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粉絲經濟的心理認同感到底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2021-01-12 風言風語風斯若

市場學是一門很複雜也很複合型的學科,在兼顧經濟、社會、管理……等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之外,市場學還必須充分考慮心理學。雖然名稱當中有著「經濟」兩個字,粉絲經濟的內涵其實大部分並不屬於經濟學的範疇,而是屬於市場學,這也就讓我們有必要來探究一下「粉絲經濟心理學」的本質了。

毋庸贅言,大家都知道粉絲經濟存在是因為受眾的「認同感」,那麼這種「認同感」到底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則顯然是我們構建未來「粉絲經濟模型」的重要參考。

01認同感建立基礎之一:關係親密

我曾經去過一個相對偏僻的村子,那個村子一共有三個小賣部,我居住的房子的主人,總是會去一個離自己稍遠一點的小賣部去買日常百貨。當我奇怪地問他為什麼不在隔壁家買東西的時候,他的回答是因為遠的那家小賣部的老闆是他遠房親戚。如果我們把這個模型放大一些的話,在這個社會當中有很多「幫親不幫理」的現象,比如會選自己最熟悉的鄰居做「樓長」,會把才藝第一名的選票投給同事的孩子……等等。人們總是會因為關係的親疏而決定自己的好惡,「情人眼裡出西施」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家族、朋友、同鄉、同學、同事、同好、同齡……,都有可能是因為關係親密而帶來認同感的可能。

02認同感建立基礎之二:成功光環

網絡上曾經曝光過一些「假成功」的現象,比如坐在一堆紙幣上面,比如開豪車的圖片配上「工作一個月後」的文字……等等。這種現象用俗話來說叫做「託兒」,像很多新開張的實體店,都會花錢僱一些人來把空間填滿,而網絡店鋪的經營者也會用「刷單」的方式讓自身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成功的店鋪」。這一切的包裝,都是試圖通過「成功」的概念來獲取受眾的信任,並由信任產生消費者的認同感。

03認同感建立基礎之三:知識魅力

在當今的市場之中,最容易獲得粉絲的方式恐怕就是「以專業領域專家的形象出場亮相了」。無論是股票專家、養生專家、管理專家、文化專家……。在所有一切大眾感興趣而信息又不是百分之百透明的領域,以「知識」作為建立心理認同感的紐帶是非常聰明且又安全的做法。人們會尊重有學識的人,尊重學歷高的人,這種尊重會逐步從對專業的尊重到對消費的依賴——以「專家形象」建立起來的粉絲認同感,在消費端的表現是非常不同凡響的。

04

這個世界上有成功的人,就有不成功乃至失敗的人。一部分不成功人試圖追隨成功者的步伐,而另一部分呢,雖然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渴望成功的,但是因為人類固有的「面子問題」而產生的逆反心理,則會讓他們轉向「信服」那些與公眾認知的成功人士「唱反調」的人。這裡沒有絲毫貶義,因為真正的「唱反調」實際上是一種創新,是為了突破某種桎梏而產生的「潮流」。

以上四點,就是人們在「追尋偶像」時最容易產生的心理狀態,把握好這四點,將有利於我們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能夠影響受眾並產生消費的「粉絲經濟商業模型」!

相關焦點

  • 用「卡位」取代「定位」,粉絲營銷的五大方法論
    人文情懷和網紅光環所帶動起來的粉絲營銷仍在繼續,但似乎正在遭遇瓶頸。我想以此為出發點,系統性的探討一下「粉絲營銷」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需要講究哪些技巧。我將從以下5 點,闡述我的「粉絲營銷」方法論:1、如何深度發掘粉絲的商業價值?2、如何讓你的粉絲「活」起來?
  • 「粉絲經濟」或許是中國電競的下一站?
    2017年,中國電競在被說是富二代「玩票」時,出現了新的轉機。在海外做手遊發行的趣加集團,建立了FPX戰隊,京東收購了QG組建了JDG,嗶哩嗶哩收購了IMay成立BLG,這三家新戰隊的共同點就是背後都有一個有資本實力的大公司,而在筆者看來,這也正是中國電競能夠有下一步發展的希望之一。
  • 「潮流展會其實也是一場粉絲經濟」| HB MONTHLY
    >每期邀請一位大人物進行訪談,重點關注潮流行業的「生意現狀」,在我們看來光鮮亮麗的這些「潮流生意人」是如何作出商業決策,他們又經歷過哪些磨難與教訓?「潮流展會其實也是一場粉絲經濟」,Levant 是這樣認為的。
  • 「嗅覺經濟」千億市場之下,「AROMAG」要用「迎合中國審美」的香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香水行業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市場香水消費增速明顯,預計2018至2024年間,中國香水市場將保持約15%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2年,市場規模預計突破400億元。在中國美妝護膚企業快速發展、初創化妝品牌競爭漸入白熱化階段之時,香水市場似乎有望成為中國化妝品市場的一個新增長點。
  • 36氪專訪|時代心理診所「KnowYourself」,和一群直面「心理困惑...
    如果說「捕捉焦慮、製造流行」成就了刷屏的「新世相」,那麼「KnowYourself」的刷屏,則是在「逆流行」中完成的:論文式的心理學長篇分析、學術式的標題詞彙,還有「非黃金時間」的深夜時段推送。這個看似毫不符合「爆文邏輯」的心理學公眾號,目前已收穫頭條篇篇10萬+的微信閱讀量。
  • 為什麼長投的班主任天賦大概率集中在「關係建立」上?
    今天之所以聊這個問題,是因為有一天我們一群人用蓋洛普的工具來測試天賦時,發現群裡好多人的第一天賦是「關係建立」,其次是「戰略思維」,通常「影響力」最弱。神奇的是,擁有「關係建立」這個天賦的,大多數都是我在長投工作時認識的班主任或督導(非長投學員被忽略了,還希望不要怪我hhh,因為太神奇了。)。
  • 井邊灣心理:大女主不拍「茶藝照」,不走「好嫁風」
    要說這個夏天的爆款電視劇,一定非「三十而已」莫屬。正如名字所言,這部劇以30歲都市女性的視角展開,講述了她們在「輕熟危機」中自我成長的故事。井邊灣心理諮詢發現:這樣一部女性勵志劇,真正火出圈的卻是因為劇中那個「高級茶藝師」林有有。
  • 「火熱」的粉絲經濟,「尷尬」的粉絲平臺
    與此同時,在這個極端事件中,粉絲平臺所面臨的困境被具象化。從最早的韓流時代開始,國內粉絲群體的迅速增長和消費能力的提高刺激著粉絲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兩檔節目為偶像行業打開了系統性的機會。作為產業鏈的一個環節,粉絲平臺也受到了市場和資本的更多關注。
  • 區塊鏈市場的「美林時鐘」:如何把握周期性機會?
    「美林時鐘」是 2004 年由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通過對超過 30 年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的資產配置模型,通過將資產輪動及行業策略與經濟周期聯繫起來,指導經濟周期不同階段的資產配置。當整個行業落地方向沒有這麼清晰,大家在尋找所謂「killer app」的階段,情緒的起伏會很大程度上決定資產價格,所謂「價格即信仰,信仰即價格」。當 13 年的比特幣,17 年艾希歐和 20 年 DeFi 魔盒打開時,大家期盼的是一場對傳統金融的全面顛覆,一個弱監管+全球性的金融市場,會很快進入泡沫階段。
  • 看「時代天使」如何在法律的邊緣瘋狂試探
    圖源:公開信息整理既然在商業倫理上,如果苛求一切經濟行為的道德認同,難免顯得過於書卷氣,因此主創們也無意追究其發展過程中的「道德性」。僅將其登頂路上的別樣「風光」,與各位讀者分享。-《芳華》女主的「代言」風波 -說起來,時代天使這些年來和司法部門打交道,倒也是輕車駕熟。這部分的經驗和教訓,確實比同行們是豐富了許多:兩年前,電影《芳華》大火,一度佔據輿論場的C位,而作為主演之一的鐘楚曦,也因其「高級感」形象,迅速攬獲大批粉絲,其商業價值也一度飛漲。
  • Podcast市場全面分析:如何把握未來機遇?
    Apple、Google、Amazon、Spotify等多家網路巨頭都已進入Podcast市場,為什麼他們會看好Podcast市場?底層原因在於,眼睛的注意力已經被佔據,而耳朵的注意力還沒,搶佔Podcast市場意味著能從「耳朵經濟」中分一杯羹。商業的進步,永遠是效率之爭,也就是效率高的取代效率低的。
  • 被年輕人買爆的「戒糖經濟」:元氣森林,Wonderlab,可米酷如何拼出...
    「朋克養生」浪潮中,當代年輕人對健康的追求便可見一斑。後疫情時代,年輕人對健康更加關切,怎麼能遠離糖和脂,吃好又吃瘦?這種需求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戒糖經濟」。「0糖0脂0卡」的差異化突破點,掀起了無糖飲品的新風潮。這個成立僅4年的新品牌,別出心裁地教育了飲料市場。
  • 輕抖:「免費」抖音數據分析工具
    大家都知道,想要在抖音這片紅海中分一杯羹,少不了「數據分析工具」的輔助。  但縱觀數據工具市場,幾乎所有產品都要收費,且動輒就成千上萬。即使開了頂級會員,各項權益也限定了人數次數,巴不得讓你多花幾份錢。  所以,我們決定站出來,做一個「免費」抖音數據分析工具,幫助千萬中小創業者漲粉變現。  「輕抖」微信小程序,也因此誕生。
  • 100%乾貨:如何建立粉絲信任實現成交
    在分析這個案例時,我們看到,粉絲從來源分析一定是精準的,也具有購買需求,只是不從她這裡買,很大原因是信任度不夠。打開她的朋友圈,能看到她發了很多的商品信息,各種刷屏,而這些信息並不是粉絲愛看的(利他),粉絲不屏蔽就已經算好了。粉絲從她的朋友圈中也看不到一個真實人的信息,粉絲對你無法產生更多信任,而沒有信任也就就沒有購買,也就無所謂微商了。信任是什麼呢?
  • 搶佔Z世代:信用卡如何「攻入」B站?
    來自招行信用卡的洞察報告顯示,疫情「黑天鵝」的出現給全球的經濟、消費、生活、信息環境都帶來了不可逆轉的連鎖反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2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下半年疫情反彈再度衝擊全球經濟,中國或將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Podcast市場全面分析:耳朵經濟越來越受矚目
    本文從Podcast行業的定義、行業趨勢、行業階段、市場格局、商業模式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越研究越發現,這個市場好熱鬧——Apple、Google、Amazon、Spotify都來了。爭奪完眼睛的注意力資源,各路玩家開始搶佔用戶耳朵的注意力,開始布局「耳朵經濟」。讓我們從Podcast行業的市場趨勢、行業格局和商業模式入手,看懂這一切現象的本質。
  • 如何建立粉絲的信任,直接成交?
    在分析這個案例時,可以看到,粉絲來源還是比較精準的,也具有購買需求,只是不從她這裡買,很大原因是信任度不夠。粉絲從她的朋友圈中看不到一個真實人的信息,粉絲對你無法產生更多信任,而沒有信任就沒有購買,也就無所謂微商了。
  • 2021-2022童裝市場「消費·分析·洞見·趨勢」
    雖然出生率依然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服裝市場卻依然吹起暖風。實際上去年第三季度,韓國新生嬰兒數量雖僅勉強達到8萬名,但百貨店的童裝專櫃較去年同期卻增加了18.9% .根據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的數據,韓國國內童裝市場在2014年的產值達到1兆韓元,在2017年卻擴大到了1兆2346億韓元。這都是託了「8個錢袋」的福。
  • 粉絲行動主義:「黑命攸關」運動中的BTS粉絲 | 後生深度
    部分粉絲直接在偶像直播中留言,要求偶像發聲支持BLM運動。6月4日,BTS和其所屬公司Big Hit宣布向BLM組織捐款100萬美金,BTS的粉絲「阿米」(Army)隨後在推特上發起了#MatchAMillion的籌款活動,於25小時內發動粉絲又募得100萬美金。K-POP粉絲和行動主義者(activist),這兩種身份為何能重合起來?
  • 光明日報:如何引導粉絲經濟
    原標題:如何引導粉絲經濟   近期,顏值崇拜、拜金、攀比、暴力等粉絲追星過程中存在的諸多與價值觀相關的亂象不斷浮出水面,引發社會輿論爭議——粉絲們創造出了成百上千個專用術語,形成了一套獨有的語言體系,其中不乏「坐地排卵」「白嫖」之類的低俗詞語;這個群體戾氣叢生,掐架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