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上一則濟南80後用泡沫復刻出濟南老宿舍樓的話題火了,十幾萬點讚量讓在濟南從事微縮模型製作的80後小夥子李壽升受到了關注。十年前,在山東藝術學院學習時,他便一頭扎進微縮工藝的世界,多年來復刻了不少佳作。這些作品裡不止有懷舊小院、老宿舍樓,還有黃土高坡上的窯洞。對他而言,每個作品都是過去的印記,都值得被復刻懷念。
專注微縮模型製作已有十年作品在抖音上意外「火了」
當看到抖音平臺上不斷增加的點讚量,李壽升才意識到自己好像是「火了」。「佩服得五體投地,給中國手工藝人點讚,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房子有很多回憶啊」「能工巧手,匠心獨具,給大家帶來真實的回憶」……網友在視頻下紛紛留言誇讚。逼真的場景、老舊的感覺,這個1980年代濟南職工宿舍的微縮場景勾起了不少網友的回憶。視頻得到了過10萬的點讚量和超過7000條評論。
「我做這行十年了,這是點讚最多的一個視頻。」李壽升略顯靦腆地說,自己也沒有想到大家會對宿舍樓如此感興趣。畢竟在他剛入行時,這樣的快捷傳播是不敢想的。那時候想要宣傳自己的作品,只能一趟趟地「跑展會」,捧著模型去展會推銷。大的作品也因為怕碰壞所以「不敢拿」。
李壽升今年32歲,雖然年紀不大,但他已經從事微縮景觀模型製作十年了。在山東藝術學院讀書時,他所學的舞臺美術專業常常需要「做道具」,「通常為了取悅『金主爸爸』,我們都會先做個小的模型,給他們展示下舞臺效果。」李壽升說,自己畢業時做了一個舊院模型,得了98分的高分。「老師說可以得滿分的,但是從古到今,學校沒有得過滿分的學生,所以打了98分。」因為老師的讚賞和自身對這個行業的喜歡,李壽升畢業後便專注於微縮模型的製作,一做就是十年。
得意之作除了老宿舍樓還有「黃土高坡」
李壽升的工作室門口堆放著一捆泡沫板、兩捆木板,還有滿滿一袋石膏粉,這些都是製作微縮模型常用的原料。走進他的工作室,發現這裡有上百種製作工具和材料,顏料、模具、各種各樣不知名的粉狀、塊狀材料堆滿了他的收納架,李壽升穿的黑色馬甲上被顏料沾染,留下了一些「痕跡」。「東西太多了,收拾不過來。」他說,這個月訂單又新增了五六個,每個耗時約兩星期,自己幾乎沒有什麼空餘時間幹別的。
讓網友紛紛點讚的濟南老舊宿舍樓模型擺放在西側的小工作室內。共有3層,按照1:40的比例完成。「牆內是用泡沫粘合而成,牆皮是用石膏做的,外表紋路是一點一點刻上去的。」模型讓人讚嘆的精美之處在於一些「小細節」,電線桿、盆景、空調外機、凌亂的電線,讓不少網友大呼「這就是小時候自己的家」。「2014年,我和朋友去大明湖附近玩,看到了這個老舊宿舍樓,過不了多久那裡就要拆除了,所以當時就決定要把它復刻下來。」之後李壽升拿著相機,在宿舍樓周圍「晃悠」了幾天,拍攝了大量的細節照片,回到工作室後,花費約兩個月的時間將其復刻完成。
不止是宿舍樓,李壽升還有一件引以為傲的作品,是一個用泡沫和木板製作的村落微縮模型。作為極具代表性的黃土高原地貌村落,李壽升第一次去山西李家山村就迷上了這裡,回到濟南後用了約半年時間,原樣復刻出了一個微縮版村落。
「微縮」寄託思念希望可以開一個「微縮模型展」
「所有的作品都離不開『舊』,做舊的過程才是精髓。」李壽升接到的大多數訂單,是顧客要求復刻自己的「老家」,或是發來幾張照片,或是一段視頻,要求以此來還原。通常,李壽升在做完嶄新的模型後,還要進行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就是「做舊」。
「其實我們80後這一代特別懷舊,我的抖音粉絲大多數都是30-40歲,老家對於我們來說很珍貴,社會發展得太快,小時候的家慢慢地不見了。」李壽升曾經為一位住在北京的80後女士復刻了一個四合院,那是她小時候的住所。接到模型的當天,她向李壽升表示了感謝,說模型「太像了」,簡直和自己記憶中的老家一模一樣。
談到以後,李壽升說網絡時代帶來的便利太多了,作品被人熟知以後,找他訂做的顧客也越來越多。「每個人對家鄉的理解不一樣,能夠復刻別人的家鄉是我的榮幸。」他說,自己的願望是做出更多的好作品,以後可以開一個「微縮模型展」,讓更多的人感受微觀世界的神奇。(新時報記者郭夢桐)李壽升展示他做的微縮作品濟南老宿舍樓 新時報記者郭夢桐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