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尼可
我是萬萬沒想到這片子竟如此精彩,可以說是好好的展現了一把講故事的才能和電影的藝術,給數量眾多的垃圾電影上了一堂課。最後片尾曲是偉大的謝爾曼行軍通過喬治亞,真是驚喜不斷。
不過片中強調的「好人未必就是好人,壞人未必就是壞人」,這一點值得推敲。只能說,大部分人都是模稜兩可的,但是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名副其實的好人和名副其實的壞人,絕不有半點模稜兩可。比如那些為解放人類拋頭顱灑熱血的奉獻一生的人,如威廉·勞埃德·加裡森,亞瑟·塔潘,難道有半點不能被稱作好人的理由,或跟壞人有一絲沾邊之嫌嗎?
另外「好人未必就是好人,壞人未必就是壞人」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對一個人的誤解或污衊,我開頭提到的謝爾曼,就是被一幫惡棍污衊成壞人的真真的好人。或者被吹噓和神話的,比如美利堅聯盟國的總司令羅伯特·李,這是個壞人,一個寧願支持奴役人類的奴隸制帝國,而不願為解放奴隸的祖國效力的萬惡不赦的奴隸主。
跟一般的膚淺說法相反,我所說的絕非二元對立法或非黑即白,因為畢竟大多數人都是模稜兩可的。正因為主人公是個壞人(小偷),所以才最後免不了要坐牢,也正因為他還沒有壞到萬惡不赦,所以他還能在監獄裡繼續放聲解說不被幹擾,還能破例得到奶糖。
雖然,大多數人都是模稜兩可的,不過以更高的層次來說,有些好人和壞人絕不模稜兩可。
晚上的日記摘錄:
這個世界讓好人變壞,這Bon Jovi的歌SantaFe中的一句歌詞。
正好我早上評《默片評論員》也說過這個問題。
這個歌詞有同樣的毛病,道理我們都懂,但是還是有問題。
因為真正的好人,不論如何,很難變壞。
歌詞應該改成:這個世界讓普通人變壞。
當然,壞人也能回歸普通,我看到許多在堪薩斯戰爭時期從支持奴隸制的壞人變成反對奴隸制(但不會成為為解放人類去拋頭顱灑熱血的廢奴主義者)的普通人。
想要一百八十度由壞變好,或由好變壞,一氣呵成,實在是沒有道理的。
我認為人們不該把好人這個詞想像的太容易,也不該把壞人這個詞想像的太難。
說什麼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這是自欺欺人。這個世界,其實好人很少,壞人很多。
只不過,大多數壞人只是在普通人的基礎上有一點點壞而已,不是萬惡不赦的那類。
因為他們平庸到沒有能力或沒有機會去做萬惡不赦的人,可是一旦時機成熟,人性中的惡就會爆發。
那麼這個混亂的世界是如何至今不被毀滅的呢?
關鍵就在於少數好人,我們稱之為英雄的人,真正的英雄。
以及被英雄們感召,追隨他們腳步的許多普通人,儘管他們可能曾經是稍微有點壞的壞人,但是人會變的。
因此,只要這個世界還有好人,還有為正義、為真理獻身的人,就有希望。
有人說「你認知的好人叫做聖人」,也許他說的是對的,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所認識的聖人未免太多了,而我認知中的真正的聖人,並不只是好人那麼簡單(也許好人未必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