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阿哥胤禔詛咒胤礽事發後,其母為何如此狠,請求康熙殺他?

2021-01-18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世間哪有做母親的不心疼自己兒子的?

而惠妃在大阿哥胤禔詛咒太子胤礽被發現之後,不但沒有去替自己的兒子胤禔進行辯解求情,反而請求康熙帝賜死自己的兒子胤禔。

在旁人看來,惠妃不僅不是大義滅親,而是冷漠無情,哪有母親要求父親處死自己孩子的道理?

但是我們再看一看大阿哥胤禔的結局:削爵囚禁,但並未被賜死。

要知道在古代,詛咒太子是謀逆之罪,即便大阿哥胤禔是皇子,也難逃重罰。

大阿哥胤禔的這個結局已經算是相當好了。裡面出力做多的就是大阿哥胤禔的母親惠妃。

這一切都要從惠妃說起。

大阿哥胤禔的母親惠妃出身十分低微,名份就是從答應開始逐漸升上去的,可見地位有多低。

惠妃祖上曾經很顯赫過,她的祖父叫葉赫那拉·金臺吉,是葉赫部統領,也就是這位留下了著名詛咒「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寸草不留」。

但是到了她這一代就差不多變成落魄戶了,她的父親索爾和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郎中。

但是誰知這一代出了一位大人物——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的父親尼雅哈和惠妃的父親索爾和是堂兄弟,這樣一算,惠妃和明珠也算是同祖宗的堂兄妹,關係肯定比較親密,屬於典型的一榮俱榮,與損俱損的關係。

所以當納蘭明珠崛起後,胤褆的母親惠妃自然而然被康熙帝晉封,最終成為惠妃。

惠妃很有智慧,但是不代表她的教育會是成功的,也不代表她自己的兒子也有智慧,事實證明惠妃錯了,大阿哥胤禔爛泥扶不上牆,就是一個廢物。

因為胤禔做出許多出格的事情,讓康熙帝感到非常惱怒,其中就包括詛咒太子胤礽。

其實整件事很簡單:康熙晚年,奪嫡之爭異常慘烈,最終導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胤禔身為皇長子,感覺自己理應繼承皇位,就積極謀求儲君之位,為此不惜上書康熙帝要求自己親自動手殺了自己弟弟——前皇太子胤礽,康熙帝知道後大怒,大聲斥責胤褆,讓胤禔斷了登基皇位的念想。

後來胤褆氣不過,找來三個江湖喇嘛,躲在胤禔的府上對太子胤礽施加詛咒,最終三阿哥胤祉揭發了胤禔利用喇嘛詛咒太子胤礽的事,康熙帝在胤禔府中人贓俱獲,胤禔最終被康熙帝永遠圈禁。

面對兒子胤禔遭受大難,奇怪的是其母惠妃並沒有站出來保護胤禔,甚至出來指責胤禔行為不孝,要求康熙帝殺了他。這是為什麼呢?

惠妃那拉氏之所以能從地位低下的答應之後的庶妃最終晉升到惠妃,不僅僅是因為宰相明珠的關係,因為那拉氏得到康熙帝寵幸的時候,明珠還只是一個小官。

惠妃為人低調持重,性格和善,人緣很好,這才是她深得康熙帝寵愛的主要原因。

所以,惠妃應該說是對康熙帝十分了解。

時間長了,雖然惠妃已經人老色衰,但是對於深宮之事十分透徹。

惠妃的為人決定了她的處事方法,一定不是《康熙王朝》裡面那個不懂康熙帝心情,嘴碎嘮叨的妃子,而是一位有智慧的女子。

惠妃其實已經摸透了康熙帝的心思,所以惠妃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要將自己的兒子置之於死地,相反,她是反其道而行之,藉此來保護大阿哥胤禔。

康熙帝作為父親,必然是愛兒子們的,最不願看到的是兒子們因為爭奪儲位自相殘殺,就算大阿哥胤禔有殺了太子胤礽的想法,但是畢竟失敗了,沒有真正的實現,康熙帝不會讓自己的兒子來個手足相殘。

所以,惠妃心裡明白,要求殺自己的兒子只是讓康熙帝有個臺階下,其實康熙帝是不會殺死自己的兒子的。

正所謂你要求罰得越重,表明的心跡越明白透徹,康熙帝反而會罰得越輕;你要求得越多越是保護,康熙帝很可能罰得越重。

大阿哥胤禔雖然被終生圈禁,但是只是失去了參與爭奪皇位的權力,日子還是過得很好,史書記載胤禔後來不管世事,專心造人,成為康熙帝所有兒子中產子最多的皇子,遠離了權力中心的胤褆也是唯有的幾個參與過奪嫡之爭而平平安安活下來的皇子,就是不知道明不明白他母親惠妃的苦心,不會不會感謝他的母親惠妃。

惠妃作為皇宮裡長大的女人,對帝王之術多多少少都有些參透悟性,惠妃能從答應之下的庶妃混到妃位之首,不是沒有理由的。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的救命恩人
    《雍正王朝》評10:他表面上要殺太子,實則太子的救命恩人大阿哥胤禔,宮廷鬥爭中的小丑蔣幹作者:董狐筆/全文約2100字,閱讀約需要7分鐘。在太子胤礽的一生中,一直有一個人,陪伴在他左右,與他一起玩耍,一起成長,一起輝煌,相鬥相殺,又一起成為階下囚,此人便是太子的大哥,康熙王朝的大阿哥胤禔。
  • 康熙帝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真的是個草包嗎?
    隨著這部劇的又一次熱播,關於裡面的人物,也是觀眾朋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劇中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康熙皇帝的長子——愛新覺羅·胤禔。愛新覺羅·允禔(zhi)(1672年-1735年),原名愛新覺羅·胤禔(要避名諱,雍正帝原名愛新覺羅·胤禛)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長子,雍正帝長兄。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殤未齒序,故為皇長子。
  • 康熙大阿哥胤禔,九子奪嫡失敗後,他的結局如何?
    當然,太子的職位空缺引起了所有皇子們的虎視眈眈,大哥胤禔把這看作是他贏得皇位的最好機會。為了這個機會,胤禔等了33年(從康熙十四年二阿哥胤礽被封為太子起)。《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兩部影視劇中都出現了一位大哥,他們對大哥的態度是貶義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戲中提到哥哥胤禔主動幫助父親康熙皇帝殺死親生兄弟胤礽,並遭到康熙的責罵。
  • 妃子都想母憑子貴,為何康熙這位妃子,卻請求處死親生子
    妃子如果生下皇子,必定都是悉心培養,希望他受到皇帝的重視,將來爭奪儲位,自己好母憑子貴。然而,為何康熙這位妃子,卻請求處死親生子呢?要說康熙這位妃子,位分也不低,位列四妃之首,她就是惠妃葉赫那拉氏。惠妃首先出身就很不錯,父親索爾和是正五品郎中,而康熙重臣納蘭明珠,就是索爾和的堂兄弟。所以說,惠妃還是納蘭明珠的堂侄女。
  • 康熙遺言殺大阿哥和廢太子!雍正為何不聽?三點原因,雍正很高明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可惜康熙晚年,也出現了一大汙點,這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搞得清廷上下,人心惶惶,康熙自己都心力交瘁。以至於此事件完結後,康熙特意召集來了那些王公和重臣等,當場留下了遺言:「朕萬年之後,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廢太子胤礽)斷不可留,爾等內如有留之者,即系擾亂國家之人」。
  • 胤禔:九子爭嫡的背景板,名為大皇子,實為利令智昏的可憐蟲
    說起康熙,用雄才大略、豐功偉績形容都不過分,但他有一個最大的失敗之處,那就是沒有做好皇位繼承的工作,使得許多兒子遭遇劫難,死於非命,也讓後繼者、清朝最勤奮的實幹家雍正背上了弒父篡位的黑鍋。都說齊家平天下,康熙有平天下之才,在「齊家」上卻昏招盡出,這或許與他有才華的兒子實在太多有關吧。
  • 康熙長子胤禔為什麼被痛斥為「亂臣賊子」?結局也不是太好?
    大阿哥胤禔是康熙長大成年的兒子中年齡最大的兒子,因為是庶出,所以沒有被立為太子,也被稱為皇長子或大阿哥。之所以說他下場不好,而是因為胤禔所作所為完全是咎由自取,他有了想殺弟弟廢太子胤礽之心,所以老爹康熙罵他是亂臣賊子、無知蠢材,連老媽惠妃在最後都不替他說話,還跟康熙說這樣的兒子就當我沒生過,連弟弟雍正繼位後都不待見他,同樣和他都被老爹康熙下旨圈禁的廢太子胤礽在雍正朝就得到了善待,連長子弘晳都被雍正封王,而雍正卻對大哥胤禔不聞不問,胤禔死後雍正只以貝子禮將他安葬,而胤禔的兒子弘昉只承襲了鎮國公爵位
  • 親生兒子胤禔在奪嫡中失利後惠妃轉而支持養子胤禩
    那拉氏入宮時為庶妃,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下大阿哥胤褆,這是所有進入齒序的清聖祖皇子的大哥,名副其實的皇長子。康熙十六年(1677年)將其封為惠嬪,康熙二十年(1681年)封為惠妃,同時獲封的還有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清世宗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德妃烏雅氏,以及三阿哥胤祉的生母榮妃馬佳氏。
  • 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和十二阿哥胤祹,為何沒有參與奪嫡之爭
    九子奪嫡指的是清朝歷史上康熙晚年他的九個兒子為了皇位展開了激烈的爭鬥,最終以四皇子胤禛(雍正)勝出而告終;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是九子奪嫡的分水嶺,之前因為儲君早定所以諸子並沒有多少紛爭(二皇子胤礽早在其剛滿周歲的康熙十四年就被立為太子),這一年康熙一廢太子這給了其他皇子機會,因此各個皇子之間為此展開了爭鬥。
  • 大阿哥胤禔只因說錯一句話,就被囚禁了26年,去世後墓中空空如也
    在康熙還在世的時候,就將大阿哥胤禔圈禁了起來,一直到雍正十二年去世,一共被圈禁了26年之久,在去世之後,他的墓中竟然空無一物,一件隨葬品都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還要從西徵噶爾丹說起,作為康熙皇帝的長子,胤禔從小就備受寵愛,其實,胤禔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阿哥,只不過他之前的四位哥哥都早夭,只有他順利的長大成人,所以,胤禔也從小就備受康熙皇帝寵愛
  • 清朝的雍正皇帝有多狠?對兄弟趕盡殺絕
    而康熙皇帝生的兒子們參與奪嫡的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鋨、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現在咱們來說說那些參與奪嫡事件阿哥們的結局吧。 大阿哥胤禔雖然是康熙的長子,但是他是庶出,早年曾經徵戰葛爾丹有功。但是在太子之爭中因為情商太低,被康熙所厭惡。你要問他的情商怎麼低了,看過《雍正王朝》的都知道,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大阿哥胤禔居然勸康熙殺掉太子。都說虎毒不食子,再說康熙能被稱為一代明君又怎會做出殺子的事情來呢。
  • 三阿哥胤祉沒參與奪嫡,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被囚禁至死?
    史上最著名的就要數清朝康熙年間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康熙最後成人的兒子一共有二十個,最後就有九個參與了奪嫡,但是三阿哥胤祉雖在這九個兒子中排上了號,但是他在爭儲之時卻也沒幹啥。他自己既無心爭寵,也沒有向任何人倒戈,而是一直在編寫自己的文書,其實只是「九子奪嫡」的邊緣人物。
  • 康熙王朝:胤禔鍾情寶日龍梅,康熙為何不成全,反而將其佔有?
    寶日龍梅是《康熙王朝》中的虛構人物,蒙古喀爾喀公主,號稱「草原月光」。她是大阿哥胤禔的最愛,最後卻成為康熙的女人。那麼,康熙為何不成全胤禔與寶日龍梅的好事,而是佔有了寶日龍梅呢?事實上,康熙佔有寶日龍梅,並不代表他有意跟自己的兒子胤禔搶女人。
  • 康熙問大阿哥:你剛才看見胤礽和胤祥在凌普的軍中?
    大阿哥:這是明擺著的事!胤礽狂悖不法,對皇阿瑪不滿,已經不是一天半天了。今個兒您又沒讓他接見外藩,那隻明黃如意又沒賜給他。所以,他就更加以為,是要廢了他的太子名位;因此他就鋌而走險了。康熙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大阿哥,說道:有理!說下去!大阿哥看到自己的話語得到了康熙的「認可」,內心勇氣一下大漲,繼續說道:替皇阿瑪想想,您也真難!
  • 九子奪嫡中,十四阿哥為何支持八阿哥,而不是一母同胞的雍正?
    在康熙的兒子中,共有9位參與了皇帝之位的爭奪,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 、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
  • 皇太子胤礽和他的幾位兄弟,被圈禁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
    電視劇《康熙王朝》裡面,皇太子胤礽二度遭到廢黜以後,被關在高牆裡面圈禁,康熙過來看他,胤礽居然瘋瘋癲癲衣衫襤褸,堂堂皇太子硬是被圈禁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九子奪嫡中,皇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禟結局都很慘。特別是胤礽,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被關進鹹安宮圈禁,到雍正二年(1724年)被幽死,整整被關了十二年。
  • 《康熙王朝》中康熙知道胤禔喜歡寶日龍梅,為何不賜給他?
    同理這也是為什麼康熙明知道胤禔喜歡寶日龍梅卻不賜給他的原因。要知道和親也得分身份地位,如果是康熙那肯定會讓寶日龍梅的族人感到無比的重視,即便不是康熙那次一點也得是太子,而胤禔是什麼身份,他只是皇長子,是康熙的庶子,他上面有著康熙和太子胤礽,要和親怎麼也輪不到他。
  •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但是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乾隆的大伯胤禔。胤禔作為康熙的長子,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呢?愛新覺羅·胤禔,原名愛新覺羅允禔,是康熙皇帝的第五個兒子,雍正帝的哥哥,但因為康熙前四子皆早夭,因而胤禔為皇長子。這可就犯了康熙帝的忌諱,皇帝殺兒子,不管怎麼說都是落人口實的,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康熙自然不希望留下一個殺子的名聲,在清朝時期,皇帝很少向自己的兒子和手足兄弟痛下殺手,即使是雍正如此薄情寡義,也沒有殺掉任何一個兄弟,這也算是清朝的一個傳統。康熙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團結友愛、兄友弟恭,胤禔的這種做法可以說不止是觸碰了康熙的底線,也觸碰了愛新覺羅的底線。
  • 他本是康熙長子,墓室發掘出來為何空無一物?專家表示暫無法解釋
    不僅如此,由於胤禔氣質出眾,做事情踏實幹練,又富有仁義之心,康熙皇帝對他十分看重。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噶爾丹禍亂邊疆,裕親王福全領命率大軍前去鎮壓,康熙皇帝為歷練胤禔,專門下令讓他跟隨大軍出徵,臨行前還對兄長福全囑託,希望他照顧好胤禔,這一年,胤禔年僅18歲。就常理而言,胤禔如此受寵,他的一生應該都會在康熙的庇佑,享盡榮華富貴。
  • 歷史上,康熙的皇長子胤褆,為何始終無法染指皇太子之位?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將他與自己的結髮妻子,即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生的皇次子胤礽冊封為太子。這時胤礽只有13個月大,而此時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已經三歲多了。中國古代的封疆王朝的帝王傳承,一直奉行的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也就是說,康熙一生中唯一的嫡子胤礽,具有天然的優先繼位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