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角色扮演遊戲,讓我發現孩子被虐待

2021-02-07 天津媽媽網







點擊👆天津媽媽網👆關注加★星標★

角色扮演遊戲,就像無聲的語言,映射著孩子的心理、情緒和行為狀態。

——爸媽研究所育兒專家團


不久前,一位母親曝光了家中的錄像,錄像顯示上門進行心理輔導的自閉症治療師,竟然多次將手塞進孩子口中虐待。
短短6分鐘內,便有8次這類粗魯的動作。視頻裡,男孩無助的哀嚎著。孩子可憐的慘叫聲,不僅沒能引起這名治療師的一點同情心,反倒使其惱羞成怒、變本加厲。透過畫面,讓人不禁發問:這請來的哪裡是治療師,這分明是引狼入室!可在我們身邊,孩子被保姆、幼兒園老師、家教等虐待的案件並不在少數。以至於在孩子脫離開視線的時候,父母難免擔心。所以,除了監控,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及時發現孩子被虐待了呢?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過家家」,由父母和孩子(或者是利用洋娃娃)營造並展現出來的某個場景。

美國頂級兒科醫生、兒童成長專家哈韋•卡普在《卡普兒童行為手冊》上說,角色扮演是很好的了解孩子、引導孩子的方式。為什麼這麼說呢?兩個原因,一是孩子毫無壓力,二是孩子可以擁有成年人的掌控力。在角色扮演中,男孩可以是超級英雄,把「壞蛋」爸爸打倒在地。女孩可以化上美麗的妝,穿上媽媽的高跟鞋……遊戲使孩子從現實中抽離出來。他們不再擔心犯錯,可以毫無壓力地釋放自己的內心。同時,角色的改變,讓孩子不再是被要求的對象,而是「逆襲」成為事情發展的主導者。對不滿意的事情,他們可以自行纂改,把握全局。只有在擁有了大人的掌控力之後,孩子才能真切的體會到參與感和滿足感,才能盡情地享受快樂、表達自我。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熱衷於模仿,喜歡化身為變形金剛、奧特曼、恐龍、公主等,並不是簡單的一時興起、童真童趣,而是身份確認敏感期的必然表現。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表示,一個人只有在身份確認之後,才能明白「我是誰」。否則,將會造成身份彌散,成年後陷入恐懼當中。父母和孩子一起進行角色扮演,既是為了對孩子進一步了解和引導,也是對他身份確認敏感期的一種守護。

除了前面提到的醫生和病人的遊戲、毛絨玩具或者人偶遊戲之外,以下幾個典型的遊戲方式,父母也可以get起來。

父母可以將家裡的玩具、生活用品集中擺在一個地方,和孩子一起輪流當「售貨員」。詢問價格、討價還價、結帳付錢的過程,既可以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能培養良好的財商。讓父母當「寶寶」,孩子當「大人」,這種角色互換遊戲可以很好的解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棘手問題。比如不好好吃飯,父母怎麼催都沒有用;撒潑打滾,什麼道理都聽不進去……當父母變成難搞的孩子,孩子變成講道理的大人,就會衍生出孩子的同理心,從而更加理性的看待自己所犯的錯誤。繪本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如果能將繪本中的故事搬到現實中來演一演,教育效果更佳。比如在陪孩子看完《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繪本後,由父母扮演鱷魚,孩子扮演牙醫,將彼此內心的恐懼變成一個搞笑情景劇:鱷魚不想再來看牙醫,所以好好刷牙吧;牙醫不想再見鱷魚,所以請你好好刷牙。父母和孩子打鬧,是浪費時間嗎?NO!打鬧遊戲不僅能提高孩子的智商、社交商、情商,還能鍛鍊孩子的身體靈活性,更主要的是可以在遊戲中幫助孩子釋放他的負面情緒。尤其是男孩子和父親之間,來一場「枕頭大戰」吧,這將是高質量陪伴裡,讓孩子直接感受親密關係的遊戲首選。兒子在不到三歲時,曾有一段時間特別害怕打針,甚至每次路過社區醫院門口,都會緊張的問我:媽媽,我們要去幹嘛?我嘗試了講道理、打氣鼓勁的方式,無果。後來給他買了一套醫生玩具,他當醫生,我當病人,竟然效果奇佳。我會假裝生病,向他請求幫助,同時也會表現出害怕打針的神情。由「病人」變成了「醫生」,他掌握了主動權之後,一下子變得「通透」起來,道理也懂了,看病也不那麼排斥了。而朋友圈裡也有媽媽利用這種方式,幫孩子輕鬆應對了棘手的看牙醫,令很多媽媽羨慕不已。面對陌生的環境,孩子難免會有緊張和恐懼的情緒。我們對他說一百遍「要勇敢」、「為你好」,都不如真真切切的跟他演一遍。角色的互換可以讓孩子提前預習新環境,幫助孩子擺脫無力感的困境,克服內心的焦慮,療愈恐懼。你的孩子有搶別人家孩子玩具、動手打人、見人不打招呼的問題嗎?遇到這樣的問題,與其跟孩子講道理,不如跟他一起假設模擬各種社交情節。閨蜜在發現兒子皮皮有動手打人的習慣時,就拿起自家的毛絨玩具和兒子進行角色扮演。發火的獅子真可怕,皮皮當然也希望成為受歡迎的小熊。沒有說教和指責,僅僅透過玩偶,皮皮就漸漸地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開始進步。美國韋爾斯利大學心理學教授TraceyGleason博士對孩子的角色扮演這樣解釋道: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們可以大量探索別人的感受,感受別的東西並與其他人互動。假想型角色扮演是培養孩子良好社交必不可少的遊戲方式。在遊戲中,孩子會自然的掌握社交技巧,將社交變成一件不那麼陌生、可怕的事情。並在此基礎上,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學會分享。在《超級育兒師》節目裡,曾有一個霸道、愛搶人玩具、一不高興就愛躺地上撒潑打滾的小男孩強強。父母當然對強強的表現很頭疼,說教打罵皆不管用。但是育兒師卻給出了一個十分有效的方式,就是邀請他觀看情景劇:讓兩個熊貓模範了他平時的行為。在觀看情景劇的時候,大人們雖然都沒說話,強強臉上有些複雜的表情卻已經在表示他正明白著什麼:他們的表現就是我平時的樣子。當強強看到因為一些不好的行為而失去朋友的熊貓,孤零零的躲在一邊哭泣的時候,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隨後,在育兒師的引導下,強強去幫助哭鬧甩賴的熊貓,扮演起「父母」的角色,教熊貓,也在教自己。角色扮演就像一面鏡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樣子。當孩子通過遊戲發現自己的行為不是那麼好的時候,他才會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地去糾正。然而,角色扮演並不是簡單的父母孩子合力演一齣戲,若想讓它起到良好的引導效果,關鍵是父母在遊戲中的角色。比如,孩子只是想展示一下自己時,父母要扮演的就是一名熱心觀眾,做好捧場工作。但是當孩子憑藉一己之力無法將遊戲自然的進行下去的時候,就需要父母在做好演員的同時,勇於承擔起導演和編劇的責任。曾聽一個幼兒園老師分享的經驗:在她了解到班裡有幾個小朋友討厭洗頭之後,她和孩子們玩起了「洗頭遊戲」。她會扮演一個笨拙的媽媽,洗頭髮時把泡沫弄得到處都是;也會化身成包著頭髮拒絕洗頭的精靈,為了不洗頭怪招頻出……面對洗頭這個有些恐怖的事,孩子不會主動地進行角色扮演,甚至會刻意躲避。但老師導演的「洗頭遊戲」,卻讓孩子直面恐懼、消除恐懼。角色扮演的初衷還是希望幫助孩子發現、直面並解決問題。父母把握好自己在遊戲中的身份,便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引導。美國育兒專家勞倫斯·科恩博士曾這樣說,遊戲力養育,不僅是一些方法和遊戲,更是一種人生哲學,是一種真正看到孩子的方式。父母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最重要的不是採用哪種遊戲方式。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孩子能夠彼此看見。

而父母若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起到良好的教育引導效果,還需要掌握:

最後,你一定要把自己當成孩子,認真跟孩子玩起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wink👀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是小紅帽,你當大灰狼好嗎?孩子常玩角色扮演遊戲好處多
    孩子喜歡的「角色扮演」遊戲,竟有這麼多好處 每一個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玩過「角色扮演」的遊戲。 角色扮演遊戲最能體現幼兒的社會性。孩子在角色扮演遊戲中扮演的都是社會場景,幼兒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與他人交往的角色中,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仿,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練習著社會交往的技能,由此培養了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主動交往能力,逐漸強化和提升自己的社會能力,成為一個社會人。
  • 重溫經典丨《禁閉島》一個角色扮演遊戲
    開門見山地說,《禁閉島》整部電影,就是一個精神病人的救治過程,使用的是最先進的角色扮演治療方式。也就是說,男主就是一個精神病人。
  • 角色扮演遊戲好處多,當媽的一定要學學如何和孩子玩
    前段時間分享了我自己覺得特別有用的遊戲,角色扮演,文章發出後,有不少媽媽給我留言說,孩子好像並不能理解角色扮演這個概念,讓我多分享一下,
  • 「過家家」角色扮演遊戲,適合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可以通過對待孩子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同理心,也可以讓孩子生活在嚴厲的懲罰環境中毀掉他們的同理心。場景 1 :媽媽在拖地打掃衛生,孩子自己在看電視,即使打掃到他的腳邊,還要媽媽請他把腳抬起來;孩子根本不關心媽媽做家務,只顧自己看電視。
  • 古代遊戲角色扮演劇情_古代遊戲角色扮演後宮
    古代遊戲角色扮演劇情那些好玩?很多玩家都喜歡國風遊戲,穿梭在古代宮廷裡面,扮演著不同的身份,你該如何自處,接下來小編將為玩家推薦好玩的古代遊戲角色扮演後宮,身處後宮之中,你會以什麼樣的身份存活下來,以下的宮鬥遊戲排行榜前十不要錯過喔! 古代後宮遊戲推薦1:末代皇貴妃-暢玩版
  • 一場遊戲一場夢:角色扮演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給他們一家設定了一個遊戲項目,通過這個遊戲去讓女兒發現生命的意義。我請他們夫妻二人親手用紙板製作一個假人,把這個假人藏在車裡,然後挑個周末帶女兒去做野外生存遊戲。他的兩個女兒都喜歡牽牛花,一個喜歡紫色的那種,一個喜歡粉色。我給他們一家設計了一個小小的家庭舞臺劇,就是由兩個女兒來扮演各自喜歡的那種顏色的牽牛花。
  • 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而唯有透過陪伴與參與,你才可能跟你孩子的生命有交集。在從事了二十多年心理諮詢的工作中,教育學者鄭石巖發現,許多來找他諮詢的孩子,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諮詢和治療,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盡責、鼓勵他們、對他們有所期許的父母。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一旦父母不在孩子身邊,便失去了主導孩子成長的力量,也失去了能夠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溫暖。
  • 扮演醫生、護士遊戲,讓孩子對醫院不再恐懼
    在醫院輸液大廳,經常能聽見來自孩子們鬼哭狼嚎般的聲音。01、小軍的醫院「歷險記」5個月前,小軍因為連續一個星期都拉肚子,於是,爸爸媽媽帶他到醫院看病。剛走進醫院大門,一股濃烈的消毒水氣味撲面而來,整個醫院來來往往的人好像都很著急的樣子,也有的老人動作特別慢,走路十分艱難。小軍感覺醫院裡壓抑極了。
  • Switch角色扮演遊戲專題(一)
    海拉魯大陸的廣袤與離奇,暗黑3世界的宏大與壓抑,八方旅人的引人入勝.角色扮演類遊戲的魅力就在於此,通過扮演一個或者多個角色,體驗這些角色的愛恨情仇,在這些愛恨情仇中推動劇情發展。今天飯飯為大家介紹的就是Switch平臺上那些膾炙人口的角色扮演類作品。如果有你喜歡的那就趕緊下手吧,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公眾號內回復名字直接獲取)。
  • 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讓他體會不同的喜怒哀樂,看下面有哪些方法
    社交行為 協同遊戲——培養寶寶交往能力,發展社會性。家長應該讓寶寶經常 參加集體活動,讓寶寶學會和他人合作,寶寶非常喜歡和同齡的夥伴 一起遊戲,並且有好惡的趨向,讓寶寶經常參加集體的遊戲,學會分 工合作,體驗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
  • 五款角色扮演小遊戲 讓你和孩子更親密
    3-6歲寶寶已經具備一定的模仿能力了,這個階段,適時的跟寶寶玩些角色類親子小遊戲,除了能增進親子情感外,還能發展寶寶的模仿能力以及良好責任心的好習慣。小提示:製作點心前,應該先把寶寶的手洗乾淨,保持良好的衛生情況。筷子比賽  玩法:1、媽媽示範筷子的拿法給寶寶看,接著讓寶寶試著用筷子去挾東西,和爸爸比賽。2、在兩個碗裡放進那些小零食,讓寶寶和爸爸各拿著一個碗,再給他們另一個空碗。
  • 角色扮演遊戲:從開發到營銷,一路「沉浸」到底
    鑑於角色扮演遊戲在日本是如此廣受歡迎,我們還會為大家呈現益智類角色扮演遊戲、回合制角色扮演和動作角色扮演/大型多人在線 (MMO) 角色扮演遊戲等角色扮演遊戲子類別之間一些有意思的細微差異。角色扮演遊戲玩家喜歡能夠讓自己沉浸在嶄新的角色和世界中的遊戲顧名思義,角色扮演遊戲玩家享受的就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通關歷程,與此同時還可以沉浸在不同的人物角色中。在美國,56% 的角色扮演遊戲玩家表示,手遊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在於能讓自己沉浸在另一個角色或世界中。
  • 快速理解、提升角色扮演區的好方法
    我是醫生,我來給你開藥」;假想的情節和道具也需要語言和溝通才能讓彼此都明白,比如一塊樂高放在碗裡,可能是藥可能是飯可能是手機甚至是剛生出來的孩子,小朋友們在玩耍的過程中,通過一來一回的對話,彼此確定理解,角色扮演遊戲才得以繼續進行下去。一塊樂高,在孩子們的角色扮演遊戲中,面對不同的對象、在不同的場景下,可以是任何東西。
  • 【區域遊戲】幼兒園應如何開展社會角色扮演遊戲?
    幼兒園可以設置「幼兒社會角色扮演專項活動室」,通過開設幼兒喜歡的娃娃家、愛心醫院、快餐店、警察局等,為幼兒提供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機會,讓幼兒在虛擬的社會小環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 那麼,在遊戲中,幼兒園應如何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提供有效的指導策略呢?
  • 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個角色
    在從事了二十多年心理諮商的工作中,教育學者鄭石巖發現,許多來找他諮商的孩子,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諮商和治療,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盡責、鼓勵他們、對他們有所期許的父母。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一旦父母不在孩子身邊,便失去了主導孩子成長的力量,也失去了能夠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溫暖。
  • 記一場大型角色扮演遊戲
    這幾天Studio(TUB-Urban Design-Home Grown Studio)舉辦了一場大型角色扮演策略型遊戲(Enactment)
  • 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這四種重要角色!
    而唯有透過陪伴與參與,你才可能跟你孩子的生命有交集。在從事了二十多年心理諮商的工作中,教育學者鄭石巖發現,許多來找他諮商的孩子,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諮商和治療,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盡責、鼓勵他們、對他們有所期許的父母。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一旦父母不在孩子身邊,便失去了主導孩子成長的力量,也失去了能夠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溫暖。
  • 和孩子一起成為角色扮演大師—《教室裡的小劇場》圖畫書戲劇教學示例
    每個孩子都是角色扮演大師,一進入圖畫書的想像世界裡,將盡情馳騁無限創意! 教室裡不斷傳出一陣陣孩子的歡笑聲,又忽然傳出孩子學動物和怪獸吼叫的聲音,老師們和學生們正在進行劇場表演遊戲,孩子們一下大力揮舞著小小的臂膀,一下子又全趴到了地板上,用各種戲劇化的肢體動作來展現想像力,現場歡笑聲不斷。
  • 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而唯有透過陪伴與參與,你才可能跟你孩子的生命有交集。在從事了二十多年心理諮商的工作中,教育學者鄭石巖發現,許多來找他諮商的孩子,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諮商和治療,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盡責、鼓勵他們、對他們有所期許的父母。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一旦父母不在孩子身邊,便失去了主導孩子成長的力量,也失去了能夠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溫暖。
  • 天命與厄運世界——角色扮演遊戲
    遊戲名稱:天命與厄運世界英文名稱:Doom & Destiny Worlds遊戲類型:角色扮演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