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和十二阿哥胤祹,為何沒有參與奪嫡之爭

2020-12-23 騰訊網

九子奪嫡指的是清朝歷史上康熙晚年他的九個兒子為了皇位展開了激烈的爭鬥,最終以四皇子胤禛(雍正)勝出而告終;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是九子奪嫡的分水嶺,之前因為儲君早定所以諸子並沒有多少紛爭(二皇子胤礽早在其剛滿周歲的康熙十四年就被立為太子),這一年康熙一廢太子這給了其他皇子機會,因此各個皇子之間為此展開了爭鬥。

康熙一生雖然生有三十多個皇子,但是序齒的只有24個,除去夭折的活到成年的有20人,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來算,分別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一共十二位皇子成年(十四阿哥胤禵生於康熙二十七年也就是1688年,1708年是弱冠之年剛好成年)。

十四阿哥胤禵之下的阿哥一方面未成年(比如最大的十五阿哥胤禑生於1693年),另外一方面從十五阿哥到二十四阿哥除了二十二子胤祜生母謹嬪是博爾濟吉特氏之外,其餘都是漢人嬪妃所生其實是沒有資格角逐皇位的,因此真正有資格展開爭鬥角逐皇位的其實就是上述十二位生母地位較高的皇子,可是有點奇怪的是十二人之中卻有三人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和十二阿哥胤祹並未參與九子奪嫡,那麼為何這三位皇子沒有參與其中?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先來看五阿哥胤祺,事實上十二位成年皇子中,太子胤礽不算,地位最高的是十阿哥胤,他的生母是溫僖貴妃,接下來是大阿哥胤禔,他的生母是康熙四妃中位居第一的惠妃;除了十阿哥和大阿哥,接下來就是五阿哥胤祺了,他的生母是康熙四妃中位居第二的宜妃,宜妃一共生有三子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和早夭的十一阿哥胤禌。

五阿哥胤祺雖然生母地位不如十阿哥和大阿哥,但是他有一個無以倫比的優勢,那就是他是唯一一位由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為人所知的孝莊太后撫養的阿哥,這份恩寵無人可比,可以說胤祺地位僅在太子之下,甚至連十阿哥和大阿哥都不如他,按理來說胤祺是很有資格參與皇位的角逐的,可是九子奪嫡偏偏沒有他主要有如下兩個原因:

第一,胤祺不僅自己不想爭,也不參與其他兄弟的爭奪,他對奪嫡並無興趣,康熙都說他「心性甚善,為人敦厚」;第二,康熙三十五年胤祺率正黃旗大營隨康熙出徵葛爾丹時臉部曾受傷,這也可能是他自願淡出奪嫡的原因之一。

再來看七阿哥胤祐之所以未參與奪嫡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生母地位較低,胤祐的生母成妃戴佳氏出自鑲黃旗,其父卓奇只是一個從七品的內務府司庫,並無顯赫的家世背景,而且從其只生有七阿哥胤祐一人來看,成妃顯然是不受康熙寵愛,她在康熙五十七年才晉位為妃,和其他兄弟相比七阿哥胤祐的勝算實在不大。

其次,胤祐有腿疾,也就是說他是一位跛子,大清的江山再怎麼樣也不可能交給一位跛子!這兩個原因使得七阿哥胤祐和皇位根本無緣,既然如此又何必去爭?

最後來看十二阿哥胤祹,胤祹之所以未參與奪嫡原因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有點類似:第一,胤祹生母定妃出自於正黃旗萬琉哈氏,原為正黃旗包衣出身地位低下,這樣的出身基本上和皇位無緣。

第二,五阿哥胤祺由孝莊太后撫養長大,胤祹則由孝莊太后侍女蘇麻喇姑撫養長大。蘇麻喇姑雖是侍女但是和皇室卻有不解之緣,他對康熙有養育之恩,「賴其訓迪,手教國書」,清朝皇室自康熙始都對她尊敬有加,蘇麻喇姑一生與世無爭、晚年篤信佛教,所以十二阿哥胤祹在康熙晚年激烈的奪嫡之爭中超然物外保持中立,應該和蘇麻喇姑的悉心教誨有莫大關係。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東方頭條,還請自重!)

相關焦點

  • 雍正登基清理掉所有競爭的對手,為何唯獨放過十二阿哥胤祹呢?
    十二阿哥胤祹可謂是清宮裡的一隻清流,對唾手可得的皇位視而不見,抽離出爭儲之爭,擁有良好心態,得之不驕,失之不躁,也是康熙諸子中最長壽的一個。雍正登基後,對所有參與爭奪皇位的兄弟並沒有殘酷屠殺。只不過最慘的是政敵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同時被幽禁,受盡折磨,最後二人莫名其妙的死去,總之很慘。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為何不見康熙的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空間激烈的奪嫡大戲,史稱「九子奪嫡」,即共有九位康熙的皇子參與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登基皇位,他也就成為後來的雍正皇帝。
  • 康熙末年沒有參與奪嫡之爭的四個皇子都是誰?他們都是什麼結局?
    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為了奪得大位,這九位皇子分化成了多個陣營,相互傾軋、明爭暗鬥。
  • 雍正收拾了所有競爭對手,為何偏偏善待老九親哥哥五阿哥胤祺?
    以十四阿哥胤禵為分水嶺,後面阿哥之所以沒有參與奪嫡,關鍵原因在於年齡太小,即使想要奪嫡也是有心無力;而前面阿哥,除卻九位奪嫡阿哥,還有沒能活到成年者以外,有三位阿哥沒有參與奪嫡,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至於為何沒有參與奪嫡後續會具體說明。 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是四阿哥胤禛,是為清世宗雍正帝。
  • 康熙第五子胤祺能力強,背景不比雍正差,為何沒有參與奪嫡?
    這位五阿哥可不是一般人,能力其實很強,在康熙時期,曾隨康熙帝出徵葛爾丹,並且統領正黃旗大營,在康熙四十八年被晉封為親王,要知道在清朝,不是說是阿哥就肯定可以成為藩王,像大阿哥被奪爵圈禁之前也不過是郡王,康熙晚年呼聲最高的「大將軍王」老十四也不過是貝子爵位,連王爵都不是,而胤祺能跟隨康熙帝出徵,並且歷經廢太子風波等事件,還能成為親王,足以可見他的能力其實不錯。
  • 雍正王朝:皇位爭奪大戲,為何不見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
    根據《清玉牒》的記載,在參與「九子奪嫡」的諸位皇子中,屬皇十四子胤禵的年齡最小,可排序在胤禵之前卻並未參與其中的皇子就有5位:皇五子胤祺、皇六子胤祚、皇七子胤祐、皇十一子胤禌和皇十二子胤裪。「九子奪嫡」人物圖志在封建皇權的爭奪過程中,排序在前、年齡居長擁有絕對程度上的優勢,皇十一子胤禌和皇十二子胤裪或許還有著年齡上的劣勢,可皇五子胤祺、皇六子胤祚和皇七子胤祐可謂佔儘先天優勢
  • 擁有3大優勢的五阿哥胤祺,為何沒參與「九子奪嫡」?原因很簡單
    但在如此敏感的時期,皇五子胤祺如此進言,康熙皇帝只是給予了拒絕,並沒有任何懲罰甚至連點訓斥之言都沒有。 因為康熙皇帝知道,皇五子胤祺並無奪嫡之心,如此進言純粹是天性善良,不忍父親受苦而已。 只是,皇五子胤祺為什麼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不具備奪嫡資格,還是沒有奪嫡實力,或者他本就想做個「富貴王爺」,不願參與到皇位之爭中?
  • 三阿哥胤祉沒參與奪嫡,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被囚禁至死?
    人的貪慾光靠禮制不可能抑制得住,所以皇子們奪嫡也並不罕見。史上最著名的就要數清朝康熙年間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康熙最後成人的兒子一共有二十個,最後就有九個參與了奪嫡,但是三阿哥胤祉雖在這九個兒子中排上了號,但是他在爭儲之時卻也沒幹啥。他自己既無心爭寵,也沒有向任何人倒戈,而是一直在編寫自己的文書,其實只是「九子奪嫡」的邊緣人物。
  • 康熙帝的五皇子很有實力,為何沒有參與奪嫡?
    九龍奪嫡使本不平靜的大清朝又掀起了一陣風波,而其中最終奪得皇位的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下一任皇帝雍正。康熙帝的五阿哥胤祺的身份並不低可是他沒有參與九龍奪嫡,他與九龍奪嫡中的老九胤禟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他們的母親都是宜妃郭羅氏,二人的感情相對而言是不錯的。從九阿哥的奪嫡之路來看,五阿哥是有絕對的實力以及能力來爭奪帝位的。那最終是什麼結果沒有讓他走上奪嫡之路呢?
  • 康熙帝有實力的五皇子,為什麼沒有參加奪嫡?
    康熙帝的五皇子,就是那個性情溫和的胤祺。他如果能當皇帝的話,定是一位仁愛之君,可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參與奪嫡。康熙帝的五皇子為何沒參與奪嫡呢? 先來看胤祺的實力 第一、生母受寵,且胤祺還被位高權重的皇后和嫡祖母共同扶養。
  • 康熙最長壽的兒子,手握重兵,卻不參與奪嫡,70多歲仍被委以重任
    康熙一共擁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但由於各種原因,實際上成人的 ,卻只有20個兒子和7個女兒。也就是在這二十個兒子之間,產生了九個爭奪皇位的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其中四阿哥胤禛最終勝出,取得了皇位,這也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雍正帝。
  • 康熙最長壽的兒子,手握兵權卻不參與黨爭,受乾隆尊敬封親王
    其中,五阿哥胤祺秉性和平,不屑於奪嫡;七阿哥胤祐有殘疾,沒資格奪嫡;唯一情況特殊的只有老十二胤祹,他深受康熙喜愛,而且還掌管著正白旗卻沒有參與奪嫡,所以他的一生最為善終,而這一切都與一個著名的女人有關——蘇麻喇姑。
  • 康熙對五阿哥胤祺評價極高 為何他沒有參與奪嫡 雍正為何放過他
    雖然根據歷史資料證明,雍正是名正言順得到皇位,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康熙除了這九個兒子,明明還有一個優秀的五阿哥,他為何沒有參與到奪嫡中?  祖母疼愛,地位尊崇  胤祺是康熙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頗受寵愛的宜妃,因此從小就受到父母疼愛,地位在宮中也很高。而皇太后也十分喜歡這個孫子,便從小親自帶他,祖孫之間感情非常好,皇太后也無形中,成為胤祺最大的靠山。
  • 清朝大阿哥胤禔詛咒胤礽事發後,其母為何如此狠,請求康熙殺他?
    大阿哥胤禔的這個結局已經算是相當好了。裡面出力做多的就是大阿哥胤禔的母親惠妃。這一切都要從惠妃說起。大阿哥胤禔的母親惠妃出身十分低微,名份就是從答應開始逐漸升上去的,可見地位有多低。惠妃祖上曾經很顯赫過,她的祖父叫葉赫那拉·金臺吉,是葉赫部統領,也就是這位留下了著名詛咒「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寸草不留」。
  • 康熙的九位皇子為何要拼了命爭奪皇位,卻不願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
    所謂「成王敗寇」,這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康熙皇子們不是不知道參與皇位爭奪的風險,也不是不知道一旦奪嫡失敗而將要面臨的嚴重後果和悲慘結局,可他們卻依舊選擇置身其中。 縱觀整個康熙朝時期,在康熙去世前獲封親王和郡王爵位的僅有五人,即直郡王大阿哥胤褆(後被康熙下令削宗奪爵、圈禁終身),誠親王三阿哥胤祉,雍正王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恆親王五阿哥胤祺
  • 康熙為何逝世前支走十四阿哥,使他手握重兵,雍正晚年才講出實情
    太子這個位置一下子空了出來,讓很多的皇子和大臣們的心思都活泛起來了,朝廷中一下分成了兩派,大阿哥因為知道自己沒有希望,所以乾脆就和很多的朝臣一起扶持 八阿哥 ,大家都說八阿哥賢明有帝王之才,另一派系支持的是十四阿哥,雙方可以說勢均力敵,十四阿哥手握兵權,繼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然而皇帝的心思是誰都猜不到的。
  •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還被雍正囚禁至死?
    雍正如此對待這位飽讀詩書、一心鑽研學術的「文人」阿哥,按照雍正自己的話說,是他的這位哥哥自始至終沒有與他「同心同德」,特別是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奪嫡」期間,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也讓雍正對其產生了深深的戒心,更是很難讓人相信他是真的沒有「奪嫡之心」,而這也最終導致了胤祉的悲劇結局。
  • 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到底想不想奪嫡?原來他才是隱藏最深的人!
    所謂的「不起眼」,只是因為出場率並不高,但是他的幾次出場都影響到了主要人物的命運走向,也可以說是一個「不起眼」的關鍵人物,他就是康熙帝的三阿哥胤祉。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個不善於言談的人,並且無心奪嫡,一心修書,甚至在雍正朝老八胤禩搞「八王議政」的關鍵時刻,他都沒有出現,難道他真的不喜歡權力嗎?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到底想不想奪嫡?
  •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被雍正囚禁至死?
    奪嫡這場遊戲,歷來只要參與進去,就不會再有回頭的一天,除非能上位,不然總有一天會被清算。歷史上,胤祉在「九子奪嫡」這場奪嫡之爭中的存在感並不高,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這並不能說胤祉就沒有參與過奪嫡。事實上,從史書對胤祉的片語記載來看,他是參與過奪嫡之爭的,只是這參與是淺嘗輒止。
  • 雍正王朝:二十四阿哥和老十六為何敢在康熙駕崩時為四爺仗義執言
    而兩位阿哥不僅為四爺仗義執言,還跟十阿哥胤大打出手,雍正都記著這份情了。兩位阿哥分別是:十六阿哥胤祿和康熙最小的兒子二十四阿哥胤秘,而當時十七阿哥並沒有在場,而是去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協助十三爺統率大營軍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