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終獨宿 到死誓相尋---潘向黎

2021-02-26 悠然聽

主播:林風悠悠            今天是我們一起欣賞名家作品的第   491   天

     起初知道這個人,完全是因為李商隱。李商隱是韓偓的姨父、 世伯,李商隱曾有一首讚美和期許少年韓偓的詩,因為在題目中說 明作詩因由,標題可能是唐詩第一長的:《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風, 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詩曰:「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 殘燭動離情。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李商隱對韓冬 郎大加稱賞,預言他將來會超過他的父親。韓冬郎,就是晚唐詩人 韓偓。
      詩讀至晚唐,總覺得小李小杜二星之外,夜色沉沉,星辰寥 落。但我們,忽略了韓偓。       韓偓(844-923),字致堯(《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一作致光(《新唐書》本傳)。小名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 (今陝西安)人。其父韓瞻與李商隱連襟。韓偓幼年早慧,能即席賦詩。昭宗龍紀元年(889)進士登第。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 夫、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等職。曾與宰相崔胤定策誅 宦官劉季述,深受昭宗信任,屢欲拜相,偓固辭之。朱溫專權,恨 偓不附己,貶濮州司馬,再貶榮懿尉,徙鄧州司馬。後朝廷召復原官,偓不願人朝,舉家人閩,依王審知而終。      韓偓在文學史上最有影響的是《香奩集》,是一部歌詠愛情和 閨閣之美的詩集,曾被劃入「豔情」「淫豔」一類,思想上「責其 不經」,藝術上被指「麗而無骨」。        一直將這位韓偓當成半透明,除了一句「惻惻輕寒剪剪風」 (韓偓《寒食夜》第一句),也記不住他的任何一首詩,心裡總覺 得雖為早慧的官二代兼文二代,韓偓似乎也終不脫「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的魔咒,對他模模糊糊地有一個「修辭大於靈魂」的 印象。        這不是因為前人對他不公正的評價,今天的人,當然很容易理 解愛情和女性美之於文學創作的意義,也不會盲目認同「無骨」的 說法,只是我當年讀時太草草,竟沒有一首詩印人魂魄,於是一直 暗自認定韓堡作為一個詩人,是有負李商隱之期許的。      直到讀了顧隨先生的書,才大呼失敬! 詩人韓偓,才從一個近 乎透明的影子變成了一個輪廓鮮明、色彩強烈的形象。        顧隨的《中國古典詩詞感發》,書中《唐人詩短論三章》有 《唯美詩人韓冬郎》一節,說「唐朝兩大唯美派詩人:李商隱、 韓偓」。如果你和我當初一樣大吃一驚,那麼顧隨的下一句會 引起你更強烈的暈眩:「假如說晚唐還有兩個大詩人,還得推 李、韓。」        晚唐的兩個大詩人,一般都認為是李商隱和杜牧,而顧隨先生 認為小杜「不能謂為大詩人」,李商隱優於杜牧,小李可謂「全 才」,小杜可謂「半邊俏」。這一點我非常贊同。但是,顧隨說小 杜不能算大詩人,而韓偓算,如此一來,晚唐詩壇兩大詩人的稀缺 席位,李商隱毫無爭議地佔一席,餘下的一席,顧隨是有意以韓偓 取代杜牧了。       韓冬郎為什麼能先後得到李商隱和顧隨這樣的不世之才的高度 肯定呢?或者說,顧隨是根據什麼給韓偓這樣地位的呢?      其實,只是因為四句詩。至少主要是因為四句詩。「韓偓《香奩集》頗有輕薄作品,不必學之。……然其《別 緒》中間四句真好:      中國詩寫愛,多是對過去的留戀。寫對未來的愛,對未來愛的奮鬥的,是西洋人。中國亦非絕對沒有。『十歲裁詩走馬成'的韓 偓此詩所寫即是對將來愛的追求。 韓偓這首《別緒》全詩是:    這寫的是和心上人分別後的狀態和心情。開頭兩句寫別後的失 落和愁緒,接著寫他為了排解鬱悶也曾經找別的女子陪伴,但都沒 有用,只落得毫無意興、獨自懊悔;回到獨居的地方,秋夜寒侵, 何其悽涼。思前想後,他終於下定了「此生終獨宿,到死誓相尋」 的決心。但決心雖下,美麗的月色又讓人難以自處,於是他唱起歌 來,唱完又忍不住嘆息起來,因為想起了和心愛的她在高高的山頭 上唱歌的情景。      顧隨賞析:「菊露悽羅幕」,多美;「梨霜惻錦衾」,太冷, 悽涼,但是仍看到將來的希望,「天下最痛苦的是沒有希望而努 力,這樣努力努不來,除非是個超人、是仙、是佛、是鐵漢。這上 哪兒找去?人是血肉之軀,所以人該為自己造一境界,為將來而努 力是很有興味的一件事。....『此生終獨宿,到死誓相尋',為將 來而努力,對未來的追求,十個字真有力。『獨』『宿』連用兩 入聲,濁得很。凡濁人都有一股牛勁——我吊死這棵樹上,我非吊 死這棵樹上不可。聰明人不成功,便吃虧沒有牛勁。『到死誓相 尋』,五個字除『到』是舌頭音,四個齒音字,真有力,咬牙說出 的。……做事業、做學問,應有此精神,失敗也認了」。顧隨評 價:「誠於中,而形於外。」        顧隨還在《欣賞·記錄·理想》一文中情不自禁地再次讚美韓 偓的這四句——       這四句真有力、有理想,而真美。正如金聖歎批「續西 廂」曰:「若盡如是,我敢不拜哉!」惜乎僅此耳!     真有力,有理想,而真美。確實如此。有力的,常常不夠美;美的,常常不夠有力;真有力,而真美,這樣的詩,真難得。     理想主義常常容易折斷,而此四句既一往情深,又一往無前, 痴誠,又勇毅,難得之至。     「菊露悽羅幕,梨霜惻錦衾。此生終獨宿,到死誓相尋。」詩 人自己在「發痴」「發狠」,無意於動人,讀者卻紛紛「詩不醉人 人自醉」了。顧隨激賞,被魯迅贊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的 馮至也激賞,其選集中「無花果」一輯的題記,正是這四句。      中國傳統的愛情觀,總是實用為主,強調人倫綱常的意義,離 現實近而離心靈遠,因此在許多人眼中,詩性的黛玉自然不如現實 的寶釵,這還罷了,甚至有人十二釵統統不人眼,「堅貞」地認定 最不才的襲人才是「最賢的妻」,真是「實用」到不知世上還有審 美、人還有靈魂的地步。       二十一世紀以來,靈與肉的部分需求在網絡上得到釋放,情感 在短暫快速、瞬間切換中不斷稀釋,男婚女嫁也漸趨程式化而漸漸 失去了神聖感。「追求真愛」 「尋找生命中的唯一」如果尚未徹底 淪為笑話,至少也是二十世紀的半風化傳說和古董級觀念。       一千一百年前,一位名叫韓偓的詩人,因為不能忘情於心中所 愛的人,不願放棄自己對愛情的理想,百回千折,痴心不改,擦乾 了痛苦的淚水,咬牙切齒地對自己發下了誓言:「此生終獨宿,到 死誓相尋」。       這樣不負我心、任性到底而無理可喻的執著,在如今的年代, 才令人目瞪口呆,有人無言以對,有人無顏以對。愛的苦味他已經 深嘗,情緣的不能把握他也已深知,但是這顆心,就是不願意變;那 個人,就是不願意放棄。孤獨、悽涼、痛苦,又如何?希望渺茫、人 生苦短、韶華易逝,又如何?「此生終獨宿,到死誓相尋」!       雖說情分人定、緣分天定,但這句宿命的話也可以反過來想:緣分天定,情分卻是人自己定的。即使不能雙宿雙飛花好月圓,但 矢志守住自己的心,絕不降格以求,絕不輕言放棄,並且準備以一 生下注,這樣的一場豪賭,人雖沒有多大把握戰勝命運,但是命運 其實也就贏不了人了。旁人,那些號稱中庸、其實不中而庸的旁 人還能說什麼呢?早早放棄追尋的人,如何能對這樣堅如磐石的人 說:「你別傻了,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你要找的珍寶」?     「此生終獨宿,到死誓相尋」,面對這十個字,謀求利益最大 化的婚配立地現出交易的原形,而輕鬆快捷地「閱盡人間春色」頓 成苟且猥瑣,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也不過是自我物化的花 式空虛。    這樣的詩,已經超越了藝術的範疇,成為一面鏡子,一種理 想,一種感召。     這樣的人,那稀世之璧,已經在他懷中。這樣的人,一生最光榮的戰役,已經贏了。 

潘向黎,女,漢族,1966年10月生於福建泉州,後移居上海。研究生,博士,高級編輯。

現任民進十四屆中央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民進上海文化系統委員會主委,上海市政協委員,《文匯報》特聘首席編輯。

潘向黎出生在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是著名評論家、散文家,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潘旭瀾。良好的家教和父親的薰陶使她很小便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正如,其父潘旭瀾《各寫各的》中所寫"'文革'後期,我因重病,得以從'幹校'回福建。見她讀一些反人性、反文明的東西,於心不忍,寫了一些唐宋詩詞在小本子上讓她讀。"小時候的潘向黎深受唐詩宋詞的影響,長大後更是對於唐詩宋詞信手拈來就為其所用。

相關焦點

  • 俗語「吃藥十付,不如獨宿一夜」啥意思?別傻了,獨宿不能治病
    農村俗語「吃藥十付,不如獨宿一夜」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生病了,光吃藥不行,最好的辦法就是節慾。這裡的「獨宿」是指節制房事的意思,而不是指自己一個人單獨去睡。比如一個光棍漢和一個有家室的人都得了同樣的病,由於光棍漢沒有老婆孩子,他肯定一個人獨宿,吃了藥就安安生生睡覺去了。有家室的人可能就克制不住欲望,也就是說不能清心寡欲靜養,這樣光吃藥是沒什麼意義的。有比較就有傷害,人們發現有家室的人就不如光棍漢好得快。
  • 上陽賦插曲《愛於此生》歌詞完整 《愛於此生》歌詞表達了什麼?
    電視劇上陽賦插曲《愛於此生》上線了,這首歌由低音炮歌手王晰演唱,歌聲從低沉到高亢,將深沉又熱烈的情感隱於歌聲中,那麼歌詞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帶來:《愛於此生》完整版歌詞在線聽歌。  上陽賦插曲《愛於此生》歌詞是什麼愛於此生--王晰  秋風寒 悠悠千裡江山  世難安 流連多少悲歡  人心亂 誰的苦誰的難  何處是岸  初邂逅 相逢滿是凌亂  再相知 輾轉幾經苦難  誓相約 共赴人世紛繁  休戚相關
  • 周迅:只願此生長久,不相欺,不相負
    還記得如懿封后,兩人大婚的那夜,弘曆說:「如懿,你做了朕的皇后可以真真切切和朕在一起了,生同衾死同穴,可以生生世世在一起」,可如懿對他說:「皇上啊,臣妾但願與你,此生長久,不相欺,不相負」。弘曆重複:「好,不相欺,不相負。君無戲言,這個君不僅是天下君王,更是你的枕邊夫君」多麼美好啊。可惜開始有多美好,之後就有多失望。
  • 上陽賦插曲是什麼歌 王晰《愛於此生》完整版歌詞介紹
    電視劇上陽賦插曲《愛於此生》上線了,這首歌由低音炮歌手王晰演唱,歌聲從低沉到高亢,將深沉又熱烈的情感隱於歌聲中,那麼歌詞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帶來:《愛於此生》完整版歌詞在線聽歌。上陽賦插曲《愛於此生》歌詞是什麼愛於此生--王晰秋風寒 悠悠千裡江山世難安 流連多少悲歡人心亂 誰的苦誰的難何處是岸初邂逅 相逢滿是凌亂再相知 輾轉幾經苦難誓相約 共赴人世紛繁休戚相關世流轉 看慣明堂昏暗一身錦繡 難掩心中猶寒
  • 夢然 - 只為此生(《半城明媚半城雨》網絡劇片尾曲)
    夢然最新單曲《只為此生》,網絡劇《半城明媚半城雨》片尾曲。千年間 離悲泣 容顏終不老 只為此生再不別離。
  • 冬至夜,白居易宦遊在外,悵吟:若為獨宿楊梅館,冷枕單床一病身
    偉大的詩人杜甫曾經寫道:「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小至》),詩中所說的冬至作為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民間早就有「冬至大如年」(《清嘉錄》)的說法,每當到了這個時節,漂在異鄉外地的人們都要紛紛往家中趕赴,正所謂「年終有所歸宿」。由此可見,冬至節在過去的年代,重要性非同一般。
  • 聽《有誰共鳴》,寫《此生何往》:經歷與感觸凝結出第一首歌詞
    此生何往?可能閱歷、思緒不同,這國、粵兩首歌的歌詞,未讓我產生太多共鳴。而煙雨君對此曲卻欲罷不能,於是,不揣淺陋無知,把自身從兒時到如今的經歷、把多年閱歷中收穫的感觸,也寫成了歌詞,就是下面這首《此生何往》。
  • 老人常說:「吃藥十副,不如獨宿一夜」什麼意思?中年後更該清楚
    而這類俗語其實有很多,像是有一句就是吃藥十副,不如獨宿一夜,不少人對此可能不太了解,這指的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說自己睡覺比吃十副藥要更好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農村老人常說的吃藥十副,不如獨宿一夜是什麼意思?
  • 終有弱水替滄海,再把相思寄巫山
    2、終是莊周夢了蝶,你是恩賜也是劫。此生遇見,恩賜是你,情劫也是你,好比渺渺化蝶夢,凜凜終須醒。莊周夢蝶誰與誰?恩賜與劫交相來。3、食一碗人間煙火,飲幾杯人生起落。嫋嫋人間煙火,紅塵滾滾,透出風塵氣。人生常態,起起落落,端看你心。
  • 七夕到了,請收好【十首告白情歌】,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阿哥阿妹的情意長,好像那流水日夜響;流水也會有時盡,阿哥永遠在我身旁」,《婚誓》唱出了阿哥阿妹相知相惜、密不可分的濃濃深情,也是當代人所嚮往的高尚愛情。每當聽這首歌,伴著溫柔輕緩的旋律,讓人聯想到兩個戀愛多年的老夫妻,妻子坐在搖椅上,丈夫在背後輕輕地晃蕩著搖椅,一起看著日落。我們思考了無數最浪漫的事,原來最浪漫的事是歲月靜好,一起變老。
  • 農村俗語「吃藥十付,不如獨宿一夜」是啥意思呢?有科學依據嗎?
    導語:這句農村俗語「吃藥十付,不如獨宿一夜」是什麼意思呢?有科學依據嗎?有興趣的可以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吧,在很多時候,當我們做錯了一些事的時候,自家的長輩們尤其是爺爺奶奶們都會給我們說一些「狠話」,然而這些「狠話」雖然聽得不「順耳」,但是其實是十分有道理的,只是我們有時候不想聽進去罷了。
  • 賈平凹《暫坐》:尋對象呀,尋來尋去,其實都是尋自己!
    這是一部看上去很故事很細碎,瑣屑的事情拼湊而成,但讀完,卻會在觀眾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具體的影像,讓人忍不住鑽到腦海中的這個故事裡,去探究其中人物的紛紛擾擾,再一次感傷。聚散離別,總是人生的主題,習慣了分分合合,便也看淡了世事滄茫。
  • 竇娥死前發下三樁毒誓,除六月飛雪外,另外兩樁毒誓卻少有人知
    不到18歲死了丈夫。本來生活變得平靜了。可是沒有想到張驢兒看上了竇娥。在竇娥不同意的情況下,張驢兒把害死自己父親的罪名栽贓到了竇娥的身上。最後竇娥含冤而死。    竇娥去世之前,發了三樁毒誓,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是六月飛雪。除了六月飛雪外,還有兩樁毒誓是血濺白練和大旱三年。
  • 毒誓
    經常見人們發誓,發起誓來捶胸頓足、呼天搶地。越是嚴厲,取信對方的程度也就越高,這就有了所謂的「毒誓」。凡是毒誓,都是向神明表示自己違誓之後願意接受的懲戒。大都血淋淋、恐怖殘酷兼而有之。有的甚至大悖常理、匪夷所思。
  • 讓離別停留在心中,化《朝花夕誓》,孤獨也是幸福
    導語:讓離別停留在心中,化《朝花夕誓》,孤獨也是幸福不知道有有多少人看過這一部日本的動漫電影《朝花夕誓》,名字是翻譯的過來的,諧音就是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裡用的「誓」,給出解釋為:「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乍一看還挺文藝的,當仔細看過之後,確實挺文藝的。貫穿全劇的就是「母愛」這兩個字,深情而偉大。那麼「離別」又作何解釋?
  • 四大天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鏡花水月終成空,錢權名利皆是夢
    而且我連預告都沒看,到了電影院就硬逼著自己看吧。最開始心裡一直在吐槽,感覺自己看了假電影,後來才發現,其實值得,有些東西是值得等待的。01狄仁傑跪在三藏法師面前說的那幾句話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狄仁傑選擇的是入地獄,而圓測則是避世。
  • 《朝花夕誓》的悲劇美學淺讀
    所以《朝花夕誓》依然是通過三幕舞臺循序漸進的引入並深化「死」的概念。第一幕瑪琪亞從被強盜洗劫的村子裡,看到一位被殺害的母親抱著嬰兒的時候,她第一次意識到了「死」,永生的她意識到了「死」的殘忍與恐懼。第二幕米多家陪伴他們多年的狗壽終正寢,讓沉浸於愜意明快生活中的瑪琪亞第二次意識到了死,而這次對死的意識則讓她明白了離別。
  • 他是《獨孤天下》最慘皇帝,發的毒誓都應驗了
    楊堅看到梨花帶雨的曼陀,於心不忍,決定等她一生,楊堅對獨孤曼陀說:「我楊堅對天發誓,若違此誓另娶,他日必妻離子散,死於亂親之手。」楊堅為了討老婆伽羅的歡心,對獨孤伽羅說:「我楊堅對天發誓,此生決不納第二人,無姬妾,無別室,無異生之子,若違此誓,必叫我晚景悽慘,死於親子之手。」
  • 有一种放下,叫「此生不見」
    那些從自己生命中走過,只是短暫停留的人,終是自己生命的過客,陪伴自己的只是一時,只是人生中某個階段的見證者。Chapter 02放下一個人,也許於某些人而言,那是一種難以做出的抉擇,會是一種痛。有一种放下,叫「此生不見」。自從分開了以後,便重新回到了陌生人的軌道,是兩條平行線,此生無惦記,無牽掛,而是各自天涯,各生歡喜,此生再無糾纏與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