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李雲迪在生日時彈奏《貝多芬病毒》,網友神評:「為啥貝多芬不出新歌了」。
雖然貝多芬不再出新歌了,但我們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書——「裡程碑文庫」第二輯,
《貝多芬與〈英雄交響曲〉:浪漫主義交響樂的開端》~本書作者詹姆斯·漢密爾頓-帕特森將帶你回到18世紀末的維也納,講述貝多芬飽受病痛、跌宕起伏的一生。
詹姆斯·漢密爾頓-帕特森,英國小說家、傳記作家、詩人。曾任《諾瓦》雜誌專題編輯、《蘇黎世》雜誌科學專欄作家。1989年,他的小說《格隆休斯》(Gerontius)獲科斯塔圖書獎。
同時,作者考察了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時代背景,探索了普羅米修斯、英雄主義等題材在貝多芬作品中的痕跡,還原了他與歷任老師及資助人之間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最終揭示了這位著名作曲家對浪漫主義音樂乃至世界的深遠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
當我們談論《英雄交響曲》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提到貝多芬,也許你首先想到的是他那震撼人心的《命運交響曲》,或是《歡樂頌》,但《英雄交響曲》則有著重要的時代意義,它的問世標誌著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的過渡。
《英雄交響曲》是19世紀第一部主要的先鋒派作品,這首交響曲以其清醒的理智與爆發的情緒,打破了維也納古典交響樂的窠臼,並展現了一種對個人和社會而言全新、有力的表達方式,自此古典音樂的程式獲得了轉變。
2. 向英雄致敬,英雄究竟是誰?一開始貝多芬想把《英雄交響曲》獻給拿破崙,總譜的扉頁上寫著「波拿巴」,當他聽說拿破崙稱帝時,便氣憤地撕掉了它。1806年最終出版時,扉頁上帶有義大利文題詞,意為「為紀念一位偉人而創作的英雄交響曲。」
《英雄交響曲》籤名扉頁上帶有被劃掉的「為波拿巴而作」
《英雄交響曲》致敬的英雄究竟是誰?關於這一點,人們眾說紛紜,有人理所當然地認為英雄是拿破崙,也有人認為是普羅米修斯,然而也有第三種觀點:英雄是費迪南德親王。
費迪南德親王
路易斯·費迪南德是貝多芬的摯友兼資助人,同時也是一位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兩人志同道合,惺惺相惜。1806年,費迪南德在和拿破崙軍隊的戰鬥中犧牲。如果曲名中所指的英雄真是費迪南德親王,那貝多芬永遠也不可能把這件事公之於眾,因為他已經將《英雄交響曲》獻給了洛布科維茨親王。
3. 在理解《英雄交響曲》的同時,我們也在了解貝多芬本人1800年,貝多芬受邀為一部名為《普羅米修斯的生民》的芭蕾舞劇創作管弦樂,這部舞曲對《英雄交響曲》的創作有很深的影響,後者的第四樂章便採用了普羅米修斯的主題。
傳說中普羅米修斯被綁在石柱上,永生忍受著內臟被老鷹啄食的痛苦,正如貝多芬要忍受耳聾帶來的折磨。1796年,貝多芬察覺到耳朵出了問題,而後耳聾愈發惡化,音樂家失去了他最寶貴的資本,註定會給他帶來持久的痛苦,我們很難不把普羅米修斯的創造力和受懲罰看作是一個多重隱喻。
1802年,貝多芬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他在遺書裡體現出來的憂鬱和懺悔之情與他平日裡傲慢自負的形象截然相反,這份絕望的文件背後的秘密就是:他要聾了。
海利根施塔特遺書
1803年,耳聾的音樂家在房間裡揮舞著羽毛筆,幾周之內就完成了《英雄交響曲》。時值盛夏,窗外是一片奧地利田園風景,他已經徹底消除了海利根施塔特危機,一首即將響徹未來幾個世紀的交響樂已然譜就。
時至今日,我們仍在聆聽貝多芬創造的音樂,雖然貝多芬不再出新歌了,但仍有無數的樂團在以他的樂譜參與演出,錄製新專輯;仍然有無數音樂創作人在改編他的樂章,向這位二百多年前的浪漫主義作曲家致敬。
今年也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讓我們一起閱讀《貝多芬與〈英雄交響曲〉》,走進貝爺的「真心英雄」。
我們還為《貝多芬與〈英雄交響曲〉》一書設計了頗具內涵的文創書衣。書衣用金色印刷貝多芬樂譜圖案,精緻大氣、顯露金屬光澤。輕薄防水且持久耐磨的棕色Tywek杜邦紙,還原復古質感。內襯為優質滌綸材料,與Tywek的結合,使書衣整體挺括,不失柔軟、輕便。
《貝多芬與〈英雄交響曲〉》一書以及主題書衣都可以上摩點購買喲。
關鍵詞 >>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讀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