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谷
日前,多位《奇葩說》辯手陷入了輿論漩渦,上演了《奇葩和他的朋友們》的連續劇。身為主角的邱晨帶著過往在社交平臺發表的不當言論壓軸出場,也再次證明「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公眾人物被「扒墳」是遲早的事。
禍起蕭牆,邱晨C位退圈涼涼
這一件事要從身在疫區、五十多天未出門的周玄毅針對趙立堅在推特上發布的內容發表了一則立場不明的微博說起。
《奇葩說》第六季冠軍詹青雲隨即轉發該條微博,所發表的內容的導向和可解讀空間極強,外加其之前在節目裡所凸顯的「美籍」身份,一時之間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事後,詹青雲發文致歉,表示「我的表達方式我會反思,但我的立場一直不變,關注調查,相信科學,拒絕抹黑。」。
但詹青雲的刪博與致歉並未讓事情結束,反倒是剛剛開始,將自稱是「沒底線的辯手和不靠譜的記者,幹不下去的編輯和半路出家的設計,沒動力的創意人和穿拖鞋的管理者」的邱晨帶進了輿論漩渦中心。
網友通過周玄毅、邱晨的FACEBOOK上公開的交友信息,發現其二人分別與港獨作家溫郎東、佔中發起人港獨戴耀廷是好友關係。
不僅如此,網友發現邱晨在早年發表過疑似支持非法「佔中」言論,並參與創作相關文宣設計,還有針對幫港之聲等諸多涉港事件的言論也被一一列出解讀,其個人立場也被「實錘」。
3月15日,同為奇葩辯手的楊奇函發布了一條微博,「得知曾經很尊重很喜愛的人有港獨傾向,很震驚,很氣憤,很遺憾。道不同不相為謀。」其內容直指邱晨,獲得了46W的點讚,從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對於網絡上所引發的爭議,邱晨在微博上發表個人聲明,指出網絡謠傳其為佔中分子做的設計,是其於2008-14年供職的香港大眾媒體《號外》、《彭博商業周刊/繁體版》、以及陽光衛視等媒體的新聞配圖。供職媒體的傾向和立場,絕不代表個人,其本人從未,也絕不會支持佔中。
但對於這一甩鍋式的喊冤聲明,大眾並不買單。3月16日,人民日報評論官方微博對於邱晨為自己伸冤發表了觀點,「究竟冤不冤,網友眼睛是雪亮的。是否如她所說「希望祖國強大」,看看她一貫的言論便知。並指出,國家大義容不得巧舌如簧,表達了官媒立場。
此後,邱晨再次發表聲明,並基於過往某些言論進行致歉,表示「我將關閉個人微博等社交媒體帳號,退出公眾視野,不再參與任何節目錄製。」
實質上,根據最新發布的《網絡綜藝節目內容審核標準細則》,幕後製作、出鏡人員都不能選用有醜聞劣跡和違法犯罪等行為造成不良影響的藝人,邱晨本就再無參與網絡節目製作以及錄製的資格,從《奇葩說》中出局更是既定事實。
從過往的相關案例來看,社會公眾人物在公開場合的言論觸及政治紅線,也就基本葬送了其在本土的藝術生涯。前有畢福劍、趙立新等演藝人士的案例存在,現有邱晨因過往言論被官媒批評,這亦啟示著大眾要不斷提升個人的政治站位,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
讀娛君注意到,邱晨的微博個人簡介中保留了《奇葩說》辯手、教練,米未籤約藝人這兩大頭銜,米未首席品牌官CBO這一頭銜去除,但是否解除了這一職務尚不明確。對於保留米未籤約藝人這一認證詞,讀娛君不禁疑問,既然聲稱要退出公眾視野,那與米未傳媒所籤的藝人經紀約是否解除?
截至稿前,米未傳媒方面並未對此進行公開發聲。傳媒公司與價值觀有偏差的藝人解約在行業內已有先例。此前,短視頻博主@波特王PotterKing因與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合拍視頻,發表了涉及「臺獨」的不當言論,被其籤約公司papitube迅速宣布解約。在解約聲明當中,也公開提及是源於博主價值觀和產生行為與公司所推崇的精神產生分歧。
但在此番邱晨事件後,已過了公關危機中的「黃金24小時」,其所在的米未傳媒和創始人馬東均未發聲。在這樣的特殊節點,公眾更希望看到的是米未傳媒作為一家頭部內容生產公司面對國家大是大非的立場。在這一點上,米未傳媒的冷處理是讓人失望的,不過基於邱晨在米未傳媒的諸多身份,所牽扯到的利益更深,也很難直接抄papitube的作業。
對此,也有網友表示,邱晨所籤約的米未傳媒是李開復主導投資,難怪聚集那麼多恨國奇葩!米未傳媒資本背後又有哪些紅與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只是《奇葩說》辯手的邱晨在米未傳媒的多重身份,也將給旗下的產業帶來一定的衝擊。
蝴蝶效應初現
米果文化內憂外患
正如前文所提及,邱晨在米未傳媒有著很深層次的利益牽扯。根據天眼查顯示,邱晨所牽涉的三家公司,其中兩家便是米未傳媒旗下的天津米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霍爾果斯米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等高管職務。
除此之外,米未傳媒在3月10日成立天津米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根據天眼查股權結構顯示,北京米未傳媒有限公司為該公司大股東,持股80%;2月10日成立的天津兩條薑絲文化傳媒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20%,值得注意的是,邱晨的父親邱鴻瑋對該公司持股50%。
原本是因周玄毅與詹青雲的互動微博所衍生的社會話題,戰火最終引到了邱晨身上,這一事件是否與米未傳媒與邱晨在新領域開闢新疆土有所關聯?
當下,二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性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邱晨與馬薇薇等擔任聯合創始人的米果文化所受的影響首當其衝。
米果文化從起初便是粉絲經濟與知識付費相結合的產物,早期也取得過較大的成績。《蔡康永的情商課》播放量破一億,刷新了喜馬拉雅付費節目記錄。但如今看來,已是內憂外患。
一方面,米果文化曾推出了《好好說話》《蔡康永的情商課》《特別人類》等內容產品。《好好說話》在喜馬拉雅的播放量為8088.2萬,八個月便獲得了3000萬的營收。但在行業寒冬之下,第二部下滑嚴重,最為諷刺的是,本是要教大眾好好說話的一群人,最終卻因為自身沒有「好好說話」淪為了業內笑柄。
讀娛君還注意到,米果文化去年9月便開始招聘、籌備的《語文課》項目至今沒有上線,從整體來看,公司在內容輸出上出現斷層。
另一方面,去年天津米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馬薇薇卸任該公司負責人。如今邱晨被扒皮,身為上司的馬薇薇因未向評論227事件那般為邱晨發聲,而被網友打臉登上熱搜,米果文化失去了領導層具有大眾辨識度和信任度這一優勢。
創始人的內容品牌公信力的喪失,行業的不景氣,這樣局面,米果文化要想逆風翻盤,亟需在自有資源當中,推出為公司品牌備書的公眾人物,並在內容上推陳出新。否則,這家依靠粉絲經濟崛起的文化公司,終究會因內容貧瘠、品牌失效在行業寒冬中倒下去。
藝人管理失當
奇葩失格常態化
回歸到邱晨此次牽涉的事件,當下有不少網友到馬東個人微博和米未官方微博留言,質疑其籤約藝人的標準,並「建議」將《奇葩說》改為《公知說》。從表面上看,馬東與此事件無關,但實質上,從某種程度來看,卻是系列事件的幕後默許者,也凸顯出公司在旗下藝人的審核與管理上存在較大的漏洞以及相關制度的缺失。
第一,米未傳媒對於所要籤約的藝人在個人背景調查與審核上不充分,一般來說,在籤約前,經紀公司公司需要對於藝人做全面的背景調查,從個人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政治立場等方方面面都需深入了解。
第二,公司對於藝人關係的管理與調控上過於平庸,此前已有數次藝人之間的內鬥公開呈現在公眾面前,且發酵數日,最終都是由馬東的「犬儒主義」平息戰火。回過頭來看,數次內鬥風波的起源,大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典型表現。
第三,對於藝人在公眾平臺的言論未加審核。一般來說,絕大多數當紅藝人的社交平臺所發布的內容都有專職的工作人員進行內容審核,以規避風險。但從過去在微博上開啟的種種風波來看,藝人所發表的個人言論大都處於放飛的狀況,大概是米未給的自由過了火。當然,這也有米未傳媒特有的人員結構相關,部分人既是旗下公司高層,又是籤約身份,多重身份的糅合在管理上也難免失控。
稍作回顧,因《奇葩說》走紅的辯手們掀起了各類風波。馬薇薇與周玄毅曾聯手反撕前妻,抱團公開諷刺姜思達拜票;傅首爾、董婧因化妝問題從線下撕到線上;姜思達在疫情期間diss廣大網友為小叉車取名不體面;當下邱晨被扒出此前在社交平臺的迷惑言論……從個人情感到個人利益,所涉的樁樁件件,都一次次讓大眾跌破眼鏡。
坦白講,《奇葩說》辯手之所以能夠出圈,很大程度取決於其在節目中所輸出的觀點在差異化中存在潛在的共鳴感,是以個人才華和人格魅力取勝,但隨著《奇葩說》這一舞臺不止於犀利獨道的觀點,無端多了新老抱團、互罵互毆等花邊新聞,「奇葩」們也陸續走下了神壇,將人性的醜陋面見諸於網絡。
從某種程度而言,米未傳媒成也奇葩,敗也奇葩。《奇葩說》是否還會有下一季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有些「奇葩」真的失格了。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