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0日,單霽翔正式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2019年4月單院長退休,5月受聘為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
我們常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在單院長上任時,有媒體曾經問過他準備燒出什麼樣的三把火的時候,單霽翔則表示:
一把火也沒有,因為故宮的古建築最怕的就是火。他曾在故宮裡撿到過1000多個菸頭,上任之後,他設下了三道禁令,禁菸、禁火、禁車。
故宮是全世界現存最大的木質宮殿建築群,所以防火是第一位的。
為此,單院長要求加強故宮的安全檢查的規格和流程。而在禁火的第一天故宮共截下了8000多個打火機。
例如為了防火,故宮在太和殿地下鋪設了高壓消防栓網絡,當發現火情時可以在1分鐘之內建立起一個防火的「金鐘罩」!絕對可以控制火勢的蔓延。
且為了防火,故宮的應急滅火方案有55個之多,這就確保了一旦反生意外就不會慌亂而且會最快做出正確的選擇及時控制住火情。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人類文明、先人智慧的文化象徵和寶庫,所以再高級別的安防都是值得的。
禁菸和禁火原本就是一體的。
而關于禁車單院長更是命令要求。他不僅僅只是要求普通遊客不得開車進入故宮,就是故宮的職工也只能騎自行車去裡面上班。
對此,單院長說:
「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都不允許車輛穿行,這是一個文化尊嚴的問題。為了應對一些突發或特殊情況,院內可以使用自行車和電瓶車。國賓或者外國首腦也沒有「走後門」。」
而就在2013年,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他的車輛就按故宮要求停在了午門前,成為近十幾年來第一位步行進入故宮的外國元首。同年10月,李克強總理陪同81歲的印度總理辛格參觀故宮,故宮從釣魚臺國賓館借了輛電瓶車,讓辛格總理一路乘坐參觀。
美國總統川普到訪故宮的時候,也需要步行走入太和殿廣場。
自那以後,國際政要乘坐禮賓車參訪故宮的慣例逐漸成為了歷史。
而對此,民眾呼聲自然是一片叫好!這是文明的進步,也是文化的尊嚴。
正如單霽翔院長說的,各種看似繁瑣、限制的措施,無非是要給故宮以尊嚴,給公眾以尊重。他在一篇學術文章《博物館使命與文化公共權益保障》中說這是「以人為本,一切為觀眾服務」,同時有表示要將故宮做成一個「有溫度的博物館」。
單院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
「這不是一任院長能夠完成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把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更多地融入到社會生活中,這是故宮博物院最現實的發展目標。事實上,每個時代的文物博物館工作者都有不同的使命,而我們今天面對的,是一個更加艱苦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
做好「三禁」工作是必須的,這不是一任院長就能夠完成的事情,我們可以理解這件事情本身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種傳話、制度、理念的傳承。
畢竟,故宮博物院不是故宮的博物院,她是全社會、全人類的博物院。
單院長退休了,但是他曾經為了更好保護故宮所做的努力應該被繼續堅持下去,而最關鍵的並不是僅僅只是一些制度上的要求,而是在思想和理念、責任的繼承、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