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舊的彰德府南城,而新的南城,我並不「熱烈期待」.

2021-02-14 彰德府南城土著的板報


「你們誰知道哪裡有賣小時候吃的那種麻辣絲的?」

「哪一種?啥麻辣絲」

「就是路邊那種塑料桶裡面的,用的是豆腐千張切絲,過油以後做成的麻辣鹹甜口味,最後撒上芝麻,特別好吃。」

「這種麻辣絲很久沒有吃到了。。。。。」

這是前些天在微信群裡一位朋友提出的問題,確實,這種食物我二十多年沒有吃到了。

大概是在95年前後,南大街挨著文具店門口總有一個男人,有時候推一輛自行車,後面放著一個紅色塑料桶,有時候就直接把桶放地上,自己半蹲著,然後吆喝著:麻勒絲啊~~~

小學時候放學,總會到南門,五毛錢買兩個大的缸爐燒餅,再買五毛錢麻辣絲,夾進燒餅裡,剛出爐的燒餅的溫度,能把麻辣絲裡面的甜辣味道徹底激發出來,那種味道,是我小學時候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差不多就下圖這個樣子)

瞬間我就能想起二十多年前有個傻乎乎的小男孩,看到南門有乞討的老太太以後,會扭頭買一塊錢的燒餅遞給她,卻絲毫不會想她是不是假乞丐,我還會想起這個傻孩子,為了抄課後作業答案,禮拜六步行幾公裡跑到王村那邊的新華書店,用攢了一禮拜的零花錢,就為了買一本五塊八的《教師教學手冊》。

這個傻孩子從小學生手冊裡面經常會出現的詞只有兩個-「聰明」「不,聽,話」。

每次提到類似的內容,我總會想起姜文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面一句臺詞:

有時候一種聲音或者一種味道,就可以把人帶回真實的過去。

而最近,南大街徹底開始動工了,

從2013年啟動拆遷,到現在,六年,這張畫了六年的餅應該真的開始「和面」了。

這次改造大致就是「復興古城」,修舊如舊,保持基本格局不變,保護修復那三個歷史文化片區:西大街,城隍廟高閣寺,還有一期工程已經結束的倉巷街。

在此之外,南大街,南門東南門西,西馬道,也在整體規劃之內,大概範圍就是三角湖往北,南門西街,南門東街到東南營街路南這一部分。而自從2013年那個階段開始徵收以後,這一部分很多院落早已經是人走屋塌荒草萋萋了。

我預判不到包括南大街在內的老城南半部分以後會是個什麼樣,但我可以大致想像下:有了倉巷街這個先例,過年期間人員密度那叫一個大,那叫一個熱鬧,管理者心裡那叫一個暗自竊喜又帶著「千萬別有點啥事兒」的膽怯。幾乎每個人談論的都是之前可能無數次走過,卻沒有認真看過的這條街。而央視的一段報導更是把它徹底捧上天了。

所以,按照倉巷街模板,可以延伸下,畢竟西大街南大街自古以來多為商賈聚集地,我了解到的這個區域內很多老門樓老門臉依然會修舊如舊保留,功能依然會是商用,而這種商用模式,設置可以延伸到城隍廟高閣寺附近。

所以說這個範圍整體從功能上還是區別於倉巷街的,畢竟倉巷街是居民區,你只有進去院落之內才能一窺這些多進四合院的美。

這讓我想起30年前北大街第一次改造,20年前,北大街第二次改造,但北大街是徹底的拆除明清風格建築後建造出來的一條新的街道,

上圖是1987年冬北大街改造前,安陽市城建檔案館潘躍安先生拍的安陽老城北門原貌。

用路燈車拍的。左手為一家老燒麥店,右邊高樓為安陽市市印刷廠。

當時原址原樣恢復明代的鐘樓,毗鄰鐘樓修建郭樸祠,以仿古建築形式恢復「德聚誠」中藥鋪、「北錦泰」醬菜園、妙真飯莊等老字號店鋪。

路面用青石和混凝土預製塊砌築而成。在北門入口兩側也修建了「墨龍樓」「彩鳳樓」兩座商業建築,並稱「古都大樓」。

(上圖是90年代中期的北大街,很多門店至今還存在)

而第二次對這裡進行改造是在2002年,那年拆除了安陽食品廠,老衛東,解放路旅社、土產公司營業樓等老建築,修建了現在的拱辰廣場。

所以說這裡曾經是安陽老城裡面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並不為過。

而反觀老城南半部分,則顯得「蕭條,不上檔次」一些。

從八九十年代開始的南門夜市,我相信很多朋友對這裡的美食會如數家珍,九十年代中後期的那些「個性服飾店」「大頭貼店」,記錄了一代人的青春。西大街的粉坊,那些曬在南關操場對面的粉皮,有哪個路過的小學生沒有偷吃過呢?

而對南城這個區域的印象大多局限於南大街,很簡單,它就在我家門口,我真真兒的是看著它一天天的變化著,如果不嫌我的文字冗長的話,就聽我慢慢跟你講:

從南門進去,先是能看到路東邊的跛腳師傅修鞋攤,路西邊那棵大樹的下面的豆腐腦店,他家的包子是真的好吃,旁邊的攤子,有那個很有名的炸羊肉串,電烤羊肉串,電烤豬腰子,擔擔麵,往前走就是燴麵店,一開始只有一家,後來路東開了一家,記得當時一大3.5塊,一小3塊,而且還送一小碟泡菜,開業那時候,門頭上大大的條幅寫著「下崗工人在就業」等等的話。最多的時候這段不超過20米的路,有了四家燴麵店。

記得有兩個賣熟肉的,一家南方人開的店,和一個攤子,路西有一個門頭上寫著「彰南餐館」,他家的泡饃也不錯,再走一點有一家牙科診所,很矮小的門店,門口一直有一個做炸魚炸蝦的攤子,記憶中他家的蝦特別好吃,而且他還賣那種燻豆腐乾,細繩子一捆,塊把錢一份,下酒特別棒,而這種味道的燻豆腐乾後來我再也沒有吃到過,路對面有一家扁粉菜店,餅外焦裡嫩的挺不錯。

接著就是路對面的一家散酒店,我之前寫過的那個逢人就說「我叫你一聲爸,你給我點錢吧。」的瘋子,就是經常會坐在這家店門口,喝著討過來的酒,出神的望著天空。

這就走到了往南門西馬道走的那個口了,路口有一家涼皮店,我第一次吃擀麵皮就是在這裡,涼皮店隔壁,就是那個很有名的豬蹄店,老闆是個跛腳胖子,他家的豬蹄豬尾巴特別好吃。

緊挨著一家賣花生米的小店,一塊錢的瓜子兩塊錢的花生米,可以讓我開心的在學校吃一個下午,路對面就是那家國營文具店了,中華牌的鉛筆,英雄牌鋼筆,英雄牌墨水,龐中華字帖是曾經這裡賣的最好的商品。文具店門口會有一個中年男人推著自行車後面帶著一個紅色塑料桶,賣著「麻辣豆腐絲」,旁邊有一家「缸爐燒餅」,也是非常不錯。

南門西口開過一家「海南包子館」,曾經生意火爆很,我寫過的另外一個瘋子就是把花圈直接塞進了這家店,原因就是老闆無事生非的認為這個女人在門口影響了他的生意。

接著往前走,小吃店就不多了,先看到的是路西那家國營理髮店,唯一一次在這裡理髮,那會兒我五歲,理髮店的電推子還不是那麼普及,就因為他用的手推子夾到了我的頭髮,從此對手推有了陰影,至此在沒去過第二次。

旁邊的門市大多是賣土產五金小工具的,後來開了一家武漢臭乾子,往前走過了「夢幻歌舞廳」售票處那個院門口,就是幾家賣拖鞋一類的門市,正對面是那個以前作為內衣廠工會的西式建築,旁邊有一家味道倍兒棒的牛肉水餃館,對面小顏巷把口那個房子,之前是一家小酒館,後來是「容顏秀絲」美髮店。

繼續走就到了內衣廠的大門口了,門口的幾家店都賣著「盾牌」的背心內褲什麼的,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這個牌子至今還有人在做著,這個大門口也曾經被電影《孔雀》用作外景地。

旁邊的那家銀行,現在也已經是一家旅館,過了冠帶巷,再走過了曾經「安陽老城最大廁所」的西府,東大街把口路東以前那個街道食堂的豆沫味道一流,越往北走賣服裝的也就越來越多,後來出現了兩家「因經營不善,現清倉回籠資金,全場商品一律一元一件」,這種店,滿足了很多收入不高人群的需求,那些服裝店,也隨著潮流換著經營品類,從一開始的「個性服飾」,到後來的「非主流服裝」,但最多的還是大頭貼店,我相信很多人在十多年前的青蔥歲月裡,也和朋友,和心愛的人在這裡拍過很多吧。而且這裡還有個有意思的是,店家都會用音樂來吸引顧客,音樂選擇都是當下流行的歌曲,從零幾年的周杰倫,到2003年火爆的《super star》。而且有段時間他們放的歌曲出奇的一致,你從被走到南甚至可以把一首歌從頭聽到尾。

那家白鐵皮店,每天路過叮叮噹噹的,每年冬天時候家裡的煙囪就是從這裡買的,對面是一家國營稱店,門口掛著各種桿秤,旁邊就是那家生意特別好的內衣店。

最後,到了鼓樓,西南角的麻段燒雞,隔壁的土產店,錦泰恆的點心,門口的老豆腐,溫記雪花酪的炸江米糕,鼓樓路中間的那家糖葫蘆,王記豆腐腦,江南包子館,三鮮包子館,鼓樓電影院,鼓樓照相館,鼓樓郵局,郵局門口的那家修鞋的攤子,老爺子捎帶著還會修補籃球足球,對面的遊戲廳,這些種種我相信已經不需要我細說了。

而到這裡,南大街也走到了盡頭,已經是中山街的範圍了。

這座城市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南大街也是如此,南門路口幾個攤子也已經搬到了路南這邊,燴麵館也是一樣,那家豆腐腦也無處尋覓,南方醬鴨熟肉店,現在也搬到了相州路南段,而他對面的那個熟肉攤,也搬到了扁粉崔那邊的街角,在很好的位置有了自己的門店。

「彰南餐館」的房子也拆掉了,路對面的扁粉菜店,也隨著拆遷關門大吉,牙科診所也不在了,門口的炸魚蝦攤子也消失掉,那家散酒店不存在以後我也在沒有見過那個跟人乞討的瘋子,對面的涼皮店,搬到文化路之後,沒過幾年也消失掉了,豬蹄豬尾巴店,隨著店老闆的離世,也不再經營。

而那家花生米店,還在,乾果品類也增加到很多,對面的文具店,我最後一次在那邊買東西,是買了一盒粉筆,也拆掉了,隔壁的缸爐燒餅,從一開始的一塊錢八個到四個,後來也是因為拆遷,搬到了短街,去買過幾次之後,也關門了。

「海南包子館」,在經歷過火爆之後,也漸漸沉寂,直到老闆把門店出讓。

那家國營理髮館,堅持到2014年才關門,臭乾子也是先搬到文化路,後來搬到哪裡並不知道了,那棟漂亮的百年西式建築,曹家轎行,也被後面樓盤的開發商拆毀,對面的「容顏秀絲」,也被拆掉只剩下一根木柱子立在那裡。

針織內衣廠的大門還在,那幾家賣內衣的也在。

西府胡同裡面的那個廁所,經歷過老城廁所更新之後,面積縮小到以前的四分之一。

東大街那個豆沫店,現在到了東門路北地稅局隔壁。

那兩家一元店,剩下了一家,也不僅僅賣著一元的東西,已經成為一個小雜貨店了,旁邊的那些服裝店,也在2006年以後逐漸的換了經營者,現在依然賣著一些價格很親民的衣服。

而那些大頭貼店,隨著拍照手機的普及,慢慢的消失了。

鼓樓的老豆腐也只剩下了一家,溫記雪花酪也開始經營起燴餅一類的,麻段燒雞王記豆腐腦三鮮包子館還在,錦泰恆關門大吉,國營江南包子館徹底封灶,鼓樓電影院拆除了屋頂只剩下圍牆,鼓樓照相館只剩下了滿地的瓦礫。

郵局搬走了,修鞋的老頭還在,只是不再修理球類。

而對面竹竿巷把口那排光緒年間的門面,也在一種我理解不了的「保護性拆除行為」中被拆掉重建

城市發展,時代更迭,帶走的是曾經帶給我們記憶,

和我們共同經歷美好的人和物。

而南城這次的改造,我是希望它變好的,儘管我知道,我曾經熟悉的那些人,那些散發著潮溼味道的房子,那些熟悉的味道,還有我關注過的那些「邊緣人群」南門西的那位女精神病人,還有那些躲在老城廢屋內的流浪漢們。。。。他們都會消失,甚至我再也見不到他們。

然而,記憶是會超越歲月的,有些東西可能會消失,

但是我們記憶中的這些,會一直在。

我希望,老城能像倉巷街那樣,讓人們又開始覺得老城的巷子就是比東區的高樓要美,讓人們開始對這座城市他過去的故事又重新燃起好奇心。

我不希望,這次改造的結果是重新弄一條「東施效顰」不倫不類的仿古街,再弄點毫無特色的「通貨旅遊產品」,然後店裡店外的那些可能會穿著古裝的商家一開口不是安陽話。而且像之前倉巷街一開始改造時候,在明清建築風格街道上立上幾根殷商時期的電線桿,這個千萬不要出現,因為這種硬插入式的所謂宣傳殷商文化,是很無知的事情。

這只是概念上的,而具體點,畢竟我們是要在這裡生活的,那就談點實際的,我不希望這次的設計規劃由那些有強迫症審美的人來拍板,友誼路健康路就是例子,一眼看上去確實好看整潔,但是,每家門頭都是一模一樣,哪來的特色?

你說這是彰德民國風情一條街,那感情解放前政府對這些商號都是統一規劃?你如果走在這裡,你想去某家店,比如「郭三兒,白記羊湯,香口椒涼皮」,你不相信你第一次進,不會走錯門。

還有就是倉巷街的那條咯噔咯噔的石頭路千萬不要有,首先,路是讓人走的,不是讓人看的,你弄成這種坑窪不平的路,而且還是在原有基礎上加高了一層,從東或者從西都還的上個臺階,設計者初衷我能猜到點,你是想讓這條路看著滄桑一點,但你真的每天都會走一遍?那些同意且拍板的「上邊兒」會每天走一遍?我覺得不會吧。

推輪椅,容易卡輪子,帶孩子的推嬰兒車,會把熟睡的嬰兒給顛簸醒,腿腳不便的老人走在這裡更是不便,雖然我沒看到有人因此摔倒,但千萬不要出現就好,也許最初的設計方是想讓大家像在公園裡那種鵝卵石路一樣做做足底按摩?但為什麼,這條路一到後倉街口往西就沒有在繼續鋪設了?難道說原材料用完了..

反正這種樣子的設計我是不希望出現在老城南半部分以後的模樣裡,一味的為了迎合某些或者某個人的喜好,那你是對這座城市的不負責,幾千年的安陽,幾百年的老城,我覺得沒幾個建設者會想讓別人一走到這裡,第一句就是吐槽「弄誒這啥把頭路。。。。。。弄誒這啥頭的毛。。。。。。全都是一模一樣,好瞧????」

我也只是吐槽,我相信我的文字在他們看來只是個「玄傢伙你懂個P」。

而不會左右他們的決策。

而重點就是:

希望真正的決策者能找到老城「復興的核心」,那就是老城的魂,究竟在哪裡。

古城復興,復興什麼?

復興魂,古城的魂是什麼?

怎麼樣在已經大規模搬遷走承載老城文化和靈魂的老城原住民以後,怎麼樣把這種失去的文化和靈魂再找回來。

保護好安陽古城,讓它煥發新的活力,實現所謂的「古城復興」但既然要活,就要有人文風景,要有原住民。歷經滄桑的街巷與民居,沒有原住民的生活,那就少了一番雅致寧靜的韻味,缺了一種塵埃落定的風貌。這些原住民和民居,充分體現了本土特色和人文精神,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他們所形成的生存空間和環境是不能替代的,是古城的靈魂所在,對延續文脈具有重要意義。

我相信在具體怎麼實施上,決策者肯定會比我想的周到,那麼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而我我關心的是希望有更多的原住民留下來,為古城留住鮮活的文化靈魂。

但在看到房屋徵收通知和很多原住民歡呼雀躍的大喊「終於要拆了」

我失望了。。。。。。

最後這張圖是我最喜歡的一塊門牌

殘缺的部分意味著老城已經不完整

僅剩下的繁體字「安陽」表示他還在。

他還在日夜的陪伴我們度過春夏秋冬

見證著這座城,還有他的人們,

一天天的變化。

一天天的老去。

End

全文純手打,部分內容來自本人藏書

你的分享和轉發就是我的動力。

而關於一切未署名轉載更改關鍵詞抄襲。

很顯然我擋不住,也管不了。

但我發現你侵權以後我舉報和罵你。

同樣你也擋不住。

大家關注後可以在下面互動留言。

相關焦點

  • 「新志講歷史」圖說彰德府
    圖說彰德府文|黃新志在清朝乾隆五十二年,彰德知府盧崧主持重修《彰德府志》。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這些由古人繪製的地圖和風景圖,一起去領略清代彰德府的風採。府境疆域圖清代彰德府下轄七縣:安陽縣、湯陰縣、臨漳縣、林縣、武安縣、涉縣和內黃縣。
  • 2023年前東莞南城將建好這些學校,有你期待的嗎?
    為貫徹落實東莞市「一號文兩攻堅」部署,南城街道加快了學校擴建、改建和新建的工作,增加優質公辦學位資源,優化公共服務供給。記者今日獲悉,南城街道教育千日攻堅工作計劃分兩個階段完成。截至目前,南城陽光第五小學、東莞中學南城學校、南城陽光中心小學改擴建工程和陽光第十小學新建項目等第一階段的4個項目已完成。接下來,南城將加快推進國際商務區南部九年一貫制學校、國際商務區北部九年一貫制學校、南城陽光十一小新建項目等學校建設項目。
  • 異類「南城香」是如何穿透北京城的
    平時吃都不這麼奢侈,當然更沒有人會對包子裡、餛飩裡的蝦仁抱多大期待。因此滿足線不高,超預期線相對也低。蝦仁餛飩又幾乎是所有人都愛吃的,覆蓋面夠。這不,隱藏在用戶心底裡那條能越界的線,恰恰就被南城香給翻出來拿捏到了。又剛好也沒有別人。於是輕而易舉地,「大蝦仁」成就了南城香。
  • 南城舊事,芝麻醬拌麵
    記得小時候,我家住在右安門,屬於南城,當時有句老話:「「東富西貴南賤北貧,」暗指南北城窮人比較多,其實這更提現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北京人講究吃,很多小吃也是流行於南城,比如廊坊二條的小腸陳,南禮士路的烤肉宛,天橋兒京天紅的炸糕,等等都是起源於南城。
  • 東莞南城隊主場去咗梅州?
    近日,在網絡上傳出消息稱,東莞南城Ptt潤滑油足球隊在接下來的乙級聯賽中將把主場賽事的場地遷移到梅州。傳聞一出,不少隊員都表示了對東莞的不舍。昨日,東莞南城Ptt潤滑油足球隊領隊覃東向記者表示,球隊主場遷往梅州一事目前還只是一個「想法」,目前尚無定論。東莞南城Ptt潤滑油足球隊本月底將開始的乙級聯賽下半賽季賽事,屆時主場仍有可能留在東莞。
  • 「歷史上的安陽名人」彰德府知府黃邦寧
    彰德府知府黃邦寧高紅國黃邦寧,字遠亭,福建同安縣人。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年,1766年)冬,由西安司馬擢升為河南彰德府知府。於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年,1773年)夏,以卓越政績升遷而去。黃邦寧主政彰德的7年間,正值大清朝國力強盛、社會安定之時,再加上他本人勤政務實,因而政績卓越,民頌燁然(yè,盛大)。
  • 南城舉行惠民健身廣場舞教學匯報表演
    12月23日,歡快的音樂在南城元美公園如常響起。跟隨著音樂走進公園,在東莞市「陽光雨」黨群驛站黨建廣場上,一群一身紅衣的婦女朋友,跳著輕快的舞蹈,動作整齊劃一,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展現出極佳的精神面貌。精彩的演出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圍觀,並送上了熱烈的掌聲。
  • 南城陽光中心小學 開展新入職教師培訓活動助力成長
    7月,南城陽光中心小學迎來了16名新教師。為了使新入職教師更好、更快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熟悉教育教學工作,融入中心這個大家庭,南城陽光中心小學近期在錄播室開展了新入職教師一系列的培訓活動。
  • 協和醫院或將落戶北京南城!大興爆發了!
    下圖是一位居住在北京南城某豪宅且一直研究《易經》的南城君粉絲對南城君的評價,對南城君的很多觀點都非常認同!南城君之前並沒有研究過易經,也許南城君的一些科學分析預測正好和《易經》之道正好不謀而合吧!這就是《南城這些事兒》和其他信息資訊類公號的不同之處吧!
  • 老北京人說「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是什麼意思
    比如,「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這句話有什麼來歷呢?在明清時候,北京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市,東南西北分得清清楚楚。「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的說法,來源於清朝末年學者唐晏所著《天咫偶聞》:「京師有諺云:『東富西貴』,蓋貴人多住西城,而倉庫皆在東城。」
  • 麗水南城要大變樣了?四大區塊新規劃公布!
    說實話,不少購房者都有疑問,這兩家大房企為什麼會選擇南城,南城是有什麼樣吸引力? 今天,南城吳垵村區塊、水閣村區塊、張村區塊等四個區塊,公告了設計規劃。進入2020年,南城發展的腳步又加快了。
  • 彰德府古城,165米的西華門街,撿起一塊兒瓦片就能拾起一段歷史
    彰德府古城,165米長的西華門街,撿起一塊兒瓦片就能拾起一段歷史。(王建安 攝影)河南省安陽市(明、清時稱彰德府)老城內的西華門街,東連馬號街「老府口兒」,緊鄰明代趙王府內的高閣寺,西臨鼓樓、府城隍廟,全長165米。
  • 曉青在南城|評書演員田珺女士說評書談學藝
    初識田珺生活在北京的南城,總和這裡的文化有著割捨不斷的情絲。自宣南記憶-精品牛街這個品牌創立2年以來,我們經歷了不少嘗試。尤其在文化層面更加渴望有新的突破與提升。就說做了近30場的「小吃體驗做」吧,我們到過社區,進過學校和企業,又曾在北京傳統氛圍的四合院接待過京外的文旅團體。
  • 南城5個公共場所添置「急救神器」AED
    12月18日下午,南城舉行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投放儀式,在相關公共場所安裝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全面提升南城公共安全設施,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是一種可攜式的急救設備。
  • 晉陽故事 | 南城角長春觀的春天
    以龍門派掌門人,丘處機"長春子"命名的南城角村長春觀,元朝建造開始就注入了春的氣息。 時光倒流……凌晨,蓄髮留須,有仙風道骨的道長,閉目打坐在龍山之巔的昊天觀內。在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了正一道。大定元年,王重陽建立了全真教,汲取傳統文化精髓,樹立"三教合一",雖逢亂世,矢志不渝。
  • 彰德府鼓樓在80多年前被一場大火吞噬,1.05萬冊珍貴圖書被焚
    彰德府鼓樓在80多年前被一場大火吞噬,1.05萬冊珍貴圖書被焚。(王建安 攝影)河南省安陽市(古彰德府)老城鼓樓地處南北大街與西大街、鼓樓東街交叉口處,是全城地勢最高的建築。相傳彰德府鼓樓內懸掛銅鼓一面,鼓上吊一個盛水鐵鍋,鍋下每到時辰漏水珠一滴,水滴下落至鼓面,嘭嘭作響,用以報時,稱為銅鼓滴漏,而此樓亦稱鼓樓。位於老城鼓樓坡道處的姚家膏藥、老城鍋盔王小吃門店。鼓樓,起源於1500年前北魏時期滑縣發動群眾防搶劫防盜竊活動。
  • 藤岡、託爾託納、群山、南城……江陰來了!
    藤岡、託爾託納、群山、南城……江陰來了!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日本、韓國、義大利等國家情況比較危急。江陰第一時間與各國際友城進行聯繫,了解疫情發展情況,並表示真誠慰問。結合各國際友城實際情況,江陰緊急協調組織一批防疫物資予以援助。
  • 號稱「柑橘中的愛馬仕」,黃巖南城「紅美人」上市了
    近日,在黃巖南城街道「紅美人」柑橘種植基地,一批「紅美人」柑橘喜獲豐收。黃澄澄的橘子掛滿了枝頭,顯得格外誘人。「紅美人」素有柑橘界的「愛馬仕」之稱,個頭大、顏色偏紅,是南城街道於2017年引進的柑橘新品種。經過兩年的培育與管理,今年終於迎來了第一次豐收。
  • ​繪寫部落格優秀作文——《來不一樣的南城巴川 遇見不一樣的...
    作者:杜宗笑學校:重慶南城巴川學校6年級3班     指導老師:常秋爽今天,我有幸成了巴川的一員,卻發現這個巴川與傳說中的不太一樣......來南城巴川也生活三周了,傳說中的三高(高強度、高壓力、高頻率)我可是一點都沒感受到,處處鳥語花香、處處歡聲笑語,處處書聲琅琅,處處勃勃生機,處處快樂少年.......於是,我那顆懸著的心也漸漸歸於平靜。
  • 「微心願」承載大愛心 南城為關愛對象圓「微心願」
    自南城「民生微心願」彩蛋認領行動啟動以來,南城公共服務辦、南城社會工作促進中心、愛心認領單位和社區等各方代表組成「微心願」行動小組,積極把物資送到關愛對象手上。「真的太感謝你們了,我女兒讀初中了,學習一直連個像樣的書桌都沒有,現在有了這個書桌她肯定會很開心!」 南城水濂社區低保戶魏先生有兩個孩子,因為自身肢體殘疾家庭生活比較困難,但是魏先生一直希望能給上初中的女兒送一個書桌方便女兒學習。通過「民生微心願」彩蛋認領活動,魏先生的願望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