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佳彤 李幸丨文
4月14日,傳聞中的樂視手機終於掀起了蓋頭,賈躍亭在發布會上一口氣發布了三款智慧型手機。
樂視手機一個重要的賣點就是「無邊框」。當然不是真的沒有邊框,而是把屏幕邊框做到了極窄。樂視聲稱,其超級手機Max用了夏普的屏幕,實現了0.88毫米的極窄顯示邊框。
不僅是樂視,前不久有消息透露,奇虎360和酷派合作的智慧型手機,其中也用到了無邊框技術。
其實,早在2011年iPhone 4S推出前,所謂的「無邊框iPhone概念渲染圖」就已經熱傳網絡,人們對這種酷炫的設計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iPhone 7概念渲染圖
雖然之後的iPhone尚未將無邊框手機變成現實,不過「無邊框設計」依然會在蘋果每一代新機推出前傳遍網絡。不久之前,就有傳言說iPhone 7可能會採用無邊框設計。
諾基亞、三星、HTC等一眾國外廠商紛紛把這種設計當做指標之一,頗有「誰先做出來誰贏」的架勢。
在這種風潮的薰陶下,從去年就公布的夏普305SH、華為P8、榮耀新旗艦機型、中興努比亞、酷派大神等國產機也都在網絡上曝光自己的無邊框新機。從網友的反應來看,這種設計獲得了不少對手機外形有需求的用戶青睞。
而由此,「無邊框」儼然成了拼屏幕、拼三防、拼音質、拼攝像頭之後的新陣地。
事實上,以現在的製造工藝,想要真正實現「屏幕無邊框」理論上是不可能的。這取決於現在智慧型手機所採用的液晶屏類型。
由於目前智慧型手機統一採用LED液晶顯示,而其特性是本身並沒有發光功能,需要有背光板作為光源才能發出光亮。若取消LED屏幕的邊框,則屏幕周圍必定會發生「漏光」現象。
換句話說,只要主流智慧型手機不進行液晶屏的材質變革,完全摒棄LED,那麼廠家們就只能在其他設計細節上另闢蹊徑,無限接近「無邊框」設計。
從已經上市或曝光諜照的無邊框手機來看,其策略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夏普手機
以夏普為代表的廠商採用了一種名為「水晶玻璃面板」的工藝,其屏幕的邊緣切割面為斜邊,然後通過透鏡覆蓋效果將黑邊遮蓋住,最終產生了「屏幕無邊框」的錯覺。
而從OPPO與酷派大神公布的諜照來看,他們似乎也使用了類似的技術。有用戶反饋稱,這種處理方法是在視覺上最接近「無邊框」的設計。
三星手機
三星通過推出曲面屏幕,從另外一個角度實現了「無邊框」。
GALAXY Note Edge與最新機型GALAXY S6 Edge分別採用了單邊與雙邊「曲屏」設計,並將曲面的窄條也加以利用,在造型與實用程度上找到了比較好的平衡點。
相比之下,現在大打「無邊框」牌的國內廠商普遍做法是將屏幕黑邊做得足夠窄,以此在視覺上無限向「無邊框」靠攏。
美國科技專欄作家克裡斯多夫近日撰文稱,隨著智慧型手機行業日益成熟,好的手機和差的幾無太大差別。消費者應該改變消費觀念,別再追逐最新款手機。
克裡斯多夫指出了如今智慧型手機千篇一律的現實。而手機廠商曾經競相追逐的硬體比拼,也逐漸轉向了外觀設計上,比如無邊框設計。
首先,無邊框設計可以帶來更廣闊的視覺空間,這樣看上去的確非常前衛與酷炫。
試想一下在不久的將來,你手裡的智慧型手機演變成與一塊玻璃的厚度,將是一件多麼酷的事。
英劇《黑鏡》裡的概念手機,圖中的發光體
這種想法並非天方夜譚,在許多科幻影片的視覺設計中,電子設備屏幕的「無邊框化」都是基本配置。
我們常可以看到,科幻影片的主角們在一個巨大的無邊框顯示屏上進行一系列點、劃操作;而這種概念設計也與電子設備發展進程中逐漸流行的「極簡化」不謀而合。
其次,「無邊框」設計方便人們使用。
2005年媒體推薦的娛樂手機摩託羅拉E680i
如果你回憶下十年前手機的樣子,可能會想到笨重的機身、小塊的屏幕、厚重的按鍵,能實現的功能並不多。
而在觸控螢幕引入手機後,「一塊黑玻璃」的設計已經成了智能機們難以避免的撞臉現象。手指在屏幕上寫寫畫畫也成為了可能。屏幕越大,用戶能夠參與互動的面積也越大,用戶體驗也就越好。
第三,無邊框正好成為手機廠商的營銷噱頭。
在智慧型手機的設計上,國產手機一直顯得較為被動。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通常是照著國外廠商「依樣畫葫蘆」。
究其原因,還是蘋果、三星等引領了手機設計的潮流和概念。比如指紋識別、大屏幕、語音助手等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用戶期待。
一方面是技術實力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外形的時尚要求。「無邊框」設計由此變成一種噱頭,吸引著用戶的注意力。在實際體驗上可能達不到廠商所宣傳的效果。
比如,樂視發布手機時聲稱採用了無邊框屏設計,但據體驗者從現場拍攝的真機圖片來看,其手機存在較大的黑邊。點亮屏幕後,其實際邊框尺寸與官方的宣傳並不相符。
宣傳無邊框手機的廠商往往在概念的打造上不遺餘力,但在產品層面容易陷入名不副實的境地。不過,既然成了一種營銷手段,在不久的將來,採用無邊框設計的手機肯定會越來越多。
除了邊框設計,智慧型手機行業創新乏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將來的智慧型手機如何演變和創新,這是留給手機製造商們思考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