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新時代好少年」美好生活勞動創造「主題教育讀書活動,正式拉下帷幕。這是豐收的12月,勤奮勞動的同學們創作出不俗的作品,也收穫了榮譽,為2020年添上圓滿的句號。現展播「美好生活 勞動創造」部分榮獲特等獎與一等獎的徵文作品,供同學們參考學習。
小作者介紹
選竹、削竹、做骨架、上傘面、繪畫、上油……勞動成就一把傘,一段情,一份美好。
油紙傘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我的爺爺酷愛做傘,村裡的人遇到大事便會找爺爺來做傘——白傘用以弔唁故人;紅傘用以新娘遮面;學子求紅傘更是有金榜題名的寓意。傘骨為竹,節節高升;傘形為圓,平安團圓。油紙傘更散發著千古柔情,彰顯千年文化底蘊,更是美好生活的象徵。
比起如今流行的尼龍傘,油紙傘其實更加長久耐用,但現在大多只能在景區看到。縱使有手藝人的傳承,縱使有千般萬般好,依舊容易被人們所遺忘。
「現在有多少人還會買油紙傘啊,這錢難賺,但是爺爺喜歡做傘。多做點事、多幹的活,總是好的,勞動最光榮吶。」爺爺常常這樣對我說。
「大爺您好,我想做一把紅傘。」
那天,一個穿著嫩嫩的粉紅衣裳,臉上泛著微紅的女孩走進來,輕聲地對爺爺說想要做一把紅傘。她的語氣緩緩,撫著手上的戒指,臉上帶著笑意。
姑娘走後,爺爺開始做傘。我陪著爺爺到對面的竹林中挑選竹子,從竹的外觀,到竹的內裡精挑細選。在我看來,每一棵竹都是一樣的,可對爺爺來說卻大不相同,我們不知不覺竟也走了大半個山頭才選上一根好竹。砍竹時切口要平,入口要準,否則竹子會斷。
回來後,爺爺開始削傘骨,緩緩的,先削去竹子青色的外皮,打磨割手的稜角,看著爺爺把大竹筒劈成小塊,小塊再繼續劈成長條,他的手上添上幾道傷痕,不淺。我看著爺爺十分心疼,給爺爺送來藥,爺爺卻說敷著藥,就不好做傘了。接著是削尖傘骨,給傘骨開槽、鑽孔、穿線、開合、纏線、做竹跳子……爺爺直到糊傘紙面,都一直蹲坐著,他偶爾站起來休息,動動腿腳,我看到他的雙腿有些發抖……
姑娘結婚那天,村裡格外熱鬧,不知聽見了多少聲嗩吶,放了多少次鞭炮。當新娘子撐著紅傘從花轎上走下時,那把紅傘高高地撐在新娘頭頂,紅進我的眼——傘下的新人多麼美麗。
爺爺也收到了應有的報酬,去服裝店添置了幾身衣服,吃了頓好飯,看著滿面春風的爺爺,我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勞動的美好。看著爺爺的笑紋,我明白了,美好的生活由勞動創造,勞動,既為自己,也為他人。
教師點評
作者用細膩溫情的筆調記敘爺爺為他人制傘的經過,文章具有濃鬱的文化民俗氣息。結尾深化主旨,指出個體的勞動不僅成就自我,更能惠及他者,體現了作者對勞動的深入思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