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磁場-粵語百佳唱片】

2021-02-08 金色雲良


 
【音樂磁場-粵語百佳唱片】

香港流行音樂從上個世紀許冠傑、羅文、徐小鳳等第一代歌手開創獨具香港特色的本地音樂,到譚張梅稱霸樂壇,到BEYOND、達明一派等樂隊組合的出現,到四大天王的偶像時代,再到王菲、陳奕迅的崛起,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期間湧現出了太多經典的唱片,這個系列從唱片的藝術性、可聽性和中文流行音樂史地位等方面綜合考慮,從粵語唱片中精選出100張唱片。其排名根據《蘋果》編輯部《我們的50經典唱片》評選、明報《香港四十年四十張經典唱片》、錦瑟論壇《中文百佳唱片》粵語唱片部分、《中文經典單曲一百首》、華語金曲獎30人30歌30碟、歷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等評選結果綜合打分得出。

今天午後兩點,【音樂磁場-經典珍藏】和大家一起重溫【粵語百佳唱片】,聆聽第五十張大碟:葉倩文《珍重》

 

藝人:

葉倩文

語種:

粵語

唱片公司:

華納音樂

發行時間:

1990年04月01日

專輯類別:

錄音室專輯

  時值80年代與90年代的交叉點,樂評界尚未強調「原創」一說,而「珍重」專輯撲面而來的亦是濃鬱的西洋風,但如果稍稍留意歌詞內頁,就會發現其中六首都是香港本土原創,另外兩首是臺灣流行歌曲的粵語翻唱,真正的歐美改編曲只佔到兩首。6:2:2的比例既強調了葉倩文中西貫通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它是集中展現鮑比達、鍾定一、顧家輝、黃沾、盧冠廷、林敏怡、潘偉源、林振強等香港優秀主流音樂人才華的舞臺,因為有了真誠的葉倩文,他們的筆觸可以掙脫出已經叫人厭倦的喋喋不休的情天恨海,而投入到最初對於友誼、愛情和生命的關注。
  《珍重》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正氣」,它沒有半分的哀怨纏綿,加上節拍硬朗,歌詞透露出的關切之情縱使溢於曲端,仍然有節制、不濫情。「他方天氣漸涼,前途或有白雪飛」,這句歌詞真是點睛之筆,最深切的關懷就應該是這樣的體恤。緊接著一聲聲仿佛敲擊在心頭的前奏,踏著不疾不徐的進行曲節拍,葉倩文穩重的演繹使每一字句都化作為金石之音。而被我們深深記住的高潮「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盼望世事總可有轉機;牽手握手分手揮手講再見,縱在兩地一生也等你」,它帶給聽者心靈上的衝擊,足以成為中文流行音樂中的經典。生於太平年景的一代,慣於以為所謂光輝歲月、友情天地,只有在吳宇森、林嶺東或者劉偉強的江湖中被放大後才能看清楚,「假如能,不想別離你」,如果這樸素的語言依然可以感動你的心,或許該慶幸自己仍未遠離「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的人生哲理。

  《他》是葉倩文音樂作品中無可爭議的最重磅級,無論是在音域跨度、氣息調配或者爆發力上,葉倩文在這首歌裡都做到了中文女歌手中的一等一。而在這首堪可比擬聲樂作品難度的《他》之中,葉倩文的大將之風也逐漸成型,誠然音域、氣息、肺活量和爆發力,幾個因素若缺其一,便不能完成整首作品,但更難得的是如何舉重若輕,不以「炫技」而辜負這段深沉旋律所孕育的格調。藝高膽大的葉倩文,甚至在91年春風得意演唱會上現場演唱《他》時也毫不退縮,叫人乍舌的唱功於層層遞進的「也會共月兒,憶今世故事,等他再到此」開始,她的發揮並不下於專輯中的效果,反而更加地投入與動情。回顧二十年音樂之旅,可以看出演繹磅礴大氣的音樂作品確是葉倩文的強項,在她身上那種剛柔並濟的氣質,放眼當時的華語歌壇,實在是不作第二人想。
  《諾言》,一曲來自北方的歌謠,是童安格《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的粵語版,其蒼涼的大家風範超越了南國工筆般的山清水秀。《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和《諾言》,而無法比較國粵兩個版本裡哪一個更出色。悠揚的《諾言》,瀰漫著思鄉的惆悵,雖然旋律無語,而歌詞道的又是句句對於情義無常的感慨,但這份情懷猶如寫意潑墨,寥寥幾筆,便已經得起無窮的回味。

  《焚心以火》是因電影成就了歌曲的流行,使我們在很長日子過後,仍能記憶猶新地回想起冬兒一身紅衣,投奔怒火的唯美鏡頭。回眸而笑的冬兒是記憶中鞏俐最動人的銀幕形象,「情濃寫我詩,讓千生千世都知我心,萬載千秋也知你心」,這份悲壯情懷又為商業電影添上了令人難忘的藝術美感。作曲:顧家輝、黃沾;作詞:黃沾;編曲:顧家輝,顧黃合作本身就代表著經典,而從八十年代起,他們筆下的影視金曲便往往首選兼有豪邁與婉約雙重面貌的葉倩文代言:《黎明不要來》、《晚風》、《躲也躲不了》、《願死也為情》、《歡笑之歌》……或悽美、或妖嬈、或灑脫、或嬌柔、或蒼茫,葉倩文無與倫比的聲線錦上添花,將每一首歌都處理得各有風貌,滿足人們的古典情結。在《焚心以火》中,葉倩文的演唱幾乎沒有帶上個人感情,以一種極為質樸的方式充分烘託詞曲本身便具備的歷史厚重感。冬兒的三生三世,跨越兩千餘年的曠世奇戀,所有的荒誕不經皆因永恆的愛,而讓我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感動。
  《我走我路》是「珍重」專輯中經常會被我忽視的一首作品,正如人們慣於嚮往名山大川、長河落日,卻遺漏了身邊一朵野花的美麗。林敏怡的作曲於平淡中見力度,鄭國江的填詞不作任何辭藻上的修飾,就像這個平凡世界上每個角落每一分鐘都會發生的內心獨白,而在葉倩文的歌聲中充滿了決心和勇氣,「就算失落時,也不失意,成敗我作主,成敗也一般添驚喜」。

凡關注並參與節目微信平臺「金色雲良」互動的朋友,均有機會獲濱湖區蠡溪路#沐鹽時代鹽療沙浴館#體驗券等幸運獎!

 

 

相關焦點

  • 孤圖評出香港粵語百佳唱片(前50張)
    我們看到,除了陳可辛,在2000年後捍衛港片榮譽的,是在香港堅守的杜琪峯、許鞍華、劉偉強、麥兆輝,還沒有被內地漢族同化。港樂的情況,庶幾近之。老一代被經典化的歌手,忙於巡迴演唱會撈金,小鮮肉,Twins,偶像,完全不能擎起香港音樂的大旗。當然,只要黃耀明、關淑怡在,就不要說港樂已死,他們代表了港樂不屈自由的靈魂,不論是音樂上,還是政治上。
  • 香港流行音樂40年粵語百佳唱片(一)
    我選擇了幾份自認為有一定代表性的榜單為依據,從唱片的藝術性、流行性和中文流行音樂史地位等方面綜合評分,從粵語唱片中選出100張經典唱片。喜歡粵語唱片的朋友們可以一起來交流一下。  評選參考資料:  1、香港《蘋果》編輯部《我們的50經典唱片》評選  2、明報《香港四十年四十張經典唱片》評選  3、錦瑟論壇《中文百佳唱片》粵語唱片部分  4、《中文經典單曲一百首》  5、華語金曲獎30人30歌30碟評選  6、歷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  幾點聲明:  1、所有入選的唱片以及具體排名都是由該唱片在各項評選最後綜合得分決定
  • 【樂評】粵語百佳唱片002:BEYOND--樂與怒(1993)
    前記        香港流行音樂從上世紀許冠傑、羅文、徐小鳳等第一代歌手,就已經開創獨具香港本地特色的流行音樂。然後到譚永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等,再到BEYON樂隊、達明一派等組合的出現,直至「四大天王」的偶像時代,再後來到王菲、陳奕迅以及鄭秀文一代實力歌手的出現,都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憶,期間也湧現出了很多的經典唱片。
  • 臺灣"百佳唱片"津門巡展 回顧華語歌壇黃金歲月
    這次展覽匯集了從1975年到1993年臺灣歌壇黃金歲月中的精華作品,展覽的唱片中既有年輕人陌生的黑膠唱片和盒式錄音帶,同時也有當下依然在流通的雷射CD唱片。這次展覽作為「天津電臺聽眾服務月」的系列活動,還將在今天推出「百佳唱片」賞鑑會。展覽首日吸引了大量聽眾市民前來參觀,今天下午,活動主辦方天津文藝廣播還將在天津文化中心圖書館報告廳推出「百佳唱片」賞鑑會。
  • 【1042愛音樂】香港流行音樂40年粵語百佳唱片——王菲《Di-Dar》
  • 【1042愛音樂】香港流行音樂40年粵語百佳唱片——譚詠麟
    譚詠麟《愛的根源》發行日期:1984年7月27日 與許冠傑將廣東白話這種當時流行樂壇的下裡巴語種帶進市場的創舉有所不同的是,譚校長不僅充分的享受了前人的栽樹成果,並將這種下裡巴最終改造成「陽春白雪」,這一切通過1979年的首張個人專輯《反鬥星》到1984年《霧之戀》,也算是基本大功告成,雖然粵語的俚語還間或可見
  • 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唱片No.1羅大佑《之乎者也》
    這裡有我們喜歡的人,喜歡的歌,我們的原則是先悅已,後悅人。當時的臺灣,70年代楊弦、胡德夫掀起的民歌運動已走向自然的衰落期,曲風單一,曲高和寡成了限制其發展的絆腳石,而臺灣當局執行將近30年的文化審查制度也到了土崩瓦解的邊緣,在這個各方面都蠢蠢欲動的時刻,敢為天下先的羅大佑出現了。
  • 他以大陸樂迷視角,十年痴心著述港臺流行音樂百佳專輯三部曲
    直到2019年6月8日,大陸百佳北京首發式才公開價格。眾:大陸百佳還搞了首發式?碟:對,在北京的福聲唱片搞的,去了不少朋友,大陸音樂人李廣平老師也親臨現場。碟:兩本圖鑑內容完全不同,光輝歲月寫的是香港樂壇發行的粵語專輯。眾:為什麼會在2020年才有寫香港的想法?碟:十年前就有了香港圖鑑的計劃,但一直覺得準備不足。眾:你15000張唱片,臺灣和香港比例佔多少?
  • 臺灣百佳唱片精選【微卡二周年紀念專輯】& 攝影大賽頒獎
    3.以上兩個獎項不兼得,解釋權歸臺灣百佳唱片公眾平臺所有。臺灣百佳唱片精選【微卡二周年紀念專輯】SIDE A關於大陸流行音樂百佳專輯的推文:著名樂評人李皖先生為《大陸流行音樂百佳專輯》作序《歌聲飄過四十年
  • 【音樂磁場—粵語經典珍藏】
    兩大公司合併的寶麗金集團於70年代協助飛利浦創造了卡帶,80年代又創造了CD雷射唱片,在業務上有了飛速的發展,並且將英國迪卡(Decca)公司併入該集團。迪卡唱片公司創建於1929年,但是早在1914年,一家留聲機公司就以「迪卡」命名,後來這家公司擴展為迪卡唱片公司。
  • 沒有粵語的粵語歌
    這些旋律朗朗上口,美中不足是粵語發音太繞口,害羞的孩子往往因為自己的粵語說得不好而不敢跟大家一起嗨。音樂人中也不乏有人把粵語歌改成普通話來唱,或是把好聽的普通話歌曲改成粵語版。《浮誇》歌曲旋律,基於對好音樂的佔有欲,亦希望一樣以「浮誇」這個歌名來向世人宣告他對音樂堅持的態度。
  • 你知道嗎,那年粵語唱片排名第一是誰?
    你知道嗎,那年粵語唱片排名第一是誰?「華語金曲獎」是「國際華語音樂聯盟」主辦、評審和運營機制與國際接軌,打造「華語歌壇的格萊美」活動,這是最具公信力的音樂評選平臺,下面我們就看一看2010年排前幾名的粵語唱片都有哪些吧。
  • 【1042愛音樂】香港流行音樂40年粵語百佳唱片——葉倩文《珍重》
    時值80年代與90年代的交叉點
  • 中國首次《大陸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79-2010》評選出爐記
    何況,《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不也選擇了大陸的搖滾唱片。何況,大陸流行音樂與臺灣流行音樂的差距在逐步縮小、縮小,而且,大陸搖滾樂,又遠遠領先於臺灣。所以,鄭魁訓編著的《大陸流行音樂百佳專輯》,恰到好處。或者,有些遲,但總算還不太晚。
  • 金曲獎2020年度十大唱片:張藝興國語冠軍,張國榮粵語冠軍
    金曲獎2020年度十大唱片:張藝興國語冠軍,張國榮粵語冠軍作為內娛極少數專攻音樂,且確實有在音樂上下功夫的頂級愛豆,
  • 粵語歌曲與香港音樂的興衰
    唱片等最重要新事物的消費群體是年輕人,但在那個時代粵語歌曲偏重陳舊和市場,沒有得到年輕人的喜愛,而年輕人一般選擇英文歌來聆聽。因此粵語唱片的發展一直很緩慢,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終於有新加坡的兩個人打破了市場鄭錦昌和麗莎。鄭錦昌被稱為「粵曲王子」,而Lisa被稱為「粵曲王后」。
  • 後粵語歌曲時代的香港獨立音樂
    基本上90年代給人的感覺就是香港的粵語歌曲都沒落了,沒落的官方原因都是根據IFPI公布的香港唱片銷量,在2000年以後的香港並沒有公布很多數據,因為在香港所謂大賣的唱片銷量大概也只有2000張,有一些銷量不景氣的可能100張都賣不到,所以香港的唱片銷量肯定不會賺錢。因此現在整個行業都認為香港的粵語歌會死掉。究竟是嗎?
  • 講座 後粵語流行曲時代的香港音樂
    這個潮流到90年代後就過去了,因此在90年代以後社會漸漸出現一種說法,稱粵語歌曲會正在慢慢「沒落」,這當然有很多原因。 粵語歌曲在90年代的「沒落」有一個所謂的「官方」證據,就是IFPI公布的香港唱片銷量。2000年以後,官方不再公布正式數據。到現在,香港所謂大賣的唱片銷量大概只有2000張,有一些銷量差的連100張也都賣不到。香港的音樂人靠唱片銷量肯定無法賺錢。
  • 漫談香港粵語流行音樂30年
    中國流行音樂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分支成員,那就是粵語流行音樂,準確的說是「香港粵語流行音樂」。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音樂就已經開始形成了獨有的流行風格,但受到歐美流行音樂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有相當的一部分英文歌曲得到了流行和發展,當然這和當時的香港特定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陳少寶借《音樂狂人》再現粵語樂壇流金歲月
    穿越時光,回到香港樂壇黃金時代「當我在整理這本自傳的時候,感到其樂無窮,很多快樂的畫面出現在腦海之中,也非常感恩上天挑選我做一個『音樂人』,一直以侍奉音樂的心去工作,從沒有懷疑、抱怨,令我工作起來幹勁十足,甚至在別人眼中我有點「狂……」陳少寶曾當電臺DJ,曾在香港寶麗金、環球唱片等公司擔任高層,打造了巨星許冠傑、張國榮,更捧紅新星王菲及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