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90後」網際網路創業者楊慧傑決定闢謠是從母親囤積板藍根開始的。
疫情暴發後,網上一度流傳「喝板藍根、燻醋可以預防肺炎」,雖然隨後國家衛健委對此說法緊急闢謠,但謠言似乎總是跑得更快一些,1月下旬,楊慧傑的母親已經從網上訂購了大量板藍根,還給楊慧傑寄了一批。
與此同時,真正有效的防護手段卻還沒有深入人心。1月20日,楊慧傑出差路過武漢高鐵站,他發現,戴口罩的人只有約三分之一,密閉的車廂裡更是幾乎沒人戴口罩。楊慧傑有點著急,發了條朋友圈,他的大學校友樂子(化名)給他點了個贊。
兩人成了網絡闢謠小分隊A2N的創始人。楊慧傑告訴新京報記者,A2N的全稱是Anti-2019-nCov,寓意「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A2N的「闢謠」工作也越來越廣泛,囊括了編寫科普文章,翻譯國外疫情文獻、醫療器械資訊,查詢醫院、廠商信息等諸多方面。
網絡闢謠小分隊A2N的志願者、程式設計師李大貓正在搭建網站。受訪者供圖
第一篇闢謠文檔閱讀量超百萬
和楊慧傑一樣,休假回到老家的樂子也被各種謠言亂象吵得不得安寧。1月22日上午,她問楊慧傑,「你有看到什麼闢謠的公眾號嗎?謠言滿天飛,真的受不了。」楊慧傑回復,「沒有。」樂子說,「我們開一個吧,我來開。」楊慧傑答,「好,求拉。」
十五分鐘後,樂子建了一個名為「謠言粉碎機」的微信群,並在朋友圈裡公布了群二維碼,她寫下此群的宗旨:「不散播恐慌、收集謠言、粉碎謠言、跟蹤最新資訊。」
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整理了一份科普、闢謠文檔,分為防疫措施和常識、官方疫情通報與政策匯總、常見誤區科普、闢謠專區等幾個板塊,每條信息的真實來源都附有連結,並在造謠圖片上用紅色標註了「謠言」二字以防再次傳播。楊慧傑將文檔放在石墨文檔上開放編輯,這樣 「所有人都能看到這個文檔的實時變化,也可以去參與更新和編輯。」
「謠言粉碎機」微信群和這篇4273字的文檔,就是A2N的雛形。最初進群的多是楊慧傑和樂子的校友,但短短兩天內,進群人數開始爆發式增長,一個群分化出五個群,群成員迅速擴展到1000人。與此同時,闢謠文檔的閱讀量也達到了105萬。這徹底超出了楊慧傑的預期,「其實需要闢謠的人很多。」
成員中,除了希望持續追蹤闢謠信息的普通讀者,還有希望成為志願者的留學生,有醫學、生物專業背景的業內人士,一線的醫生、護士,政府的工作人員。一位重慶的護士專門寫疫情下「哺乳期的母嬰該如何防護」的科普文章,幾個來自山東的程式設計師小夥子,希望可以為A2N後續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明確流程和分工
1月23日晚上,深圳某網際網路公司「90後」產品經理火火加入了「三群」。名如其人,火火做事風風火火,雷厲風行。
進入「三群」後看到的場面讓她有些傻眼,「不斷有謠言被貼進來,群內兩三百人都在七嘴八舌地討論,但沒人組織,比較混亂。」作為產品經理,火火日常就習慣了對接各種需求、擅長解決問題,因此,她在群裡號召,「大家把自己困惑的問題先記錄下來,再統一組織看接下來該怎麼辦。」
當天深夜,急性子的火火跟楊慧傑商量,自己先來組織「三群」。她拉來群裡最活躍的三個人作為協調員,根據各自的職業屬性和擅長領域分配了任務。一個在房地產公司做人力資源工作的男生負責搭建群內的組織架構;一個做事細緻的女生負責調研群裡志願者的職業背景、期待承擔的工作;另一個女生負責規劃闢謠內容涉及的板塊。「相當於讓他們對架構、人員、內容作一些初步設想和梳理。」
第二天正是大年三十,一大早,火火和三位協調員就聚在群裡開了個小型會議,會議成果是,明確了闢謠內容,主要針對新冠肺炎的科普、闢謠、捐贈信息、文獻翻譯、實時疫情等五個方面;明確了信息發布流程,分為謠言的收集、求證、發布三個步驟,分別選派專門的人來負責。
三群討論的成果很快被其他各群借鑑,幾位群主決定,將三組總結出的五大信息確定為五個內容組,五個群分別選擇自己的內容重心,同時單獨開闢出志願者統籌組、調研組、發布組等為內容組提供服務。各組成員排班明確,每人值班一至兩小時,既保證不遺漏重點信息,也不為假期增添過多的負擔。
2月2日夜裡11點多,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樂子還在帶領群成員不斷進行闢謠工作。只要有一條疑似謠言被發進群中,立刻有人會被「@」,後者會迅速對接、查證,將相關可對信息進行證實或證偽的連結發入群中,有資源的其他成員會幫助核實,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A2N的闢謠公眾號。
優化闢謠規範
通過幾天的摸索,闢謠小分隊在不斷優化著闢謠規範。火火告訴新京報記者,「第一優先級是聯繫當事人本人,打電話去求證;如果聯繫不到就去看官媒,相信政府網站和人民日報、央視這樣的官方媒體;第三再去看一些具有權威性的意見領袖發布的信息,每一步我們都要寫清來源。」
1月29日晚間,微信朋友圈裡流傳一段視頻,一位男子在順豐速運營業點,聲稱自己攔截了一批N95口罩叫賣。火火的一位朋友剛好在當地順豐公司工作,她向朋友詢問,了解到並無此事,是視頻中的男子自導自演。第二天,盤龍公安局也發布警情通報,稱該男子在寄件期間看到營業廳內擺放的口罩,編造虛假視頻上傳,已進行處罰。
1月31日,網上有傳言稱,武漢市第八人民醫院擴充了大量病床,讓找不到床位的患者儘快過去。闢謠小分隊的一位志願者剛好認識相關負責人,他打電話核實後確認是假消息,對方表示,要趕緊闢謠,「否則八院要癱瘓了。」
獲取了這些闢謠信息後,文檔組的志願者會將其錄入文檔,隨後由發布組的志願者同步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2月1日,網站「A2N實時疫情平臺」上線,他們的發布渠道也更加多元。
「A2N實時疫情平臺」首頁。
一位媒體朋友告訴他們,要警惕一種具有「時效性」的謠言。疫情變化迅速,有些政策在頭一天還是傳聞、謠言,但第二天就真的啟動了。「對於這種信息,我們在闢謠時要標記日期,否則過了那個時間點,闢謠也成了謠言。」火火說。
也不是所有的謠言都能被「闢謠」。新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闢謠小分隊「內部日報」顯示,截至2月1日24時,例行信息收集累計274條,當日(2月1日)新增謠言33條,完整闢謠求證9條。」 火火透露,正常情況下,闢謠率在60%左右。
目前,闢謠小分隊正努力的擴大傳播範圍,「就算我一篇文檔瀏覽量有100萬,但這100萬可能只是年輕人,老年人、偏遠地區的人,他們認知仍然是不夠的。」楊慧傑說。
新京報記者 李雲蝶
編輯 王婧禕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