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片解說員》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

2020-10-12 NICOCO

by 尼可

我是萬萬沒想到這片子竟如此精彩,可以說是好好的展現了一把講故事的才能和電影的藝術,給數量眾多的垃圾電影上了一堂課。最後片尾曲是偉大的謝爾曼行軍通過喬治亞,真是驚喜不斷。

不過片中強調的「好人未必就是好人,壞人未必就是壞人」,這一點值得推敲。只能說,大部分人都是模稜兩可的,但是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名副其實的好人和名副其實的壞人,絕不有半點模稜兩可。比如那些為解放人類拋頭顱灑熱血的奉獻一生的人,如威廉·勞埃德·加裡森亞瑟·塔潘,難道有半點不能被稱作好人的理由,或跟壞人有一絲沾邊之嫌嗎?

另外「好人未必就是好人,壞人未必就是壞人」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對一個人的誤解或污衊,我開頭提到的謝爾曼,就是被一幫惡棍污衊成壞人的真真的好人。或者被吹噓和神話的,比如美利堅聯盟國的總司令羅伯特·李,這是個壞人,一個寧願支持奴役人類的奴隸制帝國,而不願為解放奴隸的祖國效力的萬惡不赦的奴隸主

跟一般的膚淺說法相反,我所說的絕非二元對立法或非黑即白,因為畢竟大多數人都是模稜兩可的。正因為主人公是個壞人(小偷),所以才最後免不了要坐牢,也正因為他還沒有壞到萬惡不赦,所以他還能在監獄裡繼續放聲解說不被幹擾,還能破例得到奶糖。

雖然,大多數人都是模稜兩可的,不過以更高的層次來說,有些好人和壞人絕不模稜兩可。


晚上的日記摘錄:

這個世界讓好人變壞,這Bon Jovi的歌SantaFe中的一句歌詞。

正好我早上評《默片評論員》也說過這個問題。

這個歌詞有同樣的毛病,道理我們都懂,但是還是有問題。

因為真正的好人,不論如何,很難變壞。

歌詞應該改成:這個世界讓普通人變壞。

當然,壞人也能回歸普通,我看到許多在堪薩斯戰爭時期從支持奴隸制的壞人變成反對奴隸制(但不會成為為解放人類去拋頭顱灑熱血的廢奴主義者)的普通人。

想要一百八十度由壞變好,或由好變壞,一氣呵成,實在是沒有道理的。

我認為人們不該把好人這個詞想像的太容易,也不該把壞人這個詞想像的太難。

說什麼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這是自欺欺人。這個世界,其實好人很少,壞人很多。

只不過,大多數壞人只是在普通人的基礎上有一點點壞而已,不是萬惡不赦的那類。

因為他們平庸到沒有能力或沒有機會去做萬惡不赦的人,可是一旦時機成熟,人性中的惡就會爆發。

那麼這個混亂的世界是如何至今不被毀滅的呢?

關鍵就在於少數好人,我們稱之為英雄的人,真正的英雄。

以及被英雄們感召,追隨他們腳步的許多普通人,儘管他們可能曾經是稍微有點壞的壞人,但是人會變的。

因此,只要這個世界還有好人,還有為正義、為真理獻身的人,就有希望。

有人說「你認知的好人叫做聖人」,也許他說的是對的,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所認識的聖人未免太多了,而我認知中的真正的聖人,並不只是好人那麼簡單(也許好人未必簡單)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好人之所以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給你答案
    每天在這裡期待,只為你的到來,讓我們一起聆聽他人的情感歷程故事我們有時候總在困惑一件事情,就是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而壞人卻一直在外逍遙快活。這件事情或許真的是無解的,雖然有時候也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可是我們心裡所謂的惡人何時才能得到報應呢?今天借這個話題來分享一個網上流傳的國外的小故事,故事講的就是上帝為什麼不會獎勵一個好人?
  • 好人為什麼鬥不過壞人
    還有一些基層官員,兢兢業業,默默無聞,不跑不送,做了大量具體工作。他們奮鬥大半生,經濟拮据,待遇上不去,但他們從來不怨天尤人,也不唱高調,更不對老百姓吆五喝六。【好人有原則,壞人沒有原則。原則就是信仰,人生準則。好人有可為,有不可為者,而壞人則見風使舵、指鹿為馬、無不可為。原則就是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因此,好人一是一,二是二,壞人先入為主、弄虛作假、指鹿為馬。
  • 好人與壞人的界限
    看看身邊的人就知道,我們姑且稱為「好人」的正面角色,不會好得完全沒有雜念,「壞人」也不會壞到無可救藥、毫無可取之處。 國內外的影視劇在表達上存在很大差別。 相比之下,國外作品的劇情一般更具有邏輯性,角色也更顯得飽滿,每個人身上都能看見光輝和陰暗面。
  • 你是好人?還是壞人?【精闢】
    小時候看電影時,總是有意無意的把銀幕上的人物來分為好人和壞人,似乎這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壞人兩種人。而現在,居然還有人問我:老師,你覺某某是個好人還是壞人?說實話,突然感覺不好回答了。這世界上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有明確的標準嗎?因為,我們發現很多印象中的好人,生活中也會做些壞事;而一些壞人,甚至十惡不赦人,也有他非常善良、可愛的一面。
  • 《默片解說員》我們還需要電影嗎
    /淹然新冠疫情下看這部〈默片解說員在日本,默片解說員名為「活動辯士」,按電影學者四方田犬彥的說法,「在大城市裡,觀眾是否去看一部電影與其說取決於影片內容,還不如說取決於是哪個辯士解說。」故事的開始,少年俊太郎與少女梅子穿梭於金黃的樹林,這是浪漫的大正時代。
  • 海綿寶寶:派大星是壞人中的好人,章魚哥是好人中的壞人
    派大星是壞人中的好人,章魚哥是好人中的壞人。為什麼會這麼說,章魚哥在動漫中一直很冷漠,對海綿寶寶很不好,而派大星則是海綿寶寶最好的朋友,對海綿寶寶很好,在《海綿寶寶》的劇情中,有許多次決定都透漏出了派大星的本性,或許可以說是他傻,但本性卻是改不了的,而章魚哥的外表雖是冷漠,但本性卻很熱心。
  • 這樣的毒販,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我不想說自己是個好人還是個壞人,更不再去在意別人怎麼評價我。除此之外,我一輩子都未做過一件犯罪的事。我只知道,這不是我的衝動,這是我想了很久,才下定決心做的。我一時不知道該繼續說些什麼好。只是不斷在腦子裡盤算一個問題:他,到底是一個壞人還是好人?每個人又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很多人說,都犯罪了,而且還是毒販,還怎麼是好人?也就是說,犯罪,就是壞人。
  •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這個時候就只好聽父母講,這個是好人,那個是壞人,於是十分認真地相信著父母的說法,並從中獲得一點點對人性的概念和感覺。到長大了,才會發現,電影裡演的壞人真的是很壞很壞,甚至是非一般的壞。那種壞,讓看電影的觀眾真是恨得咬牙切齒,甚至巴不得衝進電影裡替好人扇那個壞人一個耳光。這種非常衝突的戲劇性,讓看到好人巴不得愛死他、看到壞人巴不得踩扁他。
  • 氣血好的不一定就是好人,氣血壞的也不一定就是壞人
    再比如:A和B兩個人在一起,A的氣血陰陽要好,如果把A和B分開到兩個完全相似的環境,幾年之後說不定就是B的氣血就要好一些,之前或許只是A把能量轉遞給了B,這是第二層,你贊成嗎?還比如:A嘔心瀝血地為遊手好閒B在日夜操勞,那麼誰的氣血陰陽要好呢?關鍵還是要背後吧!這又是一層,你贊成嗎?
  • 妙先生:「殺好人救壞人」的精髓在哪裡,東陽是壞人還是好人?
    電影《妙先生》以「善惡抉擇」為核心打造了一個「殺好人救壞人」的離奇世界,那麼在這篇稿子開始之前我問大家兩個問題,「殺好人救壞人」對不對?若是殺一個好人可以救下一群壞人你願不願意殺。從妙先生「殺好人救壞人」的規則上來看妙先生是來殺好人的,但是凌松並不知道妙先生想幹什麼,於是把東陽告訴了妙先生,確實在凌松的心中東陽確實是好人。
  • 電影《妙先生》的絕妙之處,就是那句「殺好人,救壞人」
    「殺好人,救壞人,這是什麼奇怪的道理!」這是電影《 妙先生 》的主題,也是這部電影的絕妙之處。電影中有一種花,叫作彼岸花。彼岸花只會選擇寄宿在心靈純粹的好人身上。與此同時,這個好人周圍的人會變得越來越貪婪,影片中把這些人統稱為壞人,或者說是心靈不夠純淨的人。
  • 為什麼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難道壞人真的沒報應?(讀完受益終生)
    老天就是這樣安排的,一個人活著可善可不善,都是自作自受。  老天設定每個人生出來都是好人,沒有人生出來就是壞人;每個人死的時候也是好人,因為不能再做什麼壞事了。  但是,只要你活著,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壞事,可以東倒也可以西歪,可以往上升也可以往下沉。  中國人無定性,隨時會變,可以做好人,也可以做壞人。
  • 好人,壞人,你是分得清,還是看得清?
    好人,壞人,真是可以分得清, 看得清嘛?好人:是指有善心,寬厚待人的人。壞人:進行破壞活動的人;壞分子;品質惡劣的人。影片的劇情並不複雜,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 。
  • 《沉睡魔咒2》好人壞人
    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看完《沉睡魔咒》後,我覺得童話故事裡說的一切都解釋得通了,原來教母是個好人,她變壞只是為情所傷。出第二部的時候我還是有點驚訝的,畢竟第一部已經把故事講完了,公主和王子也該過上幸福生活了,沒想到居然還有第二部。所以麻溜去看了,看完真的覺得編劇太厲害了。拜服!《沉睡魔咒2》更能體現出「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 我分不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我不知道什麼是好人,也不知道什麼是壞人。但我知道,哪些人我是喜歡的,哪些人我是不喜歡的。無論是喜歡與否,其中一個標準就是我是否在你面前感到安全,是否能被你接納。也許,我們都需要被人來喜歡。沒有人真的是可以獨自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的。你的敵人,也許正好就是他的恩人。
  • 好人、壞人和不好不壞的人
    你不是好人,那就肯定是壞人;你不是壞人,那就一定是好人,要麼黑,要麼白。好人都很好,能好到天上去,好到連放P都像是在推動郭嘉建設,為國助燃助力。壞人都極壞,壞到十惡不赦,壞到連眨巴一下眼睛都是別有用心,居心叵測。書中是這麼寫的,電視也是這麼播的。黑白分明的,不止電視機,還有劇中人。
  • 《犯罪現場》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昨天在家看電影時,我爹突然溜達過來,指著古天樂演的角色,問了一個他最喜歡問的問題:「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啊?」我突然一下卡住了,不知如何回答。我爹說了一句:「警察都在抓他,他肯定是壞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珠寶店劫匪,殺死了一名臥底,搶劫了無數珠寶,卻無法放任自己兄弟的離奇死亡一路追查,甚至在一場爆炸中救出了一位孕婦,死後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
  • 好人還是壞人?抑或是好人,也是壞人?
    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抑或是好人,也是壞人? 想來想去,我發現,其實世上許多人,都是這樣不好不壞的人。當你不小心的時候,他們會佔你的便宜,當你跟他有了交情,他們又可能為你付出。 在這瞬息萬變的年代,每個人似乎都成了旅客。當你有一點兒陌生,有一點兒外行,或者不懂得工作倫理的時候,他們在指導你之前,可能先欺負你。
  • 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裡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你們有沒有發現,那些存在惡劣犯罪行為的人大多都是家庭有所缺失,或者是童年生活不美滿的。
  • 申公豹:我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大多數人都在討論申公豹是好人還是壞人,估計申公豹自己都在疑惑,那申公豹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接下來小編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申公豹因元始天尊將十二金仙的最後一位神級有意交給太乙真人,申公豹心有不服,認為太乙真人法力沒他高,能力沒他好,易好酒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