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的找不著北,從陳果的《紅VAN》可見一斑

2021-01-09 澎湃新聞
2015-04-20 07:13 來源: 澎湃新聞 阿之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以下簡稱《紅VAN》)由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出品拍攝,由一向以拍藝術片見長的陳果執導。該片已在早前的「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摘取了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兩個重要獎項,在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亦獲得多項提名,但最終僅獲得原創電影音樂獎。

        不同於陳果以往大部分作品都是原創,《紅VAN》改編自香港知名網絡社區「高登討論區」的同名網絡連載小說,陳果導演也向媒體承認,自己向市場妥協了:「以前只想拿獎,這回要賺票房。」

        除了這部已經在香港上映的《紅VAN》外,他接下來更打算要進軍內地市場,進軍內地的第一部作品,是改編自知名懸疑小說家蔡駿同名小說的《謀殺似水年華》,這也複製了一些北上拍商業片的港臺導演的老路,比如拍了《控制》的畢國智,還有拍了《催眠大師》的陳正道,畢竟懸疑片的市場在那。

       「紅VAN」在粵語中是小巴的意思,如片名所示,故事是從主人公坐上一輛小巴開始。凌晨時分,主人公阿池(黃又南飾)在沒有其他交通工具的情況下,乘上了一輛從旺角開往大埔的小巴。

        小巴在香港中文大學站逗留過一次,有一男一女下車。其後小巴穿越了獅子山隧道,可是穿越隧道後,整個世界似乎都消失了,車上的十七個人,儼然成了地球上最後生還的人類,而之前在中文大學下車的一男一女,已經遇害。

        於是車上的人決定團結自救,想方設法乘坐這輛小巴返回香港,與家人團聚。

       對於陳果來說,從藝術片轉型到商業片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位擅長用行動和細節構造真實世界的導演,要進行從寫實到虛構的轉變。《紅VAN》的原著小說是科幻和懸疑的類型雜交,並且有兩個時空維度的交替並行。

        在以往的寫實電影中,陳果鏡頭裡的人物總是有著非常有力的行動,如《去年煙花特別多》中,一群退伍軍人在公車上遭遇了幾個女中學生的冷嘲熱諷,李燦森飾演的退伍軍人吳家璇便直接將一個羞辱他的女生從雙層巴士扔出窗外。

《去年煙花特別多》

       但科幻片裡的世界構造是脫離於現實空間的,並且陳果導演在較缺乏特效編導方面經驗的情況下,他便避重就輕地讓人物少行動多對話,因此全片的兩場集體自救的重頭戲,一場是在公車上,還有一場在茶餐廳。

《紅VAN》劇照

       陳果藝術創作的黃金年代,毋庸置疑是在世紀交替的那幾年,從《香港製造》開始,他的作品中就透露著強烈的不安全感,主人公們表面歇斯底裡實則無力反抗。

       很長一段時間裡,陳果都是我最喜歡的香港獨立電影導演,他和王家衛大概是現今香港影壇個人語彙特徵最明顯的兩位導演,只是不同於王家衛的浪漫寫意,陳果是極端寫實的,他的作品著眼點總是聚焦在香港的草根人物身上,並將時代更迭實實在在地作用在個體命運上。

        《香港製造》白描了邊緣少年和絕症少女的無望愛情,《去年煙花特別多》則塑造了一群回歸後,在自己家鄉的土地上無所事事顛沛流離的退伍華籍英兵。《榴槤飄飄》和《香港有個好萊塢》則關注了內地新移民與香港本土居民相互侵蝕的生存狀態。而如今,這種缺乏安全感直接蔓延到他的創作狀態中來,放棄使用自己熟悉的風格和獨特語彙,便剩下吃力的結構和膚淺的模仿。

《紅VAN》中的惠英紅

       事實上我確實感覺到陳果在執導《紅VAN》時,努力地對原著的粗製濫造做出修復。香港導演對於象徵性符號歷來要求直觀與通俗,因此惠英紅所扮演的頗具預言家色彩的「神婆英」,手裡便一直拿著一串佛珠以表宿命,就像《親愛的》裡的張雨綺打扮得像一尊觀音一樣。

        還有比如將獅子山隧道作為兩個世界的分界線等等,這些都十分尊重原著地照搬了,而主人公往返於兩個世界的工具,則是一輛單車。雖然粗淺,但起碼易懂。

       除了簡化之外,陳果導演的另一種走捷徑的方式是模仿。他很努力地將影片的風格往邪典片(cult)上靠攏,搖滾、毒品、金屬這些常見的邪典意象被很牽強地植入到影片中,於是許多畫面總是讓人跳戲到《謀殺綠腳趾》、《迷牆》、《2001太空漫遊》這些邪典經典老片。

        這種中西混搭、時空錯亂的感覺,把陳果導演早期作品中濃濃的香港味都給抹殺得一乾二淨。

《紅VAN》裡歐陽偉唱搖滾一幕,是否有《謀殺綠腳趾》和《2001太空漫遊》的混合版的錯覺?

       從評獎機構和投資方的舉動來看,香港影壇還是指望此片給每況愈下的電影行業帶來一線生機,只是與其逼得一個以拍藝術片見長的導演來拍商業片,不如好好扶持他拍一部藝術片,否則只能是獎項票房兩空。

錄入編輯:程娛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陳果,惠英紅,金像獎

繼續閱讀

相關焦點

  • 陳果坐上了名為《三夫》的紅VAN,然後消失了
    陳果的這部《三夫》得到的差評多於好評。隱喻部分淺顯且無聊,過多的性愛鏡頭也影響了觀影體驗。陳果,早已經不是陳果了。陳果的改變,是從2014年的這部電影開始。和《三夫》不同的是,陳果玩的是香港cult,充分調動了大眾對陳果新作品類型的好奇心。我就是其中一員。
  • 香港經典電影回顧丨陳果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一部《榴槤飄飄》讓人記住了導演陳果。我印象裡陳果還拍過一部滿爛的商業片《謀殺似水年華》。電影是蔡駿暢銷同名小說。
  • 陳果新片《紅van》殺青 梁洛施錯失女主角
    久未有新作問世的名導陳果,繼執導了由李碧華小說改編的三段式鬼片《迷離夜》其中一個單元之後,終於再度執導長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以下簡稱《紅van》,『紅van』是香港人對『紅色公共小巴』的俗稱
  • 開往香港的紅Van
    憑藉電腦後期技術,陳果成功地將全球人口密度前十的香港,變成了一個空空蕩蕩的無人區。這樣大膽的手筆,源自他的新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電影的標題極盡噱頭,小眾氣息濃鬱,但其實卻改編自早幾年暢銷網絡的同名午夜恐怖小說。這部在網友間廣泛流傳的睡前讀物,雖然故事荒誕,甚至有點扯皮,但還是在某些現實關懷方面觸動了陳果。
  • 開往香港的紅Van(圖)
    柳鶯  憑藉電腦後期技術,陳果成功地將全球人口密度前十的香港,變成了一個空空蕩蕩的無人區。這樣大膽的手筆,源自他的新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電影的標題極盡噱頭,小眾氣息濃鬱,但其實卻改編自早幾年暢銷網絡的同名午夜恐怖小說。這部在網友間廣泛流傳的睡前讀物,雖然故事荒誕,甚至有點扯皮,但還是在某些現實關懷方面觸動了陳果。
  • 借情色構建起香港回憶,陳果坐上《三夫》的紅van,然後消失了
    陳果在影壇已經很多年,也執導過多部電影。雖然不同電影因為不同情況水準各有不同,而同一部電影也可以獲得截然不同的評價。不過陳果的最大特色,莫過於其獨立自主的性格。而這種精神從也首部執導但沒正式在香港上映的《五個寂寞的心》一直延續,到現在的《三夫》亦然。
  • 香港製造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導演: 陳果編劇: 陳輝虹 / 陳果 /
  • 陳果:香港電影已死 導演還在
    也許離"著陸"還有距離,但"生活在這裡,沉澱下去,總會適應",陳果說,他有這個自信。  至於為何遲遲沒有"北上" ,陳果給出解釋是:這十年他連香港電影也都沒拍。只是在去年,出了一部新片,叫《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名字已經在說:"我是港片",因為大部分生活在香港以外的人們都不知道紅VAN是什麼,更不知道紅VAN和綠VAN有啥區別。
  • 【相約觀影會】『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平民的政治
    》(Lost on a Red Minibus to Taipo)是一部香港懸疑科幻網絡小說,由Mr.Pizza創作,故事由2012年2月中起在香港著名網絡論壇高登討論區開始連載,及後出版成實體書籍,並由金馬獎最佳導演陳果改編成同名電影。
  • 陳果新片《那夜凌晨》:一次動真格的影像實驗
    陳果新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憑藉電腦後期技術,陳果成功地將全球人口密度前十的香港,變成了一個空空蕩蕩的無人區。這樣大膽的手筆,源自他的新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電影的標題極盡噱頭,小眾氣息濃鬱,但其實卻改編自早幾年暢銷網絡的同名午夜恐怖小說。這部在網友間廣泛流傳的睡前讀物,雖然故事荒誕,甚至有點扯皮,但還是在某些現實關懷方面觸動了陳果。
  • 陳果的妓女 香港的難題
    這是 2015 年 4 月的事,當時陳果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 VAN》剛剛拿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在金像獎上也有 8 項提名。一邊是拿手的香港本土敘事繼續獲得港人認可,一邊是北上衝擊商業大片水土不服。雖然陳果說將來還會再戰商業大片,「用成功來當最好的復仇」,但要是說他現在一點搖擺都沒有,應該是假的。
  • 臺北電影節開閉幕片揭曉 張榮吉陳果作品擔綱
    閉幕片則由香港陳果導演的最新作品《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不但是他暌違近十年的長片新作,也創下最長閉幕片名紀錄!閉幕片則由香港陳果導演的最新作品《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不但是他暌違近十年的長片新作,也創下最長閉幕片名紀錄!影帝影后級的任達華、惠英紅、林雪等人各在該片有搶眼表現。而表彰對臺灣電影有傑出貢獻的臺北電影獎「卓越貢獻獎」,由曾任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的井迎瑞老師獲得,表彰他一直為影像保存修復不遺餘力的貢獻。
  • 我對香港電影導演陳果的看法
    陳果拍過一些比較出名的電影,如《香港製造》、《去年煙花特別多》,還有《細路祥》、《榴槤飄飄》,也有片名巨長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再就是2019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三夫》和正在公映的《九龍不敗》。
  •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這是我見過最長的電影名字。。——《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也是我推薦給大家的理由之一吧,感覺很有意思。
  • 【影評】《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陳果的傲慢與偏見
    電影《那天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名字雖長,但取得蠻不錯,試圖為一座城市作一部史詩的野心也頗大,可惜是被陳果拍廢掉了。      無論有沒有商業野心,劇本應該是電影的基石。劇本不好,電影也確確實實拍的不好,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陳果的格局變小了。      香港人太浮躁了,比內地人浮躁一百倍。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像影片中「歐陽偉」說的那樣:香港依然是一個文化沙漠。幾十年了,文化沙漠毫無改觀,甚至還更差了。電影、流行歌曲等大眾文化方面,香港輝煌過,眾所周知現在也衰落了。別不服氣,北京正在取代香港和臺北,成為大中華區當之無愧的大眾文化中心。
  • 專訪|導演陳果:香港電影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陳果的電影關注的是那些被侮辱和被損害而不自知的人,是那些時代飄搖中的畸零人。他說自己只是「偶然」拍了一部又一部「社會片」,而這些「偶然」中又有著一個創作者的必然堅守。《香港製造》劇照與許多香港導演不同,陳果沒有選擇在中國電影最熱的時期「北上」拍片,他不多的幾部商業片也備受非議。
  • 《謀殺似水年華》撲街 陳果北上個人風格無處尋
    從1997年的《香港製造》開始,一直到2002年的《人民公廁》,陳果以一年一部的高產量證明著自己的才華,這些年他一共拍了六部電影,在金馬獎和金像獎上都拿過不少重量級大獎,奠定了江湖地位,同時也達到了巔峰。之後,他也做導演,拍了《餃子》等片,不過故事片的產量直線下降,並且開始做監製。
  • 一個個香港底層故事的隱喻:陳果電影排行榜
    陳果導演是香港電影的一個獨特的存在,要說風格,他應該是更偏文藝片的一個導演。我個人非常喜歡陳果的電影,我以為,陳果電影的藝術成就絕不下於王家衛許鞍華等文藝片大導。我最喜歡陳果導演的這部電影,充滿97隱喻符號的片子,阿祥和海叔在房間學奶奶跳舞一段我很喜歡。結尾時說,日子就這樣有驚無險的過了,九七了。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反映了港人面對回歸時的複雜心態。很有意思的一部電影。
  • 《紅Van》突破原著格局令人不安
    二千年之後,陳果有段時間沒有在香港執導長片,只是間中在香港和內地拍攝短片或雜錦電影的段落,改編自網絡流行小說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下稱《紅Van》)是他事隔十年後再次推出的劇情長片。
  • 「香港製造」之陳果:草根導演一把火,燒出香港另一味
    我是一個創作者,不需要這樣標榜自己,我只是不喜歡別人拍的東西,就是這麼簡單。」——陳果「香港製造」之陳果片名長得猶如電影臺詞,一時間引起了各大媒體的好奇。也許該片導演還沒有如李安、許鞍華、徐克這樣的影壇大師一樣的知名度,而部分內地觀眾甚至還不知道他是誰,但是香港電影的發燒友們絕不會對他感到陌生。上世紀90年代初的香港,第一代新浪潮電影的餘溫還未散去,怪才陳果的出現為香港的「非主流」獨立電影貢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