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必須學啊!那個也得學啊!」這屆家長和孩子,太難了

2021-01-15 三寶媽媽心經

作為三個娃的寶媽,我每天都要被各種教育培訓轟炸無數回(資訊時代,真心沒有隱私可言)。

昨天是英語,前天是體能,大前天是鋼琴,他們對我孩子的年齡瞭若指掌,上來就是:

「您家孩子這個年齡,應該開始XX啟蒙了哦!……

不小了,再學晚了就沒有優勢了……

你看那些XXX名人,都是從三四歲就開始學習的哦!……

這是未來孩子必須掌握的技能,不儘早學習就該被時代淘汰了哦!……」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我們這代父母內心的一個魔咒,嘴上嗤之以鼻心裡卻永遠恐慌:

「會不會耽誤了孩子,

是不是真的應該開始學XXX了,

別人家的孩子都會XXX了……」

我們的起跑線越拉越靠前,越拉越激進:

挑個好小學已經是下手晚了,幼兒園就得選雙語的,

幼兒園才開始啟蒙就太遲了,半歲以後就得報早教全面發展了,

早教那都是出生以後的事情了,肚子裡就應該胎教了,

據說在香港還有一種說法,叫做「贏在S精前」,據說是因為很多優質小學喜歡收3-4月以前出生的孩子,9月入學的時候孩子已經6歲半了,理解能力和溝通學習能力都要明顯優於那些七八月出生的寶寶,於是父母都要精打細算,算好日子去受孕。

………………感覺再發展下去,就應該是擇偶的時候先做個智商+基因測試,剝奪那些非精英人群的生育權。

不知道在天上挑爸爸媽媽的小天使們遠遠的感受到父母腦袋裡轉的瘋狂想法,會不會嚇得落荒而逃。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天性,誰看到別人家的學霸不眼紅啊,誰不希望自己孩子出類拔萃帶出去熠熠生光啊。但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璞玉,誰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打磨方式才能最好的展現他們的光彩。

於是各種特長班補習班應運而生,每個班都有讓你非學不可的理由,孩子得有點藝術細胞吧,孩子得加強體育鍛鍊吧,孩子得從小學外語吧,孩子得與時俱進學學編程吧……

不學藝術?!大家都會唱歌跳舞彈琴就你不會,孩子會不會自卑?

不學運動?!中考高考體育都算成績了你現在不開始練習以後更沒法達標了!

不學外語?!外語都必備學科多少年了,你就靠學校那點內容孩子怎麼夠用?

不學變成?!不會編程的孩子沒有未來,一定會被時代淘汰,國外孩子都學編程!

這屆父母太難了,動不動就被恐嚇自己分分鐘毀了孩子的未來!

這屆孩子太難了,除了撒歡玩耍之外就沒有他們不該學的!

關鍵這個世界上,到底有哪些知識是非學不可的?

上午我和朋友針對目前大熱的編程展開了討論,朋友很認可編程課程的內容及學習的必要性,我卻始終get不到非學不可的這個點。

說到底,編程是一種加工製作方式,用來實現很多我們目前習慣用的軟體功能,再進一步發展,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編寫出能為自己服務的程序,比如我以前看到過一個段子,一個IT公司的大牛,為了省掉去衝咖啡等待的時間,自己編寫了一個程序,他在電腦這邊輸入指令,那邊的咖啡機就自動開始給他泡咖啡了,等他起身走到咖啡機旁邊,咖啡剛好八分滿。

聽起來是很厲害很讓人佩服,但是我是不是一定要學會也做到能讓咖啡機自己幫我衝咖啡?有人編寫了外賣軟體,我只需要上去會點外賣就行了,我用不用非得理解它到底是咋寫的?有人又開發了美顏軟體,我只要能把自己修的漂亮就行了,用不用非得搞清楚後臺的那些事兒?

會編程,等於會製造工具,但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難道不應該是如何使用工具麼?

資訊時代確實來臨了,我們需要與時俱進的掌握跟這個時代相關的知識,比如設備的操作

軟體的應用、信息的搜集和篩選,這些難道不是比編程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本領麼?

確實,對於編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從事相關行業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但並不表明,必須所有人都要掌握這門技術,設計軟體的需求是根據人的需求來確定的,永遠都是使用的人是多數,開發的技術人員是少數。

朋友則例舉了現在很多國外都將編程設置成為了必修課,中國教育這方面的缺口很大,而且編程確實可以鍛鍊孩子的想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早點學對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鍛鍊還是很有好處的。

我也承認,學習編程對孩子的邏輯、計算、推理、統籌、規劃、想像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促進作用,但是你要是告訴我這東西不學孩子就要被淘汰了,則很難擺出讓我信服的依據來。

有哪些學科是我們「非學不可」的?語文算一個,起碼要認字,文盲在當今社會上確實寸步難行。數學算一個,好歹我拿100元去買兩個蘿蔔得知道要人家找回我98元。其他的,基礎的物理化學等科學理論算一個,怎麼也需要知道電不能亂摸藥不能亂吃。

至於其他的,比如已經納入三大主科的外語,拋掉中考高考的因素,從生活應用的角度來說,我可不可以不會?完全可以對吧,對我的生活質量也沒什麼影響。

比如彈琴,比如美術,比如籃球攝影編程等等等等,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是為了讓我的生活變得更美,更豐富,更廣博,或是讓我有一樣與眾不同的能力,在擇業的時候可以多一些選擇,它們各有各的好處,但並不是我每一樣都要去學。

作為一個從孩童年代長到成年人的過來人講,我們這代人,多數沒什麼特長,我們也會覺得沒有特長這件事,是一種遺憾。

我們經常會想,如果我們會畫畫,或者我們會一種樂器,我們的人生會不會更精彩一點,更快樂一點,這是我們對特長班情有獨鐘的心結。

我們希望孩子會的多一些,選擇多一些,人生更豐富一些,這些都沒錯,但我們的初心應該是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而不是從功利的計算投資回報來選擇。

我自認已經是個對報班這件事熱情滿滿的家長,每一個特色班的介紹我都會認認真真的去看,關於各種特長能培養孩子哪些能力也都認認真真的去了解,但每當看到這種「再不學XX就晚了!」「未來的孩子拼的是這種能力!」等宣傳語我還是發自內心的覺得不適。

教育的初衷,是帶著孩子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掌握生存能力,尋找自己喜好的事業並為之努力奮鬥,而不應該是盲目的,跟風的,焦慮的……

關於孩子的特長班選擇,是作為家長最喜歡討論的一件事,每次聽到別的孩子在學什麼的時候,自己的內心就會迅速盤算一下自己的孩子要不要,應不應該也學一下。

在父母都這樣盲從的情況下,孩子就成了無辜的犧牲品,我見過很多孩子,一個周末,要上樂器、美術、口才、英語等五六個班,然後往往一上了小學,或者小學三年級以後,學習任務重了,家長又會果斷的將這些「不務正業」的特長班都停掉,一心一意的應試去了。

家裡的小侄女學了七年古箏,到了初中之後我再沒看到她摸過一下,當初學的時候就是家長的選擇而不是她的愛好(媽媽喜歡古箏,但她自己其實是想學畫畫的,而且極有天賦),當她放棄的時候也全然不覺得可惜。

我卻替她可惜,可惜她那麼多年的時光,可惜她沒能在最擅長的領域內獲得專業的指導,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卻全都坍塌在家長的願望上。

所以,在孩子選班這件事上,首先我們要聽的是孩子的聲音,不要管外面的宣傳有多重要,有多必要,一定要先看看孩子是否擅長,是否喜歡,3-5歲,其實應該是孩子廣泛接觸,逐步選擇重點的過程,不必這麼早讓孩子確定下來到底要學什麼必須學什麼,在這個過程中,熟悉孩子的性格和偏好,最終選擇1-2項特長足夠了。

而選擇了之後,更多的則是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堅持,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肯定會有倦怠期,有瓶頸期,此時才應該是家長的督促和鼓勵發揮最大價值的時刻,一起走過低谷,一直堅持學習,既然是特長,就真正的讓孩子在這個領域內系統而長線的學,才能真正有所收穫。

PS:我並不排斥任何特長班(除了量子閱讀那種騙錢的),只要是正規的學習項目,對孩子都一定是有所收穫的,包括我和朋友針對編程的探討,也同樣不是因為我反對編程,覺得它完全不值得學習,甚至連我也認可它的很多優勢和好處(前段時間有個不錯的編程試聽課我還給大家做了推薦)。只是報班這件事,真的不必太跟風,讓孩子多試試,多接觸接觸,找到最適合孩子的那個,才是最應該學習的那個,你說對麼?

相關焦點

  • 孩子學「拼音」,家長要「拼命」?用好這3招,讓孩子輕鬆學拼音
    有些家長覺得很好,小孩子就應該有小孩子的樣子,不用急著長大,填鴨式的教育只會讓孩子筋疲力盡且受益甚微;另一些家長覺得此舉很不妥:幼兒園不教這些小學知識,孩子過得很輕鬆愉快。問題是:上了小學,孩子要在小學短短的一個半月內掌握拼音,萬一孩子進度跟不上,孩子容易產生厭學心理不說,家長不也得為孩子的事忙得累死累活?
  • 學才藝的小朋友家長一定要看,六歲孩子學這個,差點癱瘓!
    孩子太小去學舞蹈有可能會變終!身!殘!疾!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最近有孩子就出事了!10月19日,@深圳兒童醫院 講述了這樣一件事——不久前,深圳6歲的星星(化名)在舞蹈機構練基本功時,突然用小手捶著腰部,哭得梨花帶雨。
  • 小學孩子數學學不好?問題可能出在這4個方面,家長們要注意啊!
    一說起數學,很多家長就馬上找到了話題,自己孩子1+1=2這樣簡單的數學題都不會,有的家長還說自己孩子數數數到100都困難啊!所以說數學一直是很多孩子比較頭疼的學科,也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數學學不好,是因為太「笨」。
  • 孩子學拼音難倒家長 最近一年級家長們都要跟拼音「拼命」了
    你對小學時學拼音還有印象嗎?隨著衢城小學一年級進入拼音教學階段,一年級家長們也遭遇了孩子入學來的第一個「下馬威」——教孩子學拼音真的太難啦!  有多難?記者的朋友圈裡,有家長和孩子「奮戰」到晚上十點,有家長被孩子氣得打斷尺子,還有的因為孩子拼音讀不好而「血壓升高」……  家長們別著急,拼音原本就是每年新生家長輔導功課最難的部分,b、d、p、q真是「傻傻分不清楚」。按照教學進度,拼音一般要學到11月份,記者請教了不少資深的語文老師,對拼音輔導給出一些實用的建議,希望能為家長們排憂解難。
  • 一年級孩子學拼音,教180遍也記不住?這3個實用步驟助力家長搞定
    太難了。一位家長在網上吐槽自家一年級孩子學拼音,怎麼教都學不會,教180遍也記不住,把她氣得血壓蹭蹭的往上升,人都要崩潰了。看到這位媽媽的煩惱吐槽,真的為這位媽媽捏一把汗。如此用力地教孩子拼音,不僅教不好,反倒還會弄得兩敗俱傷。其實,學拼音哪有那麼難?
  • 「奇葩」實踐:孩子學美術,家長先考試
    汪冏的答案是:兒童生理心理認知都有自然規律,一個孩子,三歲是這個樣子,六歲是那個樣子,十幾歲又有一個樣子,讓三歲的孩子畫出六歲孩子的畫,然後大家拍手稱讚,覺得培養了一個好苗子,這真是一件好事?  汪冏在二十年的教育生涯裡,接觸了太多的孩子,他發現,事實上孩子遠比你想像得要優秀得多,很多時候你只要等著就行了,什麼都不用幹,靜待他們的成長。就像自然界中的花草,有陽光有雨露,它們自己就會開花結果的,你何必畫蛇添足呢?  但大多數家長不自信,他們總是看不上孩子,覺得這個是錯的,那個也是錯的,畫的畫怎麼不像?
  • 超10萬學員的迪士尼英語關停,雞娃還得靠自己?這屆家長太難了!
    這屆家長準備了一整年的雞娃計劃,原來想著輔導班安排得妥妥的,結果春節前疫情就爆發了,緊接著輔導班就停課了。停課倒是沒什麼,疫情期間,安全第一,機構停課也能理解。畢竟就算機構開課,家長們也不願意擔驚受怕地把孩子送去上課啊。
  • 想讓孩子學鋼琴,家長要做好這4個準備!
    鋼琴作為「樂器之王」,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的樂感之外,還能開發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協調能力和自信心等,這也是鋼琴為什麼能夠逐漸成為家長們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重要原因。 那麼,在讓孩子學鋼琴之前,家長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
  • 東北辣媽走紅,帶娃方式太「硬核」,家長:霸氣,但是我們學不來
    但唯獨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家長們卻只想說太難了。照片裡面的這位媽媽坐姿霸氣,一手扶著孩子的椅子,一手拿著啤酒瓶對瓶吹,桌上除了孩子學習的平板之外,還有這位媽媽的各類下酒菜小零食。而照片裡面的小朋友也十分專注於視頻,學習的那是一個認真啊!敢動嗎?不敢動啊,這麼霸氣的媽媽在旁邊看著,哪個敢動?網友看到了就打趣說道:滿屏的霸氣,但是我們學不來。
  • 陸毅陪女兒學吉他,自己都學得那麼辛苦,為什麼還讓孩子學?
    甚至彈得比貝兒還認真!看著爸爸投入的樣子,貝兒乾脆把吉他交給爸爸彈奏。看到陸毅這麼認真的陪伴和學習,網友紛紛留言,「好有愛」「好爸爸」「陪伴是最好的愛和教育。」……從這個場景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人,學習任何一件樂器都不容易,但他們都在努力,都在學明星子女比普通人擁有更豐富的資源和更優越的物質條件,但他們都在努力,都在學:王菲女兒李嫣學鋼琴
  • 一年級學生媽媽的反省:後悔沒有提前讓孩子學拼音
    好不容易孩子跟上了,但由於不是同一水平,老師還是表揚學得好的,我兒子現在自信心大打折扣,最怕老師提問。我家寶貝上學連拼音是什麼都不知道,回來就是哭,對孩子來說,拼音就是難,跟上有基礎的更難,孩子的自信受到打擊很難恢復。現在小學拼音也教得很快,記得第一學期,第一個月教認字,第二個月就是拼音,拼音一個月就教完了!什麼意思呢?
  • 無論家長多優秀,也難教好自己家的孩子,必須易子而教
    在古時候,不管自己的學問和成就有多麼了不起,一般都不會自己教自己的孩子,一定會給孩子請一個老師教。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孟子就給過我們答案。戰國時候有齊國人,叫公孫丑,這個人並不醜,是孟子的弟子,也是《孟子》的作者之一。有一天,這個公孫丑和孟子講:「老師啊,明白道理的人,都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這是為什麼呢?」孟子說:「因為情理上行不通。
  • 學法語,我太難了 ..
    可是你們知道嗎學法語 。。我,太難了。。。不多久開始學法語數字我,終於看懂了這個故事你跟這個變態講道理他跟你講規則你跟他講規則他跟你講不規則你跟他講規則和不規則他跟你講不同時態的規則和不規則然後講著講著你就跪了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舞蹈?家長必知!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跳舞, 我們來聽聽家有小舞者的媽媽來說說: 一位媽媽說: 我覺得女孩子學舞蹈對於氣質和形體會有一點幫助,現在一路走來覺得女兒受益匪淺,舞蹈讓她懂得堅持、努力。
  • 想學啊?想學我教你
    首先身體無我,你坐著,這個呼吸沒了,這個呼吸也沒了,然後就發現空無邊處、識無邊處,就跟萬物都沒有隔了,自然心量變大。所以還有一種修定的方法就是專門坐在這,一開始就上邊無限大沒有頂,左邊無限大沒有邊,右邊無限大也無邊,下邊無限大無邊,然後再無限無限大,沒有邊。是不是宇宙空間是無邊的?這個「我」就沒有了,消融了。
  • 孩子看《小豬佩奇》學豬叫?家長:學豬叫怎麼了
    上述網帖中,家長紛紛「控訴」《小豬佩奇》給孩子帶來了奇怪的行為,矛頭還指向了《熊出沒》、《汪汪隊》等動畫片,「孩子一口一個俺口音學得淋漓盡致」、「還有別看汪汪隊,老以為自己是狗,學狗爬,學狗叫,學狗吃飯」。  支持派:三觀正、寓意好  「我們不是經常問孩子小雞怎麼叫小鴨怎麼叫嗎,為什麼不能學豬叫呢,動物歧視嗎?」
  • 先學英語還是先學拼音?一起學孩子不會把字母混淆?家長不用擔心
    前不久,一個4歲小男孩流利的英語口語紅遍網絡,家長說,沒有刻意教孩子,也沒有出過國,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就是自己看看動畫片學的。於是有的家長提出疑問,過早學習英語好不好?因為我們在學齡前還有拼音一道學習難關,是先學英語還是先學拼音好呢?孩子不會混淆嗎?通過我的教育實踐,我想說,不會混淆。
  • 為什麼孩子和家長喜歡《小豬佩奇》,哪怕孩子學豬叫?原因很簡單
    小豬佩奇是一部受到孩子和家長喜歡的動畫片,可以說對於孩子和家長而言有著比較深的印象。同時又因為以前小豬佩奇登上熱搜,所以這部動畫片也有著非常廣泛的知名度。那麼為什麼有許多孩子和家長喜歡《小豬佩奇》,哪怕孩子學豬叫?這個問題可以說一直困擾著許多觀眾。
  • 讓孩子學鋼琴時,家長有好心態和耐心很重要!
    中國有多少孩子在學樂器?恐怕沒人能統計。但單從鋼琴兒童的數量來看,世界上肯定只有一兩個。對於大多數琴童家長來說,如何在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的同時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裡,我只想到了一些「禁忌」,和家長們交換意見。一個禁忌:目的狹隘,功利至上。
  • 如果你愛你的孩子,就送他/她去學一門樂器吧!
    要想孩子有所成就,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從小學習,十年如一日。 2、經濟上能滿足學習需求。 3、儘早確定目標,下定決心。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