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童養媳 | 50塊錢,他買斷了我的人生

2021-02-08 車來了

作者|陳少遠 ;來源|公眾號"穀雨實驗室-騰訊新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撰文 / 陳少遠(穀雨特約撰稿人)插畫 / 李茵豆編輯 / 秦旭東





莆田像個收集站點,虹吸著周邊地區的棄女,也張著支脈,從各地零散吸收被棄的女嬰和被拐的幼女。因為性別偏好而被遺棄,在物質層面的遺棄,或精神層面的「遺棄」,是不少我們這樣的中國女孩的共同命運。她們不知道怎麼辦,只能躲在自己的孤島裡哭泣。




福建長樂,是我的家鄉。它曾以「偷渡之鄉」的面目廣為人知。1989年,我出生在這裡的一個漁鎮。我的性別很快稀釋了父母迎接新生兒的喜悅。


這種失望的情緒,在我兩個妹妹接連出生後越滾越大。母親躲起來偷生,終於在第四胎生下他們想要的兒子。

 

2018年春節期間,我在長樂街頭看到眾多尋親的「阿樂」,以及尋找女兒的父母,產生記錄這個群體和她們的故事的想法。


3月初,我從長樂出發,前往莆田,去尋找一個答案:為什麼在近半個世紀裡,我的家鄉有規模過萬的棄女,源源不斷地被送往莆田。她們出生在1960年代到新世紀初,像我和妹妹一樣,在一胎男兒出生前,因為性別被視為「多餘」。

 

因為性別偏好而被遺棄,在物質層面的遺棄,或精神層面的「遺棄」,是不少我們這樣的中國女孩的共同命運。我要前往的莆田,像個收集站點,虹吸著周邊地區的棄女,也張著支脈,從各地零散吸收被棄的女嬰和被拐的幼女。

 

我在尋訪中逐漸發現,莆田的棄女群體問題,呈現複雜的面向。不止有被棄群體思親尋親的心路,就如曾出現在公共視野裡的「江南棄兒」,兩個群體有類似的被棄而孤絕的情感體驗;也不止可追問她們為何被棄,如「邵氏棄兒」,兩者背後皆有當時政策的大背景;它還呈現為突出的女性問題——女性被棄、被辱、被傷害而無力自救的群體命運,極端而沉重。

 

家鄉古時就有棄溺女嬰的陋習,背後的輕女觀念成因複雜。而莆田接收這些被棄女嬰,也是因為輕女——她們多被買作童養媳,小時分擔莆田母親的重體力勞動,長大後嫁給養家哥哥,隨後又重複著多子多福的生育,早年的「阿樂」又買來新的「阿樂」,給好不容易生出來的兒子做童養媳。


半個世紀裡,她們就這樣陷入宿命式的循環往復。她們命途沉重,沒有受教育機會,婚嫁不自由,又背著世俗觀念,缺少改寫命運的抓力。


我坐在不同年齡段的「阿樂」面前,聽她們講述成長中隱秘的酸澀和苦楚。如果是「阿樂」聚集的場合,常是一個人在說,邊說邊掉眼淚,其他女人也陪著抹眼淚。我也跟著哭了幾場。

 


「倖存者」的愧疚 


第一場哭是在曹小芹家裡。她生於1985年,住在莆田的山區小鎮上,盤山公路伸向高處,拐過一個接一個彎後,集鎮出現在敞闊的山頂。

 

三個小時的講述裡,我多次遞上紙巾,舒緩她激烈的抽泣。她最觸動我的,是她小時對讀書的渴望。

 

她流浪時,曾穿著髒破,走進村小,站在一年級教室的窗外,張嘴學拼音。校長把她當乞丐趕了出去。小時候在田裡幹活,見有小朋友背著書包路過,她都躲起來,害怕被同齡人問,「你為什麼不去上學?」如果如實回答,話可能在村莊流傳,她又會挨養母一頓打。

 

那已經是上世紀90年代,我的家鄉已經少有女孩失學的情況。長樂算是文教之鄉,貧家女孩擅苦讀,包括我在內的女孩考上縣城最好的高中,再考入名牌大學的情況已不鮮見。我們多被稱讚爭氣,父母辛疲供學,升學被視為一種回報。

 

莆田古來是福建盛產科舉狀元的地方,文教亦昌明。但好幾個80後「阿樂」告訴我,一天書都沒有讀過。她們是外來棄女,被視為「丫環」和「童養媳」,上學會助長見識,增加逃跑的可能性。

 

寫作過程中,我曾在朋友圈曬了自己整理的書架照片。曹小芹留言:「有文化真好」。她外出打工後,才跟工友學會普通話和認字寫字。她有著天然的生動表達,把自己苦痛的經歷用紙筆寫出,再用手機一個字一個字敲出,發在尋親平臺的微信公號上,看哭了很多姐妹。

 

也有80後「阿樂」和我說,小時候自己不能上學,只能在家看著弟弟做數學作業,弟弟掰著手指數不清楚,她一看就會。

 

曹小芹大哭,像她這樣的極端案例,從小在繁重的農活和頻繁的虐打中長大,連爭取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都沒有。我也跟著哭,想起來時的山路邊,遍地茅草,隨風起伏,「阿樂」們就像野地裡粗韌的被任意砍割的荒草,命不由主。

 

後來,我把感受和一位專注女性權益的女律師交流。她說,女人的命啊,就是風吹油菜籽,有人落在肥地,有人掉在薄田。

 

尋親志願者王姐也和我交流了類似感受。她1980年出生,要找1989年後出生的三個妹妹。她母親為了生兒子,連生了九個女兒。她家因為養著六個女孩,曾被嘲笑是開尼姑庵的。她心想,為什麼父母不把她送出去,這樣就可以不用忍受嘲笑。

 

長到八九歲,她聽說,長樂被送走的女孩,是到莆田用來餵蟶和養魚的。這是謠傳,早年間有販嬰「媒婆」隨意將死嬰扔在池塘的情況,傳回了長樂,演變成一句大人嚇唬孩子的話:如果你不乖,就送你去莆田。

 

想到被送出去的妹妹這麼命苦,王姐幼時心裡便打下了主意,長大後要去找妹妹。


長樂的尋親志願者中,不少是她這樣的人。對比「阿樂」,沒被送出去的人幸運得太多。我和王姐,都像一場性別偏好挑選戰役裡的「倖存者」。


這種女性間的共情經驗隨著與「阿樂」群體交往愈深而愈堅固。還有幾位男性志願者,他們要找姐妹,也想通過志願服務舒緩心裡的歉疚——正是為了他們,姐妹才被送了出去。

 

為了「找一個娘家」 


另一場哭是在翁蘭香家裡。翁蘭香、林雪瓊和林美鳳三姐妹,都是 「阿樂」,尋親路上沒有找到父母,卻姐妹先相認了。

 

在莆田接觸的「阿樂」群體中,她們三姐妹的境遇相對較好,都擺脫了童養媳的宿命,過上了富足安樂的生活。而林雪瓊的鄰居,一個水靈的姑娘,卻守著傻哥哥,生了一胎又一胎孩子,還肩負著沉重的養家負擔。

 

林美鳳說,即使不是童養媳,「阿樂」在相親時也備受歧視,她們是棄女,生家不要她們,養家也不留在家裡,有人會想「我們為什麼要?」在局地的婚姻市場,她們被視為貧窮的瘡疤,「總比別人矮了一些」。

 

尋訪了仙遊縣後,我對莆田「阿樂」群體的境況有了更深的了解。仙遊現屬莆田市,但兩地民風迥異,早年也不在一個行政區劃。仙遊很多養女並不積極尋親,也不像莆田「阿樂」一樣心懷怨念。她們多和養父母感情不錯,成長過程中遭虐待的只是個例。

 

兩地相鄰,為何棄女群體的境遇迥異?規模的區別是一個原因,仙遊抱養棄女的村莊,分布在和莆田相鄰的地帶,人數少得多。


另一個原因是,仙遊農村女性並不需要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少有幼時艱辛勞作的記憶。而在莆田,傳統上男人外出經商或讀書,女人要承擔重體力勞動,外來棄女既是童養媳,又是勞力,社會地位是最低的。對「阿樂」的集體偏見,成了一種當地文化。

 

我想,「阿樂」們現在成規模尋親,有人是在彌補關於身世的缺憾,有人卻是想尋找社會關係支持。她們作為弱勢女性,從出生到成長,再至婚嫁後的生活,都難改失怙的困境。很多人說,尋親是為了「找一個娘家」。

 


楊靜怡提起,有一年春節,兩個嫂子都回了娘家,她卻沒有娘家可走,也沒有親戚可串。五歲的女兒問她,「媽媽你為什麼不回娘家?」她說不知道家在哪兒,女兒笑她,「媽媽真笨,找不到自己的家」。

 

採訪前期我不理解「娘家」是什麼概念,等慢慢走進她們生活的情境,才知道它意味著什麼。「阿樂」們當童養媳,沒有其他的社會關係支持,遇到了事,沒有人為她們「撐腰」。

 

學者何定華在研究童養媳的文章中說,中國舊時代的婦女大多靠娘家的庇蔭求得一點苟生的權利,但童養媳連這點起碼的保護都喪失殆盡。在20世紀後半葉,將莆田的這些童養媳拘囿於家的,仍然是類似的原因。

 

莆田還有一些童養媳,當年是「黑婚」,沒有結婚證,丈夫發了家,就拋棄了她們,她們不知道怎麼辦,只能躲在自己的孤島裡哭泣。

 

結束對三姐妹的採訪後,翁蘭香的丈夫送我離開小區。這對夫妻半世打拼,相濡以沫。他告訴我,家裡房產證只寫著翁蘭香的名字,因為她直到現在,心裡還是沒有安全感。

 

「阿樂」們抱團而暖


還有一場哭是在莆田埭頭鎮的花店。那是「阿樂」們平時為尋親採集DNA血樣的站點。

 

埭頭鎮位處莆田古來的「界外」,「阿樂」成群。採訪過程中,我密集地被五六個姐妹的愁苦命途衝擊。有人長期被丈夫家暴,採訪期間,她丈夫不時走近,她只敢輕聲訴說,邊說邊哭。採訪數度中斷,一個「阿樂」的痛處引著其他「阿樂」也一齊哭起來。

 


「阿樂」的背影。


這個花店,也是「阿樂」們平時經常聚集話閒的站點。因為同樣的命,在尋親路上相識,她們彼此親切,有說不完的話。到了周末,她們常聚到一個人家裡,成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姐妹。尋親志願者群體也愈加緊密,他們像個大家庭,互相幫扶。

 

比如林財金,作為年輕「阿樂」們的乾媽,大家願意和她說貼心話。話題涵蓋和養母的矛盾,尋到親後和生家的隔閡,以及童養媳婚姻的寡味等等。她常勸她們,如果有能力,最好從不幸福的婚姻中跳出來,爭取自由。「但是她們多數沒有能力,沒有條件。」林財金心疼這些命苦的女人們。

 

「阿樂」們身上多有堅韌、寬忍、善良的品質。當志願者的「阿樂」,攤販、廠工、文員等職業身份都有,空閒時聚到一處,義務幫其他「阿樂」採集血樣檢測DNA,並安慰她們,放棄怨念,忘了曾經的苦難,向前看。

 

因為圍聚,抱團而暖,獨立自強的女性意識也在這個群體間逐漸暈染。



「阿樂」的背影。


1985年生的陳樹芬,這個經歷了被生父販賣、被養父強迫和養家哥哥結婚的女人,說出了自己對「阿樂」群體命運的觀察:「從被送出去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我們是物品」。她如今的社交網絡籤名寫著:「女人要像男人一樣高傲,不要活得自卑自謙」。

 

翁蘭香也是一個要強的女性。因為從小被歧視,她做任何事,都要比別人努力幾分。她現在希望女兒可以一路升學,「只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女人才能擁有選擇自己人生的資本和底氣」。這個棄女身份的母親認為,男女永遠不可能平等,「不管在哪方面,吃虧的永遠是女孩子」。

 

我離開時,陳樹芬和其他「阿樂」把我送到花店門口,站著目送我離開,她們對我說,「這些事我們平時都不說了,你來了,我們才說給你聽」。陳樹芬還開玩笑,以前販嬰的「媒婆」家是棄女的「批發站」,現在活下來、長大了的「阿樂」聚集在花店,這裡也像個「批發站」。

 

她已經和自己的不幸和解了。現在的家庭幸福,很好地寬慰了她,和前夫生的大兒子也在理解她。2018年春節遊神,成年兒子在鄉間要騎馬巡遊,選了她幫他牽馬繩。前夫和她恢復了養家兄妹的關係,養家從婆家變成了娘家,時間衝刷著他們曾經的尷尬。

 

 

第四場哭,是在第一篇文章發布後的深夜。我在美國生活的小妹妹,在我分享的《莆田棄女》報導的連結下留言,說自己小時候如果不被送回來,可能也和曹小芹一樣嘗試自殺了。

 

她是我母親的第三胎女兒,曾被送給本鎮一戶人家養。聽聞養母虐待她,我父母在她六歲時接回了她。

 

我和她,從小都恐懼會重蹈上一輩女性那樣的命運。她高中畢業後,像家鄉不少年輕人那樣,選擇去美國打工。我則打定主意去北京上大學。

 

我安慰小妹妹,我們都長大了,嘗試和解吧。她回復,即使是現在,她仍然沒有辦法理解父母為了生男孩而把她送走。因為小時沒養在身邊,她和我母親始終親近不起來。

 

我理解她的感受。我現在謀得文職,耕字為生,母親常為我驕傲。但聊起過往,她仍會說,如果你是男的就好了。她指的是,她若運氣好,第一胎就生得男兒,完成了任務,就不會沉陷在那些壓著她喘不過氣的艱辛中,她的生命可以輕鬆許多。

 

在一路的成長中,這種性別身份的刺痛始終像石頭一樣壓在我和家鄉其他女兒的肩頭,我們在努力頑抗著輕女的偏見。

 


作者家鄉梅花古鎮。


小時候,我總覺得我的家庭是不正常的,同學家都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他們的家庭才是對的,是符合政策的。在鄰居口中,我們也沒有名字,我因為排行被稱為「老大」,直到我考了大學,爭了氣,他們才漸漸以我的名字呼喚我。


2018年,因為尋訪這段舊事的緣故,母親才告訴我,原來一些同學的「正常」家庭,是把「多餘」的女兒送走了。

 

長樂和莆田都在改革開放後積累了不少財富,但一些沉痾式的民風民儀沒跟上改革發展的腳步。這些古老的幽靈,罩在如流的豪車、高企的樓盤、繁榮的商圈上空,不易消散。

 

即使現在家鄉女性的境遇改善了很多,新生女嬰也不會再被任意棄溺,輕女的邏輯還是頑強地活在鄉人的觀念中。我在外地受了高等教育後返鄉生活的女同學,還有人因為沒生出男孩被婆家輕視。

 

我聽聞有「阿樂」尋到親後,生家並沒有回應以熱情的擁抱。她們陷入情感落差,怒而斷絕了聯繫。

 

貧富的隔閡也在阻礙尋親。長樂人聽聞「阿樂」在莆田多數過得悽慘,認親後為了紓解歉疚,常會給棄女一些經濟補償。這個款項在鄉間也演變成類似彩禮喪費的攀比事項,由此讓一些送出棄女的貧家父母憂慮認親成本。

 

蔡淑萍後來尋到了親,遭遇的卻是生母的冷臉。她們語言不通,生母一再躲避她的交流嘗試。

 

蔡淑萍沒有放棄修補裂隙的努力。因為生父告訴她,她還有四個妹妹也被送出去了。她怕妹妹們回家時因為冷遇而心寒。


其他「阿樂」們也在努力,她們從網上下載了學家鄉方言的教程。這樣,和不會說普通話的生父母和長輩們,他們可以有共通的語言,更親近些。 


而我,不需要太費力氣,和「阿樂」們已經有太多共同的感受。作為一個漁鎮姑娘,我只是僥倖跳下了那條孤苦飄搖的命運之船,上了岸。


她們中有人也如願找到了回家的路,家人團聚後,有些像我的家庭一樣,因為曾遺棄了女兒,仍有裂隙待修補。而盡力理解與和解,可能是我們與父母們,在此後的人生中,最為明亮的那條路。

 

(文中曹小芹、楊靜怡、陳樹芬為化名,本報導由騰訊穀雨計劃支持,騰訊公益、騰訊新聞出品,授權騰訊獨家刊發。)


相關焦點

  • 莆田「媒婆」的棄女網絡
    莆田籍社會學研究者吳重慶,在深剖莆田一個村莊的著作《孫村的路》中分析了「媒人」的特點,他們平時走村串戶,「腳勤嘴勤,且走且逛且說新聞(指『閒聊』)」,且各村的媒人間緊密合作。 嫁去長樂的莆田女人變成紐帶,流通兩地的生養信息。仙遊「媒婆」李鳳仙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幹起販嬰生意,緣於村裡有人生不出孩子,託她四處去問不要的孩子。
  • 關於莆田的50個關鍵詞,每個都值得記住……
    這裡有關於莆田的50個關鍵詞 每一個都能讓你印象深刻 01 滷麵 說到莆田,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莆田滷麵。因為莆田滷麵象徵著家鄉,象徵著莆田的一種文化民俗。在外漂泊的遊子,能吃上滷麵就超滿足了。
  • 童養媳悲歡 臺灣客家戲曲《花囤女》看一對姊妹兩樣情
    華夏經緯網1月6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早期盛行童養媳風氣。根據教育部門客語辭典,客家族群更為養女、童養媳取別稱為「花囤女」。象徵囤積花蕊,以備開花結子,瓜瓞綿綿。作家王瓊玲以童養媳題材,和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合作編寫戲曲《花囤女》,描述一對雙胞胎姊妹作為童養媳的人生境遇落差。
  • 莆田鞋的質量怎麼樣?為什麼莆田鞋就敢說出讓全世界穿得起名牌?
    首先來看,莆田鞋的出現或者說莆田鞋的出現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壓根就是因為專櫃的高價,實在是太高了!一般的辦公室職員收入相對有限,大多數人都不捨得去買一雙不起眼的洋鞋。那種價格壓根就超過了大多數人一雙鞋的花費預算,成本早就算得特別大了。
  • 莆田市資訊|你是從哪裡知道莆田鞋的,又是通過什麼渠道入手的呢?
    作為我們普通消費者想要購買莆田鞋,好的選擇是購買300塊錢左右的莆田真標版本和公司級的莆田鞋,這兩種版本的莆田鞋是性價比最高的。頂級復刻版本的莆田鞋,做工特別細膩,消費者穿上之後也有不錯的腳感,因此在質量上莆田鞋真的可以和正品相媲美,但是價格卻親民的多。正品鞋的價格至少在一千塊錢以上,頂級復刻版本的莆田鞋也只賣到500。如果你想要體驗一下品的感覺,不妨購買一雙莆田頂級復刻版。
  • 女主是童養媳的古言小說,千嬌萬寵養大的童養媳,豈能說走就走?
    女主是男主童養媳,前世經商供養男主讀書,但男主因為自己彆扭的心思最後兩人分離。重生後男主對女主特別好,女主主經商,男主主為官。小短評:罪臣之後的女主父母祖父皆死於海難之時清醒,更遭到了二叔的丟棄,祖母無法把她送給秦家當童養媳。
  • 莆田!轟動世界,請為莆田代言!
    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界代表及各界嘉賓千餘人親臨現場,共同見證了世界佛教界的又一交流盛事。2018年10月30日,分論壇大會發言,作為論壇開幕後第一場正式交流活動,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50多道是由我市自主研發的哦。
  • 講一個童養媳的故事,她是我的三姐
    舊社會父母包辦下的婚姻的童養媳,高橋人叫小媳婦,在家庭中地位最是最低的,如果遇到難玩婆老太(難玩、高橋話說的是不講道理,經常打人、
  • 獨家解析莆田貨每個等級的差別!莆田純原鞋品質怎麼樣!
    莆田安福電商城,在這裡每天晚上來來往往的人群,要麼是當地莆田鞋的從業人員,要麼就是正在考察準備從事莆田鞋的本地人和外來人。說全中國夜晚最熱鬧的地方是莆田安福一點也不誇張,每天晚上車水馬龍的景象,看下圖就知道,莆田鞋為何這麼火?
  • 百度和莆田系醫院是這樣宰割患者的
    一文之後,後臺收到近5000條留言,我估算了一下,有四分之一的留言是在控訴自己被莆田系醫院坑騙的經歷……大家不約而同地曝出自己的遭遇,讓哥意識到:原來有這麼多人在莆田系醫院上當受騙過啊。然而,這些年來,媒體曝光過、消費者舉報過,可沒有任何改變。
  • 海天森燕《遇見莆田餐飲人》--專訪新加坡莆田餐廳創始人方志忠
    驅車從莆田來到我並不熟悉的江口,經過彎彎繞繞的村道,最後到達江口厚峰村,新加坡莆田餐廳食材加工廠,也見到了網上盛傳的「方叔叔」!熱情親切的方叔叔,帶我們參觀了他的食材加工廠,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對於原材料的用心。
  • 測評 | 深圳莆田vs新加坡莆田
    結果剛回深圳,有朋友說起莆田在深圳新開了一家分店,於是我窮極無聊又跑過去點了一遍相同的菜,拿來做個測評。深圳的店因為生意太好,不接受預訂,不到12點過去,還是等了50分鐘,只能感嘆這座擁擠的城市。深圳店本身座位就多,生意又火爆,自然不用指望像在新加坡一樣是專門的服務員負責對應的客人。屬於上菜報菜名,招手來加茶的中規中矩服務。
  • 央視記者「冒死」暗訪,莆田假鞋依舊猖獗!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售賣假鞋原本是違法的,但這裡的銷售人員談起莆田假鞋,言語間還透露著自豪:「只有莆田讓全中國穿得起名牌,你說,本來那雙,我剛才給你的那雙(正品)幾千塊的,我們這邊五百多就搞定了。「」莆田就是(央視)3.15給他炒火的,那個老闆抓進去罰了兩千多萬,一年就給他賺回來了。「記者看到,在安福街的入口處,紅色的條幅還寫著「禁止製造,銷售,運輸仿冒鞋服品牌產品」。
  • 莆田餐廳的100%莆田菜
    但他仍堅持100%莆田風格,他認為,「我既然叫「莆田餐廳」就一定要堅持100%莆田風味,一定要讓我的客人感受到我們的用心,就是要堅持莆田的原味主張。」』身在異鄉的「門外漢」16年前,剛去新加坡的方志忠因為滿足不了身在異鄉而想吃家鄉菜的願望,熱戀家鄉味的他恨不得讓所有人都嘗嘗莆田菜,憑著記憶而非「好吃者」的個人口味,親自做品控,逼著廚師一遍一遍嘗試糾正,2000年,口袋錢不多的情況下,他在新加坡開出了首家餐廳,名字也不必太複雜,家鄉菜以家鄉命名。
  • 麥昆小白鞋莆田鞋快遞異地上線莆田鞋批發市場莆田鞋都是假的麼...
    麥昆小白鞋莆田鞋快遞異地上線莆田鞋批發市場莆田鞋都是假的麼,高仿鞋子信得過的品牌,我抄起一雙鞋:「多少錢一雙。麥昆小白鞋莆田鞋快遞異地上線莆田鞋批發市場莆田鞋都是假的麼, 莆田運動鞋批發市場,莆田鞋廠拿貨安福檔口批發直銷!
  • 【故事】莆田:警察媽媽的「雙面」人生(927)
    【故事】莆田:警察媽媽的「雙面」人生(927) 2020-05-11 0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朋友借一兩百塊錢不還,我應該怎麼催?
    我比較窮,但是還是經常有不少朋友找我借錢的,問題在於我大多數都沒借,因為真的沒有錢,不過,如果借一兩百塊錢的話,以我目前的情況,我基本上不會去要。借錢還款一兩百塊錢買斷以後再也不找你借錢了,多便宜啊。丟了這一兩百塊錢,隨時還可以再掙回來,可是認清一個人卻不一定能夠花一兩百塊錢買回來,
  • 曝尼克斯或將買斷艾靈頓合同 也願放行哈克裡斯
    北京時間2月7日,據《SNY》記者Ian Begley報導,聯盟消息人士透露,尼克斯很可能與韋恩-艾靈頓商談合同買斷事宜。另據《紐約郵報》記者Marc Berman,如果莫裡斯-哈克裡斯想買斷合同的話,那麼尼克斯會答應他。
  • 13歲的侄子微信問我要50塊錢,但是我沒有給他,也感到非常痛心
    今天中午微信突然收到一條陌生信息,叫我轉25塊錢給他,我非常好奇,我問他是誰,然後他告訴我他的名字,我才知道原來他是我哥的兒子,就是我的侄子。他說他要買東西吃,叫我轉25塊錢給他,我沒多想,我就直接轉給他了,但是過了不到10分鐘,他要叫我再給他轉50塊,這次我問他要來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