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來西北大學講課啦!力贊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2020-12-25 華商網

  11月4日晚,國家文物局原局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單霽翔,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體育館為3000餘名師生作了題為「傳承·融合·新生」的講座。

  多維度縱深分析文化遺產保護

  西北大學向單霽翔教授贈送書法作品「金聲玉振」,該作品由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西北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嶽峰教授所書,旨在體現單霽翔教授在故宮保護和文化傳承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

  單霽翔在報告中深情回顧了十餘年來與西北大學合作交流的難忘瞬間,他說:「西北大學是著名的高等院校,充滿文化情懷,不僅為國家培養了很多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一線人才,從學校走出的歷屆畢業生們也在各條『戰線』上肯幹實幹,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結合多年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經驗,從國土勝境、城市新境、建築情境、藝文心境、創意畫境等五個方面,系統解讀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如何實現文化遺產的搶救性保護,多維度縱深分析了文化遺產保護的多種可能性以及文化遺產資源的多種利用空間。

  把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報告中,單霽翔生動地講述了在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致力於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的一系列舉措以及向世界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探索與實踐。

  「要讓文物有尊嚴地存在」。在這樣的理念下,故宮打開了一扇扇封閉多年的宮門,整理、保護了一件件塵土滿面的文物。沉睡多年的兵馬俑在展櫃中神採奕奕地站立;千裡江山圖終於「重見天日」,青山綠水匯聚午門,盡顯風採;宮廷戲樓也不再是沒人前往的空落地區,而是搭起戲臺,演繹中國傳統戲曲,讓經典在紫禁城中迴蕩……紫禁城從過去只開放30%,到如今已經開放80%。

  單霽翔強調,對於博物館來說,讓文物「活」起來,一是面向自身,不斷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內涵,讓文化遺產資源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二是面向公眾,創新文化傳播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讓文物的故事以公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人心,走進甚至融入百姓文化生活。

  清理文物、梳理典籍、修繕房屋、整治環境,打掃故宮370間房子,從「對雜草宣戰」到汙水截流、房屋搬遷,終於在21世紀到來之時,故宮迎來了「新生」。我們將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要讓城市遺址有尊嚴

  單霽翔講到,城市「千城一面」,丟失本該有的傳統與特色,給文化遺產保護帶來了巨大的阻力。

  城市的魅力來源於不同的文化、歷史、園林、山水、宗教等各類景觀,白牆灰瓦的蘇州、中西合璧的青島、歷史悠久的西安……如何將這些融入現代生活,是當下文化遺產保護亟待解決的問題。

  他回憶了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的改造項目。在這裡,為保護文化遺產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遷,10萬老百姓生活也隨之得到改善,考古工作古建築研究的成果也得以展現。這些工作不僅讓城市經濟得到了發展,更讓城市文化得到了彰顯。

  他以百年首鋼的改造為範本,解讀了工業文化遺產保護更是21世紀必須直面的重要問題。

  他強調,要讓城市遺址有尊嚴,融入到人類社會生活,文化建築應該擔負起文化責任。

  讓民眾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力量

  對於網友提問,單霽翔表示,人工智慧走進文化傳播領域,還有許多未知的可能性。隨著5G手段的介入,智能遊覽使得文物藏品及古建築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碎片化的欣賞,不單會影響文化傳播的質量,更能全面立體的展現文物魅力。

  針對文旅融合,單霽翔指出,保護和利用都不是目的,傳承才是。如何妥善地保護,傳給子孫後代,讓歷史的鏈條不再斷裂才是當下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他強調,文化遺產保護是億萬民眾共同的事業,要給予普通民眾更多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形成更廣泛的文化遺產保護力量。

  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傑在致辭中講到,西北大學將繼續秉承初心,深入貫徹落實「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要求,與故宮博物院等同仁一道,共同傳承保護中華文化遺產寶庫,讓中華文化、中華文明在新的時代更加自信昂揚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華商報記者 任婷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索:故宮博物院單霽翔大明宮

相關焦點

  •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做客蘭大
    2019年,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大會主持輕輕一錘,中國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就是這一錘,中國擁有了第55處世界文化遺產,一躍成為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第一次實證了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存在。這一錘的背後,是數代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就是其中之一。
  • 故宮博物院院長「上新」!繼任者憑什麼接棒單院長?
    故宮博物院每次一上新容易成為焦點,這次的「上新」更是讓全網沸騰。原因無他,因為這一次是故宮博物院院長「上新」了!「敦煌掃沙人」接棒「故宮看門人」4月8日,一直自稱為「故宮看門人」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正式卸任,宣布退休。這個把故宮一手打造成網紅IP的單院長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如今把棒交到了繼任者王旭東手裡。那王旭東是何許人也?
  •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出席《五牛中國尊》首發式,發表故宮...
    ▲單霽翔院長在發布會現場演講2020年12月5日,由朱炳仁、鍾連盛兩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袂創作的《五牛中國尊》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平宮盛大發布,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等文化界、工美界大咖出席,共同見證這一重磅作品的問世。
  •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受聘新職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近期均受聘新職。據《深圳特區報》消息:12月7日上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正式揭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楚宏、市文聯黨組書記李瑞琦出席揭牌儀式。原文化部副部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受聘為深圳大學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後發表致辭。 深圳大學官網 圖消息提到:2019年5月開始,深圳大學啟動博物館籌建工作。今年11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學術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成立,原文化部副部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受聘出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深圳大學黨委書記劉洪一任管理委員會主任。
  •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一個「有溫度的博物館」
    2012年1月10日,單霽翔正式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2019年4月單院長退休,5月受聘為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我們常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在單院長上任時,有媒體曾經問過他準備燒出什麼樣的三把火的時候,單霽翔則表示:一把火也沒有,因為故宮的古建築最怕的就是火。
  • 【風雲】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兩岸故宮剪不斷的緣分
    今年底,臺北故宮南院將在嘉義縣揭幕,而在北京,故宮北院設計方案也將浮出水面。每當談到兩岸故宮的話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總習慣回答說這就是文脈傳承。等到馮明珠從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升任院長重回北京時,她突然發現當年那個宮廷遺址已經升級了,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文物博物館。與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鄭欣淼和單霽翔兩任院長交往多年,讓馮明珠更能看清這種變化是怎麼來的。
  • 單霽翔:10萬居民離開大明宮遺址,錦旗鋪滿50間拆遷辦公室……
    7月25日,原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在第五屆中國景區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國旅遊景區協會二屆五次理事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今天這個公園正在建設,「將來古代北京看故宮,20世紀北京去首鋼」,首鋼的參觀者和遊客一定不會少於故宮博物院。    再就是遺址,比如北京是五朝故都,有很多的遺址,我們在城市建設中注意把它變成公園,元大都公園,圓明園遺址公園,這裡面有很多城市都有遺址,比如南京密密麻麻從東吳一直到民國的遺址,但這些遺址上是什麼?
  •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故宮博物院院長!
    請記住,下次和你媽要錢時,請開著視頻,穿上單薄的襯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求得母上大人的同情。單霽翔的小計謀不光用在申請經費上,和外國人砍價那也是槓槓的。故宮博物院會購藏一些重要的文物。啟功先生就為故宮種了草,極力推薦把米芾的大作《研山銘》從日本人手裡買回來,但又捨不得花國家太多錢。單霽翔心想,還有這種操作?
  • 故宮博物院網紅院長為啥要來西安博物院?
    近些年,故宮的形象越來越親民,讓雍正賣萌,讓院長帶貨,故宮文創、紀錄片、綜藝也用一種詼諧有趣的方式,大受年輕人的喜愛。為了推廣故宮,單院長還代表故宮出席《朗讀者》《楊瀾訪談錄》《國家寶藏》等節目中,廣受好評。
  • 故宮博物院院長:給故宮「看門」有哪些講究?
    上周五19:50播出的《一人一世界》故宮掌門人單霽翔首度開講,他說:「我一直覺得,自己就是故宮的『看門人』。」這期節目讓觀眾們大飽耳福,不僅有單霽翔講述如何將故宮完整的交給下一個600年,更有故宮博物院三任院長的世紀對話。
  • 國家頂級珍貴文物超九成,「網紅院長」單霽翔濟南講述故宮故事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這幾年出現了一股「故宮熱」,從紫禁城裡過大年到故宮上元燈會,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到網上數字博物館建設,故宮持續走高熱度的背後離不開前任院長單霽翔的努力。12月6日,由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和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那一刻幸福年味」暨故宮文化講座在濟南舉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用600多張高清照片,展示了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在古建維護、文物修復、便民惠民和藝術傳播等方面的創新與成果。翔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詼諧的語言,讓現場掌聲不斷。
  • 故宮「前院長」單霽翔,如何用產品和營銷思維,盤活故宮?
    一次採訪中,單霽翔曾說,作為故宮博物院院長,只給自己打70分。而作為故宮的「大產品經理」和「大營銷經理」,私以為,單院長拿100分不過分。單霽翔如何用產品經理的思維打造故宮?在一眾傳統企業還在找尋「網際網路+」的入口時,以58歲高齡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霽翔,卻以產品經理的新奇思路,把「故宮」這快600歲的產品推入大眾眼前和聚光燈下。將一個古老文化IP,以中華文化為素材,「烹飪加工」成一道老少鹹宜的「新菜」。
  • 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這樣說
    作者董彬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文旅類節目製片人,曾經策划過《熱搜博物館》《國家寶藏·挖藕季》《文旅中國》等節目,熱衷於國內外各種博物館、藝術展等。正如書名一樣,如果你只是想迫不及待地知道某個知識,或者是希望能從中學到什麼技巧,可能這本書並不適合你。就像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為本書所作的序中所說:「『慢慢看』,這是一種態度,也是一個必要的審美過程。
  • 感受大唐盛世文化,遊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大明宮不僅奠定了中國的宮殿建築制度,而且對日本等亞洲國家的宮殿建築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再去大明宮遺址去看看,雖然我已經去過好幾次了。
  • 故宮博物院老院長獻上別樣祝福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開講,為故宮獻上一份別樣的祝福。他講宮廷漫步的樂趣,聊故人匠心,揭秘文物風華。同時,故宮出版社推出的單霽翔新作《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3本新書發布。「如果找一個人帶著您逛故宮,單霽翔恐怕是不二人選了。」
  •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年之後的今天,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成為我們探尋大唐文明的佳地,讓我們的思緒飄飛到那個魂牽夢縈的盛世時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雕塑大明宮遺址上曾經經聳立著世界上最大的磚木結構宮殿群。1961年,大明宮遺址被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五一分時段預約
    4月27日,西安曲江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管理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2020年5月1日至5月5日實行分時段預約。公告稱,自景區有序免費開放以來,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採用「免接觸網絡預約」方式保證遊客安全遊覽,引導遊客間隔入園、錯峰旅遊。根據《關於做好旅遊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的通知》要求,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自2020年5月1日-5月5日實行分時段線上預約。
  • 故宮博物院院長又火了!原來他是一位隱藏的段子手...
    故宮收藏了各種奇珍異寶,比如巨大的印章,大到一個人都抬不動。據說這是乾隆皇帝在85歲退位時,讓人用和田玉刻的,但是因為太大搬運不方便,所以很少示人,連單霽翔自己都沒見過。直到有一天領導來故宮視察,工作人員把這方印搬出來了。
  • 【都來讀書】故宮「看門人」單霽翔現身抖音直播講述「故宮故事」
    【都來讀書】故宮「看門人」單霽翔現身抖音直播講述「故宮故事」 2020年04月26日 14:5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高牆深院的故宮一改往日冰冷的形象,推出了「感覺自己萌萌噠」的雍正、擠眉弄眼的康熙和娘娘…… 這背後,就是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自稱故宮「看門人」的單霽翔,讓故宮裡的文物「活」起來的一系列改革。他說在故宮博物院工作了7年多,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將「活起來」的「活」字寫入故宮的大門,讓故宮文化遺產資源走近人們的生活,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 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一番話亮了!
    從山東來北京遊玩的林女士說,自己是看過《延禧攻略》之後,專門來北京看延禧宮的。也有一些遊客是在故宮參觀的過程中偶然路過延禧宮,但是看到延禧宮門上的牌匾之後,意識到這裡就是《延禧攻略》名字的來源,因而停下了腳步。不少遊客因看了電視劇「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