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藝綻君刷了一部國產紀錄片,毫不誇張地說,看完之後感動到想哭,還想立馬背起行囊走一遍大西北。
這部紀錄片的名字真是樸實無華、平平無奇——《河西走廊》,出品方是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然而,看看它的豆瓣評分和網友評論,實在令人大驚失色:
網友評論
小王子
看得熱淚盈眶,曾經在歷史上一個個冷冰冰的名字,開始變得有血有肉,有靈有魂
錦繡秀
拍得講究,看到第二集差點給霍去病跪了,那樣的神態、武功、絕學。橫刀立馬,英年壯志,從無敗績,生如曇花般絢爛。
ubolin
主題配樂一起,從頭到腳都在震顫。艾美獎攝影師和雅尼大神的天作之合果然名不虛傳。整部片的格調奇高,不得不令人高看央視一眼。
Enina
希望能多些這類關於歷史的經典紀錄片,讓歷史書上廖廖幾字能夠躍然紙上展現當時鮮為人知的人或事。順便說一句,演員演技都在線!特效也實屬良心!分分鐘鴻篇巨製大型歷史題材電視劇的節奏。
那麼,《河西走廊》到底是怎樣一部「神作」?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裡,寬數公裡至近百公裡,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首先吸引人的是恢弘的影像
這個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
幾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這條走廊上呈現
如此壯觀的畫面背後有啥奧秘呢?
本片的攝影指導是兩次榮獲艾美獎的英國廣播公司(BBC)著名攝影師布萊恩·麥克達馬特,布萊恩·麥克達馬特曾經擔任紀錄片《美麗中國》的攝影。在本片中,風光攝影作為故事情節的背景和補充,時間並不長,卻運用了大量的延時攝影、航拍、日月星辰長時間曝光等先進技術。隨便截一張圖都是壁紙有木有!
這只是第一重驚喜
影片開始後你會發現
《河西走廊》放棄了通常紀錄片的模式
沒有學者專家訪談
完全用解說與音畫牽引
用電影化的手法再現歷史場景
拿第一集《使者》來說
公元前138年,在距離漢帝國首都長安西北120公裡之外的甘泉宮,侍從官張騫,鄭重地從漢武帝劉徹手中接過象徵授權的符節。他將率領使團,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漢武帝即位後,從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遷的大月氏有報匈奴世仇之意,但苦於無人相助後,便決定溝通與西域的聯繫,想聯合大月氏,以夾攻匈奴「斷匈右臂」。
這一年,劉徹19歲,張騫27歲。
他們都很年輕。
張騫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滿艱辛和不測;
但他無法知道的是,當他轉身的那一刻,他的這次出行就將註定被載入史冊。
而河西走廊,也將從此進入中國人的視野。
在影片的還原之下
我們看到張騫在荒蕪戈壁之上的漫漫徵程
張騫路遇不測,第一次西行就被匈奴俘虜囚禁了十年。
《史記》對張騫這段被俘經歷這樣描述道:
經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經過匈奴時,被匈奴抓到,送到單于那裡)
留騫十餘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扣留張騫十餘年,給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張騫一直保持著漢朝使者的符節,沒有丟失)
在這部紀錄片裡
我們卻能剖開歷史
看到張騫在十年裡漫漫長夜的等待
看到他東望長安的深情
《河西走廊》在講述張騫通西域的故事的時候,不只彰顯張騫的探險家形象,還為給他的匈奴妻子不少鏡頭安排。
張騫是偉大的探險家
這一面我們都已在史書上有所了解
但匈奴女子痴情追隨他十餘年
甚至不惜陪他遠走長安
影片把這樣一個小小的女性角色凸現出來
令壯闊的歷史有了溫情的底色
「史書中對這個女人的著墨少之又少,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這段愛情,給了張騫在大漠堅持數年的力量。」 她陪伴張騫走過了艱難的十餘年的西域生涯,但在回到長安後一年便死去。
當張騫完成探訪西域數國的使命最後回到長安時
這個13年來杳無音信的男人
像穿越時空一樣活著回來
面對長安城
匍匐在地 長跪不起
紀錄片《河西走廊》分《使者》《通道》《驛站》《根脈》《造像》《絲路》《敦煌》《會盟》《蒼生》《寶藏》十集,每集50分鐘,擷取河西走廊上的絢爛瞬間,以編年體史詩的形式,跨越漢、三國、兩晉、隋唐、蒙元、明清、民國和新中國,系統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個中國西部的歷史。
霍去病
霍去病十七歲初次徵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裡,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在影片中,霍去病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真是氣壯河山。
鳩摩羅什
解憂公主和親烏孫
影片中涉及50餘個需要設計形象的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其學術嚴謹性自然非常重要。影片學術顧問沙武田是國內權威的歷史學家,劇本先由二十幾位歷史專家先撰寫出50萬字的學術本,再由編導提煉加工,耗時兩年多。
如果該片還有一個必看的原因
那就是——本片的編曲是希臘作曲大師雅尼和國內音樂人徐鯉組成的神級組合。
新世紀音樂家雅尼生於希臘的卡拉瑪塔
同樣是古老的國度
他曾在希臘衛城、印度泰姬陵、中國紫禁城演奏樂曲
兩度被葛萊美獎提名
他的經典作品《心蘭相隨》(《With An Orchid》)
《夜鶯》(《Nightingale》)等讓人耳熟能詳
1997年在北京紫禁城那恢宏的現場演出
很多人一定還記憶猶新
一曲為中國而創的「夜鶯」
感動了多少中國人的心靈
這首主題曲《河西走廊之夢》
以都都克笛為主要音色
蒼涼悠遠、雄渾古樸
仿佛讓人聽到河西走廊的蕭瑟風聲
看到一望無際的戈壁
在一個瞬間與古人產生心意的交織
河西走廊兩千餘年綿長厚重的歷史
撲面而來 令人熱淚盈眶
去看《河西走廊》吧
夢回金戈鐵馬的徵途,商旅綿延的古道
那是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
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來源:藝綻
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