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獻給愛麗絲》,帶你了解一個不一樣的貝多芬

2021-01-10 瀟灑平頭哥

鋼琴作為大家非常喜歡的一種樂器。生活當中,我們也偶爾會聽一些鋼琴曲。有很多的鋼琴曲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而關於鋼琴作曲家,貝多芬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音樂家之一,而他的,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獻給愛麗絲。更是一直以來非常經典的一首鋼琴曲。

其實貝多芬我們都知道,他的一生中,經歷了非常多的磨難。可以說,自打他出生以來,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給他過多的幸福和快樂,但是貝多芬卻以自己堅強的毅力和樂觀的性格,創造了無數寶貴的,財富給這個世界,並且用音樂將歡樂帶給世界。而獻給愛麗絲這首曲子就是他獻給世界所有的璀璨珍珠當中,非常閃耀的一顆。這首曲子聽起來非常的清新。更重要的這首曲子仿佛有一種魔力,讓人即使聽上一百遍也不會感到厭煩,而且聽著這首曲子,眼前也會有非常生動的畫面感,仿佛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出現在我們面前。拿著一把自己的小傘,在樹林之間散步,一片祥和之中,隨著音樂的步伐,我們可以感受到少女的信息和開心,但是卻在玩耍的途中,被雨淋溼,懊惱之中卻又很快雨過天晴的樣子。

這首曲子的全部是由五個大段組成的。為了能夠顯得輕柔動人,這首曲子的a段用的,是a小調,然後再從a小調上轉到c大調。這樣明顯的起伏,可以讓曲子瞬間的開朗起來。而整首曲子中正是運用了很多這樣的技巧,才使得整首曲子聽起來非常的有層次和起伏感,而關於貝多芬的這首曲子一直流傳著一個非常可愛的故事。據說,在聖誕節的晚上。貝多芬出門遊玩,在街頭碰到了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的名字就叫做愛麗絲。這個小女孩是一個十分善良的孩子,他希望能夠幫助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實現,看一下這個世界的願望。在當時那個年代,沒有發達的醫學技術,能夠讓一個雙目失明的人看的到東西,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愛麗絲的這個願望也很難達成,但是貝多芬卻決定答應這個小女孩,幫她做成這件事情,她跟著小女孩來到了這位老人的身邊,彈起了鋼琴。隨著貝多芬手上跳躍的音符。老人的面前,仿佛可以看到雄壯的山峰,奔湧的海水,飛翔的海鷗。貝多芬竟然真的可以幫老人實現願望,老人非常激動的感謝貝多芬,貝多芬卻說這一切都歸功於愛麗絲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小女孩。

而在這之後,貝多芬就將他彈奏的這首曲子取名為獻給愛麗絲。想必正是有著如此善良的內心和純淨的背景,獻給愛麗絲這首曲子,才能夠有如此動人的力量,然後流傳百世永遠不朽。

經過後人的考證,大家發現這個故事其實是大家根據貝多芬的曲子而編出來的一個美好的故事,雖然這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也從中能夠感受到貝多芬的音樂給人帶來的純淨的力量。貝多芬的一生都特別的悽苦,但是能夠懷抱著這樣單純善良的內心,做出如此動人的,鋼琴曲,想必,貝多芬自己一定也是一個,勇敢善良樂觀的人。

相關焦點

  • 貝多芬名曲《獻給愛麗絲》中的愛麗絲是誰?
    貝多芬僅憑一首《獻給愛麗絲》就足以名垂青史  《獻給愛麗絲》的世界知名度幾乎和《生日快樂》相當,有音樂評論家說,貝多芬即使不寫別的曲子,僅憑一首《獻給愛麗絲》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  泰雷茲在1806年成為貝多芬的學生,兩人互相傾慕,但畢竟社會身份相差懸殊,兩人難成眷屬。1810年4月或5月,貝多芬給泰雷茲的信中寫道:「告別了,尊敬的泰雷茲,祝願美好的事物伴隨你一生。請不要忘記我,再也沒有什麼人像我一樣希望你有一個美好、快樂的人生了,儘管你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落款是「忠誠於你的僕人和朋友貝多芬」。
  • 獻給永恆的愛人——貝多芬·《致愛麗絲》
    02 31歲時,貝多芬把《月光奏鳴曲》獻給17歲的鋼琴學生康泰斯 朱利葉塔 貴契阿迪,兩人之間可能不只是單純師生關係。甚至有人認為,她就是貝多芬那位「永恆的愛人」。
  • 貝多芬250|《致愛麗絲》 愛麗絲到底是誰?
    (貝多芬於1815年的畫像,由威利波德·約瑟夫·馬勒所繪) 致愛麗絲 今天我們不聊他氣勢恢宏、敘事宏大的交響樂
  • 獻給愛麗絲,獻給讓我五味雜陳的你
    談論理察·克萊德曼的音樂代表作時,《獻給愛麗絲》總是會佔據一席之地。這首貝多芬創作的名篇怎麼會成為了理察·克萊德曼的代表作了呢?因為理察·克萊德曼用自己的想法重新定義了這首曲子。與歌曲的翻唱不同,琴曲由不同的人演奏,往往會帶給人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 【曲譜分享】世界名曲《獻給愛麗絲》,手風琴簡譜
    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開浪漫樂派之先河的偉大作曲家。人們都比較熟悉他的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和歌劇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為數不多的器樂小品,也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鋼琴小品《獻給愛麗絲》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首。
  • 王勇:不一樣的貝多芬
    250周年,這位出生于波恩的音樂大師,在今年迎來了世界性的紀念,中國亦不例外。BTHVN2020是德國貝多芬協會(BAS)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而推出的一個朗朗上口的口號,以他個性的五個關鍵詞做了首字母的縮寫,B:貝多芬作為波恩(Bonn)的公民,T:(Tonkunstler)一個聲音藝術家,H:(Humanist)一個人道主義者,V:(Visionary)一個遠見的人,N:(Naturfreund)一個熱愛自然的人。
  • 如果想彈好《獻給愛麗絲》,就得先知道它背後的浪漫故事
    》,是貝多芬在1810年創作的,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她告訴貝多芬,她雙目失明的鄰居老爺爺在臨死前想看最後一眼大自然的景色,愛麗絲覺得那是不可能完成的願望,所以她很苦惱。但是貝多芬聽了之後,就拉起愛麗絲的手來到了那個老爺爺的身邊,然後輕輕的打開了角落裡那架塵封已久的舊鋼琴,自如且專注地彈奏著……老人也被他的琴聲感染到了,仿佛就置身於大自然中,看到了海洋,看到了草原與山脈……最後老人非常感謝貝多芬,貝多芬卻說「 不,要感謝美麗可愛的、天使一般的愛麗絲把我引到這架鋼琴前.....請允許我把這首曲子獻給可愛的愛麗絲
  • 鋼琴曲《致愛麗絲》面世210年了,貝多芬創作的初衷還是一個謎
    你必須要承認,有些人做事情即便隨性而為,其成功也超出99%的人的努力。 1810年4月27日,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鋼琴上創作了一首曲子,曲子不長,技巧難度也不高,對貝多芬而言,創作難度基本不存在。
  • 貝多芬有那麼多曲子,為什麼《獻給愛麗絲》成為最通俗流行的一首?
    X 貝多芬有那麼多曲子,為什麼《獻給愛麗絲》成為最通俗流行的一首?
  • 郎朗:娶了愛麗絲,贏了貝多芬
    6月2日,鋼琴家郎朗在微博上曬出婚紗照並宣布了結婚喜訊:「我找到我的愛麗絲啦,她是吉娜·愛麗絲」。新娘全名吉娜·愛麗絲·雷德林格(Gina Alice Redlinger),出生於1994年,今年24歲,出生於德國,這麼漂亮其實是德韓混血。4歲就開始學習鋼琴,8歲開始就在公眾場合進行鋼琴獨奏演出,並在法國和西班牙迅速成長為享譽國際的鋼琴家。
  • 中三四 ,我們的芳華(13):獻給愛麗絲
    原來貝多芬莫扎特不是人人都能做的。梅梅和我秘密約定,定要將革命進行到底,我倆把大把的課餘時間耗費在了那黑白相間的幾十個琴鍵上,三年以後,我倆沒有成為鋼琴家,卻成了「粉刷匠,」,畢竟《我是一個粉刷匠》還是彈的蠻不錯的。
  • 創雅文化古典音樂免費專欄段召旭第一講《獻給愛麗絲》
    鋼琴小品《獻給愛麗絲》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首。《獻給愛麗絲》創作這個作品的靈感,是來自於在1808一1810年間,年近40歲的貝多芬教了一個名叫特蕾莎·瑪爾法蒂的女學生,並對她產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暢的情況下寫了一首《a小調巴加泰勒 》的小曲贈給她,並在樂譜上題寫了「獻給特雷莎,
  • 鋼琴彈奏貝多芬《致愛麗絲》旋律優美
    鋼琴彈奏貝多芬《致愛麗絲》旋律優美 每天分享最經典的天籟 帶你回味記憶深處難忘的旋律 鋼琴彈奏貝多芬《致愛麗絲》旋律優美 ~歡迎點讚分享~
  • 貝多芬不出新歌了?沒事,我們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新書
    貝多芬不出新歌了? 李雲迪在生日時彈奏《貝多芬病毒》,網友神評:「為啥貝多芬不出新歌了」。本書作者詹姆斯·漢密爾頓-帕特森將帶你回到18世紀末的維也納,講述貝多芬飽受病痛、跌宕起伏的一生。
  • 留言送票 ▏從《致愛麗絲》說起,那些背後的故事
    2020 年是古典音樂巨匠貝多芬誕辰250 周年的紀念年,世界各地無論是音樂團體還是個人都在舉辦慶祝「貝多芬年」的盛大演出活動,各種貝多芬大全集紛紛上演。它們大多是貝多芬的大部頭作品,他還有一部小作品深受大家喜愛,且人人都會哼兩句,卻正因為它的短小精悍,在名家大團的正式音樂會上,反而較少上演,它就是《致愛麗絲》。不如先跟著小編來看看這首世界名曲背後一個小故事。
  • 每天了解一個人——貝多芬,一個真正掌握過命運的人
    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貝多芬從小就耳聾嗎?    其實並不是。1770年,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父親是一名男高音歌手,賺錢不多,又經常酗酒,所以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為了讓兒子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神童,父親將他鎖在屋裡強制要求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年僅六歲貝多芬就被父親帶著到處表演。
  • 大音樂家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的經典音樂有哪些?
    這可能只有貝多芬可以做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在音樂領域的成就是偉大的,生平有許多經典的曲目,對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貝多芬簡介中文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外文名:Ludwig.van.Beethoven國籍:德國民族:日耳曼民族出生地:波恩出生日期:1770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1827年3月26日職業:作曲家、鋼琴家、音樂家畢業院校:波恩大學德國傑出的音樂家
  • 《致愛麗絲》鋼琴教學視頻 琴鍵演示彈奏
    《致愛麗絲》原名《a小調巴加泰勒》,是貝多芬在1810年創作的一首獨立鋼琴小品,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 該作品在1867年被後人所發現,後收錄在《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補遺部分59號。
  • 貝多芬年 | 這些與他相關的「離奇」故事,你都聽過嗎?
    1810年4月的一天,接近黃昏時,貝多芬獨處室中,消磨著傍晚的寂寞,他在等待一位名叫愛麗絲的女學生來上鋼琴課。窗外細雨綿綿,愛麗絲也許不會來了吧。貝多芬這時已近40歲,仍然孑然一身,眼前這流水落花春將去的情景觸發他感時傷世的落寞。他坐在鋼琴旁,隨意撫弄著黑白琴鍵。四周一片靜寂,只有窗前簷下不斷滴落的雨水,發出一串串錯落有致的聲響,那聲音單調,卻透出一種韻致。
  • 《致愛麗絲》「永恆的愛人」插曲 437
    在所有描寫貝多芬的作品中,應該說是十分大膽的創意:這部傳記片大膽地提出假想,把貝多芬的生平事跡、音樂作品像解謎語一樣生動地組合在一起。影片中講述當年貝多芬曾與家具商的女兒喬娜相愛,並約定在一旅店碰頭後一起私奔,但貝多芬因故未能準時踐約,雖然差人送去一信,但喬娜沒能收到。已經有孕的喬娜後來嫁給貝多芬的弟弟……貝多芬臨終留下一筆遺產,這遺產該歸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