曲就是《世上只有媽媽好》,記得有一次回家後,我就按照老師教過的,給媽媽打了一盆洗腳水,然後邊唱這首歌,邊給媽媽洗腳,把我媽感動得哭了。」微信朋友圈裡,30歲的小程說。
「90後」:各種流行歌曲。在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孩子,童年幾乎都在新世紀裡度過。這時期的兒歌卻沒有新的突破。「90後」唐睿似乎只記得《兩隻老虎》《世上只有媽媽好》,他說,這些流傳下來的老兒歌欠缺新意,旋律也很平淡,沒有跌宕起伏,很容易讓孩子們「審美疲勞」。在新兒歌缺乏的情況下,孩子們更願意去親近旋律激昂、歌詞前衛的流行歌曲,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各種流行歌上面,許多港臺歌手的歌如雨後春筍般流行在大陸地區。唐睿說:「當年最喜歡就是《小虎隊》的歌,他們的《蝴蝶飛呀》《水手》等許多經典歌曲,歌詞早已耳熟於心,直到現在都還記得非常清楚。」
「00後」:金鷹卡通衛視《中國新聲代》是一檔面向14歲以下兒童的音樂類節目,導演組趕赴十幾個城市,海選的結果卻出乎意料。該節目總導演陳剛說:「很多小學生都喜歡《愛情買賣》《high歌》這樣的成人化歌曲,鳳凰傳奇、許嵩等的歌曲點唱率很高,甚至有近百名孩子組團合唱熱播電視劇主題曲《逍遙》。孩子們唱得很認真,但除了這些流行歌曲,他們自己的歌去哪兒了呢?」
《中國新聲代》到目前已經做到了第五季,旨在通過節目徵集、推廣屬於孩子們的歌曲。不過,想讓一代孩子唱屬於他們的歌,一個電視節目的力量遠遠不夠,需要全社會一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