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受孩子喜歡的優秀兒歌,歌詞的內容一定要符合時代,通俗易懂且有內涵。旋律要夠簡單、易跟唱,一定要避免與當今時代兒童無關的內容,以及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內容。」音樂製作人、詞作家王賢宇在接受未來網(教育公眾號:newsk618)記者採訪時表示,新時代兒歌的創作,需要做到精簡、創新、傳遞正能量。
近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由共青團中央指導,團中央宣傳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北京高佔祥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了「童唱新時代」活動。活動以通過打造新時代兒歌的形式,留下屬於這個時代的兒歌印記,同時激勵孩子們健康成長,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懷。
活動結束後,本次活動音樂總監王賢宇接受了未來網(教育公眾號:newsk618)記者的專訪。
音樂製作人、詞作家王賢宇。未來網記者 鞏帥攝
唱傳統兒歌有利有弊 兒歌也需與時俱進
王賢宇回憶,在他小時候,聽兒歌的渠道不像現在這麼多,大部分都是通過廣播、電視臺來聽兒歌。他印象最深的是《捉泥鰍》《一分錢》《賣報歌》《小燕子》等。
「這幾首歌比較貼近當時的生活,那個年代的人都能感同身受。我覺得我們現在創作兒歌也應該繼承好的、開創新的,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生活和新的產物,我們要做的就是記錄當下這代人的生活。很多年後,希望現在的小朋友們回憶起來,也能和我們有一樣的感受。」王賢宇說。
雖然如今聽歌的渠道比過去豐富了許多,但是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適合少年兒童傳唱的兒歌並不多。王賢宇以自身舉例,就連自己的孩子小時候聽的兒歌,大部分都還是以前的傳統兒歌。
這是為何?王賢宇認為,因為現在新的作品太少了,並且所傳輸的價值觀和思想觀有待考量。而聽傳統的兒歌也有利有弊,利的是能為孩子傳輸正能量,教育孩子們珍惜生活。弊的是當下的孩子並不能完全體會歌中的意境,畢竟他們沒有生在那個時代,所聽所聞也都是靠大人來講的,並沒有實質性的感受到。
「所以我們現在做的,就是要在傳輸正能量的同時,又能讓孩子們真真切切地親身體會到這個時代的共鳴。」王賢宇說。
新時代兒童需要怎樣的兒歌?
近來,《學貓叫》《海草舞》《佛系少女》等網絡流行情歌大火,在孩子中的傳唱度極高。但諸如《上學歌》《一分錢》《讓我們蕩起雙槳》等經典兒歌卻漸漸淡出孩子們的視線。
未來網(教育公眾號:newsk618)記者注意到,有些網友認為,網絡流行情歌大火,而經典兒歌難流傳,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現在的優秀兒歌作品變少。
還有人說,老兒歌中特有的文化元素不符合現在孩子的認知,所以孩子們不喜歡,家長們呼喚具有新時代特點的兒歌。
對此,王賢宇認為,這是時代現象,只能說時代在進步,但歌曲並沒有實質性的內容進步。「我們需要跟著時代一起進步,當然兒歌也是如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創作更多符合這個時代的優秀兒歌作品。」
他還表示,「經典的兒歌是一代甚至兩代人的青春,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徵。而當下流行歌曲事實上也只是個別現象,一年過去之後,很可能就不會有人再提,更不會成為經典。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成為經典 而並不是個別現象。」
同時,他也認為,過早地接觸網絡情歌,而非正能量的兒歌,對孩子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是正處於學習的階段,所學的東西與身邊所接觸到的事物息息相關,兒歌恰恰是孩子的啟蒙教育,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在他看來,過早地接觸非正能量的歌曲,可能會引導孩子的思想走偏。歌詞低俗甚至偏激的歌曲可能會影響孩子早戀、價值觀扭曲,重者甚至可能會走向歪路,「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們聽好兒歌,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的信息和思想。」
同時,在他看來,當下兒歌的內容不夠創新,風格雖然五花八門,但是沒能走進這個時代的心,自然不會引起這個時代的共鳴,需要做的是打破傳統,去創新。
此外,他表示,一首受孩子喜歡的優秀兒歌,歌詞的內容不僅要符合時代,還要通俗易懂且有內涵。旋律要夠簡單、易跟唱,要避免與當今時代兒童無關的內容,也要避免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內容。
來源:未來網 作者:劉文靜 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