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這部紀錄片9.6分,有人看得熱淚盈眶,有人想背起行囊走西北

2021-01-07 北晚新視覺網

最近藝綻君刷了一部國產紀錄片,毫不誇張地說,看完之後感動到想哭,還想立馬背起行囊走一遍大西北。

這部紀錄片的名字真是樸實無華、平平無奇——《河西走廊》,出品方是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然而,看看它的豆瓣評分和網友評論,實在令人大驚失色:

網友評論

小王子

看得熱淚盈眶,曾經在歷史上一個個冷冰冰的名字,開始變得有血有肉,有靈有魂

錦繡秀

拍得講究,看到第二集差點給霍去病跪了,那樣的神態、武功、絕學。橫刀立馬,英年壯志,從無敗績,生如曇花般絢爛。

ubolin

主題配樂一起,從頭到腳都在震顫。艾美獎攝影師和雅尼大神的天作之合果然名不虛傳。整部片的格調奇高,不得不令人高看央視一眼。

Enina

希望能多些這類關於歷史的經典紀錄片,讓歷史書上廖廖幾字能夠躍然紙上展現當時鮮為人知的人或事。順便說一句,演員演技都在線!特效也實屬良心!分分鐘鴻篇巨製大型歷史題材電視劇的節奏。

那麼,《河西走廊》到底是怎樣一部「神作」?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裡,寬數公裡至近百公裡,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首先吸引人的是恢弘的影像

這個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

幾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這條走廊上呈現

如此壯觀的畫面背後有啥奧秘呢?

本片的攝影指導是兩次榮獲艾美獎的英國廣播公司(BBC)著名攝影師布萊恩·麥克達馬特,布萊恩·麥克達馬特曾經擔任紀錄片《美麗中國》的攝影。在本片中,風光攝影作為故事情節的背景和補充,時間並不長,卻運用了大量的延時攝影、航拍、日月星辰長時間曝光等先進技術。隨便截一張圖都是壁紙有木有!

這只是第一重驚喜

影片開始後你會發現

《河西走廊》放棄了通常紀錄片的模式

沒有學者專家訪談

完全用解說與音畫牽引

用電影化的手法再現歷史場景

拿第一集《使者》來說

公元前138年,在距離漢帝國首都長安西北120公裡之外的甘泉宮,侍從官張騫,鄭重地從漢武帝劉徹手中接過象徵授權的符節。他將率領使團,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漢武帝即位後,從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遷的大月氏有報匈奴世仇之意,但苦於無人相助後,便決定溝通與西域的聯繫,想聯合大月氏,以夾攻匈奴「斷匈右臂」。

這一年,劉徹19歲,張騫27歲。

他們都很年輕。

張騫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滿艱辛和不測;

但他無法知道的是,當他轉身的那一刻,他的這次出行就將註定被載入史冊。

而河西走廊,也將從此進入中國人的視野。

在影片的還原之下

我們看到張騫在荒蕪戈壁之上的漫漫徵程

張騫路遇不測,第一次西行就被匈奴俘虜囚禁了十年。

《史記》對張騫這段被俘經歷這樣描述道:

經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經過匈奴時,被匈奴抓到,送到單于那裡)

留騫十餘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扣留張騫十餘年,給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張騫一直保持著漢朝使者的符節,沒有丟失)

在這部紀錄片裡

我們卻能剖開歷史

看到張騫在十年裡漫漫長夜的等待

看到他東望長安的深情

《河西走廊》在講述張騫通西域的故事的時候,不只彰顯張騫的探險家形象,還為給他的匈奴妻子不少鏡頭安排。

張騫是偉大的探險家

這一面我們都已在史書上有所了解

但匈奴女子痴情追隨他十餘年

甚至不惜陪他遠走長安

影片把這樣一個小小的女性角色凸現出來

令壯闊的歷史有了溫情的底色

「史書中對這個女人的著墨少之又少,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這段愛情,給了張騫在大漠堅持數年的力量。」 她陪伴張騫走過了艱難的十餘年的西域生涯,但在回到長安後一年便死去。

當張騫完成探訪西域數國的使命最後回到長安時

這個13年來杳無音信的男人

像穿越時空一樣活著回來

面對長安城

匍匐在地 長跪不起

紀錄片《河西走廊》分《使者》《通道》《驛站》《根脈》《造像》《絲路》《敦煌》《會盟》《蒼生》《寶藏》十集,每集50分鐘,擷取河西走廊上的絢爛瞬間,以編年體史詩的形式,跨越漢、三國、兩晉、隋唐、蒙元、明清、民國和新中國,系統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個中國西部的歷史。

霍去病

霍去病十七歲初次徵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裡,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在影片中,霍去病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真是氣壯河山。

鳩摩羅什

解憂公主和親烏孫

影片中涉及50餘個需要設計形象的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其學術嚴謹性自然非常重要。影片學術顧問沙武田是國內權威的歷史學家,劇本先由二十幾位歷史專家先撰寫出50萬字的學術本,再由編導提煉加工,耗時兩年多。

如果該片還有一個必看的原因

那就是——本片的編曲是希臘作曲大師雅尼和國內音樂人徐鯉組成的神級組合。

新世紀音樂家雅尼生於希臘的卡拉瑪塔

同樣是古老的國度

他曾在希臘衛城、印度泰姬陵、中國紫禁城演奏樂曲

兩度被葛萊美獎提名

他的經典作品《心蘭相隨》(《With An Orchid》)

《夜鶯》(《Nightingale》)等讓人耳熟能詳

1997年在北京紫禁城那恢宏的現場演出

很多人一定還記憶猶新

一曲為中國而創的「夜鶯」

感動了多少中國人的心靈

這首主題曲《河西走廊之夢》

以都都克笛為主要音色

蒼涼悠遠、雄渾古樸

仿佛讓人聽到河西走廊的蕭瑟風聲

看到一望無際的戈壁

在一個瞬間與古人產生心意的交織

河西走廊兩千餘年綿長厚重的歷史

撲面而來 令人熱淚盈眶

去看《河西走廊》吧

夢回金戈鐵馬的徵途,商旅綿延的古道

那是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

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來源:藝綻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央視這部9.7分的紀錄片,網友看哭:這一生一定要走一趟河西走廊!
    央視這部9.7分的紀錄片,網友看哭:這一生一定要走一趟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一部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聯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制的十集系列紀錄片。
  • 抖音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什麼歌 《你看到的我》歌詞
    抖音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什麼歌 《你看到的我》歌詞  最近在抖音上十分火爆的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究竟是什麼歌?想必還有很多小夥伴們都在找吧。還不是很了解的小夥伴們,趕緊來看看吧。  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歌曲介紹  歌名:《你看到的我》  歌手:黃勇/任浩銘  歌詞介紹背起了行囊 離開家的那一刻  我知道現實生活  有太多特別的特
  • 抖音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歌 你看到的我完整版歌詞分享
    最近在抖音上「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這首歌的歌詞非常火,聽著歌,似乎自己已經背上行囊出發,追尋夢想,那麼,這首歌歌名是什麼?下面小編就帶來《你看到的我》完整版歌詞分享。  抖音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歌  《你看到的我》完整版歌詞分享  背起了行囊 離開家的那一刻  我知道現實生活  有太多特別的特  假如你看到了我  也不要太過冷漠  我多愁善感 但也熱情奔放灑脫  匆忙的世界 來不及問為什麼  我知道漂泊的人
  • 抖音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有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
    抖音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有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8-22 17:04   來源:天暢手機遊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有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抖音背背背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梗?
  • 央視爸爸強推,這檔9.7分紀錄片,才配得上國產良心!
    有人終於久別重逢,有人還在帶著思念等候。甚至,有人因為奔赴前線,不得不和心愛的人相隔兩地。比起歌頌愛情,或許在這一天,我們想起更多的是:第一次結婚是什麼樣的?或者,第一次戀愛是什麼樣的?再往前回憶:你們各自走過什麼樣的人生軌跡,才等到了相遇的那一天?是喜悅的?還是磕磕絆絆的?是平淡的?
  • 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9-17 17:50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 背起了行囊什麼梗 歌曲《你看到的我》DJ版本的歌詞,第一句是背起了行囊 離開家的那一刻,背字重複了很多遍,所以很多人用的是背背背背起了行囊等。 因為頻繁被大佬用在一些遊戲   原標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離開央視的女主持人,有人身價倍增有人退隱無人識
    反正我說的就是這麼多,你不要不信,哈哈4.曹穎想當年也是很火的在央視曾經有人問楊瀾,為什麼會離開央視,他說了兩個字「恐懼」。楊瀾說:我在中央電視臺是一名當紅的主持人,大型的活動都由我去主持。可是一件小事,卻讓我感覺到我身處的環境極其不安全。有一年春節晚會,共有6名主持,多遍彩排之後,有一位主持的大姐,導演組突然決定不用了,但卻沒人去通知她。那一天,那位大姐興衝衝拿著禮服到化妝間,化妝師說沒她名字,結果那位大姐黯然神傷地走了。
  • 大漠起東風!央視將播出紀錄片紀念東風一號飛彈發射60周年
    由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電視臺製作的兩集紀錄片《大漠起東風》將在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國防故事》欄目中播出,具體播出時間為: 第一集:11月5日18:29,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國防故事》欄目 本集重點講述老一輩東風航天人不畏艱難,勇於接受挑戰,只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奇蹟般的大漠深處建起了我國第一個陸上綜合飛彈試驗靶場,而蘇聯專家預測的建設時間是至少
  • B站9.8分!央視爸爸出手,一上線就衝破紅線的這部紀錄片,值得每個中國孩子一看!
    這部央視爸爸與故宮聯合製作的紀錄片,一聽名字就知道,寒假的片單上怎麼能少了它!圖源:《我在故宮六百年》這部一上線就衝破B站《後浪》的記錄,拿下9.8分的超高分的紀錄片,將目光投向故宮建築群本體的歷史,聚焦古建修繕保護的故事,並站在新的角度展現了匠人與故宮的關係
  • 豆瓣評分9.7,《河西走廊》一部美到哭的紀錄片
    《河西走廊》是2015年播出的一部10集紀錄片,豆瓣評分9.7分,雖然這部紀錄片只有不到三萬人打分,但是依舊可以獲得如此之高的評分,可見這是一部多麼驚豔的紀錄片,導演太會講故事了,歷史、地理、軍事、民生、文化、宗教相互交織,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看得人如痴如醉。
  • 豆瓣9分的這部紀錄片,是對國內「高考」最全面的展示
    2015年8月份,講述國內高考「面面觀」的6集紀錄片《高考》在央視首播。這部紀錄片,在豆瓣高達9分,92.5%的觀眾看過之後,給出了四星、五星的好評。《高考》分為《毛坦廠的日與夜》(上下)、《久牽的孩子》、《走出大山》、《留學大潮下》、《校長的選擇》等5個不同主題,從不同的教育方式、應試群體,來解構展現國內高考的現狀。
  • 這部9.2分紀錄片,讓我又開始看書了!
    除了時間給了這次「衝動」的機會,很多原因來自一部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上線一個多月,拿下了豆瓣9.2分的高分。很多人一開始看這部紀錄片,是衝著「胡歌配音」而去。但不到一集的時間,就深深地被故事圈粉。影片的名字源自波蘭作家米沃什的同名詩歌。
  • Keep 合作上了豆瓣 9.6 分的紀錄片
    人世間無常,總有人迎著光衝過去。
  • 這部b站9.9分的紀錄片,讓孩子看清疫情下的武漢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部評分高達9.9的紀錄片《在武漢》,它忠實地記錄了武漢普通市民在這幾十天裡的掙扎。 它不僅僅關乎死亡教育,更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看這部紀錄片。在記錄片結束後,理性地跟孩子討論,面對危機,我們要如何保護好自己、保護好他人。
  • 這部中國紀錄片在國外火了!豆瓣評分9.7,但有人不敢再看第二遍…
    這是一部關注中國醫患關係的紀錄片——《人間世》,由上海廣播電視臺和上海市衛計委聯合策劃拍攝。2016年在中國首播後,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並獲得了豆瓣9.7的高評分。有網友稱:這是一部隔著屏幕,都能嗅到消毒藥水味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讓人不敢再看第二遍,因為它太直擊人心。就是這樣的一部醫療紀錄片登陸美國中文電視,以中英文兩個版本分別在中英文頻道播出,其中,英文版更是第一次面世。
  • 9.6分紀錄片拆穿人生真相
    1964年為英國BBC電視臺拍攝的記錄片,一共有9部,分別是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56歲、63歲。但整體來看,這個系列的評分都位列在9分以上,並且結局的63歲高達9.6分。
  • 徒手攀巖 | 豆瓣9.0,每天都有人在網上問這部紀錄片的男主角死了沒...
    有人要說,「這傢伙腦子是不是不正常??」   對的。   不僅是全世界攀巖愛好者想打卡但不敢打的聖地。   也是罕見的讓亞歷克斯的杏仁核覺得「太嚇人」的地方。   而是害怕拍攝會讓亞歷克斯分心,導致墜崖。   就算沒有心理壓力,拍攝時哪怕不小心碰落石塊,也會對亞歷克斯造成致命影響。
  • 央視9.1分紀錄片《高考》:每個孩子都應該看懂的3個真相
    關於高考的重要性,我想到了一部紀錄片《高考》。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1分的紀錄片,一共6集,分別記述了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學生、老師和家長們,面對高考的重壓
  • 豆瓣9.5分!這部國產紀錄片不輸BBC
    《極地》繼《國家寶藏》之後,央視再次和 B 站合作,推出了這部紀錄片《極地》,上線 17 天,豆瓣評分達到 9.5 分。我們總羨慕 BBC 高超精緻的紀錄片,不知道悄然間,中國也有了這樣一部詩一般的紀錄片,每一幀都是壁紙,每一幕都是人間仙境。
  • 影向標 | 《金錢世界》有人給9分,也有人……
    大奇特:9分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把真實案例改編成一樽藝術品。這部電影完全是靠米歇爾和普盧默撐起來,老爺子臨危受命,不辱使命。3. 陸支羽:8分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鯨魚放映室」聯合創始人,著有電影隨筆集《小丑,馬戲團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