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愛音樂】香港流行音樂40年粵語百佳唱片——譚詠麟

2022-01-02 經典1042

譚詠麟《愛的根源》

發行日期:1984年7月27日


與許冠傑將廣東白話這種當時流行樂壇的下裡巴語種帶進市場的創舉有所不同的是,譚校長不僅充分的享受了前人的栽樹成果,並將這種下裡巴最終改造成「陽春白雪」,這一切通過1979年的首張個人專輯《反鬥星》到1984年《霧之戀》,也算是基本大功告成,雖然粵語的俚語還間或可見,但主體框架已經換成了更適合主流傳唱,並可以在當時東南亞更多地區擴展。而也正是校長的身體力行,為今後香港主流樂壇曲風奠定了一種基本的成形框架,簡而言之,這種曲風要比許冠傑草創的粵語歌更多一點優雅、一點浪漫、一點時尚、一點理想,更能很好地與歌手的偶像氣質所匹配,因此也更能適應新一輪的市場需求形勢。

    
情愛在這一刻成為了主題,而它的根源歸根結底正是當時香港在經濟方面蒸蒸日上的繁榮,在優越的生活面前,大都數的憤怒和抱怨反而顯得那麼不真實,於是,甚至連當時被稱為搖滾樂隊的「溫拿」組合的音樂也顯得那麼青春煥發和洋洋得意。而此時人們最需要的享受生活的細節,在最敏感和最纖細的那一點上,盡情享受到滾滾紅塵中的五味點滴,愛情成了最好的釋放口,而日後成為香港樂壇永恆標誌的譚詠麟,當時憑藉著情歌這一殺手鐧站穩了市場,也在市場的反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雅而不澀、怨而不哀、濃而不醉、甜而不膩、痴而不狂的獨特風格,而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發行的被稱為譚氏「愛情三部曲」的《霧之戀》、《愛的根源》和《愛情陷阱》正是集這種風格之大成的專輯作品。
    
愛!愛!愛!對愛情追根溯源的《愛的根源》專輯做為「愛情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黃金篇,自然少不了對愛的煊染和擴展。可以說正是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那些香港詞人的集體努力,造就了香港歌壇的一個永恆的盛世,如果要用比重來說明成就,那麼那個時期香港詞人的功勞顯然要達到60%以上,這樣的比例,顯然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流行樂壇都很少有過的。而從另一程度上來講,這樣的高峰也註定了十幾年後香港樂壇在華語流行音樂圈裡的沒落,首先是作曲人資源的天生簣乏讓本應是音樂做為主導的樂壇變得後繼無力,同時由於作詞人過多的把主題集中在某幾個焦點上,也讓後一輩的詞人在本就視界相當侷促的題材中,再也挖掘不出什麼有意思的新意。
     不過,在《愛的根源》推出時,林敏聰、鄭國江、林振強、向雪懷等詞人的細膩文筆還是讓人覺得頗有新意和美感的。故事的主角通常是衣食無憂的公子哥兒,弱化甚至掩蓋了具體的職業、年齡、健康、理想等等現實情結,而把愛情這個主題引向更為純粹的純二人世界裡,並在這個基礎上虛構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愛情內容以及心理活動,由此將都市人閒情逸緻的一面無限的放大,並最終放大出一種細膩又敏感的情感思維。而這也正是目前仍在延襲使用的香港情歌路線。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是詞作與曲作的吻合,拋掉對當時香港樂壇原創力量簣乏的批評,至少在選曲的眼光以及模仿外來曲風的能力上,香港唱片製作人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像這張專輯裡,重新填詞的作品數目就過了專輯歌曲總數的一半有餘,其中既擁有南佳孝、玉置浩二這些當時日本樂壇的當紅唱作人的名曲,甚至是彼時還不為人們熟知的韓國作曲人李鎬俊的作品也被選進了專輯,而正是這首由林敏聰重新填詞的《愛在深秋》,日後成了校長的招牌經典,從這一點上以阿Q的語法講,那就是選曲重新改編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其過程往往包含了——品味、眼光以及對市場滸趨勢的預判能力……
    
譚詠麟的聲線其實並不擁有那種一鳴驚人的豔麗,不過在《愛的根源》這張專輯發行時,卻是他與八零一代港樂曲風最佳的默契期,《夏日寒風》裡的怨而不哀、《酒紅色的心》裡的濃而不醉、《我愛雀斑》裡的甜而不膩、《誰可改變》裡的痴而不狂,以及《愛在深秋》和《愛的根源》裡的雅而不澀,不僅把以許冠傑為代表的嬉皮情歌和以葉麗儀、徐小鳳等女伶式的風塵情歌帶到了雅俗共賞的新層次,同時也因為譚詠麟在處理情歌時的多樣性情感運用,而奠定了他在香港流行樂壇日後的至尊地位。
     所以說,《愛的根源》代表的不僅僅是譚校長的情歌根源,更是香港樂壇黃金十年的根源。

相關焦點

  • 香港流行音樂40年粵語百佳唱片(一)
    香港流行音樂40年來,從上個世紀許冠傑、羅文、徐小鳳等第一代歌手開創獨具香港特色的本地音樂,到譚張梅稱霸樂壇
  • 【1042愛音樂】香港流行音樂40年粵語百佳唱片——王菲《Di-Dar》
  • 【音樂磁場-粵語百佳唱片】
    【音樂磁場-粵語百佳唱片
  • 【1042愛音樂】香港流行音樂40年粵語百佳唱片——葉倩文《珍重》
    時值80年代與90年代的交叉點,樂評界尚未強調「原創」一說,而「珍重」專輯撲面而來的亦是濃鬱的西洋風,但如果稍稍留意歌詞內頁,就會發現其中六首都是香港本土原創,另外兩首是臺灣流行歌曲的粵語翻唱,真正的歐美改編曲只佔到兩首。
  • 孤圖評出香港粵語百佳唱片(前50張)
    老一代被經典化的歌手,忙於巡迴演唱會撈金,小鮮肉,Twins,偶像,完全不能擎起香港音樂的大旗。當然,只要黃耀明、關淑怡在,就不要說港樂已死,他們代表了港樂不屈自由的靈魂,不論是音樂上,還是政治上。以前一百張「百佳」為例,童安格1989年的專輯《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排名21,羅大佑的《愛人同志》只排名42,這不開玩笑麼?若以流行程度來考量,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排名66位又作何解釋?何故厚此薄彼?當然整體上,這份排名極具權威性,自發表以來,素為流行音樂愛好者所看重。有鑑於此,我們也想效仿臺胞,梳理評選40年間香港流行音樂的經典之作。
  • 漫談香港粵語流行音樂30年
    中國流行音樂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分支成員,那就是粵語流行音樂,準確的說是「香港粵語流行音樂」。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音樂就已經開始形成了獨有的流行風格,但受到歐美流行音樂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有相當的一部分英文歌曲得到了流行和發展,當然這和當時的香港特定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他以大陸樂迷視角,十年痴心著述港臺流行音樂百佳專輯三部曲
    碟:大陸百佳耗時比較長,主要是整理了《大陸流行音樂出版總目錄》,收錄了從1979年到2010年大陸發行的一萬多張專輯,這個總目錄前後用了兩年時間才完成。所以大陸百佳評選長達四年,2019年才出版。碟:最愛?如果說香港的唱片,最喜歡譚詠麟的《愛的根源》、張國榮的《Summer Romance 』87》、葉倩文的《祝福》、陳慧嫻的《永遠是你的朋友》、陳百強的《一生何求》等。
  • 優美音樂——譚詠麟
    從藝40多年來,譚詠麟創作的歌曲近九十餘首,他作曲的歌曲多次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十大勁歌金曲獎」等榮譽;2007年獲得CASH音樂成就大獎 ,2008年擔任第八屆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同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受榮譽勳章。2014年獲得IFPI香港流行音樂文化歌手大獎,並是首位進入十大中文金曲名人堂歌手。
  • 粵語歌曲與香港音樂的興衰
    20世紀50年代粵語之歌香港的人口並不多,但1949年,大量移民湧入香港,人口激增至250萬。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廣東農村居民,而且廣東人們也談論粵語,這導致了香港在20世紀50年代初非常流行的音樂。粵劇最早的部分是歌唱,通常要兩三個小時。
  • 銀河歲月40載:八十年代譚詠麟唱片封面回顧
    在樂壇巨星譚詠麟入行40周年之際,他不僅發行了新專輯《銀河歲月》,還有邀請了眾多嘉賓的「銀河歲月40載」演唱會,更有香港屯門市廣場特別於1月12日至25日期間舉辦的「譚詠麟銀河歲月40周年展覽會」,與大家集體重溫譚校長入行以來之音樂及電影成就。
  • 香港流行音樂必聽唱片50張
    記者:邵超、梁彩燕 攝影:陳陶鈞、陳盛臣、梁細權 部份唱片提供:香港唱片、馮禮慈&袁智聰  1.溫拿《大家樂》電影原聲大碟 1975  人類歷史上首支中文Band。馮禮慈  DoobieBrother式的公路搖擺,易上口又RockRock,樂隊從此有出路。
  • 笑唱人生:走進譚詠麟的音樂世界
    從藝40多年來,譚詠麟創作的歌曲近九十餘首,他作曲的歌曲多次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十大勁歌金曲獎」、「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香港十大中文金曲IFPI大獎、CASH音樂成就大獎,2008年擔任第八屆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同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受榮譽勳章。2014年獲得IFPI香港流行音樂文化歌手大獎,並進入十大中文金曲名人堂歌手。
  • 後粵語歌曲時代的香港獨立音樂
    屏幕上都是香港從70年代到現在比較流行的歌曲,到2000年,像陳奕迅、容祖兒、Twins等這些都比較有名,之後就沒有一個「大歌手」、天后、天皇。我想強調的問題是,現在我們所聽到的粵語歌曲與香港70年代許冠傑那一代的聲音十分相近。
  • 講座 後粵語流行曲時代的香港音樂
    在整個香港,正在研究香港流行音樂的課題並不多,其中大部分研究都在綜觀香港的粵語歌曲,而不是專攻獨立音樂。現在能夠找到的香港書目,主要研究香港獨立音樂的也只有寥寥數本。2008年,我曾經代表我任教的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過第一屆香港粵語流行音樂展覽,把從70年代到現在流行過的粵語歌曲收集起來,出了一本書來紀錄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
  • 【樂評】粵語百佳唱片002:BEYOND--樂與怒(1993)
    前記        香港流行音樂從上世紀許冠傑、羅文、徐小鳳等第一代歌手,就已經開創獨具香港本地特色的流行音樂。然後到譚永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等,再到BEYON樂隊、達明一派等組合的出現,直至「四大天王」的偶像時代,再後來到王菲、陳奕迅以及鄭秀文一代實力歌手的出現,都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憶,期間也湧現出了很多的經典唱片。
  •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七十年代,在臺灣國語流行音樂的傳入和西方流行樂盛行的背景下,用粵語演繹的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在夾縫中並沒有被擊垮,相反,因為本土市場的青睞,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在70年代開始嶄露頭腳,即將拉開一個全新的輝煌時代說香港流行音樂,就不能忽略中國流行樂的來源,在「新文化運動」以後,許多西方的意識形態湧入,其中也不乏以爵士樂、百老匯歌舞和好萊塢電影為主的流行文化
  • 分享 | 中國流行音樂40年
    這一時期處於粗糙的多元狀態,唱片公司繁生,是嚴重的翻版、盜版時代,盒帶生產和歌舞廳的繁榮,養育了一代職業歌手,電視傳媒躍上潮頭成為推動明星的超級舞臺,電視大賽開始專業分類,即三種唱法細分,也提升了流行音樂的認定地位。晚會歌曲、影視劇主題歌曲、唱片歌曲成為三大新興音樂藝術市場的需求方。
  • 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唱片No.1羅大佑《之乎者也》
    這裡有我們喜歡的人,喜歡的歌,我們的原則是先悅已,後悅人。如果你也有一顆懷舊的心,如果你也喜歡的話,就跟著我們一起走一趟懷舊音樂之旅吧。~~~~木南VS木木  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唱片排名第一位,1982年羅大佑《之乎者也》。這張專輯被評論為「在臺灣國語流行樂壇投下改變流行樂史的原子彈」。行醫出身半路出家的羅大佑為何能在華語樂壇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正所謂時勢造英雄。
  • 譚詠麟20大經典歌曲,他是香港流行樂壇殿堂級人物,地位無人撼動
    譚詠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樂壇的殿堂級人物之一 。早在溫拿樂隊時代他就屢屢創造了白金唱片銷量的成績。1984年一首《愛在深秋》讓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認識了譚詠麟,他的諸多歌曲備受樂迷的喜愛。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譚詠麟的20大經典歌曲第二十首:知心當玩偶《知心當玩偶》(又名《痴心當玩偶》)是譚詠麟的一首粵語歌曲。
  • 香港流行音樂必聽唱片50張:從溫拿到陳奕迅
    第1頁:第1-10張 第2頁:第11-20張 第3頁:第21-30張 第4頁:第31-40張 第5頁:第41-50張 第6頁:評選主腦的聲音   搜狐音樂訊 時代越爛,越多人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