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撰寫關於日蓮佛教思想和《法華經》的小品文、論文和書籍,以激勵世界各地的國際創價學會會員。他將焦點放在把深奧的佛理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他會見國際創價學會和日本創價學會的會員,同他們分享他的觀點,鼓勵他們。他也著力於培育年輕人,將一生所學傾囊相授。他還會見世界各地有識之士,和他們保持聯絡,討論全球問題和如何建立一個更和平的世界。
他的核心理念是什麼?池田大作相信人有向善向好的潛能,並認為我們能夠和平共存,也能夠與我們的環境和諧相處。他堅信持續的對話可以彌合人類社會的裂縫。他還認為,單單一個人的「人性變革」,就蘊含讓世界更美好的巨大潛力。池田的理念,出於日蓮佛法和大乘經典的《法華經》,其中包括以下的思想:
依正不二(人與環境的一致性)
色心不二(身體與精神的一致性)
緣起(生命互相依存之理)
生命的永恆性
自行化他的精神
池田大作對和平有何貢獻?池田大作1928年出生於東京,少年時期在戰爭的恐怖陰影中渡過,故立意畢生為和平盡力。池田出任創價學會會長後的一個活動焦點,是修補日本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他也致力推動廢除核武器,五十多年來展開籤署請願書運動,發表倡言和撰寫與此課題有關的文章。池田的和平活動,還包括在冷戰時期為了緩和中國與蘇聯之間的緊張關係,以一介平民之身展開的外交行動,以及與世界各地各領域人士舉行的對話。至今,有五十多次這類對話已成書出版。自1983年起,池田也以國際創價學會會長之名,每年一次發表和平倡言,就如何應對全球問題,提出以佛教人道主義思想為依據的可行建議。池田先生還設立了數間機構,以促進和平、人本教育和文化交流。
國際創價學會會員為何將他視為人生導師?很多國際創價學會會員常提及,他們視池田大作視為自己人生的導師。這往往是出於對池田在解析佛法時所展現的深厚理解,以及廣博學識的敬佩。他經常鼓勵會員勤力學習佛法,強調那並不單單是一套哲學理論,而是活生生的、可用於面對生活一切挑戰的人生哲理,這也可能引起會員的共鳴。池田先生時常強調,他自己的一切成就都應歸功於他的導師、創價學會第二任會長戶田城聖(1900-58),而戶田城聖本身在世時也常稱首任會長牧口常三郎(1871-1944)為自己的恩師。這種師父將衣缽傳授給弟子,或說老師傳道給學生的傳統,在佛教史上源遠流長。師父或老師的責任,是把自己所學,傾囊相授給弟子或學生,並鼓勵他們加以發展,最終能青出於藍,超越師父或老師。通過這種方式,佛法才可千古流傳。學會會員也談到,師與弟子共同肩負把佛法弘揚於世的責任。
團體活動國際創價學會參與什麼樣的草根活動?國際創價學會會員積極參與對社區有益的活動,並把實現一個公正、可持續發展、和平的世界,視為佛教和國際創價學會的目標。世界各地的國際創價學會組織在推行活動時,都考慮到該活動是否適合當地情況和文化。這可能是打掃當地公園、舉行關於和平建設中婦女的角色的討論會,或在圖書館舉辦的公共教育展覽。這些公共教育展的主題包括和平與裁軍、可持續發展與人權等。會員本身在社區、家庭和工作場所發奮圖強,也可被視為國際創價學會入世活動的一環。
國際創價學會和聯合國有著怎樣的聯繫?國際創價學會認為,聯合國或許有其不足之處,但仍不失為一個必要的國際合作機構。透過聯合國的體制,問題的處理才可在國際層面上展開。為了支持「為世界兒童建設非暴力與和平文化國際十年」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十年」,國際創價學會全力展開各類公共教育活動,以期在基層社會推廣這兩項兩聯合國計劃所要傳達的信息。作為一個非政府組織(NGO),日本創價學會自1981年起,即成為與聯合國新聞部和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NGO聯絡處的聯繫單位。國際創價學會也從1983年開始獲得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的諮詢地位。國際創價學會駐紐約、日內瓦和維也納的聯合國聯絡辦事處,積極支持聯合國的各項工作,並與其他非政府組織合作,以促進裁軍、人權教育和跨宗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