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末上映了一部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非誠勿擾2》,電影裡面有一個由孫紅雷飾演的角色香山得了惡性黑色素瘤的情節。
電影上映之後全國各地的醫院皮膚科和雷射科門診量大增,很多患者直接就問醫生自己的痣是不是癌變了,多數患者通過醫生的耐心解釋,能夠理解自己的情況,但是有一些執拗的患者,你和他/她完全解釋不通,只能給他/她開刀手術,病理切片檢查。
那麼我們皮膚上的色素痣到底危不危險呢?實際上絕大多數的色素痣都是十分安全的,試想一下,絕大多數的人身上都會有幾顆色素痣,有的人甚至會有幾十顆到上百顆,如果這個東西這麼容易惡變的話,那麼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要死在這個病上面了。對皮膚上的色素痣保持適當的警惕性是正確的,但是也不要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終日。
從全世界的範圍來講,惡性黑色素瘤發病率最高的就是澳洲和美國南部的白種人,而黃種人發病率則比較低,黑人是最低的。我們表皮的基底層有一種黑色素細胞,能夠分泌黑色素,這些色素能夠吸收紫外線,從而保護皮膚深層的其他細胞免受紫外線損傷。白人的祖先主要生活在寒帶及溫帶地區,皮膚中黑色素含量少,這樣對紫外線抵抗能力就相對比較差,當他們遷移到熱帶亞熱帶紫外線比較強的地區之後無法抵禦紫外線攻擊,這樣就會使細胞發生突變,造成惡黑。很多白人還特別喜歡日光浴,目的就是讓皮膚黑一些,這樣皮膚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就更高了。
根據色素痣存在於皮膚中的組織層次可以分為皮內痣、交界痣和混合痣。皮內痣表面多明顯突出,常有毛髮生長,痣細胞都在皮膚的真皮層內,基本不會惡變。
交界痣表面平坦或稍突出皮面,上面一般沒有毛髮生長,交界痣惡變風險相對高一些。
混合痣多不突出皮面,呈圓型或橢圓型,大小不等,顏色從灰黑到深黑不定。混合痣同時具備皮內痣和交界痣的特點,所以也有一定的惡變傾向,但交界痣和混合痣真正發展成為惡性腫瘤的概率是極小的。當前最新的研究認為色素痣惡變的主要誘因包括基因突變、紫外線照射、內分泌水平變化、反覆的摩擦刺激及藥物腐蝕。雖然說手術和超脈衝雷射治療也會對色素痣產生一定的刺激,但是並沒有相關的循證醫學證據能夠證明這兩種方法可以誘發惡變。
什麼樣的色素痣需要我們嚴密監控呢?有沒有一種簡單、有效、自己在家就可以操作的方法呢?簡單的講,我們可以通過ABCDE觀察法來對身體上的色素痣進行一個初步的判斷。A指不對稱性(Asymmetry):良性的痣通常是對稱的,從痣的中間畫一條線,左右兩邊可以重合,如不對稱,則可能是惡性的。B指邊緣(Border):如果痣的邊緣比較規則、光滑,說明是良性的,如果邊緣不規則、呈鋸齒狀,則可能是惡性的。C指顏色(Color):如果整顆痣呈均勻的單色,則表明是良性的,如果色澤不均勻,呈現深淺不同的顏色,則可能是惡性的。D指直徑(Diameter):如痣的直徑在6mm~8mm之間,多半為良性,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要留心直徑>5mm的色素斑。對直徑>1cm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檢評估。E是指發展進行性(Evolution):如果多年以來痣的大小顏色沒有變化,應該是良性,但如果突然長得很快,則可能是惡性的。如果根據上述5個標準判斷全是良性,那麼這顆痣基本可以認為是良性的。如果根據上述5個標準判斷全是惡性,則很可能是惡性的黑素瘤;如果是其中的一兩個條件符合,最好到專科醫院請有經驗的醫生確診。
這是一顆典型的良性色素痣,結構對稱、顏色均一。(肉眼直視及皮膚鏡)
這個則是一顆典型的已經惡變的色素痣(最後病理診斷為惡性黑色素瘤,肉眼直視及皮膚鏡)
專業醫生手裡的武器就很多了,一般接診色素痣患者之後,醫生會通過肉眼直視檢查做一個基本的判斷,如果沒有大問題的話,醫生就會告知患者可以不用處理,或者可以出於美容的目的用雷射、冷凍或手術的方法將色素痣去除。如果醫生覺得這顆痣也不是特別可靠的話 ,一般就會建議患者首先選擇無創的檢查方法,比如皮膚鏡檢查,當前的皮膚鏡有普通和偏振光兩種光源,這樣就能在放大10倍的條件下對色素痣進行一個更加精確的判斷。
皮膚鏡的分析方法包括模式分析法和ABCD法則,實際上就是根據色素痣的色素分布形式、色素均勻度及表面角化情況對色素痣進行一個精確的分析。現在最新的皮膚鏡設備很多都安裝了人工智慧系統,能夠自動對圖片進行分析,極大程度上避免了人為的誤差,和病理切片相比,皮膚鏡的準確度能夠達到95%以上,所以說皮膚鏡是一種極佳的初篩手段。如果對自己身上的色素痣不放心的話,實在不行就到醫院照一下皮膚鏡,這樣沒事就安心了。
雖然絕對多數的色素痣都是人畜無害的,但是某些特殊位置的色素痣還是要引起我們的格外注意。第一類就是長在肢端(手心腳心)的痣,我們稱它們為肢端色素痣,必須注意觀察,因為這些地方的痣比其他地方的痣變惡性成黑色素瘤的機會更大,原因就是承重和摩擦。這個位置的色素痣最大的特點就是放大後是平行的橫道。
第二類就是黏膜的痣,口腔黏膜、結膜、陰道的黑痣。原因很簡單,口腔內的痣受唾液及微生物長期刺激,陰莖和陰道黏膜的痣也總受摩擦刺激。
第三類就是生長在甲下的痣,這類痣多數起源於甲母質,會累及甲板及甲床,這類痣惡變風險比較高,發現了一定要儘快去除。
另外其他的容易受到頻繁摩擦刺激位置生長的痣也要引起格外的重視,比如衣領、胸罩帶、腰帶,一旦發現這些位置的色素痣有異常變化,就要及時就醫檢查。
當前針對色素痣最主流的治療方法就是雷射治療、高頻電治療、冷凍治療和手術治療。常用的雷射器包括二氧化碳雷射和鉺雷射,這兩種雷射都屬於剝脫性雷射,也就是做了之後會有明顯的焦化或汽化反應,就是通過光熱作用把色素痣燒掉。雖然也有醫生使用Q開關雷射來治療小的色素痣,但是考慮到可能會有爆破不完全從而致突變的風險,所有現在使用的比較少。雷射比較適合治療一些比較小的色素痣或者那種雖然體積很大,但是色素痣與正常皮膚有明顯蒂部或分界線的色素痣,治療時基本不出血,術後癒合也比較快。
高頻電實際上就是外科手術用的電凝刀,不過用來治療色素痣的高頻電設備能量相對手術電刀來說比較低,而且一般使用尖針刀頭,這樣能夠更好的進行精細操作。高頻電設備相對於雷射來說凝血效果更加突出一些,所以非常適合一些出現多的色素痣。
冷凍治療主要採用的是液氮,一般是用棉籤蘸取液氮塗抹色素痣或者是通過專業噴槍將液氮噴濺到色素痣上,雷射是把色素痣燒死、液氮就是把色素痣凍死。雷射治療的時候有痛感,治療完就沒有什麼感覺了。而液氮治療時基本不痛,但是治療後會有水泡、潰爛等反應。經常有患者問我冷凍和雷射到底哪個更好,一般我會給他們一個相對通俗的解釋,冷凍治療相當於航空炸彈,炸毀既定目標的同時也會把周圍的街區建築累及進去。而雷射治療相當於精確制導的巡航飛彈,想炸一單元,三單元都沒事。
對於一些體積比較大、生長在特殊位置或有明顯惡變傾向的色素痣來說,手術切除治療絕對是不二的選擇。對於一些體積比較小的色素痣,可以直接切除縫合。體積比較大的色素痣切除之後不能直接關閉縫合的話,就要考慮植皮、皮瓣移植或皮膚擴張器等治療方法。有明顯惡變傾向的色素痣切除之後醫生會建議患者行病理切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