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中國網文市場:頂級作家版稅收入破億,市場總值達90億

2021-01-12 壹娛觀察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曹玥

10月末,閱文集團香港上市正式啟動,招股書中表明閱文最快將11月8日在香港掛牌;就在一個月之前,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再加上此前已經上市的中文在線,目前已經有三家網絡文學企業獨立上市。

壹娛觀察發現,網絡文學市場早已是被巨頭公司壟斷的「紅海」,活躍的主要玩家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派系:BAT派,騰訊旗下閱文集團、阿里文學、百度文學;運營商渠道派,掌握內容分發渠道的數字閱讀,如中國移動的咪咕閱讀、中國電信的天翼閱讀和中國聯通的沃閱讀以及天音控股(000829)旗下塔讀文學;獨立運營的移動分發派,如掌閱科技(602533)、中文在線(300364);還有通過傳統紙質圖書出版、銷售向數位化轉型的內容派,如磨鐵文學、豆瓣閱讀、噹噹讀書、京東閱讀等。

作為數字閱讀市場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016年整個網絡文學市場產出達到了1160萬部並且擁有3.33億用戶,據估計市場總值達到了90億元。隨著越來越多網絡文學企業完成融資、相繼上市,網絡文學行業的資本運作風起雲湧,網絡文學的衍生市場潛力同樣面臨著深度挖掘和開發:網絡文學越來越受到影視公司的追捧,版權價格一年翻了十幾倍,網絡文學作家身價暴漲,隨之而來的是與平臺解約,紛紛自立門戶對自有IP進行開發。不過,國內對IP的開發整體並不算成熟,如果在後續的影視作品以及衍生品上無法跟上網文的前進速度,那麼對於網文的市場潛力挖掘將會大打折扣。

網絡文學爆發的「前夜」:付費閱讀「養肥」的市場

網絡文學發展短短的二十年間經歷過快速增長的黃金時代,也經歷過網際網路泡沫的青銅時代,在接受資本的洗禮之前,網絡文學領域已經形成了以黃金書屋、龍的天空、幻劍書盟等網站為主陣地的網絡文學江湖。這一時期的網絡文學幾乎沒有任何商業化可言,絕大多數的網絡作家出於興趣地寫作,網絡文學市場更是無從談起。

2002年網絡文學愛好者吳文輝創辦起點中文網,一年之後網站改版,開始嘗試用戶VIP收費制度,平臺向作者按照每千字0.02元的稿酬支付給作者,這種利益分成的制度極大地激勵了網絡作者的創作激情,而後來推出的月票制度,又將網絡作家們推向了「神壇」:付費用戶可以獲得月票並且投票給自己喜歡的作品,從而幫助其提升在排行榜上的名次。躋入榜單前列的作者,將會享受到網站的格外獎勵,蟬聯榜單則很有可能會成為人氣作者,甚至「大神級」作者,這一整套內容付費一直沿用至今,被後來者網絡文學平臺紛紛相仿,雖然在細則上有些差異,但無外乎是作家和平臺分成的規則不變。

2003年起點中文網開始試行VIP會員·作品訂閱制度

彼時網絡文學市場迎來第一個小高潮:網絡文學題材突破了最初的玄幻、武俠的界限,隨著紅袖添香、瀟湘書院、晉江文學等主打女性文學網站的出現,青春校園、都市言情、耽美愛情等題材的網絡文學受到女性用戶的青睞,於是在網絡文學界形成了男頻、女頻小說等量齊觀的狀況。與此同時,最早的網絡文學作家開始受到讀者的歡迎,寧財神、李尋歡、安妮寶貝等都曾紅極一時。

在網際網路初創階段,整個行業還在探討如何變現的時候,憑藉付費制度,網絡文學儼然已經是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市場,因此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2004年,盛大網絡以200萬美元(約合1500萬元人民幣)收購起點中文網,在資本的加持之下,起點中文網迅速成為了網文界第一流量入口,彼時正是網絡文學興起的紅利期,晉江原創網、紅袖添香文學網、榕樹下、瀟湘書院等國內文學網站陸續被盛大文學收歸旗下,此時的網絡文學市場可謂是盛大文學一家獨大。

不過時運不濟,2011年盛大文學在美遞交IPO招股書未果,隨後內部出現利益紛爭,吳文輝帶著核心團隊出走,與騰訊聯手成立了騰訊文學,也就是閱文集團的前身。

2014年,以BAT為首的網際網路公司紛紛提出打造「泛娛樂」概念,開始涉足內容布局,先後以資本手段將大批中小型閱讀平臺招至麾下,網絡文學市場演變成了BAT三家的激烈競爭。併購網絡文學網站只是BAT內容布局的冰山一角,背後是網絡文學IP進行全產業鏈開發的野心。

「三國混戰」之後,誰是網文界的老大?

在這場網絡文學兼併戰中,目前騰訊旗下閱文集團以18個網文品牌、400萬作者、年產840萬部小說、覆蓋200多種內容品類,用戶總數接近46.5%的市場份額幾乎佔據了網絡文學市場的半壁江山。

2014年末,騰訊以7.3億美元(50億元人民幣)收購盛大文學,隨後與騰訊文學合併,組成了現在的閱文集團,除了晉江文學城之外,騰訊將盛大文學旗下的瀟湘書院、紅袖添香、起點中文網、QQ閱讀、言情小就吧、悅讀網、紅袖添香等8個線上閱讀或文學類網站品牌歸於麾下,截至目前,閱文的估值為424億,是網文界當之無愧的老大。

同年,百度也在加碼文學布局,以打造完整產業鏈為前提,整合了旗下百度書城APP、百度多酷、91無線子業務、熊貓看書以及縱橫中文網,主打原創和分發平臺,縱橫中文網持續提供內容輸出,但是時隔兩年之後百度文學最終作價10億賣身給了完美世界。

一年之後,阿里文學脫胎於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旗下僅有UC書城和書旗小說網兩個網絡文學原創平臺,更多的內容資源則是通過對外合作的塔讀文學、新浪閱讀以及長江傳媒的合作獲得,然後通過新浪微博、UC書城等渠道資源運營及分發,下遊則是進行衍生遊戲、電影等其他內容形態開發,以實現阿里文學的完整產業鏈。

Frost &Sullivan數據調查顯示,2016年平均移動日活躍用戶數計的中國五大網絡文學公司分別是閱文、掌閱、阿里文學、中文在線及百度文學,其中閱文佔到了48.4% ;2016年在線閱讀收入排名前五的網絡文學公司分別為閱文、掌閱、中文在線、百度文學及阿里文學,光是閱文就佔到了整個市場的43.2%。

在BAT徵戰網文江湖的同時,以中文在線、掌閱科技為代表的獨立運營的數字閱讀平臺,同樣在網絡文學市場上同樣佔有一席之地。

9月21日,率先登陸A股市場的掌閱科技(603533)目前市值為173億元,截至2017年3月31日,掌閱科技上半年營收8億,註冊用戶6億,月活1億,擁有數字內容51萬冊,主要《三體》《冰與火之歌》《武器大師》《諸天至尊》等,在作品體裁上努力迎合用戶的口味。掌閱以移動終端起家,以內容分發為主,旗下擁有掌閱小說網、紅薯中文網、趣閱小說網、神起中文網、iCiyuan輕小說、魔情小說網、有樂中文網等7個網絡文學原創平臺。

而已經上市的中文在線(300364)目前市值93億元,2017上半年財報顯示,旗下網絡文學平臺17K小說網用戶總數在 5000萬以上,新增作者超30萬,新增作品數十萬部;中文書城客戶端月活躍用戶數量超2500萬,可在線銷售作品數量超10萬本,擁有《三體》《歡樂頌》《超級兵王》《龍血戰神》《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人民的名義》等多部熱門暢銷作品。

中文在線旗下擁有17K小說網、湯圓創作、四月天文學網及中文書城,Frotst&Sullivan 報告稱,2017年上半年中文在線旗下網絡文學作品總數的市場佔有率為27.5%,作者總數的市場佔有率為41.6%,均位居全國第二。

第三類不可忽視的玩家,那就是電信運營商起家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旗下分別推出了網絡文學分發平臺咪咕閱讀、天翼閱讀和沃閱讀,其中咪咕閱讀的市場份額最高。

按2016年每月平均日活躍用戶數計的中國五大移動產品,咪咕閱讀排進第四位,佔用戶總數的份額7.4%,另外兩家平臺的市場份額卻微乎其微。

上市公司天音控股(000829)的全資子公司塔讀文學目前擁有天音通信所覆蓋的近7000多款終端資源,2017年第一季度,塔讀文學的用戶單日平均使用時長在所有網絡文學網站中排名第五。

第四類則是通過傳統紙質圖書出版、銷售向數位化轉型的渠道派,如磨鐵文學、豆瓣閱讀、噹噹讀書、京東閱讀等。其中磨鐵文化旗下推出了錦文網、墨墨言情網(女頻)、磨鐵中文網等網絡文學原創平臺,就在閱文集團公布赴港上市計劃的同一天,磨鐵圖書宣布完成C輪3億元融資,投後估值接近45億元。

隨著網絡文學市場上的重量級玩家越來越多,市場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張,根據Frost & Sullivan的數據報告,截止到2016年底,國內網絡文學總數達到1160萬,預計到2020年,網絡文學作品將增加到2240萬部,市場規模將達到134億元。

但說到底,各大平臺的競爭最終還是對原創人才的競爭,一個網絡文學原創平臺是否具有持續的造血功能完全取決於平臺籤約作者數量和小說知名度。

IP價格暴漲背後:大神級網文作家紛紛「自立門戶」

得益於網絡文學的月票制度,網絡作家們也像明星那樣,接受粉絲膜拜、供養、打賞,粉絲數量的多少直接決定了作家收入的多少。

目前國內國內網絡文學作家約有600多萬,而閱文旗下的網絡文學作家佔據了88%的份額,2016年作家財富榜上的耳根、貓膩、我吃西紅柿、孑與2在內的網絡作家均是閱文旗下簽約作者,而這些作家身價最高的甚至已經過億。

事實上,網絡文學作家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了出版行業,去年的十大暢銷書作家中有六名為網絡文學作家,十大網絡文學作家平均網絡文學相關收入為人民幣3230萬元,幾乎是線下出版作家平均收入1730萬元的兩倍。

網絡文學改編IP的熱潮也帶動了版權價格的水漲船高,根據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網絡授權費,從2012年《甄嬛傳》每集不到300萬,到2017年《擇天記》每集900萬,五年間漲了三倍還多。

因此,許多網文的影視改編權被高價買下改編成影視作品,網絡作家因此也有了除版稅之外更可觀的版權費收入。

不過,最早一批起點中文網籤約成名的作者,當時作者與平臺之間籤署的往往是版權賣斷協議,即平臺委託作者進行創作,平臺對其作品的所有版權進行運營,後不再支付作者其他費用。

根據中國法院網上的庭審記錄,2007年作家張牧野(筆名天下霸唱)先後將《鬼吹燈Ⅰ》《鬼吹燈Ⅱ》的著作財產權全部轉讓給其寫作平臺起點中文網所屬公司上海玄霆娛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計收到稿費216萬元。

2011年7月,玄霆公司將小說《鬼吹燈Ⅱ》的電影改編權和攝製權授權給了萬達影視公司,根據原著改編的第一部電影《尋龍訣》上映之後,拿下了16億元票房,而張牧野無權從中攫取影視改編的增殖利潤。

面對當年被買斷的網文IP也被頻繁炒出高價,這個過程中,平臺成為直接受益方。而作者往往在賣出版權後,失去了對版權的控制權,甚至話語權。吃過虧的網絡文學大神作家們紛紛脫離寫作平臺,將到期的版權陸續收回,同時成立公司,獨立融資,尋找新出路。

今何在成立星漢時空,江南成立靈龍文化,分別獨立運作名下IP的授權及影視開發;天下霸唱則是加盟向上影業,出任COO;南派三叔創立南派泛娛,並且與另外兩位網文作家成立果派聯盟;唐家三少入股遊戲公司「第一波科技」和IP運營公司「大神圈」,還擔任炫世唐門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而天蠶土豆也在今年成立了未天傳媒用以運營開發自己的作品。

不難發現,這些網文大神作家們的獨立之路無外乎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基於自身IP展開泛娛樂運營和開發,如南派三叔的南派泛娛、今何在的星漢時空以及江南的靈龍文化,另外一種則是將版權與合作方打理,如天下霸唱與向上影業,唐家三少與大神圈,天下霸唱與新華先鋒等。

2014年,南派三叔成立南派泛娛,小米旗下金米投資以730.4萬元的投資額持有南派泛娛6.08%的股份,南派泛娛成立僅半年後,樂視先後增資兩次,以1460.9萬元的投資持有南派泛娛12.17%的股份。除了還在開發中的手遊和頁遊,南派泛娛還跟投了淘寶電影,此外南派泛娛還稱未來將會涉足實景娛樂。2016年初,南派三叔又聯合《花千骨》創作者果果、製作人導演白一驄成立的果派聯合,成立8個月獲得經緯中國數千萬元融資。

網羅網文界大神的「大神圈」成立於2015年,並獲得了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掌趣科技領投,微影資本、南山資本跟投。據大神圈CEO貝志城介紹,大神圈是以擁有的精品IP為核心,實現IP整體布局,建立深度合作、開發、推廣的聯動運營模式,例如在電影電視劇的投資項目上實現聯合宣發,力圖打造成一家泛娛樂運營文化公司。

目前,大神圈已經獲得了包括匪我思存、顧漫、唐家三少、江南、天蠶土豆等知名作家在內的近20部作品授權,授權作品包括《微微一笑很傾城》《光之子》《九州縹緲錄》《龍族》《上海堡壘》《琴帝》《鬥羅大陸神界傳說》等。

不過,大神圈迄今為止運營過的影遊聯動IP只有《微微一笑很傾城》,去年8月12日遊戲與電影同期上線,然而,電影上映之後的一個月中,《微微》手遊迅速的從首日下載量第三跌到百名開外。

儘管IP的全產業鏈開發潛力被寄予厚望,但是截止到目前尚未有一個IP能夠在影視、動漫、遊戲等多個維度上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開發。

IP變現的「知易行難」

花大價錢買一部熱門網絡IP的改編權簡單,但是真正將IP轉化成影視、動漫、遊戲、對於許多製作方來說卻是一大難題,因為這是一項對製作團隊改編能力和製作能力的挑戰。此外,由於網絡文學進入門檻低,受眾廣泛,其內在的文學性受到質疑的同時抄襲事件頻頻發生,一些所謂的超級IP並非真正意義上適合改編的IP。

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從2006年開始在網上連載,在IP熱潮尚未爆發之前,天下霸唱已經將8部《鬼吹燈》(《鬼吹燈I》和《鬼吹燈II》)的版權分別賣給了中影和萬達,這兩家公司手中各有4部的改編權,2015年,騰訊旗下企鵝影業買下了《鬼吹燈》全集所有的網劇改編權。

《鬼吹燈》八部曲

《鬼吹燈》已經有兩部電影和兩部網劇問世,其中《九層妖塔》的口碑欠佳,豆瓣評分僅4.2分,而《尋龍訣》則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雙豐收,網絡劇《鬼吹燈》前兩部雖然都是企鵝影業出品,但分別是不同的團隊製作,質量和市場反應同樣是相去甚遠。

同屬盜墓題材的《盜墓筆記》系列,在過去三年間也經歷了影視化改編的過程。2012年,南派三叔把第一部《七星魯王宮》的改編權賣給了上海承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但電影遲遲沒有開拍,最終三叔在2014年收回了電影改編權,由南派泛娛和樂視影業共同開發,即2016年暑期檔上映的《盜墓筆記》,影片拿下了十億票房。但是《盜墓筆記》的網劇改編權則是交給了歡瑞世紀,舞臺劇改編交給了《三體》舞臺劇的導演劉方祺,市場反應對前後兩個不同版本的改編差異頗大,前者被網友吐槽為「五毛特效」豆瓣評分僅4分,後者首演後口碑爆棚,全國巡演77場,拿下了3500萬票房,刷新了舞臺劇市場的記錄。

在這場網絡文學改編影視的熱潮中,當年九州系列小說的變現價值再次被挖掘出來,這個由眾多作家獨立分寫而成的系列玄幻IP,早年的幾位「九州」作者紛紛把自己的作品影視化,2016年光是圍繞九州系列開發的影視作品就有《九州·海上牧雲記》《九州華胥引》《九州天空城》以及江南的《九州縹緲錄》,《九州華胥引》未能在一線衛視播出,同時段平均收視率不足1,遭遇了收視和口碑上的滑鐵盧;《九州天空城》豆瓣評分甚至不及《華胥引》,僅為5.1分;《九州牧雲記》上映之前就經歷了遭衛視退片等尷尬傳聞,由於四部九州系列改編分別是由不同公司製作完成,投資金額、市場定位的不同導致了該系列作品質量參差不齊。

相比之下,在美國,各種衍生產品的改編權通常更多地是轉授予財力雄厚及經驗豐富的製作集團,以確保源自同一文學來源的各種改編作品的風格及質量統一。而在國內,改編權通常會再授權予分散的小型娛樂製作公司,版權的定價機制相對不完善,改編作品的整體質量與美國的標準相比仍然欠佳。

在美國《哈利波特》這個系列IP,出版、電影、DVD及有線電視播放權、網路遊戲、主題公園及其他衍生品的產值逾70億美元,而國內《鬼吹燈》這一系列所創造的衍生商業價值僅有4億美元。

此外,在中國衍生娛樂產品的範圍相對有限,主要涵蓋電影、電視劇及網絡劇、網路遊戲及動漫產品,成熟度欠缺顯示中國的版權行業仍有巨大的改進空間及發展潛力,可能會為內容改編釋放巨大的市場價值。

當然,網絡文學不僅在國內有著3億多用戶,在國外,網絡文學找到了另外一條變現途徑——出海。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英文版《Cavern of the BloodZombies》有多個版本於 2011 年上架亞馬遜,售價在57-108 元不等;《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英文版小說於 2016 年8 月在 100 多個英語國家上市,上市當月就在 KindleEdition暢銷榜亞洲文學區上榜排名第二。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英文版小說

甚至在國外出現了專門翻譯中國網文的網站:WuxiaWorld(英文網站)、Gravitytales(英文網站)、Rulate(俄文網站):《莽荒紀》(DesolateEra)、《我欲封天》(I Shall Seal the Heavens)、《靈域》(Spirit Realm)、《鬥破蒼穹》(Battle Through theHeavens)、《妖神記》(Tales of Demons and Gods)等玄幻網文被翻譯成英文、俄文。

在資本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網文出海依然面臨著挑戰:系列IP較少,IP的價值觀太淺。大部分能夠吸引到眾多國外網友的玄幻IP,在宇宙觀、世界觀等討論上要顯得薄弱。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網絡文學仍然會持續經歷快速增長期,Frotst&Sullivan 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將達到134億元。閱文、掌閱、中文在線所領頭的第一梯隊或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起到引領市場的作用,不過,像獲得融資的磨鐵文學這樣的「網文獨角獸」新勢力也不容忽視。

此外,國內大部分玄幻IP的版權分散,電影、電視、遊戲等改編版權分屬不同的公司,這就導致IP開發沒有一個整體的思路,也沒有一個主控方對IP進行全流程的把控,如果不能在製作細節和內容上有所進步,IP或將無法體現其真實的掘金能力,而這將制約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壹娛觀察,想做中國電影產業和泛娛樂產業的望遠鏡和聲吶

相關焦點

  • 【思考】國內外作家版權收入大對比:為什麼別人能躺賺?
    今夏,《陳情令》《親愛的,熱愛的》兩部網文改編劇的熱播,再次讓我們見證了網文的市場價值。其實,早在幾年前,國內的網絡文學已經與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劇並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奇觀」。確實,中國的網絡文學發展已屬於世界先進水平。不僅在國內火的一塌糊塗,在國外也開墾出了一片廣闊市場。
  • 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元,網友吐槽:平均值沒啥意義
    數據喜人:市場規模201.7億,網文作家1936萬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網絡文學市場營收規模達到201.7億元,同上一年相比增長了26.6%;網絡文字作品累計規模穩定增長,達2590.1萬部;中國網絡文學駐站作者數量達到1936萬,較2018年增長181萬,籤約作者數量達77萬
  • 從0到付費收入60億,三家公司上市,網文江湖那些年那些事
    從1997年到2017年,網文與它的衍生品已經滲透進當代娛樂生活中:網文市場的用戶規模從0增長至3.6億人,是我國網民數量的一半,而他們在2017年一年裡就能貢獻出60億付費收入。近幾年裡大熱的《擇天記》《尋龍訣》影視劇,以及《鬥破蒼穹》《全職高手》等動畫,也都是改編自大神級網文作家的經典作品。
  • 「網文教父」二度出局:曾打造近千億閱文帝國,旗下作者年收入上億
    隨後,一山二虎,伴隨著暗流湧動的權力交鋒,盛大文學依然佔據70%的市場份額,風頭無兩,不過,被架在火上的起點依然是盛大文學的「現金牛」,貢獻超過70%的利潤。這個時期的網文江湖,東方玄幻與仙俠傳奇蓬勃發展,《佛本是道》、《盤龍》、《升龍道》、《神墓》、《鬥羅大陸》等爆火,唐家三少、跳舞、我吃西紅柿、夢入神機、血紅等成為初代起點白金大神。
  • 閱文集團鼓勵網文作家職業化,榮擔「就業減壓閥」
    構建良性網絡文學生態,閱文持續激發網文職業發展動能2019年11月,電視劇《慶餘年》上映火遍全網,騰訊視頻播放量衝破67億次;2019年9月,電影《誅仙》登錄各大影院,票房突破4億,上映連續五個單日斬獲當日票房第一……《經濟半小時》節目中,特別介紹了當下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盛況,而這些大熱IP背後都指向一個相對新興的職業
  • 傳統作家收入為何低於網絡作家,中國作家收入為何遠低於英美作家
    一、第13屆作家榜是一張主榜單,其中主要是傳統作家在由封面新聞出品的「第13屆作家榜」中,唐家三少和天蠶土豆等作家未上榜,筆者最初給出的解釋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並非圖書出版版稅。但細想之下,即使純粹考量圖書出版版稅,唐家三少等網絡作家也應當能躋身其中(此榜單第50名為香港作家張小嫻,125萬)。隨後筆者想到了另一個解釋:此榜單是傳統作家榜,並未將網絡作家納入其中。
  • 「網文教父」二度出局:碼農出身,曾打造近千億閱文帝國,旗下作者年...
    隨後,一山二虎,伴隨著暗流湧動的權力交鋒,盛大文學依然佔據70%的市場份額,風頭無兩,不過,被架在火上的起點依然是盛大文學的「現金牛」,貢獻超過70%的利潤。  這個時期的網文江湖,東方玄幻與仙俠傳奇蓬勃發展,《佛本是道》、《盤龍》、《升龍道》、《神墓》、《鬥羅大陸》等爆火,唐家三少、跳舞、我吃西紅柿、夢入神機、血紅等成為初代起點白金大神。
  • 人物|一年一億多版稅收入,他是作家中的劉德華
    光是靠寫小說賺版稅,唐家三少花7年時間賺了1個億。其創作速度是每月300000字,寫作頻率相當於每28天寫出一本中篇小說。唐家三少,本名張威,1981年1月10日生人,中國內地網絡小說作家。2003年,唐家三少開始創作網絡文學,創作出《鬥羅大陸》《光之子》《狂神》《空速星痕》《冰火魔廚》《絕世唐門》等作品,開辦炫世唐門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 數讀 | 版稅一年能創造多少收入?看《全球版稅報告2018》,數字渠道收入大漲24%
    在今年發布的全球版稅報告中有一組數據值得注意,即音樂版稅達83.4億歐元,同比增長6.0%;視聽版稅達6.11億歐元,同比增長6.8%;文字版稅達2.27億歐元,同比增長5.2%;視覺藝術版稅躍升至2.08億歐元,同比增長19.0%;戲劇作品版稅增長了3.7%。
  • 創造就業崗位,閱文集團賦能網文作家走向職業化
    近年來,作為網際網路文化代表的網絡文學開始流行,而且一開始流行就迅速蔓延擴張,唐家三少、天蠶土豆、辰東,說起這些網絡文學作家,他們在國內網絡文學行業中都是大神級的存在,而他們也是閱文集團起點中文網上讀者最喜歡的作家。
  • 《2018全球版稅報告》發布:中國版稅收入五年增92.4%┃附全文
    據了解,受流媒體熱潮的推動,加之消費者對網絡視頻的熱衷,2017年來自數字渠道的版稅猛增24%,首次突破10億歐元大關,並在過去五年中實現了近兩倍(166%)的增長。在規模較大的市場中,瑞典、墨西哥和韓國的數字收入佔比領先全球,三個國家的份額幾近三分之一(分別為32.8%、32.3%和31.8%)。
  • 網文平臺助力數字產業就業,閱文總裁侯曉楠攜網文作家登央視《經濟...
    構建良性網絡文學生態,閱 文持續激發網文職業 發展動能2019年11月,電視劇《慶餘年》上映火遍全網,騰訊視頻播放量衝破67億次;2019年9月,電影《誅仙》登錄各大影院,票房突破4億,上映連續五個單日斬獲當日票房第一……《經濟半小時》節目中,特別介紹了當下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盛況
  • 雖主攻下沉市場,但免費閱讀APP們成不了網文拼多多
    一面是日益激活的流量增長,另一面是對網文產業原生態的重創。而他們自己已經早早迎來了商業化瓶頸。「免費閱讀無法聚攏讀者,讀者黏度非常低,免費小說的廣告價值,還不如同類同水準的收費閱讀小說的十分之一,所以通過廣告來給作者稿費……這真就只能忽悠人傻錢多的投資者,稍微了解行業的投資者都不會信。」閱文集團旗下大神作家「流浪的蛤蟆」在知乎上如此預判了免費模式。
  • 閱文超級IP風雲盛典,流量時代網文作家晉級之路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沈傑群)「理想中的狀態是,我和讀者依舊是現在的狀況,我每天更新,他們每天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對我來說,不管以後有多遠,我最想做的還是把故事寫好,這是我熱愛的事。」日前,網文作家葉非夜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談網絡文學影視化。同一時間,由她小說改編的人氣IP劇《國民老公》,總播放量已經突破10億。
  • 2020網文作家、IP勢力榜出爐,誰將引發新一輪資本豪奪?
    作為影視改編的源頭,網文IP的締造者備受關注,目前市場上大熱的網文作家都是誰?從年齡、作品等維度來看,2020年TOP50的作家都有哪些特點?隨著網文行業日漸成熟,考量一個網文作家影響力的指標也日益多元,在新一輪IP爭奪戰中,究竟哪類IP最具價值?
  • 閱文旗下作家愛潛水的烏賊、丁墨登頂《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作家...
    頭部平臺在榜單上的「強勢」得益於其體系化、專業化的作家培養機制。以頭部網文平臺閱文集團為例,除了建立體系化的作家培育制度、健全的收入保障體系,平臺還通過作家明星化、作品IP化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作家及作品的價值。
  • 行業|一文讀懂監護儀市場!
    三、監護儀的市場規模2016 年全球(不含日本)監護儀產品市場規模達到了26.8 億美元,2018年全球生命體徵監護儀市場總值達到了243.2億元,預計2025年可以增長到316.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3.8%。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16 年度中國監護儀產品市場規模為17.5 億元。
  • 頂尖榜單紀錄接連被破,新生代網文作家迅速崛起
    這兩部作品的作者宅豬、會說話的肘子,均已成為新一代「網文大神」。    回顧近幾年網文創作群體的整體動態,「新老更替」「大神迭代」速度明顯加快,是行業發展一大較為突出的特點。從「網絡文學十二天王」到「新白金」「新大神」,像宅豬、會說話的肘子、純潔滴小龍、橫掃天涯、聖騎士的傳說、十裡劍神等,新一代實力作家迅速崛起,甚至一部作品「封神」的情況屢見不鮮。
  • 網文市場寒冬將至,風波不斷的晉江如何前行
    從當前整個網文市場環境來看,行業寒冬已基本成為業內共識。晉江CEO黃豔明曾在不久前公開表示,整個網文環境的「寒冬」就要來臨,從業者需要三思而後行,個體做自我切割並沒有用處,網文市場需要「抱團取暖」。 在此環境下,接二連三的風波對晉江而言無異於嚴重打擊。
  • 9成作家月入僅千元,被強迫加床戲,揭秘你不知道的網文世界
    編輯會告訴她,這個文沒有床戲,這樣怎麼吸引讀者?全文3556字,閱讀約需5分鐘「我們榜單的第一名是《鬥皮(破)蒼穹》。」胡潤在臺上讀出作品名稱時,現場哄堂大笑,這位在中國超過二十年的英國人笑著用漢語解釋「對很多不常用的漢字,還是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