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風逐浪,浪激潮湧,6月的海南一派欣欣向榮。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正式對外發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6月9日,民航局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開放第七航權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並對其進行了解讀,正式確定了這個被業界稱為「含金量」頗高的自貿港民航運輸開放政策的實施路線圖。
隨著海南自貿港的「線路圖」持續落地,在建設自貿港政策支持下,海南有望吸引更多旅客進出,海南航空市場也將會大幅擴張。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作為三亞的城市名片與服務窗口單位,海航集團旗下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以下簡稱「三亞機場」)將如何搭上海南自貿港這趟「高速列車」?近年來三亞機場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將如何布局?就這一系列熱點話題,三亞日報記者與三亞機場總裁楊小濱進行了對話。
楊小濱
記者:民航局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開放第七航權實施方案》,這將對三亞機場帶來哪些利好?
楊小濱:第七航權的開通可以充分發揮海南作為亞洲地理位置中心的區位優勢,意味著境外航企可以開通由海南出發,往返第三國(地區)的航班,且不用返回本國,這也將幫助海南逐漸達到國內民航領域最高水平的開放程度。
第七航權的開放對於三亞機場的影響是全方面的,將會刺激一批本就在三亞機場有所經營的境外航企增開新航線,助力加密由三亞機場出發的國際航線。更開放的航權意味著利益更大化的航線網絡,這也是建設區域門戶機場的需要,因此,第七航權的使用,可以完善三亞機場的航線網絡,有利於進一步加強航空樞紐之間的空中聯繫,助力將三亞機場打造成為區域性樞紐機場,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區域門戶樞紐以及航空物流支點機場。
記者:隨著《總體方案》的出臺,跨境電商也將迎來新發展,三亞機場是否會進一步推進跨境電商業務?未來如何規劃?
楊小濱:隨著國務院批覆同意三亞市等46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商的新業態與旅遊熱門城市、自貿港建設等優勢疊加,即將成為三亞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增長點。與此同時,三亞機場緊抓機遇,在現有國際快件中心基礎上,結合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深入推進跨境電商業務。目前,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建設中,總建築面積約為3萬平方米,主要開展國際快件、國際郵件、出口貿易、跨境電商、會展商品保稅存儲業務。該項目建設後將有助於擴大海南和三亞對外開放平臺,完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空間分布,為旅遊業、物流業、會展業提供保稅綜合配套服務。
目前,三亞機場已入駐商鋪130餘家,致力於打造集跨境購、餐飲娛樂、文化展示等於一體的商業綜合體,滿足旅客購物消費需求,使以機場為核心的臨空經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記者:深耕三亞26年,三亞機場具體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楊小濱:2020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開局之年,作為三亞的城市名片與服務窗口單位,三亞機場踐行「店小二」服務精神的腳步從未停歇,國家戰略、區域發展與市場活力,成為三亞機場及時落子、服務大局的催化劑,三亞機場積極利用航班時刻放量等利好政策,優化空域管理,織密航線網絡,全力打造三亞航空物流支點機場。
2020年1月9日,三亞機場高峰小時容量標準由20架次/小時調整為25架次/小時,航班放量工作歷時9年獲重大突破,拓寬了機場發展空間,為「穩增長」增添了新的動力。同時,航班時刻放量後,三亞機場國際航線航班時刻運行更加理想,國際航線紅眼航班減少,大大提高國際旅客出行體驗感,可為三亞帶來更多的國際旅客。為做好放量後航班增長的準備工作,三亞機場一直以來致力於提升機場綜合保障能力,三期擴建工程竣工後,現有航站樓面積為10.7萬平方米,停機位數量達83個,登機廊橋18個,可保障旅客吞吐量2300~2500萬人次/年。2020年2月27日,海南地區航線調整方案及三亞機場進離場航線分離程序正式實施,有效緩解了空中交通衝突,提升了空域容量。截至目前,三亞機場航班放行正常率達96.54%,同比上升12.22%。
日前,三亞機場憑藉優質的服務品質一舉斬獲國際機場協會(ACI)2019年度1500-2500萬旅客吞吐量級機場「最佳機場」「最佳客戶服務機場」「最佳服務環境和氛圍機場」「最佳基礎設施和便利設施機場」四項大獎。這是三亞機場一貫堅持「店小二」服務精神的體現。伴隨「海洋之眼」「海南旅遊文化長廊」等極具海南特色風情的項目建成,三亞機場正著力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溫馨空港。
來源: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李少雲 袁燕
編輯:鄒雨萌 實習生 孫琦
審核:餘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