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去上海音樂廳,親手畫出貝多芬的音樂

2021-01-10 瀟湘晨報

歷時一年半封閉式修繕的上海音樂廳,不僅能聽,還能「看」,「音樂+」還能+點什麼?

在上海音樂廳玩轉「音樂+」 ▲

真情無界

貝多芬

「真情無界——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聲音交互藝術體驗大展」明天起在上海音樂廳四樓正式向公眾開放。

點擊視頻走進展覽現場 ▲

一場穿插融合沉浸式科技互動、交互式視覺投影,並配合有交響樂團專門錄製的貝多芬交響樂作品的展覽,將帶領觀眾進入多維度的聲音交互藝術感官現場。

展覽海報 ▲

本次展覽是音樂廳四樓空間迎來的首個藝術展,為期半年。

重構貝多芬的空間

展覽共分為三個章節,分別為「貝多芬的色彩」「貝多芬的影像」和「貝多芬的獨白」,10個展區貫穿貝多芬生平、音樂作品和人生故事。

正如當代最著名的古典音樂家之一巴倫博伊姆所言:「貝多芬音樂是面向所有人的。」

貝多芬雕像 ▲

貝多芬的色彩

在「貝多芬的色彩」片區,貝多芬的作品以色彩渲染的方式展現。

觀眾行走於交響樂的不同單元,能夠用「身體感知音樂」——透過沉浸式色彩的變化,直觀目擊音樂的情緒漸進;在聆聽交響樂章跌宕起伏的同時,追思貝多芬的創作心路,感受貝多芬的演奏思緒。

每一位踏入該片區的觀眾都可以置身於色彩畫卷之中,實現人們將音樂留在鏡頭裡的奇思妙想。

貝多芬的影像

來到360度全息數字投影打造的「貝多芬的影像」世界——

前一幕將人帶到18世紀的德國波恩,那個貝多芬出生和成長的城市;

後一幕,畫幅緩緩揭開,耳旁響起激昂震撼的樂章,又仿佛置身維也納金色大廳,營造出一個真正「沉浸式」的封閉空間。

貝多芬的工坊

貝多芬在維也納搬過30多次家,每次搬家他都會帶上自己熟悉的寫字檯、鋼琴、軟墊椅、大櫥櫃和床。窗外的風景對他也至關重要,他偏愛南向的窗戶。

工作中的貝多芬 網絡圖 ▲

策展專家團隊研究了大量歷史文獻、油畫和相關資料,在「貝多芬的工坊」中力圖將貝多芬時代的生活和工作場景得以最大限度的還原。

散落在房間各處的是他用來記錄各種音樂靈感的紙張,也有隨身攜帶以備與來訪者交談的筆記本,還有貝多芬喜歡的文學作品。

貝多芬還會在房間裡準備一壺葡萄酒,房間裡的酒壺放在矮凳上,好像等待主人隨時的召喚。

聆聽貝多芬的獨白

貝多芬失去聽力和18世紀傳染病有什麼關聯?

在聽力障礙的情況下,他又如何繼續創作並達到全新高度?

面對失聰的現實,他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這些發生在這位人物身上的故事,無法被教科書完整記錄,恰正是策展人精心籌劃並在展中奉獻的另一出「重頭戲」。

觀眾在展覽中可以查閱

貝多芬的數字影像 ▲

LWA盧瓦文化創始人兼執行長唐禕程解釋:「提到貝多芬,人們往往更多地想到他的音樂。然而對於這位音樂家的內心世界,卻很少有人提及。我們希望通過一個全新的方式,讓大家了解貝多芬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在失聰後如何與命運抗爭的心路歷程。」

探微貝多芬的世界 ▲

貝多芬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海利根斯塔特獨白》在展覽中成為一件沉浸式作品。

這是貝多芬在小鎮海利根斯塔特接受了六個月的未見成效的康復治療後寫下的一封沒有收信人的遺書。這封信寫完後並未寄出,貝多芬也隨即放棄了輕生,之後還爆發出巨大的潛能,以第三交響曲奠定了自己在音樂史上的地位。

是什麼力量能夠足以抵擋寂寞和病痛?

展覽的最後,一段配上第五鋼琴協奏曲的譯文朗誦將帶領大家探尋音樂家的內心。

展覽中可觸摸的彩色音符 ▲

「四樓原本是一個餐飲空間,重新開放的音樂廳從這個展覽開始,將在這裡舉辦與音樂相關的各種藝術展,」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透露,「以多元的音樂活動呈現給大家,以更豐富的形式服務於市民,實現音樂廳從早上十點到晚上十點開放的設想。」

展覽呈現了一個多維度的音樂空間 ▲

據悉,上海音樂廳的參觀通票有望在11月推出。

「音樂+」不同的活動,不同的空間,邀請市民「想來看就來看,想來聽就來聽」。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徐佳和

編輯:小開

圖片/視頻:郭新洋

新民晚報文化部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來上海音樂廳,探索貝多芬的音樂世界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歷時一年半封閉式修繕的上海音樂廳,不僅能聽,還能「看」,「音樂+」還能+點什麼?「真情無界——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聲音交互藝術體驗大展」後天起在上海音樂廳四樓正式向公眾開放,以一場穿插融合沉浸式科技互動、交互式視覺投影,配合交響樂團專門為此次展覽錄製的貝多芬交響樂作品的展覽,帶領觀眾進入多維度的聲音交互藝術感官現場。本次展覽是音樂廳四樓千餘平方米的空間中迎來的首個藝術展。
  • 上海音樂廳藝術空間首秀 紀念貝多芬大展正式開幕
    貝多芬世界探微 申海 攝中新網上海9月19日電 (李秋瑩)今日,由上海音樂廳與LWA盧瓦文化聯合主辦的「真情無界——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聲音交互藝術體驗大展」正式面對公眾開放。此次展覽也是上海音樂廳在閉關修繕一年半之後迎來的首個藝術展。
  • 不只是聽音樂會,上海音樂廳還可以看貝多芬大展
    不只是聽音樂會,上海音樂廳還可以看展覽。上海音樂廳與LWA盧瓦文化聯合主辦的「真情無界——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聲音交互藝術體驗大展」,9月19日將在音樂廳四樓開展,展期六個月,2021年3月結束。展覽共分三個章節——「貝多芬的色彩」「貝多芬的影像」「貝多芬的獨白」,10個展區貫穿了貝多芬生平、音樂作品、人生故事,在沉浸式科技互動、交互式視覺投影的助力下,觀眾仿佛可以「摸」到貝多芬,對樂聖有了一個更立體、更全面的了解。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聲音交互藝術體驗大展。本文圖片由上海音樂廳提供第一展區,撲面而來的是彩色屏幕。
  • 本周《文藝熱搜榜》:龔琳娜譚盾首度合作,上海音樂廳貝多芬盲盒
    專輯封面圖來源:QQ音樂這幾年的夏季音樂節,李泉都是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裡的觀眾。今年他成為了在臺上的那個人,帶來了他最新創作的作品。音樂就是音樂,有時候我們一廂情願地把音樂分成了古典和流行。但在李泉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古典和流行是如何擦出火花又完美融合的。
  • 【海上記憶】「貝多芬」在上海的故事
    他曾編寫了兩本書在上海出版,一本是《世界大音樂家與名曲》,另一本《近世十大音樂家》,其中將貝多芬的名字翻譯作「裴德芬」,這兩本書尤其在業餘音樂愛好者中有很大的影響。在1936年上海中華書局發行的《西洋名曲解說》(王光祈著)中,貝多芬則被譯為「白堤火粉」。另外,筆者有幸在上海古籍書店三樓買到一本1946年11月出版的《音樂的解放者悲多汶》,「悲多汶」也就是貝多芬。
  • 上海音樂廳發布新樂季,mini音樂節和玲瓏國樂回歸
    新年到來之際,即將過完90歲生日的上海音樂廳,對外發布了2021音樂季1月-7月內容,包括60場音樂會。mini音樂節和玲瓏國樂回歸因為大修,上海音樂廳品牌項目「mini音樂節」遠離觀眾視線多時,明年5月,mini音樂節將正式回歸。
  • 獻禮建黨百年,上海音樂廳年末發布「初心向前——2021音樂季1月-7...
    12月23日,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正式發布2021音樂季1月-7月音樂會內容。上海音樂廳從2月起策劃推出5場「歷史長河中的中國音樂」系列音樂會,將陸續在「音樂立方」上演。滬上青年音樂家們將通過演繹中國百年最優秀的音樂作品獻禮建黨100年。6月12日,由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和復旦大學Echo合唱團合辦「赤子之聲——Echo合唱團新作專場音樂會」,Echo合唱團將在指揮洪川的帶領下,演繹經典作品和為建黨100周年寫作的新作品,以年輕人的視角歌頌中國共產黨。
  • 上海音樂廳公布2017音樂季
    2月26日「開幕系列」第二場音樂會,俄羅斯小提琴家謝爾蓋·克裡洛夫將受邀獻演上海音樂廳,帶來巴赫、貝多芬、弗朗克等人的作品。與年初兩位獨奏家遙相呼應,年末,為閉幕系列音樂會「壓軸」的則是兩個重量級樂團。12月15日,極富「實驗精神」的英國啟蒙時代管弦樂團為上海觀眾帶來他們的特別項目——「理察·施特勞斯《玫瑰騎士》默片電影音樂與藝術歌曲」。
  • 歷「玖」彌新,90歲上海音樂廳「破圈」歸來
    譚盾、陳薩、吳牧野、和慧等藝術家點亮古典星光過去上海音樂廳的演出不乏國際名家天團,而在「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中,包括譚盾、陳薩、吳牧野、和慧等在內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藝術家將紛紛亮相,點亮上海古典音樂市場的璀璨星空。
  •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開票,期待與你重逢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開票,期待與你重逢 上海交響樂團 2020-06-01 19:00 來源:「上海交響樂團」微信公眾號
  • 上海音樂廳修繕工程竣工 !9月6日,「城市音樂客廳」華麗回歸
    上海音樂廳修繕工程竣工 !是的,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終於按下了啟動鍵!你想作為第一批觀眾一睹修繕後的音樂廳嗎?「廳默森」是以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員工為班底組成的重奏樂團,名字靈感來源於世界著名室內樂團「艾默森弦樂四重奏」,是隱匿在音樂廳幕後的閃光樂隊。
  • 在梅園、在南模、在上海,遇見貝多芬……
    全球直播的12月16日這一天,成了梅園中學的古典音樂節,只見梅園學子們三兩成群地在校園的草地上、花園裡、主席臺上、教室裡聆聽著廣播中的嘉賓訪談、現場演奏和作品賞析;聆聽著頂尖藝術殿堂的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去詮釋貝多芬古典音樂,學校音樂老師也參與到音樂會的介紹和講解中,和同學們一起聆聽和學習。
  • 雲音樂廳『新春限定』,6段線上音樂奇旅即將開啟!
    有古典、流行、國風,還有原創親子音樂會, 線上展演期間,我們將送出「上海音樂廳2021音樂季」限定演出門票!雲音樂廳新春限定·音樂奇旅即將開啟 2月11日(除夕)中午12:00 一鍵開啟2020上海音樂廳線上新春特輯,用6段音樂奇旅告別凜冬,擁抱新春!無論你宅在哪裡,我們雲音樂廳見!
  • 「12.16」貝多芬誕辰紀念日 相約長沙音樂廳追憶250年前歐洲大陸的...
    (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日當天,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將在長沙音樂廳奏響。)  星辰在線12月1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劉恩丞)今年是「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為紀念這位用音樂鼓舞人心的英雄,長沙音樂廳特定於貝多芬誕辰日當天——12月16日(周三)19:30分舉行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
  • 「90歲」上海音樂廳華麗回歸,還記得一年半前許下的那個約定嗎?
    位於地下二層的音樂立方,成了讓所有人耳目一新的存在。 「天哪,這還是以前那個開『家庭音樂會』、演『玲瓏國樂』的小廳嗎?」 熟悉這裡的觀眾都非常驚訝,樓上還是古典主義的大劇場,走下樓梯已經現代得有點認不出。
  • 上海音樂廳專訪|王博士與上海音樂廳「七分錢」的回憶
    王勇:在兒時的時候,上海音樂廳對我而言意味著「7分錢」,因為從我家坐26路到上海音樂學院是4分錢,坐到上海音樂廳是7分錢,所以對於孩提的我而言,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每次去音樂廳,我都會覺得很有儀式感,因為今天是去聽音樂會的。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2020年末的上海,如何與他們一起聆聽永遠的...
    「我去聽音樂會常帶譜,但在音樂廳那麼暗的情況下,我也看不到,我回家後再反覆聽交響樂。」吳老師說,「鋼琴是樂器之王,它可以是小型的交響樂團。」 她發現,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全球的音樂大師、出版家……包括音樂廳、展覽中心無不傾情獻藝,精彩紛呈。 ◇看直播 她推薦爸爸媽媽們看兩個直播。
  • 要真正理解貝多芬和莫扎特,去聽室內樂
    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室內樂演出,恰到好處地體現了這種藝術形式的多樣性  要真正理解貝多芬和莫扎特,去聽室內樂交響樂演出通常在大型音樂廳裡進行,臺上臺下涇渭分明,觀眾憑票入場,互不相識,音樂本身和場面上的澎湃便成為必需。而對於音樂家來說,室內樂也成了更為自由和嚴肅的音樂類型,在從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到勃拉姆斯、巴託克等等的大家手中,室內樂——尤其是弦樂四重奏——成了創作和思想實驗的終極載體。
  • 久別重逢,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開業,攜手經典947「再遇見」
    這裡一直是愛樂者們欣賞音樂的好去處,90年歷史的積澱,見證了許多上海文化領域的盛事,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愛樂者們共同成長。今年恰逢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9月-12月,為期四個月的「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將與廣大市民見面,54場音樂會及觀眾開放日、高峰論壇、藝術大展、線上直播等活動,讓觀眾們全方位感受音樂廳的千姿百態和無限活力。
  • 古典音樂已成為上海城市文化大IP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不少國家和地區籌劃多年的紀念活動:「古典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將原紀念音樂節延期至明年;貝多芬誕生地德國波恩也將「貝多芬藝術節」絕大部分日程延期至明年8月……  然而,在中國、在上海,圍繞貝多芬展開的各項紀念熱潮一浪高過一浪:3月,上海交響樂團推出上海交響在「線」場系列音樂會——春天;此後,上海大劇院推出「致敬樂聖貝多芬」系列演出;秋天,重裝啟幕的上海音樂廳推出貝多芬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