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文粹讀書》最好的原創文章都在這裡!一定有你喜歡的!
時間飛逝,歲月如梭。轉眼桃花謝了春紅,匆匆已到初夏。夏天是個熱鬧的季節,學校裡百花爭豔,紅肥綠瘦。各種興趣小組的活動多了起來,普通話朗誦比賽,書畫作品展,動植物標本展,各個展示廳前人頭攢動,發出豔羨和欽佩的嘖嘖讚嘆。校園裡也熱鬧起來了。幼師班的風琴成天的響著,花園邊,禮堂前,松樹下,到處是拉琴的身影,學校已經不能有一處安靜讀書的空間,四號宿舍後面楊萬春老師的琴室裡不知誰在彈一首曲子,丁丁咚咚的琴聲,一直在重複著相同的旋律,似乎是一首迴旋曲。楊老師的音樂課真是魅力無窮,他溫和耐心的指導,不厭其煩的訓練,就連五音不全,從來不曾張口的同學也找到了歌唱的自信。音樂如森林中的一股清泉,淙淙地從我們的心田上流過,又如炎炎夏日的一縷清風,輕輕地撥動著我們年輕的心弦。《嘎達梅林》悠揚,《敖包相會》深情,《搖籃曲》甜蜜,《喀秋莎》憂傷。音樂欣賞課上,我們陶醉於《高山流水》的優美意境中,仿佛聽到了潺潺流水,看見了巍巍高山,被鍾子期鼓琴伯牙絕弦的故事深深感動,《百鳥朝鳳》的嗩吶合奏,百囀千鳴,聲聲鳥鳴婉轉清脆,不絕於耳,令人似乎置身幽谷深林,《春江花月夜》鐘聲悠遠綿長,淺吟低唱,如詩如畫,如夢如幻,令人心馳神往,身心不知不覺地飄飄然進入空明澄澈的空靈之境,《漁舟唱晚》笛聲悠悠,鐘聲嫋嫋,眼前似乎出現了粼粼微波,點點漁火,《平沙落雁》鏗鏘有力,雄渾慷慨中又夾雜著憂傷悽切的陣陣雁鳴。我們這些對音樂感知遲鈍的耳朵,在楊老師的講解和引導下,漸漸學會了用心靈去欣賞美妙的音樂,給聯想和想像插上翅膀,在音樂的汪洋大海中盡情遨遊,享受身心自由的美妙。我們都非常崇拜楊老師,都渴望著上音樂課,都想親手摸摸那架被他倍加愛護、一下課就鎖起來的鋼琴。
在班級慶祝五四聯歡晚會上我的一曲《想給邊防軍寫封信》的獨唱,讓我榮幸地當上了女師班文藝委員,柳調琴和從一班借來的男生合唱的秦腔折子戲《虎口緣》迅速走紅,她那個「小哥哥」成了我們插科打諢,嘻笑取鬧的主角,有沒有演繹真的虎口緣,已無從查考在。學校組織的慶祝元旦文藝演出中,我們女師班排練了舞蹈《軍營男子漢》,以翠翠和鴨子為首的演員們,身著綠色軍裝上衣,紅色健美褲,腰扎皮帶,頭戴大簷帽,女扮男裝,英姿颯爽,勇奪普通班舞蹈類桂冠。每次文藝匯演,都是幼師班大顯身手的時候,她們的《四小天鵝》芭蕾舞,一個個小天鵝輕盈舞動,輕輕旋轉,令人賞心悅目,歌唱更是天籟之音,贏來陣陣喝彩。節目匯演都在禮堂裡舉行,禮堂正門上寫著一行大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禮堂很大,能容納千人,舞臺兩側懸掛著水中天先生畫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畫像,側面牆上懸掛著劉國士老先生的巨幅山水圖。一進入禮堂,肅穆莊嚴的氣氛令人自覺保持會場安靜。每次大型活動都在這裡舉行,這裡是幼師班揮灑青春的主陣地,也是我們發揮特長的大舞臺。
我們女師班獲獎後,鴨子、翠翠成了女師班的兩顆舞蹈之星。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我從來都是幕後服務人員,連跑龍套的機會都沒有,我的體型體重使我一次次與舞臺失之交臂,雖然我在見到那個吳教練時,曾經發誓要減肥,要成為她那樣的人。吳教練以她高雅脫俗的氣質,玲瓏苗條的身材,驚為天人的容顏,翩若驚鴻的舞姿,徹底徵服了我們所有的女生,連我們的班花翠翠都自慚形穢,我們這些「紅二團」,「紅富士」就更是黯然失色。舞蹈課上韓彩鈴老師雖然已經五十多歲了,卻身段苗條,她教我們跳《青年圓舞曲》,蹦擦擦蹦擦擦,我們的腳步又沉又笨,完全不及韓老師,韓老師聲音柔和動聽,一遍又一遍地教,快三慢四,直到我們把跳舞當成了一種享受。韓老師又教我們舞蹈的一些基本動作,給我們教儀容儀表課,要我們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
為了給大家即興伴奏,我吹笛子連臉都吹腫了。下課後,黃蓉總拉過凳子,我吹笛子,為她伴奏,她引吭高歌,唱《十五的月亮》,起初引來眾多歌迷,紛紛圍觀喝彩,後來人群漸漸散去,再後來大家一聽《十五的月亮》,一鬨而散,以手掩耳,面露痛苦之色,再後來一下課大家便對我倆怒目而視,恨不能將我們繩之以法。
學校給我們女師班也開設了鋼琴課和舞蹈選修課,所有的人都報了名,大家躍躍欲試,躊躇滿志,覺得自己都是未來的貝多芬,莫扎特,起初是幾十個人搶課,小小的琴室人滿為患,後來不得不排班,連晚自習下的半個小時也排滿了。一周以後,鋼琴愛好者減去一半,兩周以後成了個位數,一月以後,只剩我和生活委員梅梅兩人。原來貝多芬莫扎特不是人人都能做的。梅梅和我秘密約定,定要將革命進行到底,我倆把大把的課餘時間耗費在了那黑白相間的幾十個琴鍵上,三年以後,我倆沒有成為鋼琴家,卻成了「粉刷匠,」,畢竟《我是一個粉刷匠》還是彈的蠻不錯的。
每天早晨和下午上課前,大家都要齊聲歌唱《平涼師範校歌》:「崆峒巍巍,涇水滾滾,我們的青春像火一樣紅,為建設四化,為開創未來……」這首由學校老師譜曲作詞的校歌后來漸漸被費翔和小虎隊的歌聲代替。
八十年代末,對越自衛反擊戰剛剛結束不久,社會上正流行綠軍裝,女孩子以穿上軍裝拍照為自豪,甚至心裡多多少少都裝著一個軍營的愛情夢,三十年過去了,已經當了姥姥的翠翠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個給我們軍訓的小兵的名字:趙軍濤!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報告文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我們女孩子年輕的心裡撒上了崇拜軍人的火種。大簷帽,綠軍裝,紅肩章是女孩子心目中最美的服裝。每當唱起《想給邊防軍寫封信》的時候,我仿佛就看見了我小學同學李華的身影,仿佛就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在小學校園裡的遊戲:滾鐵環,抓羊骨頭,彈杏核,跳繩子,踢毽子打沙包,警察抓特務,地下遊擊隊等,如果說情竇初開的話,小學三年級的我大概便情竇初開了,忠實地跟著當班長的他,扮演各種神奇威風的角色,讓特務無處可藏。有一次抓特務打架,手背被戳破了皮,流了很多血,老師給一毛錢讓去衛生所包紮,醫生是我的舅媽,少收了五分錢,我倆沒上交班主任,偷偷買了水果糖來吃,手背上的傷疤成了這一生的英雄標記,打架的和帶我療傷的我們三人倒成了三劍客,跟隨我一生的手背上的疤痕充分驗證了戰友情深的革命真理。李華初三畢業去了軍營,新兵出發那天,全校師生給他們送行,在《再見吧媽媽》的歌聲中,望著軍車載著他們漸漸遠去,朋友揮手惜別,親人叮嚀落淚,我們幾個和他同班的女生的手帕浸滿了淚水。在師範,收到來自軍營的信,都是可以炫耀的資本,這其中也包括我,甚至同宿舍的人都會圍攏上來,讓收到信的同學把信的內容朗讀給大家聽,軍營裡的生活是那麼令人嚮往,信中的思鄉之情又讓我們為他們感慨萬千,彼此鼓勵,為理想而努力是軍營信件的主題,李華的夢想在軍校,在部隊,我們的夢在這裡。
人們總是習慣嚮往遠方,而不知道自己也是別人的遠方,人們總是喜歡站在幸福裡仰望幸福,而不知道自己正生活在幸福之中。
因為預選落選,我的同學李華他們三人都參軍去了部隊。後來一個成了大商人為金錢而輾轉在祖國的南疆,一個成了著名記者,在青藏高原上用筆抒寫著軍旅之情,李華成了某機關的領導,為柴米油鹽和我一樣地辛苦奔波在一個小城。我常想要是他們沒有去軍營,要是等在家鄉大柳樹下那個人不是她,而是我,生活會怎樣?
村上春樹說:時間是一位偉大的作者,他必將給每個人寫下最完美的答案。
後來我也終於知道了楊老師琴室裡流淌出來的,那首大家都耳熟的鋼琴曲是貝多芬的《獻給愛麗絲》,那是貝多芬1810寫給他的女學生愛麗絲的,當給貝多芬寫傳記的德國音樂家從愛麗絲的遺物中發現它時,貝多芬已經去世四十年。而楊老師到底是把這首曲子獻給哪個愛麗絲我們也不得而知,永遠地成了一個謎。二十世紀末期,鋼琴王子理察.克萊德曼來中國鋼琴巡迴演出,激情演奏了這首從楊老師辦公室流淌到女師班四號宿舍整整三年的曲子——《獻給愛麗絲》,從此,這首鋼琴獨奏曲風靡祖國大江南北,許多學校把它作為上下課的鈴聲。
N年後的一天,我在練習這首曲子時,發現它的曲譜後面不知誰寫下了幾行詩:
致愛麗絲
為了你,我的歌聲既悱惻又纏綿,
激蕩在黑沉沉的幽靜的深夜。
我的床邊一支蠟燭發出悽清的光,
我的詩不斷地匯集,淙淙地流淌,
這愛情的河裡流淌的全是對你的思念
… ………
(所有配圖與正文並無直接關聯)
【點擊連結閱讀前文】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1): 平涼師範,夢想中的搖籃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2):人生第一堂課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3):女師班與幼師班的撥河比賽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4): 師範師範,吃飯吃飯!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5):中師生活變奏曲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6):女子籃球賽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7):翠翠的情書和大俠的羅曼蒂克史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8):翠翠的「緋聞」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9):那年,是誰許願到白頭?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10):那個給我寫了三年匿名信的人,你還好嗎?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11):尚老師的生理衛生課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12):黃蓉和靖哥哥桃花嶺切磋琴技
沒有了母校的一群人,你們還好嗎?
長篇連載,請訂閱《文粹讀書》關注後面的章節!
關注公眾號回復「平涼師範」,主編帶你加入「平涼師範校友群」!
甘肅省平涼第五中學教師,文學愛好者,擅長散文創作!
你的點讚轉發是對文粹讀書最大的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