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5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水災無情,肥西有愛
哪裡有需要
哪裡就有青年志願者的身影
面對汛情,肥西青年們
迎難而上、敢為人先
用激情和汗水
綻放絢麗光芒!
洪水危險
但我們青年人何懼之有?
「我有經驗我先上」
▲金成在大堤上背運泥土袋
86年出生的金成,這次接到支援三河抗洪的通知後,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2007年退伍的他耿直地說:「我當過兵,也參加過2016年三河、嚴店抗洪搶險。我有經驗我先上。」到了一線,他主動對接當地了解汛情,搶先扛起鐵鍬和沙袋,用軍人的忠誠與奉獻扛起防汛的責任與擔當。
「我是黨員我帶頭」
▲李政道和金成在大堤邊裝泥土袋
91年出生的李政道,在接到通知後二話不說立刻奔赴抗洪一線。協調指揮他衝在前,裝袋扛袋他衝在前,危險困難他衝在前。他和同事一鍬接一鍬裝填沙袋,然後扛到需要加固的地方,太陽越來越毒熱,但是他們一分鐘也不敢耽誤,只想著趁這暫時的天晴加緊進度,與時間賽跑。李政道說:「我不只是一名年輕幹部,我更是一名黨員,我始終記得那句話『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年輕幹部必須接地氣,只有這樣幹事創業才能有底氣,為民服務才能得人氣」 。
「我有力氣我報名」
▲孫亞辰意氣風發到達防汛一線
96年出生的孫亞辰,是2019年新招錄的公務員,剛上班幾個月就遇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憑藉強烈的責任感和過硬的綜合素質,不退縮不畏懼,第一個報名參加防疫值守。如今,接到三河突如其來的汛情,他又一次站出來主動報名,第一時間奔赴一線。最深的水他先趟,最險的地他先下,最累的活他先幹。原本在家裡很少乾重活的「小少爺」,現在也咬緊牙根硬扛。他說:「以前總有人說95後是嬌生慣養的一代,現在我想告訴他們95後已長大,我們一樣有力氣、能吃苦、敢擔當。」
「別人的家正在遭遇洪水,我怎麼能停下呢」
連日防汛,上派鎮社區力量告急,愛和社區青年突擊隊迅速組建。「90後」李傑是第一個打進招募熱線的人。電話裡他直截了當地問:「請問我什麼時候才能參與防汛搶險工作?」31歲的李昕已是參加過兩次防汛救災工作退伍士官。每當有人提醒他該休息休息了,他卻說:「別人的家正在遭遇洪水,我怎麼能停下呢!」。
「再堅持一下,大堤就可以早點完成加固!」
新晉研究生丁章俊在母親的影響下,參加了年初的防疫志願服務和本次防汛抗洪志願服務,防疫時,他登記,消毒,測體溫,默默守護群眾的安全,在抗洪一線,他手拿鐵鍬,一鍬一鍬為家園加固堤壩,大雨淋溼了頭髮,雨水模糊了眼鏡,胳膊也累的抬不起來了,但仍沒有停下手下的動作,他告訴自己:「再多堅持一會,再堅持一下,大堤就可以早點完成加固!」
「我想為家鄉盡一份力!」
▲李浩瀾和防汛隊員一起在中派大堤邊裝泥土袋
日前,人在外地的90後黨員李浩瀾聽聞汛情告急,第一時間聯繫社區,「特殊時期,我想為家鄉盡一份力!我申請加入防汛隊伍。」7月20日一大早,李浩瀾跟隨突擊隊前往中派大堤支援,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受他影響,父親李家軍也主動請纓。父子倆並肩作戰,衝鋒在前。
「沒事,我還能再扛!」
▲三河鎮紀委書記曾申玉(右二)與武警戰士、幹部群眾一起爭分奪秒,封堵豐樂河小玥埂段的管湧
豐樂河1991年最高水位是14.23米,今年達14.88米……7月19日上午,肥西縣三河鎮近600名鎮村幹部全部進入應急狀態,堅守防汛工作崗位。7月21日,正在大堤巡查的三河鎮紀委書記曾申玉得到消息,一段大堤防洪牆出現滲漏,他立即趕到現場,與武警某部戰士一起搬運沙袋,修築起一個寬3米、高2.5米的穩固堤壩。
「沒事,我還能再扛。」雖然腰酸背痛、筋疲力盡,但曾申玉不言累,「保衛三河,保衛家園,人人有責!」在他的帶領下,三河鎮紀檢幹部全部趕到現場,衝鋒在前,搶裝、搬運沙石袋。
「在防汛抗洪救災一線,三河鎮紀檢幹部幹在前、想在前、闖在前,衝鋒在前,連續工作48小時不下大堤,牢固樹立『汛情就是命令、災情就是責任』的意識。」曾申玉說。
「我是心理諮詢師,我報名」
「我是心理諮詢師,我報名」駐點在桃花鎮順和社區的肥西弘愛志願者協會志願者宋雯雯說,在協會微信群裡收到夏會長發布支援三河鎮救災群眾的招募通知後,她最先報名參加,並最早達到受災群眾安置點。
7月19日,受災群眾陸續進入肥西縣銘傳中學安置點,弘愛志願者們有條不紊地為大家登記信息,並分發救災物資,維持現場秩序。安撫由於遭受災害侵襲導致低落的情緒三河鎮居民,宋雯雯還和其他巾幗志願者自費購買礦泉水、牛奶、甜點等,優先照顧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身體虛弱的老年人及剛剛生產完三個多月的產婦,巾幗志願者們用愛溫暖群眾,讓他們即使暫離家園也能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情。
「只要群眾沒有危險,我就不怕累」
「只要群眾沒有危險,我就不怕累」。為了保障老舊回遷小區居民汛期安全,桃花鎮繁華新園社區黨委書記孫靜同志當機立斷,要求小區提升改造施工單位立即停止其他工作,集中力量加快推進老舊小區防汛泵房建設,確保在主汛期到來前投入使用。自7月2日始,孫靜同志就紮根泵房,整整一周的時間,當有群眾問起「今天怎麼沒見孫書記」,工作人員就說,「我們家書記在泵房,您如果需要找他就去泵房那邊一準能見到他」。經過連續一周的日夜奮戰,終於趕在大雨來臨前建好了防汛水泵並順利投入使用。群眾問他累不累,他擺擺手說:「只要群眾沒有危險,我就不怕累」。
脫貧不忘回饋社會衝鋒防汛抗洪一線
近日,強降雨席捲肥西,杭埠河水位不斷上升,千年古鎮三河出現多處汛情。桃花鎮聞「汛」而動,第一時間發出集結令,號召廣大黨員幹部和居民群眾參與到抗洪搶險中去,支援兄弟鄉鎮。號召一經發出,黨員群眾立刻積極響應,迅速成立抗洪搶險突擊隊,奔赴三河鎮開展防汛抗洪工作。
▲脫貧戶姚俊在搬運沙袋
在這支隊伍中有一名順和社區的脫貧戶姚俊看到防汛形式日益嚴峻,主動來到社區報名,要求參與到防汛一線中去。在防汛現場裝沙袋、扛沙包等,姚俊都搶著做。姚俊說:「自己曾經貧窮過,後來經過政府幫扶現在過上了好日子,這都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關愛,做人要有感恩之心,現在三河的同胞們有難,我理當伸出援助之手,讓愛傳遞下去。」
時代的一粒灰
傾城而下的時候
看到了肥西每個青年人
心裡的火
眼裡的光
有的不遠萬裡從外地趕回
只為了家鄉的那一句需要
無論來自哪裡
無論在做什麼
此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叫青年志願者
志不求易者成
事不避難者進
汛情面前
迎難而上的人
解釋了什麼是——最美的青春!!!
他們還關注這些:
1.
2.
3.
4.
來源:綜合
原標題:《他們說,我知洪水危險,但青年人何懼之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