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英國人似乎在算帳時遇到了麻煩。多位議員近日表示,多達50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4387億元)的鈔票「下落不明」,敦促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展開調查。
500億英鎊「下落不明」
近年來,英國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日常交易中使用的現金減少,流通中的英鎊卻在激增。那麼,錢都去哪兒了?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一缺口最初由英國國家審計署(NAO)發現,並於9月提出。根據審計署當時報告,今年7月,英國市面上流通的紙幣數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44億張,總價值為765億英鎊。相比之下,2000年發行的15億張紙幣價值約240億英鎊,可見市面上流通的英鎊激增。
與此同時,日常交易中使用的現金有所減少,新冠疫情似乎加劇了這一趨勢。十年前,現金交易約佔所有交易的六成,而去年,這一數字不到30%。英格蘭銀行2018年估計,在英國已發行紙幣中,只有20%至24%用於交易,另外5%由英國家庭作為儲蓄持有。也就是說,在市面上流通的765億英鎊中,約有70%(大約500億英鎊)不知去向。
「關於剩餘的約500億英鎊,外界知之甚少。」審計署在報告中說。《衛報》形容這筆巨資相當於一疊800英裡高的5英鎊鈔票。
英國議會下院公共帳目委員會(PAC)主席梅格·希利爾(Meg Hillier)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錢「被藏在了某個地方,但英格蘭銀行不知道藏在哪裡,由誰持有,用於什麼目的,似乎也不太好奇。」她補充說,英格蘭銀行需要對這筆巨資的去向予以更多關注。
《衛報》稱,英國央行因「安全的代名詞」而聞名於世。其因8英尺厚的牆,保護金庫中數十億英鎊的金條而享有顯赫名聲,如今卻因「對大量英鎊去向態度鬆懈」而面臨批評。
公共帳目委員會稱,英格蘭銀行「似乎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來解釋紙幣需求持續增長的原因」,或者真正了解500億英鎊的發行紙幣在哪裡。
英格蘭銀行則回應稱,「公眾不需要向銀行解釋其為何希望持有鈔票。」一位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央行將繼續滿足公眾對紙幣的需求。
涉及地下交易?
審計署在報告中猜測,這些錢可能被用於海外交易或儲蓄,以及英國境內未申報的家庭儲蓄,甚至可能被用於地下交易。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將現金用作保值手段,而不是用於交易目的,」英格蘭銀行首席出納莎拉·約翰(Sarah John)10月表示。她補充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對金融機構實力的擔憂也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
不過,關於500億英鎊流向儲蓄的猜測似乎有些站不住腳。「是不是因為新冠病毒,我們越來越多地把錢壓箱底?這需要很多人這麼做。」希利爾近日接受採訪時說,流通中的鈔票和實際使用的鈔票存在差距「一定與犯罪有關」。
英國《泰晤士報》猜測,大部分資金或與地下交易有關。「從手握現金的交易商到犯罪集團,對這些人來說,現金是最受青睞的貨幣,因為它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BBC也指出,英鎊和美元等貨幣對犯罪分子更有吸引力,因為其面值更高,更容易走私或藏匿不義之財。例如,市面上的百元美鈔比其他面值的美鈔都要多,據估計,約有80%的百元美鈔在美國境外持有。
至於歐元,歐洲央行已不再發行500歐元紙幣,擔心這可能為非法活動提供便利。但其仍然是法定貨幣,100歐元和200歐元的紙幣也仍在生產中。
相比之下,英格蘭銀行發行的最高面值紙幣為50英鎊。
去向難追蹤
鑑於500億英鎊數額不小,公共帳目委員會表示,如果大量下落不明或用途不明的鈔票中有很大一部分被用於非法目的,這將對公共政策和公共資金產生影響,央行需要「更好地掌控其控制的本國貨幣」。
同時,英國貨幣體系還面臨著其他批評。公共帳目委員會表示,對紙幣、硬幣生產和分發的監管「不明確」,各主管部門「分散」。
據悉,英國目前有五個公共機構負責管理或監督英國的現金系統,包括英格蘭銀行、財政部、皇家鑄幣局、金融服務監管局和支付系統監管機構。
在此背景下,議員們建議央行與其他公共部門合作,進一步了解是什麼推動了紙幣需求的增長,以及誰持有這500億英鎊。「這項工作可能有助於為更廣泛的政策提供信息,比如針對逃稅的政策,」審計署報告稱。
不過,想要調查這筆巨資的去向並不容易。英媒指出,現金之所有如此有吸引力,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其無需登記,操作簡單,成本低廉,難以追蹤,被視為一種「不記名的票據」。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