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打造三大世界級機場群 這10個城市建國際樞紐

2021-01-08 第一財經

至2025 年,建成覆蓋廣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約環保的現代化機場體系,形成 3 大世界級機場群、10 個國際樞紐、29 個區域樞紐。

這是國家發改委、民航局日前印發《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下稱《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

打造10個國際樞紐

此間一大背景是,2008 年國務院批准實施《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不含通用航空機場)以來,我國機場數量顯著增加,機場密度逐漸加大,機場服務能力穩步提升。但機場總量不足、布局不盡合理等問題還較為突出,難以滿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無法適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廣大人民群眾便捷出行的要求,亟需進行修編。

國家民航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境內民用航空(頒證)機場共有218個(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以下簡稱境內機場),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機場216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14個。

2016年我國境內機場主要生產指標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億人次,完成101635.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1%。統計顯示,所有境內機場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有28個,較上年淨增2個。

不過,目前我國的運輸機場建設也存在不少問題。其中之一便是覆蓋範圍不夠廣泛。目前我國機場數量仍然偏少,中西部地區覆蓋不足,特別是邊遠地區、民族地區航空服務短板突出。

在保障能力方面,部分機場容量趨於飽和,現有設施能力已不能適應發展需要。比如,像長三角等地,繁忙機場和繁忙航路的空域資源緊張,航班運行受限、延誤增加,影響了機場設施及其系統效能的充分發揮。

規劃指出,目前我國民航發展仍將面臨資源不足的問題,尤其是以機場為主的基礎設施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航空需求。預計到 2020 年,我國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 15 億人次,年均增長 10.4%;2025 年將達到 22 億人次。加強民用運輸機場規劃建設,有利於擴大民航服務範圍、完善機場樞紐功能、提高網絡整體效益,為民航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按照規劃,至2020年,運輸機場數量達 260 個左右,北京新機場、成都新機場等一批重大項目將建成投產,樞紐機場設施能力進一步提升,一批支線機場投入使用。

2025 年,建成覆蓋廣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約環保的現代化機場體系,形成 3 大世界級機場群、10 個國際樞紐、29 個區域樞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形成並快速發展,北京、上海、廣州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明顯加強,成都、昆明、深圳、重慶、西安、烏魯木齊、哈爾濱等國際樞紐作用顯著增強,航空運輸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在區域布局上,完善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機場群,到 2025 年,在現有(含在建)機場基礎上,新增布局機場136 個,全國民用運輸機場規劃布局 370 個(規劃建成約 320個)。

增加中西部機場數量

分區域看,未來我國將統籌東中西部機場協同發展,重點增加中西部地區機場數量,提高密度,擴大航空運輸服務的覆蓋面;實施繁忙機場擴能改造,提升服務保障能力,適應快速增長的航空需求,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便捷出行需要。

「十三五」期間,將新建成都新機場、平涼、湘西、邢臺等44個項目,續建北京新機場、承德、臨汾等機場項目30個。《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這些新建、續建的項目中,東部地區僅有北京新機場、嘉興等為數不多的幾個,絕大部分新建、續建機場位於中西部,且主要是三四線城市,其中相當多一部分是支線機場。

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李曉津教授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人口稠密,大城市多,平原較多,修高鐵的話客流量能夠保證。相比之下,西部地區人口密度比東南沿海要少很多,地域遼闊,而高鐵造價又高,這樣的地方修高鐵顯然不划算。

不過,西部地區雖然經濟欠發達,但由於其第三產業中的旅遊業特別發達,例如雲南、陝西、四川旅遊業非常發達,再加上距離東部又十分遙遠,地面交通不方便,因此有具有一定的航空需求。李曉津說,如果僅考慮建設費用,修建高鐵一公裡就要2億元左右,而修建一個支線機場,大概只需要4億元左右,大一點的也就十幾億元。因此,在中西部修更多支線機場,既方便又經濟。

規劃也提出,要統籌協調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各種運輸方式發展,注重機場與其他交通方式的無縫銜接,構建以樞紐機場為核心節點的綜合交通樞紐。「機場交通應儘可能接入城際鐵路或市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高速鐵路,同步建設高等級公路,同站建設城市公共運輸設施或長途汽車站等換乘設施,延伸機場服務範圍。」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加快建設 打造世界級機場群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紛紛加快建設,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大灣區發展的前提。近期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機場設施建設不斷加快,航線不斷增加,航空經濟發展加快。卡達航空2日宣布,自2019年12月19日起,其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所有進出港航班將轉場至全新的二號航站樓(T2)運行。不僅如此,目前以第四、第五跑道和3號航站樓為主體工程的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已經啟動。三期擴建項目建成投產後,隨著空域改革加快推進,白雲機場將成為全球重要的世界級航空樞紐之一。
  • 惠州機場火了!世界級機場群雛形已現!
    近期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明確指出,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機場群。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各大機場建設、運行情況怎樣呢?央視財經《交易時間》欄目視頻2018年10月,惠州開始建設機場二號航站樓,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新航站樓已經基本建成。
  • 錢塘站打造重大客運樞紐,同協路規划過江通道!杭州與全國主要城市...
    杭州將確保在杭州亞運會前,打贏「5433」交通大會戰——「5」,是新建總裡程552公裡的快速路和高速公路,「4」,是新建400公裡軌道交通:,第一個「3」,是新建總裡程350公裡的4條鐵路線:即杭黃鐵路、湖州至杭州西至杭黃鐵路連接線、杭溫鐵路二期、建衢鐵路,第二個「3」,是水陸空三大樞紐工程,即京杭運河浙江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即運河二通道)、杭州鐵路西站樞紐、
  • 民航局:到2025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近日,《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印發,提出以打造更高質量、更加協調、更可持續、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為目標,以構建統籌有力、競爭有序、共建共享、深度融合的民航協同發展新格局為保障,著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深化互利合作
  • 中國有10個城市,把機場建在海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中國有10個城市,把機場建在海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隨著中國國力的逐漸強盛,國內大部分城市已經建好機場且通航,甚至連西部很小的城市也有機場,就比如甘肅隴南的成縣,居然也有一座機場。這種情況當然是好事情,這樣有利於我國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的完善。但為什麼有些機場建在海邊?難道不危險嗎?
  • 世界級空港、軌道上的都市圈、國際一流強港……廣州建設國際交通...
    規劃到2025年,廣州將基本建成與國際一流灣區和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廣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集散功能、國際中轉功能、對外門戶功能全面提升,世界級空港、海港、鐵路樞紐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廣州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國際航運樞紐、國際物流中心基本建成。
  • 東航、廈門翔業助力廈門成為我國重要的東南國際航空樞紐
    前不久,為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六保」部署,助力廈門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東南國際航空樞紐,東航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吳永良,翔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良睦正式籤署雙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翔業集團與東方航空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廈門順利舉行。
  •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是「海上絲綢之路」門戶樞紐機場,有122條航線
    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距離福州市區約39千米,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區域樞紐機場、「海上絲綢之路」門戶樞紐機場 、華東機場群成員。1997年6月23日,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正式通航。
  • 交通運輸部:推進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等物流樞紐建設
    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在論壇上表示,我國將建設安全可靠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更好服務保障循環安全。  吳春耕表示,將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圍繞「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總體布局,推進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等物流樞紐建設,增強國際運輸通道連通性、穩定性和安全性。
  • 澳門特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出爐:以澳門機場區域建立國際門戶形象
    總體規劃草案提出以「門戶」、「樞紐」、「軸帶」和「核心」,打造澳門未來整體城巿空間結構,為長遠發展提供重要頂層規劃方向。  其中,「門戶」是以澳門國際機場區域建立「國際門戶形象」、港珠澳大橋建立「東門戶形象」。
  • 洛杉磯國際機場:大型樞紐機場運營的典範
    洛杉磯是美國西部最大的製造業中心,而洛杉磯和長灘(位於洛杉磯國際機場南邊)連續的海港是全球第5大最繁忙的海港,主要服務環太平洋地區。在金融方面,根據2017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洛杉磯是美國第6大、全球第19大最具競爭力的金融中心。雖然在金融方面的實力稍弱,但洛杉磯-長灘數據區域是全球第三大經濟大都市區,僅次於東京和紐約。2015年,這一區域的淨產值為8660億美元。
  • 前海擴容大猜想:建議把西鄉、寶安機場、國際會展中心等全納入
    理由二:機場必不可少,拉近前海與世界的距離。真正要建好一個自貿區,要有完備的交通條件。前海作為自貿區,與世界的交通連結是重中之重,所以才花了大力氣打造前海交通樞紐。但是這還不夠,只有把空港納入進來,交通體系才算完備。未來,深圳機場將打造面向亞太、連接歐美的客貨運輸網絡,建設成為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重要的核心機場,實現多條航線直飛全球超120個城市,將會成為核心國際樞紐。
  • 官宣:三大高鐵並站揚州東部樞紐!揚州東區即將爆發……
    一直是個謎,現在終於揭開謎底,三大高鐵並站東部樞紐。去年8月8日,江蘇鐵路辦公室發布就發布了招標公告!期盼已久的揚馬城際高鐵正式進行勘察設計招標!經過2個多月的等待,中標結果終於出爐!此舉標誌著:繼淮揚鎮高鐵明年通車、北沿江高鐵即將開工兩大喜訊後,以揚州為起點的第三條高鐵,毫無爭議的、板上釘釘的落地揚州了!
  • 省會城市建14個高鐵站,實現「區區通高鐵」,打造全球交通樞紐!
    今天介紹的這個城市,計劃建設14個高鐵站。 這個城市是廣東省會廣州,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一線城市,共有11個地區,城鎮化率達到86.46%,常住人口達到1531萬人,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廣州南站是廣州現在最大的高鐵站,規模很大,一共設置了15站臺、28站臺面、28股道,知道總建築面積達61.5萬平方米。
  • 鄭州航空港區,未來新興城市綜合體
    2、地位快速提升從鄭州新鄭機場來看,躋身為4F級國際民用機場,是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機場、「7×24小時」「全時段」通關國際機場、國內大型航空樞紐機場、國際定期航班機場、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中國中部地區第一大國際機場、對外開放的一類航空口岸。
  • 未來新興城市綜合體!
    2、地位快速提升從鄭州新鄭機場來看,躋身為4F級國際民用機場,是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機場、「7×24小時」「全時段」通關國際機場、國內大型航空樞紐機場、國際定期航班機場、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中國中部地區第一大國際機場、對外開放的一類航空口岸。
  • 「神鳥」新機遇——專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運營者代表
    ,開啟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與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一體』運行新徵程,助力成都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這與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用後,成都面對「兩場一體」的新發展格局機遇不謀而合。10年前,作為我國央企的三大民用航企之一,東航在成都成立基地航司,為第四家紮根成都航空市場的基地航司。明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用,「航空第四城」面臨著哪些新機遇?基地航司將如何調整戰略布局搶抓機遇?將給旅客出行帶來哪些新體驗?
  • 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總裁楊小濱:激發航空樞紐成長動力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作為三亞的城市名片與服務窗口單位,海航集團旗下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以下簡稱「三亞機場」)將如何搭上海南自貿港這趟「高速列車」?近年來三亞機場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將如何布局?就這一系列熱點話題,三亞日報記者與三亞機場總裁楊小濱進行了對話。
  • 我國三大「米字型」高鐵樞紐城市,鄭州、武漢、西安,你更看好誰
    隨著中國「四縱四橫」高鐵網絡自2008年啟動以來的逐步完善,以及2016年發布的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絡宏偉藍圖,鄭州、武漢、西安等三個「米型」高鐵樞紐城市在中國異軍突起,你知道中國三個「米型」高鐵樞紐城市哪個最有競爭力嗎?
  • 兩大新城+三大引擎,深圳西部這裡的爆發是必然的
    寶安區發展和改革局在2020年10月14日就曾發布《寶安區重大項目「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這是深圳各區的首份意見稿,其中提出寶安區未來將圍繞寶安中心區、空港新城、空鐵樞紐三大發展核心片區,建設「濱海城市新中心」「西部城市中心」「空鐵門戶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