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我知洪水危險,但青年人何懼之有?

2020-12-24 澎湃新聞

他們說,我知洪水危險,但青年人何懼之有?

2020-07-25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水災無情,肥西有愛

哪裡有需要

哪裡就有青年志願者的身影

面對汛情,肥西青年們

迎難而上、敢為人先

用激情和汗水

綻放絢麗光芒!

洪水危險

但我們青年人何懼之有?

「我有經驗我先上」

▲金成在大堤上背運泥土袋

86年出生的金成,這次接到支援三河抗洪的通知後,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2007年退伍的他耿直地說:「我當過兵,也參加過2016年三河、嚴店抗洪搶險。我有經驗我先上。」到了一線,他主動對接當地了解汛情,搶先扛起鐵鍬和沙袋,用軍人的忠誠與奉獻扛起防汛的責任與擔當。

「我是黨員我帶頭」

▲李政道和金成在大堤邊裝泥土袋

91年出生的李政道,在接到通知後二話不說立刻奔赴抗洪一線。協調指揮他衝在前,裝袋扛袋他衝在前,危險困難他衝在前。他和同事一鍬接一鍬裝填沙袋,然後扛到需要加固的地方,太陽越來越毒熱,但是他們一分鐘也不敢耽誤,只想著趁這暫時的天晴加緊進度,與時間賽跑。李政道說:「我不只是一名年輕幹部,我更是一名黨員,我始終記得那句話『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年輕幹部必須接地氣,只有這樣幹事創業才能有底氣,為民服務才能得人氣」 。

「我有力氣我報名」

▲孫亞辰意氣風發到達防汛一線

96年出生的孫亞辰,是2019年新招錄的公務員,剛上班幾個月就遇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憑藉強烈的責任感和過硬的綜合素質,不退縮不畏懼,第一個報名參加防疫值守。如今,接到三河突如其來的汛情,他又一次站出來主動報名,第一時間奔赴一線。最深的水他先趟,最險的地他先下,最累的活他先幹。原本在家裡很少乾重活的「小少爺」,現在也咬緊牙根硬扛。他說:「以前總有人說95後是嬌生慣養的一代,現在我想告訴他們95後已長大,我們一樣有力氣、能吃苦、敢擔當。」

「別人的家正在遭遇洪水,我怎麼能停下呢」

連日防汛,上派鎮社區力量告急,愛和社區青年突擊隊迅速組建。「90後」李傑是第一個打進招募熱線的人。電話裡他直截了當地問:「請問我什麼時候才能參與防汛搶險工作?」31歲的李昕已是參加過兩次防汛救災工作退伍士官。每當有人提醒他該休息休息了,他卻說:「別人的家正在遭遇洪水,我怎麼能停下呢!」。

「再堅持一下,大堤就可以早點完成加固!」

新晉研究生丁章俊在母親的影響下,參加了年初的防疫志願服務和本次防汛抗洪志願服務,防疫時,他登記,消毒,測體溫,默默守護群眾的安全,在抗洪一線,他手拿鐵鍬,一鍬一鍬為家園加固堤壩,大雨淋溼了頭髮,雨水模糊了眼鏡,胳膊也累的抬不起來了,但仍沒有停下手下的動作,他告訴自己:「再多堅持一會,再堅持一下,大堤就可以早點完成加固!」

「我想為家鄉盡一份力!」

▲李浩瀾和防汛隊員一起在中派大堤邊裝泥土袋

日前,人在外地的90後黨員李浩瀾聽聞汛情告急,第一時間聯繫社區,「特殊時期,我想為家鄉盡一份力!我申請加入防汛隊伍。」7月20日一大早,李浩瀾跟隨突擊隊前往中派大堤支援,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受他影響,父親李家軍也主動請纓。父子倆並肩作戰,衝鋒在前。

「沒事,我還能再扛!」

▲三河鎮紀委書記曾申玉(右二)與武警戰士、幹部群眾一起爭分奪秒,封堵豐樂河小玥埂段的管湧

豐樂河1991年最高水位是14.23米,今年達14.88米……7月19日上午,肥西縣三河鎮近600名鎮村幹部全部進入應急狀態,堅守防汛工作崗位。7月21日,正在大堤巡查的三河鎮紀委書記曾申玉得到消息,一段大堤防洪牆出現滲漏,他立即趕到現場,與武警某部戰士一起搬運沙袋,修築起一個寬3米、高2.5米的穩固堤壩。

「沒事,我還能再扛。」雖然腰酸背痛、筋疲力盡,但曾申玉不言累,「保衛三河,保衛家園,人人有責!」在他的帶領下,三河鎮紀檢幹部全部趕到現場,衝鋒在前,搶裝、搬運沙石袋。

「在防汛抗洪救災一線,三河鎮紀檢幹部幹在前、想在前、闖在前,衝鋒在前,連續工作48小時不下大堤,牢固樹立『汛情就是命令、災情就是責任』的意識。」曾申玉說。

「我是心理諮詢師,我報名」

「我是心理諮詢師,我報名」駐點在桃花鎮順和社區的肥西弘愛志願者協會志願者宋雯雯說,在協會微信群裡收到夏會長發布支援三河鎮救災群眾的招募通知後,她最先報名參加,並最早達到受災群眾安置點。

7月19日,受災群眾陸續進入肥西縣銘傳中學安置點,弘愛志願者們有條不紊地為大家登記信息,並分發救災物資,維持現場秩序。安撫由於遭受災害侵襲導致低落的情緒三河鎮居民,宋雯雯還和其他巾幗志願者自費購買礦泉水、牛奶、甜點等,優先照顧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身體虛弱的老年人及剛剛生產完三個多月的產婦,巾幗志願者們用愛溫暖群眾,讓他們即使暫離家園也能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情。

「只要群眾沒有危險,我就不怕累」

「只要群眾沒有危險,我就不怕累」。為了保障老舊回遷小區居民汛期安全,桃花鎮繁華新園社區黨委書記孫靜同志當機立斷,要求小區提升改造施工單位立即停止其他工作,集中力量加快推進老舊小區防汛泵房建設,確保在主汛期到來前投入使用。自7月2日始,孫靜同志就紮根泵房,整整一周的時間,當有群眾問起「今天怎麼沒見孫書記」,工作人員就說,「我們家書記在泵房,您如果需要找他就去泵房那邊一準能見到他」。經過連續一周的日夜奮戰,終於趕在大雨來臨前建好了防汛水泵並順利投入使用。群眾問他累不累,他擺擺手說:「只要群眾沒有危險,我就不怕累」。

脫貧不忘回饋社會衝鋒防汛抗洪一線

近日,強降雨席捲肥西,杭埠河水位不斷上升,千年古鎮三河出現多處汛情。桃花鎮聞「汛」而動,第一時間發出集結令,號召廣大黨員幹部和居民群眾參與到抗洪搶險中去,支援兄弟鄉鎮。號召一經發出,黨員群眾立刻積極響應,迅速成立抗洪搶險突擊隊,奔赴三河鎮開展防汛抗洪工作。

▲脫貧戶姚俊在搬運沙袋

在這支隊伍中有一名順和社區的脫貧戶姚俊看到防汛形式日益嚴峻,主動來到社區報名,要求參與到防汛一線中去。在防汛現場裝沙袋、扛沙包等,姚俊都搶著做。姚俊說:「自己曾經貧窮過,後來經過政府幫扶現在過上了好日子,這都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關愛,做人要有感恩之心,現在三河的同胞們有難,我理當伸出援助之手,讓愛傳遞下去。」

時代的一粒灰

傾城而下的時候

看到了肥西每個青年人

心裡的火

眼裡的光

有的不遠萬裡從外地趕回

只為了家鄉的那一句需要

無論來自哪裡

無論在做什麼

此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叫青年志願者

志不求易者成

事不避難者進

汛情面前

迎難而上的人

解釋了什麼是——最美的青春!!!

他們還關注這些:

1.

2.

3.

4.

來源:綜合

原標題:《他們說,我知洪水危險,但青年人何懼之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災難降臨,致命危險總是靠近老幼洪水之中,泥壘土屋難負生命之重...
    謳歌之際,慶幸之餘,其實也有值得我們汲取教訓和總結經驗的地方。  5月9日,定南縣有關部門向社會公開的數字顯示,本次水災有12人不幸遇難,而老人和留守的兒童佔絕大多數。  洪水,屬突發性險情,對老人和兒童來說,危害尤甚。定南縣農村與全國各地一樣,留守兒童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如何讓留守兒童和老人遠離險情,成了這次水災過後一個讓人關注的話題。
  • 《行屍走肉》和衍生劇《行屍之懼》到底有何不同?它們的差別在哪
    實際上還有很多人並不知道《行屍之懼》的存在,即便它是《行屍走肉》的衍生劇。在很多人的眼裡,走肉和之懼並沒有多大的不同,他們一樣是講某日的故事,一樣是在講末日的喪屍。》到底有何不同呢?或者說《行屍之懼》的喪屍更具威脅,而《行屍走肉》的喪屍腐化過程更符合自然規律。《行屍走肉》更注重人性的刻畫和《行屍之懼》相比,《行屍走肉》更加注重人性的刻畫。在沒有法律約束的世界裡,人們如何緊守道德的底線成為了考驗人類最大的問題。
  • 『美文誦讀』天地悠悠何懼愴愴,滄海茫茫不輟央央
    轉眼間,大學畢業已快三十載,人也到知天命之年。一路走來,雖沒有大風大浪驚心動魄的波折,可也經歷了不少的坎坎坷坷:有少不更事的衝動,也有兜頭涼水的清醒;有血氣方剛的莽撞,也有頭撞南牆的懊悔;有對美好前景的憧憬,也有舉目無望的迷茫;有待人以善的初衷,也有斬獲冷遇的悲涼;有將心比心的坦誠,也有折戟世故的哀鳴。
  • 心若向陽,何懼陰霾
    節選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這些經典的語句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能娓娓道來吧!人生在世,困難坎坷是在所難免的,學會接納自己,接受命運,坦然的面對每一個當下,心若向陽,何懼陰霾。1人生沒有真正的絕境,只要心中懷有信念的種子,終究能走出困境,讓生命重新開花結果。今天工作中接到一段新的素材,是說一個盲人女孩如何用聲音改變命運的故事。
  • 《黃泉》:心若存愛者,何懼憂與怖
    彼有死境,魂之歸路,足八百裡,無花無葉,黃沙遍地,延綿流瀲,故名——黃泉。世間萬物,為情不滅,即為——長生。黃泉內有妖,名孟婆氏,皆為女身,善烹湯.孟婆湯以八淚為引,多少苦澀,凡鬼飲之,前事皆不復記。「可嘆我去不得人間,我知紅塵百色,樣樣鮮妍,不似我這黃泉,唯有黃沙遍地。」「我會畫啊,一樣一樣畫了與你,可好?」斷情日。
  • 賤長測評:生亦何艱,死亦何懼——城市限制推薦《往生鎮》
    生亦何艱,死亦何懼類型:恐怖,推理有人說,那些年來莫名奇妙失蹤的人,總會在某些時候回來…他們其實並沒有離開,而是一直徘徊著,等著某個孤獨的日暮時分。這年的盛夏,各懷心事的七位青年乘車來到了滇貴川交界的山區旅行。
  • ​末世故事會——《行屍之懼第4季》
    先說個總體感受,從第1季到第4季,《行屍之懼》越來越好看,越來越吸引人。你看《行屍走肉》裡的瑞克軍團等勢力,每個勢力都是個頂個的強大,只要不作死完全可以在末世活下去,而《行屍之懼》裡就不一樣了,這裡的主角們並沒有多麼強大的個人能力,即便自己不找麻煩,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他們只有每次戰勝自己才能有活下去的可能。
  • 正心正念,妖邪何懼?
    魚龍混雜,不得不面對有極端猥瑣惡意的人;過去,雖然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但總體素質真的遠高於目前環境。我想過逃離這個環境,但也明白,這可能是我必須面對的試煉,只能堅持。在每天惴惴不安、極端痛苦之下,有幸通過公眾號認識一位修道妹子,在我崩潰至極之時,是她提醒我:正心正念,妖邪何懼?更有一位佛家修行人,最近也同樣提醒我: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以「正心」正己身,別人就不敢妄為。
  • 唯有經歷,方知何為生命
    河南省人民醫院(標清) 何為生命? 人人皆有,但只有一次。一場疫情如醍醐灌頂,讓我們知道了生命的珍貴,也看到了那些平凡而偉大的生命守護者——他們就是河南省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們,他們將守護生命作為己任,履行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人道主義天職,把真誠的愛心無私奉獻給每一位患者。
  • 若心有陽光,又何懼歲月荒涼?
    不僅是喜是悲,如若心有陽光,何懼歲月荒涼?心是身上的燈,心有光亮,自予光芒。心中有希望,生活才會秀麗。 《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 焦點訪談:洪水不退,我不退!他們「戰」在最前線
    而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他們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的利益,保全群眾的利益;毫不遲疑地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讓給群眾,留下了許多感人的瞬間。他們是乘風破浪的逆行者。這是7月9日晚上8時,發生在江西新餘市觀巢鎮觀巢村的一幕,漫過河堤的洪水倒灌村莊,水勢不明。危急之際,村裡的綜合治理員張志平想到了用敲鑼的方式發出警示。
  • 何思雲|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
    現實中我卻是一名舞者,雖不會隨旋律而跳動,少了柔情似水,卻在滿是劍鋒的文字舞臺上盡顯我的溫柔。 我就是一個小小的石頭,投入到深深的大海之中,見波浪翻滾,卷千堆雪,驚濤拍岸,可是我的周圍卻是,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的聲音只有自己慢慢去品味。與文字為伴,孤單為舞,內心惶恐卻是幸福的,因為待人真誠,很多三觀一致的朋友因文結緣,知我者謂我心憂。
  • 女孩洪水中救出男友心愛的高達 得女友如此夫復何求啊!
    女孩洪水中救出男友心愛的高達 得女友如此夫復何求啊!時間:2020-08-20 16: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孩洪水中救出男友心愛的高達 得女友如此夫復何求啊!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么女生會那麼喜愛收集各種 包包,不都一樣能背的嘛?
  • 知我者所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又何求
    如:消防通道這樣的公共區域被佔用改變用途,導致居民重大財產損失,本屬公訴案件,但有相關人員認為屬自訴案件;玩忽職守與濫用職權的本質區別(瀆職罪),從而導致「得罪」不少「為官」者,或許部分「保官」,因為我窮追猛打,導致一些人覺得我較真,鑽牛角尖的人,而擔心人身安危, 知我者謂我心憂。
  • 文摘:心若相知,何懼萬水千山
    有一種相知,是終其一生,只為一人。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擊鼓》徐志摩說: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我們一生都在尋找一個人,一個能與我們互相取暖,陪我們度過悠長歲月的人。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恍惚不安。
  • 男子撈魚被拽進洪水衝走是怎麼回事?結果怎麼樣了?6秒畫面曝光
    「一到發洪水就會有很多人出門撈魚,這個時候的魚很好捕抓,可是也很危險」近期,我國各地暴雨連連,有的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洪水現象,關於暴雨、洪水的報導也是鋪天蓋地,比如安徽歙縣因暴雨高考語文數學延期。漲大水給人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可仍有不少人趁機去捕魚,因為一旦有洪水大魚都會遊上岸,這個時候的魚很好撈,可是也很危險。
  • 永康一位鄉鎮書記的抗臺日記:並非無懼風雨,唯有挺身而戰
    致敬你們迎難而上,並非是因為所謂「無懼風雨」,而是災難面前,你們不過也是肉身之軀,卻為我們扛下風雨……當晚,象珠鎮黨委書記施一軍在朋友圈發布的抗臺日記,引發了大家的共鳴。災難面前,象珠人民從來無懼。面對肆虐的狂風洪水,我們唯有挺身而戰。道路衝毀,我們徒步翻山越嶺,只為更快地奔向你,一路披荊斬棘,臉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高筒靴完全失去了高度優勢,災難片裡的情景在我們面前一幕一幕上演……說實話,血肉之軀的我們,也怕!這500年一遇的強降雨,我們都是第一次遇見。
  • 西方的疑惑,史前大洪水他們靠諾亞方舟,為何中國卻大禹治水
    (《聖經舊約》信仰之書)果不其然,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還有考古發掘的不斷延展,以及東西方幾乎同時代關於滅世大洪水的傳說互相應證,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上古時代,確有一場席捲全世界的洪水泛濫降臨史前大洪水屬於人類共同記憶的證據也很好找。之前說了西方有諾亞方舟的傳說,救世主降臨告知諾亞建造方舟,讓世界所有生靈進入方舟躲過滅世,最後成了人類和萬物的種子。同樣在東方也有差不多的記憶,這就是相對真實的大禹治水。
  • 1983年蛇災前因後果:特大洪水讓蛇無家可歸,居民以為有天災發生
    ,這是福爾摩斯在尋找真相時所說的話。一九八三年蛇災的發生原因也埋藏在層層迷霧之下,因為當時的線索稀缺,沒有如何細節展示,甚至連圖片也是少之又少。但當人們查詢到在一九八三年發生過一起特大洪水時,事件似乎有了一些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