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的「家人」主題著實戳到了我這個第一次離家出遠門的小崽子的淚點。電影中查理家裡那一幕,喬治爺爺就讓我想起了外公外婆。查理一家七口人擠在一間小木屋裡,即使三餐都成問題,爸爸媽媽也不曾拋下老人們和查理,即使後期爸爸失去了工作,一家人仍溫馨幸福地彼此支持下去。
毫無疑問,家人永遠是會在你身後的人。
而電影中也反映了另一個問題——孩子們漸漸喪失了天馬行空的童心和單純天真,相反越來越世俗:貪婪、傲慢、功利和自負毫無保留地體現在同行的其他四個孩子身上。
暴飲暴食、貪吃不厭的奧古塔斯。
被父母寵壞的傲慢千金維露卡。
功利薰心、連參觀巧克力工廠都只想贏的維奧莉特。
自以為是、矜持自負的麥克。
參觀巧克力工廠對孩子來說本應是開開心心、充滿童真的快樂之旅,可這些孩子們卻充滿了目的性,甚至為了博得關注贏得獎勵,在剛走入工廠就擁抱旺卡先生,用像是訓練過的笑容一樣介紹自己。明明都還是孩子,是個天真爛漫的年紀,身上卻顯露了成人世界裡的世俗氣息。
而現實中呢?好像也差不了多少。上不完的興趣班、單一機械的學習、不能輸給「別人家的孩子」的觀念灌輸、只要學習好什麼都滿足的寵溺等,慢慢地和層出不窮的電子產品、電子遊戲一起,榨乾了孩子們的童年、童心、童趣。
真幸運我們這代人沒有和手機一起長大。至少我們還有蠟筆小新,有奧特曼,有貓和老鼠,有跳皮筋,有情書紙條,有可以自由的寒暑假。
不具有天真童心和想像力的孩子當然不是旺卡先生想要的人選,最後旺卡先生選擇了唯一留下來的查理。但當查理知道不能和家人一起搬去巧克力工廠的時候,他拒絕了繼承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廠。
因為他很愛他的家人,他的家人也很愛他。
但因童年時期父子關係並不融洽、缺乏溝通而曲解父愛的旺卡先生並不理解。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不理解父母的時間,或長或短。但大多數我們與他們之間難以一時填補的溝壑,或許只需要一通電話、一次談心甚至是一場講出心底話的爭吵,就會發現,喔,原來爸爸媽媽還是很愛我。或許是你錯了,或許是爸爸媽媽錯了,都沒關係,讓一讓嘛,他們可比你對象要愛你千萬倍。(當然這裡不包括不配為人父母的「父母」噢:) )
最後旺卡先生也在查理的幫助下重新見到自己的父親。
即使多年未見,父親在這些年裡也在默默保存著關於兒子的所有新聞,所有成就。即使曾經說過那句氣話,「我的兒子不可能做巧克力!」也早已消了氣,後了悔。看那滿滿都是裱起兒子巧克力工廠新聞報導的牆,也承載著他對兒子的愛和想念。
當然,旺卡先生也意識到父親對他的愛。最終父子也和好了。
旺卡先生和爸爸陌生而又熟悉地擁抱對方這一幕真的太戳淚點。
即使多年未見,即使心中積著矛盾,都沒關係,在擁抱的那一刻所有苦巧克力都融化了,父子之間的愛才是最甜的那顆巧克力。
不說了,孩子也想家了。前幾天給媽媽打電話還想家想哭了。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好好愛爸爸媽媽,多和家裡人說說話。畢竟都不是整天放學回家就嘻嘻哈哈的小孩子了,見面的時間真的越來越少了。要珍惜好喔。
他們永遠在你身邊,也在你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