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是改編於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由蒂姆·伯頓導演,該影片於2005年7月15日在美國上映。電影講述了一個善良的小男孩查理·巴格特和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住在一座搖搖欲墜的小木屋裡,雖然家境貧困,每晚只能吃到捲心菜湯但是一家人依然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小查理也樂於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所有。
從小木屋的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一家有史以來最大的巧克力工廠—旺卡巧克力工廠,工廠的主人叫做威利·旺卡,是一位很聰明很有想法的製造商,他製造的巧克力曾供不應求。但是那座工廠卻有15年沒有看到工人出入了,一直是大門緊鎖,據曾經在工廠工作過的查理的爺爺說,是因為其他的巧克力製造商眼紅於旺卡的銷售量,所以派了間諜進入工廠,竊取他的秘密配方,導致旺卡將工人遣散,關閉了工廠,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能看到工廠的煙囪裡冒出濃煙,卻依然不見有人出入。直到有一天,威利·旺卡先生宣布了一個告示,他要邀請五位幸運的孩子來工廠參觀,最後的獲勝者將得到神秘禮物。全世界購買旺卡巧克力的孩子都有機會,只要誰發現藏在包裝紙裡的金券,誰就是幸運兒。不過,金券只有五張,小查理雖然很想擁有一張金券,但是在一年只能在過生日時才能吃到的巧克力中,並沒有發現金券,小查理雖然很失望,卻還是將巧克力分享給了家人。爸爸媽媽告訴他即便沒有金獎券也沒關係,至少還有巧克力吃。在全世界都掀起了購買旺卡巧克力的熱潮下,幸運兒也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了。
第一位幸運兒是一個胖胖的男孩「奧古塔斯」。媒體採訪時,他手拿巧克力,臉上的巧克力醬甚至都沒有擦掉,媽媽陪在他身邊站著,並表示她早就知道兒子會找到金獎券,因為奧古塔斯每天都會吃好多糖果,不可能連一張金獎券都找不到。他的爸爸依然在後面整理手中的食物,只是偶爾抬頭微笑。而奧古塔斯的慶祝方式就是吃更多的糖果。
在參觀工廠時因為用手捧巧克力河裡的巧克力喝而不幸掉下了河,被卡在了輸送管道裡,運送到了軟糖工作間。
第二位幸運兒是一位漂亮的小女孩「維露卡」。爸爸媽媽都緊緊圍繞在她身邊,爸爸表示,女兒想得到金獎券,他便把能買到的巧克力全部買了下來,並讓工人停止做工,改為拆巧克力包裝紙,找了三天還是沒找到,維露卡便一天比一天生氣,而最討厭看到寶貝女兒不開心的爸爸發誓不找到金獎券決不罷休,結果終於找到了一張。拿到金獎券後,維露卡又向爸爸表示,還想要一匹小馬。
在參觀工廠時想要一隻工廠內受過訓練的松鼠,當威利拒絕賣給她時,翻過欄杆自己想要去抓一隻,卻被松鼠圍攻摔倒,並被認為是壞的堅果,而扔進了垃圾滑槽。
第三位幸運兒叫「紫羅蘭」,是嚼口香糖的世界冠軍,喜歡嚼口香糖的她,聽說這個事情後,將買口香糖的錢全部用來買了巧克力,她所贏得的獎盃擺滿了屋子裡的陳列架。而她想得到金獎券的初衷就是想要贏。甚至在工廠門口等候時,媽媽還在叮囑紫羅蘭要專心得大獎。
在參觀工廠時因為吃了一片還沒有研究好的口香糖而脹成了一個大球,威利曾勸她吐出來,媽媽卻鼓勵她繼續嚼,說她是第一個嚼神奇口香糖的人,結果越嚼脹得越大,就像一顆大藍莓,她的媽媽卻說藍莓不能當她的女兒,變成這樣沒辦法參加比賽。
第四位幸運兒叫「麥克·蒂維」,從製造日期,天氣的影響,日經指數的導數值來推算出金獎券的下落。爸爸媽媽站在一旁,漫不經心的說經常聽不懂他在說什麼,現在的小孩知道太多高科技了。而從頭到尾,麥克都沒有放下過手中的遊戲器,還在大聲叫嚷著,最後還說只要買一塊巧克力就夠了,當記者問他好不好吃時,他表示不知道,討厭巧克力。
在參觀工廠時,為了體驗傳送器,麥克趁大家不注意,跑進了巧克力傳送器中,變成了手掌大的小小孩。
第五位幸運兒在雪地裡撿到了一張紙幣並用這張紙幣買到了裝著最後一張金獎券的巧克力(當然,本人並不提倡這種行為),他就是小查理。
在電影的最後,只剩下了查理一個人還平安無事,所以獲勝者就是查理,神秘的大獎就是,威利要把整座工廠送給查理,查理因為不能與家人在一起而拒絕了威利,外祖母安慰大家,以後的日子會更好,大家齊心協力修補好了破漏的屋子。一天威利找到了查理,問他什麼可以讓你的心情變好,查理告訴他,和家人在一起。查理陪著威利來到了他的家裡,幫助他和一直限制他的爸爸重歸於好。
電影以查理一家住進了巧克力工廠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