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院線電影受疫情影響,網絡電影成了觀眾下飯消食的最佳選擇。
市場需求旺盛,網絡電影創作者自是不敢怠慢。
早已定檔的網大作品、製作完未定檔的網大作品、無法登錄院線的院線作品,甚至不少還未加工製作完成的視頻作品也頂著網絡大電影的名義登陸視頻網站。
風格五彩繽紛、成色奇形怪狀,作品類型更是囊括了武俠、仙俠、諜戰、科幻,甚至包括院線電影少見的怪獸、鬼怪題材作品。
作品種類多了,數量多了,觀眾可選擇的內容多了,但也意味著尋找一部佳片的難度更大了。
稍有不慎,觀眾就會遭到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打擊,甚至發生打砸電腦的悲劇。
輕則「機毀人亡」,重則「茶飯不思」。
更無奈的是,此前通過導演、製作團隊、發行方等硬性指標選擇院線佳作的方式也在網絡電影世界失去了作用。
編劇、發行無從知曉,導演查無此人,更有甚者,連出品公司都是神出鬼沒,查無此司。
唯一靠譜的,只剩辨認網絡電影作品的演員。
畢竟,能夠請得起知名演員參加的網絡電影作品多數都有著比較靠譜的製作公司,也會有著比較靠譜的編劇團隊。
網絡電影導演自然也知道演員陣容的重要性,想盡辦法,「忽悠」各路老戲骨、小鮮肉參演網絡電影。
這時新的問題產生了:網絡電影邀約如潮水湧來,知名影星還能保持定力嗎?
向左,向右成了演員們的選擇。
從威名遠播的「濟公」系列網大,到《新封神姜子牙》、《新唐伯虎點秋香》等蹭熱度之作,再到讓人絕望的《二郎神之怒天神將》。
演員陳浩民以極大的熱情擁抱網大,不惜賭上半生的口碑與人氣,用一部接一部的神作,成功拉低了自己的口碑和出場費。
忘掉了哪吒、美猴王,在網大世界迷失了自己。
「功夫小子」謝苗卻選擇了另一條路。
他藉助高質量的網絡電影,實現了人生的逆襲,重新回到觀眾視線之內。
1月份,其主演《辛棄疾1162》,累積觀影人次破600萬,票房收入超過1528萬。
2月份,《少林寺十八羅漢》,累積觀影人次破480萬,票房收入超過1216萬。
兩部電影的豆瓣評分也都在6分以上。
網絡電影取得如此成績著實難得,更少見的是兩部作品的主演還都是謝苗。
本周,他又有一部新片上線。
《破神錄》
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
民國初年,天下大亂,不入流的門派層出不窮,他們藉助妖術蠱惑人心,騙取百姓的錢財。
師傅吳仲峰指揮下,謝苗飾演的師哥烈鈞與師弟叔文組成「破神」小隊,對抗反派「六甲門」。
片中,謝苗延續了他一貫的「功夫小子」設定。
用凌厲的身法,拳拳到肉的動作,為觀眾創造了一出接一出的武打好戲。
結尾時,叔文與烈鈞的一段對打戲份,更是成了全片的燃點。
叔文代表著傳統武術,用套路與招式應對攻擊,作出反擊,烈鈞的身法更接近西式散打,招招斃命。
因為心中不同的信仰,師兄弟反目成仇,用盡畢生所學決戰。
夠燃,夠爆。
武打戲酣暢淋漓,文戲也頗為出彩。
最讓人難忘的是,謝苗突破自我,飾演的大反派烈鈞一角。
一出場,烈鈞用三拳兩腳就打敗了鬧事的六甲門教徒,之後,他又與師弟一起踏破六甲門神龕,燒毀了他們的據點。
隨著後半段故事的發展,烈鈞身上的疑點卻越來越多。
新軍統領趙四海、六甲門神棍、道尹公署趙廣孝,反派人物都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他卻總是在刻意迴避著師弟、師傅的疑問。
直到,師傅無意中撞破了他的身份。
他先是恐嚇,後又是威脅利誘,最終展露兇相,用尖刀殺害了自己的師傅。
從先前的正義凜然,到後期的暴躁、血腥。
就連兩個階段的動作設計也有著明顯區別,前期烈鈞招式的套路意味更足,後期則更偏向散打與搏擊,攻擊性更足。
誠然,《破神錄》、《少林寺十八羅漢》、《辛棄疾1162》並不是完美的作品,劇本敷衍潦草處比比皆是。
若是以院線電影的標準,它們只能被歸類於一般作品。
它們的出圈更是有著很強的偶然性。
值得肯定的是,謝苗及其主演的作品證明了網絡大電影成為大眾電影的可能,證明了它們不輸院線電影的娛樂性。
只要有一個靠譜的製作團隊,有一群實力過硬的演員,再加上一個與劇本匹配的投資。
網絡電影完全可以創作高質量的作品。
謝苗證明了創作高品質網絡電影之路的可行性,自會有後來者重複道路,創造更多更好的網絡電影作品。
向左,向右是演員的選擇。
但對觀眾而言,評判演員、電影的標準卻只有一個,好就是好,壞就是壞。
無論他是不是網絡電影,無論它是不是免費點播,無論他曾經飾演過如何經典的角色。
碼字民工:小配角
免費編輯:威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