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還被雍正囚禁至死?

2021-02-13 張老師看世界121

在康熙朝晚年,康熙皇帝的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大戲。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這場奪位爭鬥的最終勝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後,他成功登上了皇位,這便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伴隨著雍正皇帝的順利登基,當年那些參與了「九子奪嫡」、與他爭奪皇位的康熙皇子們也隨即迎來了「末日」。

這其中結局最為悲慘的當屬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這兩位在「九子奪嫡」期間給雍正以極大困擾的政敵,被雍正議罪圈禁、迫害致死,並且還被削宗奪爵、逐出宗室,就連名字都被改為了「阿其那」和「塞思黑」。同為「八爺黨」成員的十阿哥胤䄉,雖沒有被雍正直接打壓致死,但是終雍正一朝,他被圈禁在高牆內,失去了整整十三年的自由,直到乾隆登基之後才被放出。而與他有著同樣境遇的還有雍正皇帝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他先是被罰去看守皇陵、後又遭到了幽禁,最後直接被雍正下令圈禁了起來,也是在乾隆朝才重獲自由。

至於大阿哥胤禔、廢太子胤礽,這兩位在康熙朝時期就被康熙皇帝下旨圈禁起來的皇子,雍正則是依舊將其圈禁,直至這二人死在禁所之中,也沒有獲得釋放。

除了上述幾位康熙皇子之外,還有一位在雍正登基後也遭到了雍正的殘酷打壓與迫害,他便是三阿哥胤祉。

這個時候或許有朋友會說:「你說的不對呀,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對於三阿哥胤祉不是非常的敬重,不是還賜予了他御前免跪的恩典麼?」當然,這僅僅是影視作品的演繹,歷史真相卻是恰恰相反,胤祉非但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與恩典,反而是他的下場和結局同其他皇子一樣的悲慘。

「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

雍正如此對待這位飽讀詩書、一心鑽研學術的「文人」阿哥,按照雍正自己的話說,是他的這位哥哥自始至終沒有與他「同心同德」,特別是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奪嫡」期間,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也讓雍正對其產生了深深的戒心,更是很難讓人相信他是真的沒有「奪嫡之心」,而這也最終導致了胤祉的悲劇結局。

三阿哥胤祉,可以說是康熙皇子中,發展最為全面的一位。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三阿哥胤祉並不陌生,整部劇之中,胤祉最大的功績以及最為亮眼的表現就是組織陳夢雷、李紱等一眾飽學鴻儒,前後歷時十多年的時間編制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算是在文化領域留下了一份「不朽之基業」。

而在歷史上,主持編修《古今圖書集成》確實是胤祉的一大功績,當然,除此之外,胤祉參與編修了另外一部大作,即將當時新進的律呂、曆法、算法三者合為一體的《律歷淵源》。

而這也充分展現了三阿哥胤祉卓越的文化水平,稱其為康熙皇子中讀書最好、學問最深,是一點不為過的。

然而,歷史上的三阿哥胤祉的「本事」並不僅僅如此,在康熙皇帝的安排與培養下,胤祉可謂是得到了全面發展。

這一點從康熙安排胤祉參與編修《律歷淵源》的過程中就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先是主動的親自承擔起教授胤礽基礎數學和幾何的知識,之後又安排了義大利傳教士德格裡傳授其律呂的知識,這也使得胤祉在學科領域上,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做到了中西結合,古今並用。

而在滿洲人傳統的騎射方面,胤祉同樣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在所有的康熙皇子中,也堪稱佼佼者。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親徵噶爾丹之時,還被奉命統領鑲紅旗出徵,親赴戰場進行鍛鍊。

與此同時,康熙皇帝在外出離京期間,也曾多次安排胤祉代為署理國政,培養其理政能力,其表現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認可。

可以說,胤祉接受到的是康熙皇帝給予其全方位的「素質教育」,無論是在文化、科學、軍事、政治等領域,胤祉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養, 再加上他資質較好且勤奮好學,因而在也取得了令康熙所滿意的發展成績。

勘破「魘鎮之案」,讓胤祉就此捲入了「九子奪嫡」之中。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第一次將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而在這之後,以大阿哥胤褆以及八阿哥胤禩為首的一眾皇子,便開始落井下石,繼續打擊已經被廢黜的太子胤礽。

這其中,大阿哥胤褆的表現可謂是最為活躍,他在八阿哥胤禩等人的支持下,不斷的向太子之位發起衝擊,甚至向康熙皇帝諫言,要除掉太子胤礽以絕後患:

「胤礽所行卑汙,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儘管康熙皇帝對於胤褆和胤禩等人持續性的打壓太子的行為予以了堅決的抵制和批判,但是其囂張的氣焰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壓制,反而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而這個時候的太子胤礽不僅因為被廢黜而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康熙皇帝的盛怒以及「八爺黨集團」的不斷打壓,也讓其出現了明顯的意志消沉情況。

面對此情此景,之前一直沒有參與任何政治鬥爭的胤祉果斷決定站出來,準備要拉自己的這位二哥胤礽一把。

其實一直以來,胤礽和胤祉的關係本就非常的密切。

康熙十三年(1674年),伴隨著太子胤礽的出生,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因難產去世。於是康熙皇帝安排當時非常得寵的榮妃馬佳氏,在撫養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的同時,也要照看一下自己的這個沒媽的嫡子。馬佳氏是非常欣然的接受了康熙皇帝的安排,之後她可以說是做到了盡心盡力,視如己出,以至於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胤祉出生後,都是先將其送出宮外養育多年後,才重新接回身邊。所以,胤礽和胤祉,都是由榮妃馬佳氏撫養,兩個人自幼的關係便非常交好。

而康熙皇帝也看到了胤礽與胤祉之間的親密關係,所以早期康熙皇帝安排胤礽差事的同時,也會安排胤祉隨同辦理,甚至可以說康熙皇帝如此全方位的培養胤祉,也是為了未來更好的輔佐胤礽。

這個時候的胤祉,見到從小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二哥胤礽遭遇到了如此的困境,進而為其感到了擔憂,同時胤褆、胤禩等人的做法也引得了當時為人一向正直的胤祉的極大不滿,於是胤祉決心要儘自己的力量幫助胤礽扳回局面。

功夫也不負有心人,經過胤祉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大阿哥胤褆「魘鎮」太子的直接證據,即標寫著胤礽生辰八字的針扎小人,也稱「魘廢之物」。

胤祉此舉不僅僅是挽救了胤礽,同時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康熙皇帝以巨大幫助。

此時的康熙見到了皇子之間為了爭奪太子之位而已然是全無忠孝禮儀和人倫綱常,並且朝局也因為太子的突然被廢而變得動蕩,所以這個時候的康熙也有了想要復立胤礽的想法,只是苦於「朝令夕改」,恐引發朝堂議論,將自己陷入不利的輿論境地。而此時,這件「魘廢皇太子之物」的出現,無疑讓康熙找到了一種「剛打瞌睡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的感覺。

於是,康熙皇帝先是下旨將「魘鎮之案」的主謀大阿哥胤褆削宗奪爵、圈禁終身,隨後又將太子胤礽此前的異常行為和不端做法,全部歸咎於這件「魘廢皇太子之物」,甚至不惜將已經被他處死五年的索額圖搬了出來,再進行了議論批判,還為其扣上了「本朝第一罪臣」的帽子,為的就是為胤礽開脫。

而這個時候胤祉明顯感覺到了康熙心態的變化,於是順水推舟,進一步幫助胤礽。

一來,他長時間的陪伴著胤礽,並對其進行了開導,使得其重拾信心。

二來,他教授胤礽撰寫「懺悔錄」,並要其主動向康熙檢討,承認錯誤,請求康熙的諒解;

三來,他又在康熙與朝臣面前,經常性的談及胤礽的病情,在將責任推卸到大阿哥胤褆「魘鎮」詛咒的同時,表明太子胤礽此時的狀態已經完全恢復「正常」。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對於胤礽予以了原諒,並且頂住朝臣們的反對,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新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在此期間,胤祉的表現可謂是居功至偉,於是康熙在復立胤礽的同時,也晉封胤祉為親王爵位,以示對其的褒獎。

而也正是這件事情,讓胤祉算是徹底的參與到了「九子奪嫡」的進程之中來了。

在此之後的胤祉,幾乎採取同雍正如出一轍的策略。

歷史上的雍正,在「九子奪嫡」期間採取了「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實際上就是「隔岸觀火」,坐等「兩敗俱傷」,看著「太子黨」倒臺、「八爺黨」解體,在所有競爭對手「自取滅亡」的情況下,完成了彎道超車,從而順利登上皇位。而在整個過程中,他要做的就是不斷的迎合康熙,將自己的奪嫡之心完全隱藏,進而給康熙留下了一個非常印象。這也成為其的制勝法寶。

然而,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奪嫡」期間的做法與雍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胤祉是緊緊跟隨並且迎合著康熙皇帝的想法。

這一點在「二廢皇太子」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伴隨著「託合齊會飲案」的爆發,康熙皇帝準備第二次廢黜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這一次,胤祉表沒有像此前「一廢皇太子」之時那樣,為胤礽進行申訴和辯護,而是將自己置身其外,並且在康熙皇帝正式廢黜胤礽之後,還表示了理解與支持。

於是,康熙皇帝對於胤祉這樣識大體的舉動頗為滿意,非但沒有因為他與太子胤礽的關係親密而對其進行懲治,反而賞賜其白銀五千兩以資鼓勵。

其次,胤祉並沒有想著直接參與奪嫡之爭,而是在辛勤的編書。

前文中也說到了,這個時候的胤祉可以說全身心的投入到編書的事業之中,以此將自己完全置身於政治鬥爭之外,同時還通過編修《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不僅收穫了康熙皇帝對其的讚譽,更是在朝臣們心中樹立了極為正面的形象,算是就此積攢了一定的政治資本。

再次,胤祉在這一時期與眾位皇子都保持了非常和諧友好的關係。

儘管正是因為胤祉通過勘破「魘鎮之案」,將大阿哥胤褆「送」進了宗人府,並且也是他積極幫助胤礽使其得以復立,按理說他應該「八爺黨」集團的最為可恨的「敵人」,然而,在此之後,胤祉快速修補了同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關係。特別是與「八爺黨」中的十四阿哥胤禵,胤祉與他的關係是愈發的密切,以至於在後來的胤禵被封為「大將軍王」,帶兵平定蒙古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中,胤祉給予其重大的支持和幫助,使得胤祉本人在其他皇子中間,有了非常好的人緣,同時也樹立了一定威信。

反觀這一時期的雍正,因為其在「一廢皇太子」期間有著從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到支持康熙與太子胤礽這樣的翻轉表現,遭到了「八爺黨」一眾皇子的極度鄙視,以至於在其登基之後,依舊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由此可見雍正與其他康熙皇子之間的關係之緊張。

而也正是因為在「九子奪嫡」期間的如此行事,讓雍正對於胤祉不僅是極度的不滿,甚至還有這一份巨大的擔憂。

「九子奪嫡」期間的胤祉,雍正一樣,都被冊封為親王爵位,生母同屬於「四妃」之一,同樣在朝中協助康熙署理政務,同樣沒有任何為人詬病的「政治汙點」與「政治把柄」,在資歷與資質上,他們兩個的條件幾乎是一致的。

在康熙皇子所有成年的皇子中,大阿哥胤褆以及二阿哥、即廢太子胤礽已經被康熙圈禁,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法理傳統,身為三阿哥的胤祉,相較於雍正實際上更具有法理性的優勢。所以從合法性的角度來說,胤祉的存在無疑是對於雍正皇位的威脅。

與此同時,胤祉與康熙皇帝的其他皇子之間的關係,相較於雍正來說,是更加的交好與和諧,這就使得不管是胤祉自己坐上了皇位還是其他皇子登上皇位,胤祉都能獲得最好的結局,繼續保持著極高的權勢和地位。

或許歷史上胤祉並非如此所想,也或許他就是真的確實沒有「奪嫡之心」,可是既然有如此的「可能性」,那麼必然就會讓性格多疑的雍正感到焦慮,而這也就註定了胤祉的悲劇結局。

雍正朝時期被兩度幽禁,胤祉鬱鬱而終。

雍正登基之後,隨即開始對於胤祉的打擊,儘管並沒有將其的親王爵位廢黜,但是卻安排他與十四阿哥胤禵共同守衛皇陵,這是在剝奪他手中一切權力和職務的同時,將其調離政治統治的中心,不讓其發揮其影響力。

而這,僅僅是雍正對其打擊的開始。

雍正二年(1724年),胤祉之子弘晟獲罪,進而被雍正剝奪了「世子」之位罷黜為閒散宗室。雍正六年(1728年),胤祉又被雍正以索賄治罪,從親王降為了郡王爵位,只不過又在雍正八年(1730年)重新加封其為親王。

但是,伴隨著怡親王胤祥的去世,胤祉也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同樣是在雍正八年(1730年),距離他重新獲封親王僅僅過了不到三個月,與雍正皇帝關係極為親密的胤祥去世了,之後,胤祉被莊親王胤祿等人彈劾,說其在胤祥的葬禮上「毫無憂傷」之情。雍正與胤祥之間的感情自不用說,本來就陷入巨大悲痛之中的雍正,聽聞胤祉以如此不敬的行為對待胤祥,心中的憤恨是可想而知的。

而實際上,這也是胤祉第二次因為胤祥的事情而開罪君王了。第一次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的喪葬期間,胤祉就因違反制度理髮,而遭到康熙皇帝的處罰。這一次,胤祉又在胤祥的葬禮上表現欠佳,雍正是新帳舊帳一起算,就此下令將胤祉的爵位廢黜,並將其全家一同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之中。

就這樣,在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在禁所去世,終年五十五歲。

- END -

內容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感 謝 關 注,歡 迎 分 享!

相關焦點

  •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被雍正囚禁至死?
    奪嫡這場遊戲,歷來只要參與進去,就不會再有回頭的一天,除非能上位,不然總有一天會被清算。歷史上,胤祉在「九子奪嫡」這場奪嫡之爭中的存在感並不高,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這並不能說胤祉就沒有參與過奪嫡。事實上,從史書對胤祉的片語記載來看,他是參與過奪嫡之爭的,只是這參與是淺嘗輒止。
  •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什麼還被雍正囚禁至死呢?
    說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那他就應該是「御前免跪」、得以善終的!怎麼又被雍正囚禁至死了呢?
  • 三阿哥胤祉沒參與奪嫡,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被囚禁至死?
    而且,1722年12月四阿哥胤禛最終勝出,成為雍正皇帝後,三阿哥胤祉第一時間就向他俯首稱臣了。但是雍正還是奪了他的爵位,把他發配去守陵,最後更是將其囚禁入景山,讓其自生自滅。並且,他還向康熙建議皇八子胤禩可以成為儲君。「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結果就是康熙對皇長子胤禔徹底厭棄,並且提防和打壓皇八子胤禩。此時,三阿哥胤祉突然跳了出來,向康熙舉報自己的大哥曾經使用巫蠱暗害二哥。
  • 胤祉不爭儲還帶頭跪雍正,為何被圈禁而死?這才是清流王爺真面目
    在《雍正王朝》裡,胤祉一副學究氣,只關心讀書著作,對政治興趣不大,更無心捲入奪嫡。他還表現出清廉自守,李紱送他一塊寶石,他先問一句是不是貪來的?而正史中的胤祉,其形象恐怕要大打折扣。
  • 胤祉一直專注修書不爭權,雍正為何將其幽禁至死?他才是真正勁敵
    其實不然,幽禁胤祉至死,或許是一種迫害,但是胤祉卻並不冤屈,因其並非真正「與世無爭」的世外高人,而是雍正在潛邸時爭皇位的一位勁敵 修類書不是「不爭」,而是「大爭」 胤祉專注修類書,似乎是與世無爭之舉,其實不然,修類書不僅不是「不爭」,反而是「大爭」。 類書編撰,並不能單純的看做是文史工作,其本身雖為文人行為,其影響卻能直達朝堂。
  • 胤祉一直潛心學術,奪嫡時也支持雍正,為何仍被雍正下黑手?
    胤祉是康熙諸子中最為全能的兒子胤祉是康熙所有的兒子之中最為全能的兒子,他不僅文武雙全,還得到了康熙親傳的幾何學,胤祉在清代能精通天文學和幾何學是非常難得。除了這些,胤祉還頗有武力,在騎射方面也很厲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6歲的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圍獵,他和一向善於騎射的父親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可見胤祉不止精於文學,在武力騎射方面也毫不遜色。
  • 雍正王朝:胤祉和弘時去抄老八家,到了八爺府為何胤祉不見了?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雍正王朝電視劇之中的一個細節,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之中,八王議政可謂是全劇的高潮之一,其精彩程度相信很多朋友是印象深刻。而在八王議政之後,雍正派了老三胤祉、弘時、弘晝三人去抄家的劇情,其實更有意思,這三個人的表現可謂是天差地別,弘晝是明目張胆的抗旨不尊,就是不去。而老三胤祉則是到了八爺府就消失不見了,就弘時最為出力。
  • 《雍正王朝》:胤祉另闢蹊徑,但過猶不及,以至功虧一簣
    胤祉修書 此外,能在胤祉門下編修書籍的讀書人,必然是當世有學問之人,與胤祉便有了一定的隸屬關係。一旦走上科舉之路,入朝為官,那還不算「三阿哥黨」嗎?原來,發生凌普兵馬進駐熱河之後,大阿哥胤禔第一個站出來,恬不知恥地說,為了顧及康熙,賢君的名聲,可以由其代勞,殺掉太子胤礽。在重視家庭和諧的康熙面前,說出此等大逆不道的話,真是利令智昏,被康熙痛斥為蠢豬。 胤祉在這個夜晚的心情,是跌宕起伏。從結果論,可以說是胤祉超乎想像。這是為何?老大被痛斥,老二謀反,都有重大汙點。
  • 康熙皇帝兒子中,潛心學問的老三為何會被雍正圈禁?
    需要和題主探討一下:康熙家三皇子(即是胤祉,後為避諱雍正,改名允祉)不關心政治的問題。說允祉完全不關心皇位,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只是說他沒有雍正那麼有謀略,不那麼熱心謀求皇位。那麼,允祉為何囚禁致死?所謂知子莫若父,康熙皇帝深知允祉的秉性,雖然有文才,但為人柔弱,也缺乏城府。一旦繼位,絕不是胤禛、允禩這些政治老手的對手,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聽到康熙的繼位遺詔,允祉馬上做出表率,向雍正行跪拜禮,叩首稱臣。也了解雍正與允禩之間因奪嫡造成的水火不容,給雍正上密折說允禩他們不忠不孝,應該嚴懲。如此,自然得到雍正的歡心。於是,兩者度過了一段蜜月期。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胤禔對太子之位一直有覬覦之心,二阿哥胤礽第一次被廢時,他十分得意。加上康熙此時對他十分器重,讓他嚴加看守廢太子,負責宮廷護衛。這讓胤禔錯誤地認為自己該做太子了,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向康熙建議處死廢太子,永除後患,不想此舉徹底激怒了康熙。加上三阿哥胤祉告發他以魘鎮邪術謀害廢太子,康熙對他徹底失望,斥責他為「亂臣賊子」。
  • 《雍正王朝》:三阿哥同樣奪嫡,為何雍正會放過他
    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前期,重點描述了康熙晚期的「九子奪嫡」,作為三阿哥的胤祉其實也是爭奪大位的皇子之一,不過最後卻沒有被雍正清算,這是為什麼呢?2、會審時度勢,打消雍正的疑慮相對其他而言,三阿哥胤祉更喜歡明哲保身,且並沒有與其他阿哥抱團,這也是他的優勢,在一廢太子時,十三被抓,十阿哥第一個求情,所有求情的阿哥中,三阿哥其實是最後一個,就是怕被牽連。
  • 清朝的雍正皇帝有多狠?對兄弟趕盡殺絕
    而康熙皇帝生的兒子們參與奪嫡的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鋨、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說實話比較慘,其實雍正的性格有點像龍的第二個兒子睚眥,凡事都會睚眥必報,不管對手是自己的親哥哥還是親弟弟。現在咱們來說說那些參與奪嫡事件阿哥們的結局吧。 大阿哥胤禔雖然是康熙的長子,但是他是庶出,早年曾經徵戰葛爾丹有功。但是在太子之爭中因為情商太低,被康熙所厭惡。
  • 康熙的兒子們胤褆、胤礽、胤祉……為何到了雍正時期都改了名?
    很多看歷史劇的朋友會有疑惑,為什麼《康熙王朝》中出現的皇子們的名字,像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到了四阿哥胤禛登基以後,大阿哥改名允褆、廢太子二阿哥改名為允礽、三阿哥改名為允祉……說到這裡,有必要把清朝皇帝的名諱梳理一下,在清十二帝中,皇帝名諱大致分為4種,也可以說是4個階段
  •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傳說:雍正繼位後,將允禎調回北京關押起來,他母親想見允禎,雍正不準。太后一氣之下,撞死在鐵柱子上。烏雅氏眼看親生兒子允禎被囚禁,作為皇太后能不生氣嗎?時人將雍正母親的死同雍正囚禁胞弟聯繫起來是很自然的事情。雍正是否弒兄殺弟?雍正繼承皇位之日,就面臨著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康熙崩逝的噩耗傳出,京城九門關閉6天,諸王非得令旨不得進入大內。箭在弦上,形勢緊張。
  • 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為什麼能御前免跪?背後委屈讓三爺直流淚!
    比如老十三胤祥的怡親王,老十四胤禵的親王(雍正帝都沒給冠個頭銜),還有老十七胤禮為和碩果親王。因為老八胤禩和老三胤祉在雍正帝即位前就是親王,所有一個任命為總理王大臣,一個為御前免跪特權。那麼雍正帝為什麼獨獨給了老三胤祉御前免跪的特權呢?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為什麼能御前免跪?背後委屈讓三爺直流淚!
  • 乾隆即位後,他是怎麼對待曾經被雍正圈禁的叔伯的?
    這僅僅是雍正皇帝充滿爭議的一部分,雍正繼位後對曾經參與「九子奪嫡」的政敵兄弟給予了最嚴厲的打擊,其中有的被幽禁至死。 一、大阿哥胤禔。 胤禔作為康熙的皇長子,年輕時候很受康熙的器重,曾經跟隨康熙徵討葛爾丹,戰功赫赫。 但所謂「不作不死」,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胤禔因被高發魘咒太子胤礽,窺伺儲君之位,被康熙削爵囚禁。
  • 乾隆為何釋放胤禵?被雍正囚禁了13年,十四阿哥胤禵早就沒了志氣
    伴隨著兒子們逐漸長大,康熙發現三阿哥胤祉是個人才啊,文武雙全,不光讀書好,而且弓馬騎射樣樣精通。人到中年,康熙又發現,八阿哥胤,實在是一個聰明的好兒子。不光孝順,而且左右逢源,人緣相當好,因此康熙這段時間又比較寵愛胤禩。
  • 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到底想不想奪嫡?原來他才是隱藏最深的人!
    所謂的「不起眼」,只是因為出場率並不高,但是他的幾次出場都影響到了主要人物的命運走向,也可以說是一個「不起眼」的關鍵人物,他就是康熙帝的三阿哥胤祉。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個不善於言談的人,並且無心奪嫡,一心修書,甚至在雍正朝老八胤禩搞「八王議政」的關鍵時刻,他都沒有出現,難道他真的不喜歡權力嗎?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到底想不想奪嫡?
  • 雍正王朝:胤祥被圈禁,十阿哥胤俄為何第一個求情?這才叫聰明
    只不過,這裡有兩個極為明顯的問題:胤祥被處置,和其關係最近的皇四子胤禛為何沒能第一個站出來為其求情?正如胤俄所言,「素來和老十三過不去」,為何還要為其求情呢?首先,我們先來明確胤禛為何不能第一個站出來?胤禛和胤祥之間的親密關係,所有人都清楚,他如果第一個站出來,就是回護、偏袒,甚至有著欲蓋彌彰的嫌疑。所以,如果他第一個站出來反倒會起到負面影響。
  • 雍正王朝中反田文鏡的帶頭人李紱,為何他免死,另外兩個卻遭殃?
    本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為什麼反田文鏡的李紱免了死罪,另兩個清流卻被斬了?一、李紱是怎樣一個人?李紱是康熙四十八年進士,在康熙一朝時就跟著老三胤祉一起編書,曾經還跟前來追戶部欠款的老四胤禛有過頂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