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美股再次調整,截至收盤,道瓊指數跌631.56點,跌幅2.67%;納斯達克指數跌297.50點,跌幅3.48%;標普500指數跌86.60點,跌幅3.07%。
美國原油期貨更慘,5月合約前晚跌至-37美元,昨晚6月合約又收跌35.78%,這一波抄底原油的,無論做的是期貨還是其他理財,都已虧瞎,不僅拿不回本金,按照交易規則,還得再交錢才能平倉...
許多圍觀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大,嚷嚷著大盤又要被重錘,甚至有不少被忽悠上鉤的小散,一開盤就止損賣出,生怕自己吃個跌停。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好像A股看外圍市場臉色,跟跌不跟漲也成了中國特色,是事實如此?還是多數投資者被誤導了?
跟跌不跟漲,是大盤本色嗎?
我們平日所說的大盤其實就是上證綜指(上證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開始實時發布,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
而美國的道瓊指數,早在1884年就開始編制了,首次公布在1896年5月26日。
我們就拿這兩個最具代表性的中美股票市場指數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1990年12月19日道瓊指數收盤點位2626.73點,截止到昨晚的收盤點位23018.88點,三十年來,總漲幅776.33%。
而拿今日大盤的收盤點位2843.98計算,三十年來,上證指數共上漲2743.98%...
首先總漲幅秒殺美股,可能有很多人不服氣,因為兩個指數的成分股較最初幾乎換了個遍,而且也不只擴容了多少倍,拿最開始的數據作對比沒有意義。
那我們看看近幾年的走勢情況,上圖很清晰的為我們展現出來兩種市場不同的走勢風格,脈衝式與漸進式。
A股市場發展時間較短,投資者以散戶居多,所以在行情走勢上更為激進,往往伴隨著暴漲和漫長的陰跌,用一句話形容就是一步到位,接盤就跪。
而美股市場歷史悠久,投資者以機構居多,總體走勢上更為平和,與經濟增速關係更為緊密,不過這幾個月所謂的成熟市場也跟玩笑話一樣,腰斬翻倍都是轉瞬之間。
而大盤經過前期調整,無論從估值還是市場情緒都為自己鑄下了鐵底,不僅沒有所謂跟跌,反而在世界股票大崩盤中成為避風港灣。
說到底,因為經濟全球化各地股票市場相互影響,但不意味著誰跟隨著誰。其實相較很多股票市場,A股無論從漲幅還是漲速,都能輕鬆秒殺,其實背後也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騰飛的一種表現。
在A股,一年牛市抵得上美股十年,你還覺得大盤是美股小弟嗎?
牛市是股民虧錢的主要原因?
有些股民心生疑問,既然大盤這麼多年來沒什麼問題,漲幅碾壓成熟市場,為什麼就沒有賺錢的感覺呢?怎麼一買就套,一套就牢呢?
其實這和很多投資者的交易習慣有關,如果寫本書可以起名為《恐懼與貪婪》。
就拿目前的點位來說,無論是市盈率還是市淨率,都處在歷史的絕對低位,但是身邊的人問一圈,紛紛搖頭不敢入場,白給的便宜不要。
那我們的股民朋友都是什麼時候大舉殺入的呢?
根據中登公司給出的月度新增投資者規模數據,2015年4~6月,是最近幾年最為活躍,股民入場最積極的時間段,當時的大盤點位呢?
在4000點以上。
而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數據大幅波動發生在2019年3月,在此前一個月,上證指數大漲13.79%,所以又來接盤了?
也就是說,不是大盤選擇了下跌,而是股民主動選擇了虧錢,真相是不是很殘酷?
街上的饅頭一塊錢四個,你感覺沒什麼滋味,過兩天四塊錢一個,你非要買幾個嘗嘗。
這樣的果子,吃起來肯定不會心裡美啊...
大洋彼岸的巴菲特老爺子說了「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雖然這波也沒能逃過割肉的命運,但是老爺子的話,你細細琢磨一下?
今年有希望重回3500嗎?
3500有點過分了,要不先考慮下3200?
其實如果沒有此次疫情和美股崩盤的雙重影響,大盤也許早就漲上去了,市場情緒早在去年年初科技股牛市中慢慢轉變了,不僅為後續全面上漲打開空間,而且吸引了大批資金重新將目光聚焦回市場。
興業證券策略王德倫表示,中長期來看,在中國制度優勢的助推下,真正屬於中國的權益時代已經開啟,A股正在經歷第一次「長牛」機會。
前海開源基金楊德龍表示,市場的賺錢效應已經開始逐步體現,加上政策面的支持和引導,A股市場有望在本周繼續震蕩反彈,市場的投資機會也會不斷增多。A股市場將會重回3000點之上,延續之前慢牛長牛的走勢。
嗯,我認可上面兩位大佬的看法,可能我也是大佬叭。
網際網路時代有個熱詞,叫「擁抱變化」,時代在變你不變,就註定會被淘汰,更不必說每天都有新感覺的股票市場,只有不斷刮目相看,才能「擁抱財富」。
*文章僅做客觀分析,文中所涉及到的行業板塊和個股不做推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