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期間就開始籌備、集結了眾多知名演員的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昨晚開播。所有經歷過疫情爆發初期慌亂和恐懼的中國人,無法不對這部劇產生共情。
昨晚拉開帷幕的《生命的拐點》單元,劇情真實、情節感人,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度和討論度。《生命的拐點》上下集播完之後,劇方還隨之發布了一支拍攝紀錄片《先鋒》,光是故事的幕後特輯都能把人看哭!
「我們到現在連什麼病都不知道,你說危險不危險?」在《先鋒》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故事的主要背景取材來自武漢的傳染病專科金銀潭醫院。疫情剛爆發之際,第一批病人幾乎都是被送往這裡。即便是最專業的醫生,對這種強大而未知的病毒也是一籌莫展。他們在短時間內只能判斷出這是一種從來沒見過的新型冠狀病毒,具備烈性的傳染力。
隨著病患越來越多,醫療資源緊張,醫護人員人手不足……相信武漢人民不會忘記那個緊張混亂的新年。一場傳染病的大爆發,其實就是一場戰爭。作為傳染病專科醫院,其中的醫護人員自然是首當其衝的一批人。所以劇中的戰前動員,籠罩著一層悲壯的氛圍:「雖然不知道明天,我將會面臨什麼,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今天,應該如何準備……我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遏制住疫情蔓延的態勢!」於是醫院裡的女性工作者剪掉長發,醫護新婚夫婦以車為家,他們隨時準備上陣。
對於專業演員來說,還原角色的精神面貌並不困難,重點是如何在一舉一動之間表現得更像專業醫護人員。幕後特輯帶我們回到了劇集的主要拍攝地點——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演員們此前在醫院認真體驗生活,跟著院內的急診科主任學習用手判斷病情,隨急診科護士學習鑑別心電圖波形,熟悉病人手腕環防跌倒、過敏和耐藥菌的不同提示……不僅如此,劇中的大部分細節操作都有真實的醫生和護士參與演出,所以《生命的拐點》才會帶給觀眾強烈的真實感和專業氛圍。
本劇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沒有過度神話醫護人員。劇中飾演譚松林副院長的周一圍在幕後採訪中說:「首先醫生也是人,是人就會有個體的一些思量。」生死存亡的考驗,有多少人會連眉頭都不皺一下呢?疫情初期缺乏專業防護設備,醫務人員完全暴露在病毒面前,他們比其他人明白這會有多危險。「所有護士的精力體力,全都已經消耗到極限……」他們也會疲勞也會累。所以劇中的一位醫生向張漢清院長請婚假的時候,儘管正是非常缺人的緊迫時期,張院長依然同意了他的請求。
「我覺得,這些人給我的最大觸動,不是因為他們是英雄,而恰恰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普通人,能以凡人之軀做出英雄般的貢獻,更讓我們覺得了不起。」劇中飾演ICU主任陸曼琪的譚卓如是說。我覺得其中最典型的角色莫過於張嘉益飾演的張漢清院長,這個人物的原型正是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在已經確診肌無力症、平時走路都步履蹣跚的情況下,他依舊堅持在醫療第一線帶領醫院的幹部職工奮戰,前後救治了2800多名患者。
扮演他的演員張嘉益在幕後採訪中表示:「看資料的時候特別敬佩,看到他已經走路很困難……但是有一段他遠去的步態,可能是我看到的最堅定的步伐。」我們也在劇中看到了張嘉益老師對這個角色的成功塑造,劇中張漢清坐得久了,就不得不去摸一下自己的小腿;行走的時候顯得比較吃力,上臺階需要使勁先抬一隻腿再抬另一隻腿。但是看見他一步一步永不停歇的背影,就會感受到一種強大的信念。
這種信念來自於他們對自己理想的忠誠。日常工作裡可能體現不出來,到了疫情爆發的關鍵時刻,其實大多數醫護人員對於這份救死扶傷的職業,都有一種空前的崇高性認可。張漢清說:「人類不能讓時間暫停,但人類可以創造拐點!此時此刻14億人宅在家裡,整個中國按下了暫停鍵,為了給我們爭取時間,請大家繼續努力!」後來我們知道,他們的確做到了。醫院在疫情早期做出的快速反應和對病患的不懈治療,為後期前來支援的同事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在整個抗疫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總有一些身先士卒,擋在災難來臨時,他們是最勇敢的「先鋒」。
總而言之,在了解到該劇的幕後細節之後,你會收穫更多的感動。接下來,讓我們期待《在一起》的下一個單元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