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長又火了!原來他是一位隱藏的段子手...

2021-02-13 北京青年報

最近故宮又火了,

不過更火的是故宮「掌門人」單霽翔。

直到今天人們才發現,

原來他是一個隱藏的段子手!

故宮收藏了各種奇珍異寶,比如巨大的印章,大到一個人都抬不動。據說這是乾隆皇帝在85歲退位時,讓人用和田玉刻的,但是因為太大搬運不方便,所以很少示人,連單霽翔自己都沒見過。直到有一天領導來故宮視察,工作人員把這方印搬出來了。

單霽翔很好奇,怎麼把這方印拿出來了?

工作人員說:「這方印印殼壞了,你跟領導匯報一下吧。」

於是,單霽翔就如實匯報了一下。↓↓↓

領導進一步詢問:「那為什麼保管不善啊?」

單霽翔解釋稱,因為地下庫房是80年代建造的,只能設定一個溫度和溼度。因此為了保護那些嬌貴的字畫,就先委屈其他類型的文物了,這印章就是其中之一。

領導一下子就明白了單霽翔的言外之意:「那改善這個保管條件需要多少錢啊?」

單霽翔脫口而出「4個億」。看到這兒,北青菌覺得真是太厲害了,三兩句就直中要害。但緊接著就有點小尷尬,領導沒接話……

不過領導又問了一句:「那你們地下庫房保管多少文物啊?」

找到機會的單霽翔抓緊時間講了講這庫房有多重要,但現實條件多艱苦,聽得人同情心泛濫。

領導很快做出了批示:上對祖先,下對子孫,我們這代人要負責,要把這件事在當代做了。

 

這滿滿的「套路」,看得北青菌目瞪口呆。

為了方便各位學習,單霽翔專門概括了一下:要讓領導看到不好的地方,這樣領導的責任心油然而生,就給我們解決很多問題。


.

.

.

故宮博物院會購藏一些重要的文物。十多年前,啟功先生擔任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時極力推薦故宮把著名書法家米芾的傳世大作《研山銘》買回來,但又囑咐他們不要花太多的錢。

單霽翔心想,這有點難辦,人家底價就是3500萬,這還要舉牌兒呢……但是經過非常艱苦的談判,還是花2999萬買下來了,單霽翔向啟功先生報喜。

結果啟功先生問:「是不是有點貴?」

單霽翔說:「北京建一公裡地鐵要8個億,能買20多個《研山銘》。」

啟功先生沒說話,單霽翔以為這就算說服他了。沒想到啟功先生去世後,他的日記曝光,買回《研山銘》的那晚,他寫下這樣一段話:回歸祖國大快人心,就是買得太貴了...


單霽翔擔任故宮「掌門人」後,故宮博物院一改往日嚴肅的形象,通過花式賣萌吸人眼球。

印象中嚴肅的歷史人物,雍正帝、崇禎帝等集體賣萌。

 

你竟然能看到朱由檢的身份證,住址一欄任性地寫著「北京紫禁城想住哪就住哪」。

接下來是一道證明題,求證的結果是「朱由檢的心理陰影面積」。

這樣並不算完!故宮淘寶還發了一組歷史人物圖。↓↓↓

網友在吐槽「有毒」的同時,也紛紛表示已經更換好了手機壁紙。

單霽翔推銷起自家店裡的東西,那畫風也是相當清奇。一上來就勸大家別買故宮出的行李牌,因為太好看用一次都得丟。

這種反向營銷,妙哉!

單霽翔希望故宮能引導大家的生活方式,比如買傘,一把不夠,春夏秋冬得各有風採。

身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不僅下得了「倉庫」,而且上得了「廳堂」,接待過各種外賓。

德國總理默克爾來華時,單霽翔送了她一個冊頁,裡面有一些繪畫的花鳥。默克爾喜歡得不得了,讓他一頁一頁給她講。

結果...↓↓↓

有人說單霽翔是網紅,有人說他是故宮博物院的掌門人,他說自己其實只是一個看門人。

人們常常說,紫禁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有誰每一個房間都走過一遍呢?恐怕以前的皇帝也沒有。單霽翔用了整整五個月的時間,走遍了這裡每一間房子,一共九千三百七十一間。

剛剛上任時,有媒體問他:「新上任,你有哪三把火?」

他說:自己一把火也沒有,因為故宮最怕火。

 

在他看來,古建築的安全、文物藏品的安全和觀眾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他只有雨,他做的那些事像春風化雨,滋潤著故宮的土壤,也溫暖著大家。

他說故宮絕對不漲價,因為漲價會把真正需要文化的那些人擋在門外。

為了儘可能擴大故宮的開放空間,他頂著巨大的壓力要故宮工作人員將私家車搬離紫禁城,甚至不直接和文物打交道的人,也要搬離故宮,包括他自己。

再過幾年,故宮就要過600歲生日了,如今單霽翔正在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把壯美的故宮完整的交給下一個六百年。

北青菌曾經在故宮專訪過單霽翔,

這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戳視頻↓↓↓

故宮有這樣一個「看門人」,

真好!

大家有什麼想說的,

寫留言給我們吧!

編輯|王子軒

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觀察者網(ID:guanchacn)

更多精彩內容可戳↓↓↓

■最新!攜程親子園更多虐童視頻曝光!又發現兩名老師對孩子動手

■那些把老師氣哭的作業裡,孩子們都寫了什麼?第一個就笑到飆淚

■2018年放假時間表來了!除夕前一天竟然是…網友看完直呼想哭

相關焦點

  •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故宮博物院院長!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火了。雖然他自稱故宮「看門人」,但一直被外界尊稱為故宮「掌門人」。不過,這些都不是真相。真正的他其實是個段子手。法國前總理奧朗德一行人參觀故宮/視覺中國奧朗德帶著女朋友來了故宮博物院。單霽翔熊熊的八卦之火啊,簡直不能熄滅。他估計倆人昨晚吵過架,所以進了故宮,倆人誰也不理誰。
  •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一個「有溫度的博物館」
    2012年1月10日,單霽翔正式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2019年4月單院長退休,5月受聘為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我們常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在單院長上任時,有媒體曾經問過他準備燒出什麼樣的三把火的時候,單霽翔則表示:一把火也沒有,因為故宮的古建築最怕的就是火。
  • 【風雲】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兩岸故宮剪不斷的緣分
    今年底,臺北故宮南院將在嘉義縣揭幕,而在北京,故宮北院設計方案也將浮出水面。每當談到兩岸故宮的話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總習慣回答說這就是文脈傳承。中國最後一位皇帝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進行了近一年的文物清點,於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宮博物院,1420年竣工的這塊皇家禁地一舉成為中國公共文化的聖地。1933年為避日寇戰亂,故宮文物開始南遷,1948年12月國民黨政府又分三批將部分文物遷臺,於是從此兩個故宮隔海相望。
  • 故宮博物院院長:給故宮「看門」有哪些講究?
    上周五19:50播出的《一人一世界》故宮掌門人單霽翔首度開講,他說:「我一直覺得,自己就是故宮的『看門人』。」這期節目讓觀眾們大飽耳福,不僅有單霽翔講述如何將故宮完整的交給下一個600年,更有故宮博物院三任院長的世紀對話。
  • 故宮博物院院長「上新」!繼任者憑什麼接棒單院長?
    故宮博物院每次一上新容易成為焦點,這次的「上新」更是讓全網沸騰。原因無他,因為這一次是故宮博物院院長「上新」了!「敦煌掃沙人」接棒「故宮看門人」4月8日,一直自稱為「故宮看門人」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正式卸任,宣布退休。這個把故宮一手打造成網紅IP的單院長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如今把棒交到了繼任者王旭東手裡。那王旭東是何許人也?
  • 故宮博物院網紅院長為啥要來西安博物院?
    近些年,故宮的形象越來越親民,讓雍正賣萌,讓院長帶貨,故宮文創、紀錄片、綜藝也用一種詼諧有趣的方式,大受年輕人的喜愛。為了推廣故宮,單院長還代表故宮出席《朗讀者》《楊瀾訪談錄》《國家寶藏》等節目中,廣受好評。
  •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受聘新職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近期均受聘新職。據《深圳特區報》消息:12月7日上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正式揭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楚宏、市文聯黨組書記李瑞琦出席揭牌儀式。原文化部副部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受聘為深圳大學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後發表致辭。 深圳大學官網 圖消息提到:2019年5月開始,深圳大學啟動博物館籌建工作。今年11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學術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成立,原文化部副部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受聘出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深圳大學黨委書記劉洪一任管理委員會主任。
  •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出席《五牛中國尊》首發式,發表故宮...
    ▲單霽翔院長在發布會現場演講2020年12月5日,由朱炳仁、鍾連盛兩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袂創作的《五牛中國尊》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平宮盛大發布,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等文化界、工美界大咖出席,共同見證這一重磅作品的問世。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從「四個故宮」建設體系到使命與擔當
    2020年,在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之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近日在《故宮博物院院刊》專門撰文表示,通過回顧和整理故宮歷史的發展脈絡表示,對「四個故宮」建設體系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對故宮博物院的使命與願景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顧故宮博物院95年的光輝歷程,更加堅定故宮人的初心與使命。」
  • 故宮新院長為什麼是他?
    1986年,他如願被蘭州大學水文地理與地質工程專業錄取,畢業後成為張掖地區水電處的一名技術員。他對敦煌唯一的印象,就是父親在莫高窟前留下的一張剪影。1991年,敦煌研究院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合作。DIY文創成「爆款」近幾年,敦煌研究院也在嘗試文化創意產業。2018年6月,敦煌研究院發起「數字供養人」公益項目。
  • 故宮博物院老院長獻上別樣祝福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開講,為故宮獻上一份別樣的祝福。他講宮廷漫步的樂趣,聊故人匠心,揭秘文物風華。同時,故宮出版社推出的單霽翔新作《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3本新書發布。「如果找一個人帶著您逛故宮,單霽翔恐怕是不二人選了。」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交流互鑑鑄就文化豐碑
    故宮博物院供圖故宮太和殿。故宮博物院供圖10月20日晚,由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與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聯合主辦的清華大學文化藝術大講堂拉開帷幕。作為首期主講人,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以「敦煌與故宮——不同力量鑄就的文化豐碑」為主題,為現場的師生講述了敦煌與故宮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分享了自己在這兩大文化殿堂工作的感悟。本報記者特邀請王旭東院長,就讀者感興趣的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故宮院長上新啦!
    故宮新院長為什麼是他?他會面臨哪些考驗?帶著這些疑問,思客君帶你一探究竟。王旭東,曾經是個不折不扣的理工男,與敦煌結緣純屬偶然。王旭東從小的夢想其實是做水利工程師。因為老家甘肅山丹水源稀缺,祖祖輩輩靠著老天爺賞飯吃。
  • 典藏專輯丨故宮90,與時俱進: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馮明珠院長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攝影丨張筠)90年,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服務故宮近40年,讀歷史的人說歷史,說故宮的恆與變,說這90年。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10月10日紫禁城敞開了大門,皇室私藏進入公眾世界,天下為公。
  •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做客蘭大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就是其中之一。12月10日下午,單霽翔來到蘭州大學,為師生們作了以《堅定文化自信,做中華文化忠實守望者》為主題的演講,成為「資助育人·文化藝術進校園—2020故宮系列活動」蘭州大學專場活動。
  • 單院長退休還不到一年,故宮就變味了?
    ● 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八年前,單霽翔接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那時候他面對的,是比現在還要爛上一百倍的一個故宮——不管是環境,還是風評。2011年,大家眼中戒備森嚴的故宮博物院竟被小賊光顧得手。幸好北京警方反應迅速,很快將盜竊者抓獲並追回了文物。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故宮向警方致謝的錦旗上「捍衛」的「捍」字誤寫成了「撼」,被嘲「丟物又丟人」。
  • 臺北故宮博物院換名意欲何為
    最近臺灣故宮博物院的院長杜正勝,提出要把故宮博物院這個具有中國化色彩的名稱改掉,換上一個能夠體現臺灣「本土化」特點的名字,他這一做法引起了島內許多人士的譴責。就這一話題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了兩位嘉賓,這位是社科院文學所古代室的王學泰教授歡迎您王教授,這位是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的劉紅教授,歡迎您劉教授。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探秘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灣之行(七):探秘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